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新冠病毒發生突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2020-11-30 騰訊網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剛剛,巴西對2例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後發現:首個病例體內的病毒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體內的病毒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二者均與在中國發現的病毒也有所不同

3日,中國《國家科學評論》也發表了《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研究論文。

病毒已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S亞型更古老,推測L亞型傳播力更強,基因組數據中佔比70%。但1月份之後L型感染者明顯下降,研究認為是強力的人為幹預所致

再次驗證了中國防控手段的有效性,如果沒有在早期杜絕快速傳播,將會引發更多人被感染,疫情控制難度可能會成倍增加

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一名患者同時感染了兩種類型病毒,尚無法作出解釋,但表明病毒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突變

關鍵是,病毒突變的發生,是疫苗研發過程中最害怕出現的問題。此前李蘭娟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成功至少還需要3個月。

更嚴重的情況是,不斷產生的突變,可能會使新冠病毒無法被完全殺滅

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會長期存在。正如此前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的判斷: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

但就像我們不害怕流感一樣,也不必對新冠病毒過於恐慌,因為他們都屬於自限性疾病,主要靠的都是自身免疫力

病毒突變的發生,再次應驗了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現在,這四種情況在這次疫情中全都發生了。中國14億人共同努力,付出巨大代價,硬是把最艱難的戰役扛了下來,為世界贏得了2-3周的寶貴應對時間,但卻被白白浪費,有些國家眼睜睜看著病毒的火苗蔓延成了火海。

目前病毒已出現在全球73個國家,境外累計確診病例已超1.2萬例,韓國、伊朗、 義大利首當其衝。

短短兩周時間,中國已出現13例境外輸入病例,而這可能只是開始!

截止3月4日凌晨,6728名入境旅客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例75例。這一鍾南山院士曾明確預警過的問題,也開始成為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應對的風險。

疫情還看不到結束的希望,我們對病毒的認識也依然不夠。

中國疫情爆發初期,武漢尚未封城,鍾南山在新聞發布上坦誠布公的表示「肯定有人傳人現象」,他特別強調:「關鍵是防止出現超級傳播者」

指的是具有極強傳染性的帶病者,比其他病人更容易傳染給其他人。比方說,一般病人打個噴嚏可能只有10個病毒,而這些「超級傳播者」打個噴嚏裡面可能有100個病毒。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毒王」。

17年前在非典一線的鐘南山,見證了廣州一例感染80多人的「毒王」,包括兩批50多名醫護人員和20多名親友被感染,深知「超級傳播者」的可怕。

就在兩周前,韓國疫情突然爆發第一個「毒王」出現了,一人感染了30多人,其中多人並未有直接接觸,導致上千人被隔離,從邪教組織、三星電子、軍隊到醫護人員都受到嚴重波及。

上周,我們出現了首例境外輸入病例,鍾南山院士指出,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存在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

25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剛剛結束中國考察行程的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感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

視頻來源:察新聞

艾爾沃德:總會有人說,中國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我問他們有多少臺呼吸機?他們說50、60臺。有多少ECMO(移動心肺儀器)?他們說5臺。一家醫院5臺,歐洲都沒有這麼多。

這才是中國應該得到的尊重和讚揚,除了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這種程度,這與醫療水平先進程度無關。這種形勢放到任何一個西歐洲家,別說控制,早就崩潰了。

鍾南山再度發出預警:嚴格的防控措施如「早期篩查」最好實施至2020年4月底。

此前2月27日,看到不少人開始放鬆警惕,趕集的人群快趕上了過年、景區開始擁堵、扎堆去飯店的人也多了起來,甚至有人摘下了口罩,鍾南山當頭潑下了冷水:

有人以為沒事了?鍾南山說,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候!原來高水平的防控措施,才使得病例減少,一旦放鬆,做不到及時監測,很可能引發聚集性傳染病例。

