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夢百科 | 倉頡造字後,「天雨粟,鬼夜哭」是什麼意思?

2021-01-07 夢想人科技

作者:文玩老舅本文來源:知乎

《淮南子·本經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高誘註:「 蒼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

「天雨粟」並不是說老天爺為倉頡造字感到高興,所以下場小米雨來慶祝一番。老天爺高興了,要麼來朵祥雲,要麼弄個彩虹啥的,下小米這種事太奇葩了,不能算作祥瑞。

《淮南子·本經訓》高誘註解的意思是:倉頡受到鳥行走的軌跡啟發,創造了文字,從此人們就萌生了「詐偽」,有了「詐偽」,人們就會捨本逐末,放棄在土地上的耕作,轉而操弄刀錐,刻劃文字。上天知道,這樣下去人們就會餓肚子,所以下了一場小米雨。

這段話的邏輯非常清楚,倉頡造字導致人們對自然失去了樸素的敬畏,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原因就在於文字的產生會使得「詐偽萌」。這個詐偽應當如何理解?

關於「詐偽」,古籍上是這樣說的: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黑黃倉赤,莫不質良,毋敢詐偽。」 阮籍《大人先生傳》:「外易其貌,內隱其情,懷欲以求多,詐偽以要名。」

《舊唐書·戴胄傳》:「於時朝廷盛開選舉,或有詐偽資蔭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於死。」

由此可以看出,「詐偽」的意思,就是欺偽狡詐。那麼,為什麼高誘說,倉頡造字之後,就會產生欺詐作假呢?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對倉頡造字有如下記載:

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倉頡造字之前,人類的生產生活只能依靠經驗,依靠人們的口口相傳。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僅僅停留在粗淺的嘗試和總結,由於沒有文字,所以這一過程極為緩慢。人們對自然認識不足,對自然的開發不足,生產力低下,只能寄望於土地的收成、捕獵和採集,而這些生產活動受到天氣、自然災害的制約,難以達到穩定的收入。於是,人類就對自然產生了畏懼的心理。這種畏懼心理,使得上古人民民風淳樸,通力協作,對自然現象只能賦予神秘的解釋:乾旱是因為龍王發怒,要祭拜龍王;發洪水是因為河伯發怒,要獻祭童男童女等等。被自然束縛,同時也被自然所庇護,安土重遷,每日為口糧而勞作,這樣的社會,自然沒有欺詐作假可言。

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正是道家所崇尚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範例。後世的老子、莊子乃至劉安,都認為這才是人類最完美的生活狀態。

但是倉頡造了字,一切都不一樣了。文字的力量,在於它能夠客觀的記錄下當時發生的事件,這就將歷史和經驗固定並保存下來了,經過積累和分析,就能提煉出知識。比如神農嘗百草,伏羲演八卦,黃帝創內經,先民的智慧通過文字的記錄,變成了指導生產生活的科學依據。

文字的出現,使得人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水平迅速發展,糧食越來越多,捕獵手段越來越先進,馴化野獸也成為日常,醫療技術逐漸進步,人們越來越富裕,對自然的畏懼與依賴就會越來越弱。人對自然從臣屬關係,變成了利用和徵服。

衣食無憂了,就該搞事情了,正所謂「飽暖思淫慾」。於是爾虞我詐、侵吞財產甚至兼併戰爭就會出現。

「造化不能藏其秘」,意思是自然的秘密再也無法保持下去,這顯然是指文字會開啟民智,讓人們的智慧和理性萌芽。然而理性除了帶來生產力的發展,也會伴隨著無窮無盡的自相殘殺。上天預見到悲劇即將發生,人們會不甘於一輩子做個安分守己的農民,轉而兵戈相向,必然會荒廢農耕,黎民塗炭,所以下一場小米雨,一來是示警,二來是為了給即將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饑民們留下糧食。

「靈怪不能遁其形「,根據張彥遠關於書畫同源的解釋,應當理解為,文字和繪畫同本同源,有了文字就有了繪畫,當人們學會了繪畫,就會把鬼怪的形象描繪出來,使得它們不能再隱遁身形,來去無蹤。有了鬼的畫像,猶如」踩住了影子「,人們便可以抓住它們,故而鬼夜哭。

