疫期筆記|沙朗斯基: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

2020-12-04 澎湃新聞

編者按:疫情還在世界蔓延。數億人隔離在家,儘管在狹小的空間裡每日焦慮,但都期待著明天會好起來。在這些人中,作家可能天然適應這幾十天甚至數月的禁足生活,他們的日常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寫作。在隔離時期,他們也在記錄著這段歷史,這段人類日常生活的例外日子。從世界閱讀日這一天起,

澎湃新聞與中信出版·大方

合作,邀請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刊發他們的「疫期筆記」,一段來自「隔離時期的作家問候」。

小時候,我總是夢想,會在外公家被雪困住、與世隔絕,那樣就終於能吃光他們儲備的食物了。戰爭經歷讓他們總是有備無患,只要能買,就儘量囤貨,塞滿冰箱、地下室、陰涼露臺的空座位。到處都堆著罐頭。我尤其忘不了桃和杏。平時那都是節日才會有的東西。可惜,我們從未被雪困住,存貨也因此從未遭遇洗劫。這個冬天,我生活的柏林根本沒下過雪。冬天,似乎只在山中和童書裡才有。

我讀到,武漢的空氣已經好轉,大概由於一段時間公共生活暫停、工作和工廠空置。或許,這也是「收穫」?但,人們在死去,很難再說什麼「收穫」。這卻讓我們知道,事情轉瞬即變。一座火山,或恰是這樣一場疾病的爆發,會讓我們想起,並非事事盡在掌握。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我們常常想擺脫它的饋贈,以為能自謀天地。這種體驗,是包含著屈辱的屈從。或許,也是一次學習?

為何在某些東西一去不返之時,我們才會感覺到,它對我們意味著什麼?為何被隱瞞的事件——不論在民族還是自己家庭的歷史中——都有如此威力?為何我什麼都扔不掉?為何滅絕的物種、被毀的畫作和燒光的書,比所有其他流傳下來的東西,更讓我著迷、更讓我嚮往?

這些問題,喚醒我創建一份消逝名錄的願望,一份已知曾在、但已成往昔者的目錄——不論它們是被蓄意損毀,還是在歷史進程中灰飛煙滅。

因為,逝者——所愛之人,或哪怕只是鑰匙鏈之類的小物——均離開了現實,跨入神話的空間,從實存變為虛幻。於是,講述開始了,講所有那些故事和軼事,沒有它們,任何葬禮都無法忍受。那是一種嘗試,在講述中還魂逝者的本真。因為講述,在幫助。它是最好的悼念。我於是恍然大悟,失去的經驗,是所有文明的開始。

我堅信,書是存護事物最好、最美的地方。我想寫、我想設計這樣的書。一本純粹搜集的書,使我牽掛的東西得以講述。一本悼唁和安慰的書。一本不僅關乎失、也關乎得的書。因為,文學什麼都召不回,卻讓一切都能被體驗。

