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與高危害E時代垃圾威脅地球健康

2021-01-08 搜狐網

  全世界每年要丟棄數億臺電腦、行動電話和其他電子設備。這些電子垃圾堆積如山,它們對環境的威脅也在迅速膨脹。

  巨大危害

  一個普通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含有1~4公斤鉛,而電子垃圾,包括廢棄的陰極射線管電視,是這種有毒重金屬元素在市政垃圾中最主要的來源。

電路板上星羅棋布的金屬連接點包含銻、銀、鉻、鋅、錫和銅等金屬。電腦在垃圾處理中心被碾壓成碎片,再掩埋進地下,但其中的金屬元素可能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如果進行焚燒處理,它們又會產生有毒的氣體,氣體中不但含有有毒的金屬化合物,還包含了塑料燃燒後產生的一系列致癌物質。經人們長期觀察發現,長時間與某些電子設備中的金屬元素接觸,會導致兒童腦部發育異常,會引起成人神經系統損傷、內分泌失調和器官功能衰退。

  管理辦法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起草處理電子垃圾的管理辦法方案,並有望在兩年內大範圍推廣,這些管理草案的特點如下:

  1、借鑑國外先進經驗,規範電子垃圾回收這個新興產業;

  2、國家給予電子垃圾回收業政策上的扶持;

  3、電子垃圾處理費用考慮由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但具體比例仍沒有確定。確立製造商責任制,明確製造商有義務對廢舊產品回收再處理。明確零售商有回收舊電子產品並交給製造商的義務,消費者有將舊電子產品交給零售商,作價回收的義務等。

  回收利用

  在美國,許多民間組織致力於對電子設備的回收再利用。民間環保組織經常舉辦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活動,活動地址通常選在城市的公園中,搭建起幾個帳篷,裡面放幾張桌子就可能了。桌上擺滿了人們不想要的顯示器、掃描儀、電視、手機、鍵盤、印表機、滑鼠和各種電線插座,其中大部分沒有一點毛病,只是落了一些灰塵。

  來到這裡的人可以免費拿走任何需要的東西,他們在這些電子堡壘中艱難地尋找著,探索著。所有挑剩下的會交給「平民學校」。每年,「平民學校」的工作讓垃圾掩埋廠和焚化廠至少減少20萬噸電子垃圾。

  但美國仍有60%~80%的電子垃圾被運往海外。在正在飛速發展的國家中,這些電子垃圾一半會被清理乾淨後重新販賣,剩下的會被粉碎以提取其中的貴重金屬。

  簡陋的處理方法

  巴塞爾行動網絡是總部設在西雅圖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兩年前,在綠色和平組織的協助下,它對貴嶼進行了一次調查。貴嶼位於廣東省汕頭市,1995年以前,這裡的居民還以種植稻米為生,僅僅在幾年時間裡,這裡就變成了廣東最大的廢舊電器回收集散地。

  當一臺電腦被運到貴嶼後,它會被拆開。金屬和塑料外殼被送去重新融化;所有電線都被集中在一起,夜間,人們點燃這些電線,毫無疑問,這些塑料燃燒產生劇毒汙染物,而燃燒剩下的就是銅。連顯像管這樣的零件也有利用價值:人們用榔頭敲下管頸上的偏轉線圈,同樣是為了得到金屬銅,剩下的玻璃殼就隨意地被丟棄,然而每一個顯像管都含有大量的鉛和鋇。

  所有工人都沒有任何有效的防護措施,他們只有橡膠手套、口罩和通風用的電風扇。大多數工人來自湖南等省,每天的工資在人民幣10元左右。

  當地環境被這些電子垃圾迅速地汙染,有毒物質滲入地下,還汙染了水源和空氣。今天,貴與的居民要從30公裡外的地方運回飲用水,每天村子裡都瀰漫著毒氣。在處理電路板的工廠附近,檢驗的結果是:水中的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達數百倍。在土壤中,鉛、鋇等有毒重金屬的含量也超標數百至數千倍。這些不斷積累的化學汙染在當地導致新生兒畸形和嬰兒死亡率也一再增加。

  據國內媒體估計,每年至少有10萬車電子垃圾運送到貴嶼。

  丟棄高峰

  目前中國約有500萬臺電腦和上千萬部手機已進入淘汰期;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將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6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