有人以為特效藥快來了?鍾南山說,短期內研發出針對新冠肺炎的新藥是不可能的

當時鐘南山明確表示:我們有信心,4月底前基本控制。這都要建立在國家繼續推行嚴格的控制措施,否則我們依然有可能出現第二次疫情爆發高峰。

為何在國內除武漢外的疫情形勢明顯向好的當下,鍾南山依然建議大家儘可能不要聚集,這則電腦模擬視頻,給出了非常形象的解答。

視頻來源:B站UP主 九磅十伍便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生)

視頻來源:B站UP主 九磅十伍便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生)

視頻作者將環境設定在了一所學校,不論學生有沒有戴口罩、學校有沒有設立隔離區,只要有1名感染者存在,都改變不了一個結果:10天之內整個學校基本全軍覆沒

病毒發生的突變,也再次印證了鍾南山此前的判斷:現在還是最艱難的時候,疫情防控措施一旦放鬆,大規模爆發隨時可能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據丁香園昨天報導的一則消息,幾乎將「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的說法推翻

華南農業大學此前發表的研究被證實,因「生物信息團隊和實驗團隊之間的溝通失誤」,導致穿山甲和新冠病毒的 DNA 相似度從此前發布的99%,調整為更為真實的90.3%科研當中近10%的差距,足以產生完全相反的結論

這個發現不能斷定穿山甲不是中間宿主,但卻證實了病毒中間宿主很可能不知一種。同時每多出一種宿主,就意味著更多病毒重組突變的可能

所以說,現在的形勢,完全沒有到放鬆警惕的時候,那些扎堆聚會、景區放風的情況,儘量都別去湊。別讓一線醫護、防控人員的汗水和犧牲,因個別人的麻痺大意而葬送。

來源:禪解事非

山河盼

酒泉市超燃抗「疫」MV

謹以此片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本部公益MV,是由酒泉和文化影視發展有限公司改編製作。

為忠實記錄下抗疫一線「逆行」的身影、奔波的足跡、感動的瞬間,酒泉和文化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特製作音樂MV《山河盼》,謹以此片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表達對戰鬥在疫情一線「逆行者們」的崇高敬意和對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讓我們萬眾一心、風雨同舟,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武漢加油!