尤迪特·沙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

,德國作家、藝術家。作品包括《島嶼書》《長頸鹿的脖子》《逝物錄》。其中《島嶼書》憑其出色的文字和設計,於2010年德國萊比錫書展獲得「世界最美圖書獎」金獎。2020年3月,中信出版·大方出版了尤迪特·沙朗斯基的《逝物錄》,該書記錄了12件已在地球上永遠消逝的事物:圖阿納基、裏海虎、薩切蒂別墅、薩福的愛之詩、摩尼七經、基瑙的月面學……這些逝物橫跨藝術、動物、建築、宗教 、文學,電影,貫穿古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疫期筆記|沙朗斯基:把世界理解為有機體,生死攸關
    疫期筆記|沙朗斯基:把世界理解為有機體,生死攸關 (德國)沙朗斯基 文 陳早 譯 2020-05-04 13:11 來源:澎湃新聞
  • 湖湘自然筆記·我們的24節氣物候記丨小滿
    觀察時間:2020-05-20 天氣晴記錄人:花生米物種名稱:梔子花物候:開花觀察筆記:每次見梔子花,總會走近去聞一聞它的芳香。腦海裡馬上浮現出兒時端午節那天,媽媽給我扎著頭的梔子花去給外婆拜節。感官總能開啟我們最深層的記憶,而頭腦的記憶遠不能如此打動人心。
  • 《蘇菲的世界》作者: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蘇菲的世界》作者: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2017-05-27     喬斯坦·賈德 佚名 攝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日前來華,這位創作出二十世紀經典文學作品《蘇菲的世界》的挪威作家27日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談及高科技背景下人類社會的變遷,賈德說,「無論如何,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 自然筆記|識花辨蟲聽鳥鳴,記錄世界記錄你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一晃眼間,一年已經進入了尾聲,似乎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每天我們都是步履匆匆,工作很忙、學業很緊.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因阻礙了我們親近自然的腳步。有多久你沒有注意過道路旁的樹葉綠了又黃?又有多久你沒聞過漫山野花的芬芳?
  • 天大心理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工作邁上新臺階
    ,已接待來電者28人,均為校外民眾;累計推送114篇疫情期間心理調適的新聞及科普文章,閱讀量達到37750人次;組建了一支一百餘人的疫期心理服務志願者團隊,累計為志願者團隊開展督導126場,共計1194人次參加;邀請國內多名心理熱線幹預專家及危機幹預專家作為師資,共舉辦疫期心理援助專項培訓5場,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服務志願者一千七百餘人次參加。
  • 自然筆記 | 淡水蝦王——羅氏沼蝦
    聆聽,觀察,記錄,所有用心完成的自然筆記都是精彩的,並不因為繪畫水平的差異
  • 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
    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向日葵的特點,了解觀賞向日葵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探索向日葵蘊含的數學秘密,7月7日下午,鄭州植物園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鄭州植物園裡的七彩向日葵正值盛花期。
  • 走,去滎經繪寫「自然筆記」
    楊雅涵 四川在線記者 文莎 王代強 雅安觀察 黃剛 文/圖「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分為蠶卵、幼蟲、蠶蛹、蠶蛾」,「玫瑰花枝幹有許多小刺,葉子也是鋸齒狀」……10月24日至25日,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在雅安滎經舉行。
  • 我們的筆記,是給誰看的?官兵們記筆記的意義在於什麼?
    我們的筆記,是給誰看的?  ■劉葆旭  在跟隨機關檢查組下基層檢查時,我發現一個現象:官兵們的教育筆記寫得工工整整,內容近乎一模一樣,但隨機抽問核實時,很多戰士一問三不知,偶爾有幾個能回答上來的,也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經過調查得知,有的連隊定期下發各種筆記模板,利用休息時間集中組織官兵抄筆記。
  • 自然筆記|大雨後,破繭新生蝶自在
    彩蝶紛飛,流連於花叢這一系列的生命過程,都讓她盡收眼底為了解兒時的疑惑,為了探尋毛毛蟲的秘密她找尋了一隻蝴蝶蛹觀察並記錄下了破繭成蝶的名場面完成了「破繭」這幅作品並在自然筆記大賽上榮獲一等獎通過自然筆記認識自然,首先要建立在自己的真實觀察與體驗之上。但是,僅僅依靠自己的觀察獲得知識,又是遠遠不夠的。蝴蝶是鱗翅目昆蟲,常見的有鳳蝶、粉蝶、蛺蝶、斑蝶、灰蝶、弄蝶等。
  • 製作植物化石、手工扎染,探索自然活動邀小朋友記錄自然筆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0月1日),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探索自然總動員——2020愛綠一起自然筆記 十一嘉年華」在雙秀公園啟動。據悉,此次活動將在雙秀公園、南海子麋鹿苑、北海公園、玉淵潭公園、將府公園和柳蔭公園舉辦30多場自然探險遊園活動,老師將帶領孩子們走進公園,開啟探索自然、記錄自然之旅。
  • 12件逝物,12段我們險些失去的記憶
    通過書寫,沙朗斯基試圖讓某些事物活下去。在新作《逝物錄》中,她用12個華麗的故事保存了12件我們早已忘記甚或從不知道的事物。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她的作品就像洶湧波濤上方的燈塔,照亮了一切我們輕易失去的東西。 本期,我們將《逝物錄》中的12種逝物一一呈現。
  •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年全國青少年自然筆記大賽優秀作品集(3)
    今天展播的優秀生態環境宣傳產品是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選送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年全國青少年自然筆記大賽優秀作品集》。很多事都是這樣,我們在第一次遇到疑問的時候,如果能深入探究一番,所得到的知識會讓你在今後很多場合裡,曾經的「問題」不再是問題。
  • 「自然筆記」今晚頒獎,看孩子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與愛
    孩子們上臺領獎「春風拂過果林,一切都在慢慢甦醒,背包裡裝滿了好奇心,我們要一起去旅行何玉芬次年用這件作品參加了第二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獲得了優秀獎。何玉芬說:「自然筆記開啟了我的探索之旅,如今我想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給大自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何玉芬現在就讀於四川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經常到偏遠農村地區進行觀察和探究,運用專業知識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水等自然資源。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但是,面對災難,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願望。無數人的行動足以震撼世界!哪裡有大災難,我們親愛的總理溫家寶就會一直在那裡。在冰雪災害期間,他是湖南的兩個人,親自指揮京珠高速公路的開通。在火車上凝視窗外的冰凍世界的畫面震驚了許多中國人。
  • 和他一起寫自然筆記吧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而神奇的世界。當我們觀察錯綜複雜的自然界運作時,我們對這個美麗地球的欣賞和敬畏之情就會增長,即使是最小的昆蟲也絕對令人驚奇。莫奈說:「學習自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它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 《自然筆記》昆蟲篇閱讀試卷及答案
    《自然筆記》閱讀測試題及答案一、選擇題1. 我的童年時代,(C )裡都是灶馬的嘶鳴。A客廳 B 廁所 C 廚房2. 民間傳統中,灶馬是( A )騎的馬?《自然筆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C )A 楊紅櫻 B 湯素蘭 C 金波9.一隻鳴叫的「百日蟲」,居然從冬天活到春天,它是( B )?A 草蛉 B 冬蟈蟈 C 伏涼兒10.很小的蟬,叫聲這麼大,傳得這麼遠,還沒時沒晌地叫,它是( A )?
  • 張辰亮:為神奇自然寫下簡單筆記
    這個自然的世界簡單又神奇,在張辰亮心裡不斷閃耀著光芒。  張辰亮的母親是學校的數學老師,所以很早就發現了孩子樂於觀察的愛好,並鼓勵他自己尋找答案。學校的圖書館也讓他從更多角度了解這個簡單又神奇的自然界。  「有一次雨後,我看蜻蜓在水坑裡款款飛旋,不時將細長的尾巴彎成弓狀點進水草叢中,水面因此擴開一圈圈波紋。我就很想知道蜻蜓在做什麼。」
  • 把自然筆記畫成美術作品 杭州小學「農民老師」帶出來的這群學生...
    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有個「小神農社」,那裡的學生告訴記者,這樣的作品叫做自然筆記。這篇關於蜘蛛的筆記,是該校四年級學生章揚睿畫的,在前不久舉辦的全省中小學自然筆記大賽上獲得了三等獎。  錢報記者雖然跟小神農社的學生比較熟絡,但也是第一次知道這群孩子最喜歡的事是侍弄小動物和植物,並把自己觀察到的,製作成一篇精美的自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