  大量電子垃圾湧向兩個渠道:收垃圾的小販和拆解作坊。小販收來的舊電器一般有兩個出路:能用的改裝之後再賣到農村;不能用的,把玻璃、塑料等能賣錢的賣了,其餘的當垃圾扔掉。這些包含大量有害物質的東西最終會被當成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拆解作坊則把電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重金屬「拆」出來。

  在國外,電子產品的拆解是專業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中國的拆解作坊往往是用強酸把其他成分腐蝕掉而留下貴金屬,就著樣酸液等大量有害物質也源源不斷地被排入河流、滲入地下。據《世界博覽》報導(黑龍江日報)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的危害!
    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高速運行的,這無疑給太空人和太空飛行器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要知道,一顆大小僅幾百微米的金屬粒子便能夠擊穿航天服,一塊藥片大小的殘骸就足以使衛星報廢,大體積的太空垃圾甚至還會墜落到地球上,對地面人員造成危害。美國一項研究認為,近千顆衛星面臨著被太空垃圾撞擊的威脅。除此之外,太空垃圾還常常幹擾軍事偵查和天文觀測。
  •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城市垃圾佔地的現狀和危害如何?「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
  • 適邦廚房垃圾處理器高科技產品,為健康的家庭生活助大力
    在中國市場競爭機制的日益深入發展下,在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人們手上的錢變多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比如家庭生活,不僅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改善,牆進行了美化,有塗料牆紙等進行美化,地面是瓷磚,家裡有冰箱、電視、空調、洗衣機、電腦等家用設備,現在有一種嶄新的高科技產品,讓人們的家庭生活質量再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它就是適邦廚房垃圾處理器
  • 塑料垃圾威脅海洋食物鏈
    圖片說明2:兩條沙蠋 據環境新聞網站mongabay.com報導,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論文稱,廢棄塑料的微小碎片損害了在海洋中生活的蠕蟲沙蠋(又稱海蚯蚓)的健康
  • ...神秘物體」撞地球-光棍節,神秘,物體,地球,天文航天,太空垃圾...
    科學家近日發現,一個神秘的太空飛行物正在朝地球飛來,其軌道怪異,將於11月13日墜落在斯裡蘭卡南端100公裡處。不過,科學家判斷其大小僅1~2米,所以不會造成危害,但是無法明確其來源。
  • 海洋垃圾汙染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如何處理?
    海洋垃圾汙染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如何處理?
  • 海洋PM2.5對人類健康有哪些新威脅?本周六浙圖講堂與你面對面
    微塑料不僅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安全,也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危害和風險。本周六在浙江圖書館二樓,劉誠剛研究員和黃煒主任醫師將給大家帶來有關"海洋PM2.5"與人類健康新威脅內容的講座。圖源:視覺中國微塑料是尺寸小於5mm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與大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相比,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豐度更高,分布更廣,可存在於海水、沉積物以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是一類新興環境汙染物,被稱為「海洋裡的PM2.5」(或「海洋霧霾」)。從近海到大洋,從赤道到南北極,從海洋表層到大洋海溝深處,中國的海洋工作者監測到今天地球的海洋微塑料已無處不在。
  • 培育高科技時代的人文精神
    這種生命的大智慧,是文明社會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當然也是高科技時代的精神支柱。高科技時代的人文精神,大抵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的內涵:從歷時性上說,高科技時代的人文精神應該是對人類的文明傳統和文化教養的認同和珍視,是對人的現實「存在」的思考,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意義和生活質量的關注,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類進步事業的投入與奉獻;又是對人類未來命運與歸宿、痛苦與解脫、幸福與追求的思考與探索,是對個人發展和人類走勢的殷切關注,是在科學的邏輯與歷史的邏輯相一致的廓大視野中
  • 聯合國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
    聯合國報告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科技日報訊 (記者田學科)日前,一份由70多個國家250名科學家和專家撰寫的聯合國報告警告稱,地球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在倫敦大學學院可持續資源研究所教授保羅埃金斯共同主持的聯合國第六版《全球環境展望》(GEO-6)系列報告中,研究人員指出,地球淡水系統中汙染物所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增加,可能成為2050年人類的頭號致死因素,並導致影響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及兒童神經發育的內分泌幹擾物的進一步增加。