齊心抗疫

END

眾志成城

點擊播放 GIF 0.1M

得不錯請點一下好看

相關焦點

  • 化親和力為武器 假體蛋白能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變株
    化親和力為武器 假體蛋白能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變株洪恆飛 張 弛 本報記者 江 耘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相關進展。
  • 深度:新冠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哪些變異是重要的?
    但是,有關這種病毒從哪裡來?什麼時候開始感染人類?病毒都發生了哪些變異?其中又有哪些變異是重要的?等系列問題都有待於回答。要回答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遺傳流行病學,即對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和基於人群的調查。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新冠病毒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3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發題為《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異常反應主要指造成受種者的器官或功能損害的相關反應,罕見發生,如急性嚴重過敏性反應等。 11什麼是心因性反應? 心因性反應指在接種疫苗後,因受種者心理因素發生的反應,主要是接種疫苗時的心理壓力、焦慮等所致,無器質性損害,與疫苗無關。有的是「暈針」樣表現,有的是「癔症」樣表現。
  • 英國發生新冠病毒突變,是否會讓疫苗無效?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出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新變種是今年9月份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倫敦或者肯特郡出現的。9月出現拖到12月才公布,果然符合英倫風格。目前丹麥、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均發現該病毒變種,此外,南非、葡萄牙、厄瓜多均發現病毒新變種,與在英國發現變種無關。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Oude Munnink等人深入報告了荷蘭的16個水貂養殖場動物和在此工作生活的工人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事件,97名農場主、工人和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中有66名感染了新冠病毒,一些病人的毒株具有動物序列特徵,這為新冠病毒在水貂場內動物與人之間來回溢出(註:自然界病毒跨越種群,傳播給人或者其他動物)提供了證據。除了水貂,多種野生或家養動物也可能攜帶新冠病毒或其相關病毒。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全文5634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 吳淋姝 編輯 趙凱迪 值班編輯 潘佳錕 校對 李立軍3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發題為《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
  • 廣東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說明什麼?
    就在剛剛,1月6日晚,廣東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其實這也不奇怪,該病例是南非籍飛行員。如果要感染新冠病毒,最大可能也是南非變異株病毒。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這個常識在近幾個月的科普過程中大家都有所知曉。所謂RNA病毒,就是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裹一團RNA,RNA是其遺傳物質。
  • 中疾控等重磅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演變:突變如何顯著增強傳染力
    研究通過分析病毒的突變,解釋新冠病毒為何傳染性能得到顯著增強。團隊還進一步估計,大多數人類新冠病毒(2019-nCoV)和蝙蝠RaTG13病毒蛋白之間的差異發生在2005年至2012年之間,而人類SARS病毒和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之間的差異發生在1990至2002年之間。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就在2天前,該團隊剛剛在bioRxiv上發表了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兩篇預印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鄢仁鴻,通訊作者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攻關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得到浙江省、杭州市相關部門和西湖區的大力支持。
  • 英國衛生大臣:英國又發生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變異程度更高
    2020真是多事之秋,就在2020年即將結束時,新冠病毒又一次變異了,這已經是英國所發現的第二例新冠病毒新變種,比之前所報導新病毒病毒新變種更具有傳染力。漢考克(英國衛生大臣)於12月23日召開記者會,在記者會上表示英國又一次發現了新冠病毒新變種,發現的病例有著一個共同點,都與去過南非的人有所接觸,並且這次的新變種比之前所發現的新變種更具有「威脅」,變異程度更高。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01、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我國新冠疫情形勢與國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 新冠病毒若發生基因突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病毒在繁殖倍增的過程中若發生了基因突變,會否影響其感染能力? 3月17日,論文預印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與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突變有關的研究,稱突變增強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結構穩定性,突變病毒株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顯著增強。
  • 為什麼英國新冠突變毒株這麼受關注?
    2020年12月底,英國官員發出緊急報告,稱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新冠病毒突變株(B.1.1.7)正在英國傳播。基因組的測序結果表明,B.1.1.7攜帶著多種基因突變,其中有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強它的傳播能力。作為RNA病毒,新冠病毒出現新變體並不奇怪。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說,「病毒基因突變是永恆的,我們所能檢測到的變異都是能成功存活和傳播的病毒。」
  • 新冠病毒突變,我們需要擔心嗎
    新冠是一個RNA病毒,這類病毒發生突變的頻率都很高,只是不同病毒表現不一:比如流感病毒經常發生變異,產生「抗原漂移」,所以要每年接種疫苗。而麻疹病毒雖然變異也很多,但不影響表面蛋白的結構,所以不需要反覆打疫苗。
  • 目前中國沒有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張文宏判斷→
    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20日起,倫敦及周邊地區,已從三級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四級。進入冬季,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面臨哪些新變化?元旦臨近,春節也要來了,新的人員大規模流動,又會對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影響?《新聞1+1》連線總臺記者白樺、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共同關注新冠病毒變異。
  • 俄媒:新冠病毒新變種把倫敦變「瘋人院」!專家稱病毒或已經擴散
    俄羅斯專家稱:「任何病毒都會突變,並且新毒株的傳播速度更快。這意味著在俄羅斯,病毒突變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演變。」據俄羅斯聯邦總統德米特裡·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的新聞秘書說,俄羅斯正在密切監視有關新冠病毒突變的信息。
  • 研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突變使其變得更具傳染性
    「用於科學研究的SARS-CoV-2基因組的(種類)數量令人震驚,」van Dorp說道,「在大流行早期,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新的方法來對大量數據展開分析以接近實時來標記可能影響其傳播或症狀嚴重程度的病毒的新突變。」研究小組在新研究中研究了全球病毒基因組數據集,據悉,這些數據來自99個國家的4萬多人。
  • 新冠待解|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疫苗的大面積接種,新冠病毒可能會在中和抗體的壓力之下突變,從而逃脫免疫。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作為一種RNA病毒,較易發生變異,大規模接種COVID-19疫苗可能進一步對病毒施加選擇壓力,使其進化為疫苗耐藥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