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要丟棄數億臺電腦、行動電話和其他電子設備。這些電子垃圾堆積如山,它們對環境的威脅也在迅速膨脹。
巨大危害
一個普通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含有1~4公斤鉛,而電子垃圾,包括廢棄的陰極射線管電視,是這種有毒重金屬元素在市政垃圾中最主要的來源。
電路板上星羅棋布的金屬連接點包含銻、銀、鉻、鋅、錫和銅等金屬。電腦在垃圾處理中心被碾壓成碎片,再掩埋進地下,但其中的金屬元素可能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如果進行焚燒處理,它們又會產生有毒的氣體,氣體中不但含有有毒的金屬化合物,還包含了塑料燃燒後產生的一系列致癌物質。經人們長期觀察發現,長時間與某些電子設備中的金屬元素接觸,會導致兒童腦部發育異常,會引起成人神經系統損傷、內分泌失調和器官功能衰退。管理辦法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起草處理電子垃圾的管理辦法方案,並有望在兩年內大範圍推廣,這些管理草案的特點如下:
1、借鑑國外先進經驗,規範電子垃圾回收這個新興產業;
2、國家給予電子垃圾回收業政策上的扶持;
3、電子垃圾處理費用考慮由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但具體比例仍沒有確定。確立製造商責任制,明確製造商有義務對廢舊產品回收再處理。明確零售商有回收舊電子產品並交給製造商的義務,消費者有將舊電子產品交給零售商,作價回收的義務等。
回收利用
在美國,許多民間組織致力於對電子設備的回收再利用。民間環保組織經常舉辦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活動,活動地址通常選在城市的公園中,搭建起幾個帳篷,裡面放幾張桌子就可能了。桌上擺滿了人們不想要的顯示器、掃描儀、電視、手機、鍵盤、印表機、滑鼠和各種電線插座,其中大部分沒有一點毛病,只是落了一些灰塵。
來到這裡的人可以免費拿走任何需要的東西,他們在這些電子堡壘中艱難地尋找著,探索著。所有挑剩下的會交給「平民學校」。每年,「平民學校」的工作讓垃圾掩埋廠和焚化廠至少減少20萬噸電子垃圾。
但美國仍有60%~80%的電子垃圾被運往海外。在正在飛速發展的國家中,這些電子垃圾一半會被清理乾淨後重新販賣,剩下的會被粉碎以提取其中的貴重金屬。
簡陋的處理方法
巴塞爾行動網絡是總部設在西雅圖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兩年前,在綠色和平組織的協助下,它對貴嶼進行了一次調查。貴嶼位於廣東省汕頭市,1995年以前,這裡的居民還以種植稻米為生,僅僅在幾年時間裡,這裡就變成了廣東最大的廢舊電器回收集散地。
當一臺電腦被運到貴嶼後,它會被拆開。金屬和塑料外殼被送去重新融化;所有電線都被集中在一起,夜間,人們點燃這些電線,毫無疑問,這些塑料燃燒產生劇毒汙染物,而燃燒剩下的就是銅。連顯像管這樣的零件也有利用價值:人們用榔頭敲下管頸上的偏轉線圈,同樣是為了得到金屬銅,剩下的玻璃殼就隨意地被丟棄,然而每一個顯像管都含有大量的鉛和鋇。
所有工人都沒有任何有效的防護措施,他們只有橡膠手套、口罩和通風用的電風扇。大多數工人來自湖南等省,每天的工資在人民幣10元左右。
當地環境被這些電子垃圾迅速地汙染,有毒物質滲入地下,還汙染了水源和空氣。今天,貴與的居民要從30公裡外的地方運回飲用水,每天村子裡都瀰漫著毒氣。在處理電路板的工廠附近,檢驗的結果是:水中的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達數百倍。在土壤中,鉛、鋇等有毒重金屬的含量也超標數百至數千倍。這些不斷積累的化學汙染在當地導致新生兒畸形和嬰兒死亡率也一再增加。
據國內媒體估計,每年至少有10萬車電子垃圾運送到貴嶼。
丟棄高峰
目前中國約有500萬臺電腦和上千萬部手機已進入淘汰期;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將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6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
大量電子垃圾湧向兩個渠道:收垃圾的小販和拆解作坊。小販收來的舊電器一般有兩個出路:能用的改裝之後再賣到農村;不能用的,把玻璃、塑料等能賣錢的賣了,其餘的當垃圾扔掉。這些包含大量有害物質的東西最終會被當成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拆解作坊則把電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重金屬「拆」出來。
在國外,電子產品的拆解是專業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中國的拆解作坊往往是用強酸把其他成分腐蝕掉而留下貴金屬,就著樣酸液等大量有害物質也源源不斷地被排入河流、滲入地下。據《世界博覽》報導(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