  • 太空垃圾的產生、危害與對策
    如果太空垃圾的軌道很高,就會存留很長時間。一般來說,距地300千米的太空飛行物壽命約為一年,600千米的將飛幾十年,1000千米以上的將飛近百年,4000千米以上的將飛近千年,再高的太空垃圾幾乎會永遠飛。
  • 地球軌道淪為垃圾場 昂貴材料能回收再利用嗎?
    從長遠來看,地球周圍漂浮著如此多的垃圾對地球本身沒有威脅。但我們是否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太空碎片呢?畢竟,大部分太空垃圾都是由用製造火箭和衛星的昂貴材料組成的。這些太空垃圾會不會成為一種尚未被利用的漂浮資源呢?
  • 太空垃圾引發人們擔憂 危害大砸中可索賠
    專題文字:彭玉磊太空垃圾已滿到「臨界點」美國的《時代》周刊在日前的一篇文章中說,如果你得知頭上飛著那麼多的太空垃圾,很可能會晚上睡不著覺。54年前,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俄羅斯的Sputnik成功發射至太空之後,地球各國先後發射了許多航天飛行器。
  • 大量太空垃圾圍繞地球,地球的樣子慘不忍睹,它已經走向晚期
    太空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宇宙實在是太大了,不說人類,就算是地球,在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不過因為最近科技發達了,去月球的人多了,我們就算沒有去過太空,也能通過網絡知道地球大概的樣子,知道這可覆蓋著草原和海洋的星球是多麼美麗。
  • 「屏奴「時代的眼健康三大危害
    80後、90後、00後這些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更是將電腦、手機、Pad視為「最親密的夥伴」,很多人都是和自己的手機形影不離,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睡覺前、睡醒後、甚至連上廁所都得見縫插針地刷一下朋友圈、讀一條新聞。人們「如此忘我」地沉浸於智能電子設備,給身體帶來的首當其衝的健康危機就是各種眼疾。
  • 俄官員稱太空垃圾系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最大威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曉磊】據俄新社3月12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於12日表示,太空垃圾是地球同步軌道上衛星的最大威脅。他說,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太空飛行器,未來20年內地球同步軌道將布滿垃圾。波波夫金說:「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和主要通訊衛星所處的地球同步軌道的獨特資源或在未來20年內因太空垃圾消失殆盡。
  • 太空垃圾數量達「臨界點」 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據美國上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有撞擊風險,而後可能產生更多碎片,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在報告中稱,美國宇航局需要制定新的戰略計劃,以減小火箭殘骸、報廢衛星、以及數千塊其它太空垃圾的危害。這些軌道太空垃圾時速高達1.75萬英裡(28164公裡)。
  • #太平洋垃圾帶正威脅人類#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牛綺思 綜合整理(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3期)#太平洋垃圾帶正威脅人類#地球上的塑料汙染有多嚴重?近日,位於荷蘭的海洋清理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刊文稱,太平洋垃圾帶漂浮著超過8萬噸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塑膠袋等塑料製品,相當於500架噴氣客機的重量。現在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已經超過法國、德國、西班牙3個國家面積的總和。研究人員還觀察了水中塑料垃圾的大小,表示雖然直徑超過5釐米的塑料垃圾佔總重量的75%以上,但微塑料的數量要更多。
  • 800萬噸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盛產三文魚的挪威如何應對?
    本次會議旨在為各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與公民團體建立合作關係,分享應對海洋威脅的知識、技術以及加大資金支持。與會各方圍繞海洋面臨威脅、氣候變化對海洋對海洋的影響、海洋汙染、可持續漁業、糧食安全、藍色經濟、健康海洋等議題展開了交流討論。
  • 垃圾分類時代 TUV萊茵攜德國先進技術經驗助力環保事業
    剛過去的「618」大促期間,各大電商平臺上,以「垃圾分類」作為關鍵詞隨手一搜,「垃圾桶」、「垃圾袋」、「垃圾分類標識貼紙」等默認熱搜詞躍然霸屏,各種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商品都成了「爆款」,而其中大部分訂單都不約而同地發往了上海。 是的,上海即將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 太空垃圾危害大 消滅這一潛在的「太空殺手」刻不容緩
    原標題:太空垃圾危害大 消滅這一潛在的「太空殺手」刻不容緩 由於人類的航天活動日益頻繁,因此,環地球軌道上不僅運行著大量太空飛行器,還散落著海量的太空垃圾。這些垃圾使得原本就已經不富裕的軌道空間變得更加擁擠,還威脅著飛行器和太空人的安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太空垃圾的那些事兒。 其實,太空垃圾的來源非常廣泛,包括廢棄的衛星和火箭助推器、太空人作業時留下的物品以及太空飛行器碰撞時產生的碎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