關於倉頡造字的故事先講解到這裡,想聽更多的傳統文化故事,關於大家下載我們的4D書城,搜索「神話故事」,海量有聲書記等你來領。

科普知識,盡在4D書城

相關焦點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中國上古的時候,那麼倉頡作書、史皇作圖,車的發明、弓箭的發明都歸結到某一個人的身上。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有八卦說、契刻說,另外就是聖人造字說,就是倉頡造字。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舉個例子,上古結繩記事,倉頡造字說是在「結繩說」之後出現的,也就是說倉頡造字就是「以代結繩之政」。農曆的二十寫作「廿」,這應該就是結繩的這個遺留。
  •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有一條規律「化異為同,化同為異」是什麼意思
    相傳,漢字是由倉頡創造的。當時,倉頡是遠古時期黃帝的史官,黃帝在統一華夏後,覺得使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當時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就命倉頡想辦法造字。據說,倉頡在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於文字的產生有著極強的神秘感和神聖感,在宋代一些小官吏還尊稱倉頡為「文字之神」,當然倉頡也被後人尊為「造字之聖」。其實,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漢字這樣龐大的文字系統是廣大民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一點一滴發明積累起來的。我們現在見到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距今有3200多年。
  • 最強大腦第四季倉頡造字規則原理介紹 VR成像的原理是什麼
    《最強大腦》第四季最新一期的節目中,鮑橒和於湛兩人比賽的項目是「倉頡造字」,那麼這個項目的規則和原理是什麼呢?因為這個項目要用到VR,所以很多的網友和觀眾都非常的好奇,這個項目到底是什麼意思?原理和規則是什麼?
  • 漢字是怎麼創造的,有什麼獨特的使用方法?「四體二用」給你答案
    豆字的結構也是根據豆的形狀創造出來的,甲骨文的豆一眼看過去(如下圖),就能知道豆是什麼,後來經過演變,才成了我們現在書寫的豆字。這就是漢字表意的特徵。因此,我們想要弄清漢字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字的結構入手。
  • 倉頡造字,「耍」字的下面為何有個「女」字旁?專家:有特殊意義
    關於最早的漢字,有「倉頡造字」之說。根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01中國古代的造字法主要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也是六書中的前四書。後兩書為轉注和假借,但這兩種方法並未造出新字,只是將原有的文字稍加變形。
  • 知識大爆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傳說,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使天地造化的規律顯現在人類面前,一些人掌握了這些規律,變得富有;一些人運用了規律,變得強大。經驗得到了記錄,規律得到了記載,這是最初的知識。知識是有巨大威力的。
  • 得道於倉頡造字時,龜靈聖母被通天教主趕出碧遊宮後,結局是啥?
    得道於倉頡造字時,龜靈聖母被通天教主趕出碧遊宮後,結局是啥?《封神演義》闡截教爭端初期,火靈聖母不聽師父通天教主的話,參與到「封神」大戰中,先是打傷了龍吉公主,又差些讓姜子牙喪了命。受元始天尊之命,12金仙之一廣成子勸說無效下,祭出番天印,打中火靈聖母正中頂門,打的腦漿也流了出來。聽到同門火靈聖母千年道行付諸一流不幸的消息後,截教門人雖然都義憤填膺,都很生氣,卻表現出來的卻不一樣。廣成子一番好意,上碧遊宮進獻火靈聖母的金霞冠。
  • 造字的倉頡長了四個眼睛!長知識哦!
    木蘭傳說木蘭傳說木蘭傳說始於隋唐時期,以早期中國民間口頭語言的流傳為主要特徵,後以出現完整簡練的文字形式為主要特徵蔡倫造紙傳說發生於陝西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後逐漸以龍亭為中心向周邊地區輻射。據初步調查,蔡倫造紙傳說在龍亭地方有數十個之多,分為攻克技術難關、尋找造紙原料、推廣造紙、經營造紙、造紙貿易等類。大部分情節記述了「挫、搗、炒、焙」等技術環節。2011年,國務院批准陝西省漢中市申報的蔡倫造紙傳說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編號I-102。
  • 倉頡真的一個人創造了漢字嗎?西安這些漢字符號早他一千年
    直到現在,關於中華民族漢字的起源,也依然是眾多學者所爭論的學術問題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了。據史料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地鑽研之後,才最終創造了漢字,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呢?
  • 天粟雨,鬼夜哭,中國文字與外國文字的發明者是誰知道嗎?
    黃帝時期,有一個叫倉頡據說是位重瞳者,史書記載只有九個人是重瞳者: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關羽、還有李煜。有一年,倉頡到南方狩獵,到了一條大河旁,忽然看見一隻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