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號」與火星地面「戰鬥」 以使其重要儀器正常使用

2020-12-06 環球網

NASA的InSight「洞察號」著陸器已經在火星上安全地工作了將近一年,並且正在做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機器人的大多數高敏感儀器套件都按預期工作,可以發送回數據並記錄這一塵土飛揚的星球上的地震活動。但是,其中一種被稱為「鼴鼠」的探針工具卻遠未達到預期。

該儀器被設計為將其錘擊入火星表面,並將其推入最多16英尺的深度以收集溫度讀數。不幸的是,該探測器甚至未能將自己掩埋到1英尺的深度,但NASA認為他們知道原因。

自錘擊「鼴鼠」依靠周圍土壤的摩擦力來推動自身前進,但是火星土壤實在太鬆散,探針的機械結構無法順利抓住。值得慶幸的是,「洞察號」著陸器配備了可以幫助它的機械臂。科學團隊將使用「洞察號」的長金屬臂將「鼴鼠」「釘」在所挖掘的洞的側面,從而增加周圍物質的摩擦力,並希望為探針提供完成其命運的機會。

這項操作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不得不通過拆除包圍「鼴鼠」的護罩並將機械臂固定到位來為這一機會做準備。值得注意的是,著陸器的機械臂從來沒有設計成可以這樣做。由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通信延遲很長,因此這變得更加困難,團隊必須等待命令執行完畢,然後才能知道如何進行。

相關焦點

  • 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
    Credits: NASA/JPL-Caltech 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來自火星的最新消息
  • NASA宣布著陸器洞察號的「鼴鼠」已經結束其火星之旅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的「鼴鼠」已經結束了其在火星上的旅程。「鼴鼠」是著陸器熱流和物理特性包(HP3)的鑽探部分,該儀器旨在深入挖掘並測量火星內部溫度。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洞察號一共攜帶了2個相機[1]:一個叫做儀器調度相機(IDC),裝在機器臂上,用於尋找合適的地點來安置火震儀和熱流儀,IDC的視野較小,只有45度,但因為裝在機器臂上,所以非常靈活,可以360度移動;另一個叫做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儀器卡住 NASA專家「暴力」解決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圖源:nasa/insight/image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的科學探測器在火星安全著陸,上面的視頻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任務控制中心,當人們收到了洞察號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消息時那一激動沸騰的一幕。
  • 遭遇離奇故障一年後,NASA決心背水一戰,拯救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ALENG 自媒體】2月2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在成功著陸火星一年來,其中一個用來探測火星內部溫度的傳感器一直無法部署到位,迄今為止,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這個原計劃應該被釘入火星土壤5米深度的溫度探針,仍然大半截露在外面,這讓見多識廣的
  • 歷時6個月,飛躍5億公裡,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部署重要儀器這一過程要到著陸後幾個月才能完成。從一對立方體衛星(這對立方體衛星當時正在火星附近運行)傳回的著陸器遙測數據證實,著陸器已經安全抵達火星表面。按照計劃,飛機在著陸七分鐘後發出了X波段的「嗶」聲,向工作人員確認太空飛行器正常運作。噴氣推進實驗室洞察號項目主管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在降落後兩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非常接近著陸點的中心位置,」但他並沒有透露太空飛行器降落的精確位置。
  • 真實上演「火星救援」:NASA洞察號鼴鼠儀器援救任務邁出第一步!
    真實上演「火星救援」:NASA洞察號鼴鼠儀器援救任務邁出第一步!美國宇航局「洞察號」(InSight,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著陸器上有一個綽號為「鼴鼠」的儀器,它在對火星進行深入調查時遇到了一些困難。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圖:洞察號著陸器 2019.09.23「洞察號」著陸器最初被送往到這顆「火紅星球」的目的無非是:在火星原有地形上打一個16英尺的孔,然後測量地表下的熱量。但是才鑽了14英寸之後就出現了個問題:內置熱探頭的鑽子——「鼴鼠」沒法再繼續鑽了。
  • NASA洞察號檢測到奇怪的火星「信號」!地震多的不同尋常!
    2018年11月,「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開啟為期兩年的「聆聽火星」任務。與之前探索火星的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等漫遊車不同,洞察號是一個固定式著陸器,主要依靠布置在附近的兩套科研儀器——地震儀和熱流探針完成探測任務。前者可以監聽火星深處微小的震動,後者可以鑽至地面以下3米深的地方,測量火星內部的溫度。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洞察」號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後,向地球發回信號顯示其狀態基本良好,科學家表示,洞察號還需要至少好幾個月的準備時間,才能真正開始勘測火星內部。洞察號在火星著陸5個多小時後,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20點30分(北京時間11月27日9點30分),科學家們收到了來自洞察號的信號,這組信號是通過環繞火星飛行的奧德賽軌道器轉發的。信號顯示,洞察號的太陽能電池板成功打開並且開始給電池正常供電。洞察號有兩個直徑2.2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在晴朗的天氣裡,每天可以提供約600-700瓦的電力,是洞察號各項設備正常運轉的基本保證。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經過6個月4.8億多公裡的飛行之後,NASA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已經抵達火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點54分左右進入火星大氣層(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03:54),降落在火星赤道北方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所在的位置不遠。。
  • 洞察號發來首張火星圖片:地面天空清晰可見
    隨後,NASA立即放出了洞察號在火星上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雖然還有一些灰塵遮蓋,但可以清晰看到火星的天空和地面。洞察號發來首張火星圖片:地面天空清晰可見(圖片來自於www.twitter.com)       登陸活動從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然後,他們將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使用試驗著陸器進行部署練習,該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管理洞察號任務。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伊莉莎白•巴雷特(Elizabeth Barrett)昨日在著陸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項工作將包括「改造」試驗臺,以模擬InSight在這火星上的實際周邊環境。巴雷特把儀器部署比作為街機抓爪遊戲的一個非常困難和高風險的版本。
  • 洞察號成功抓到第一個火星娃娃,NASA鬆了一口氣!
    就在幾天前,NASA在6000萬公裡之外的火星,上演了一場隔空抓娃娃的好戲!自從11月26日登陸火星以來,洞察號一直在養精蓄銳,為這一關鍵任務做準備。12月19日,工程師遙控著洞察號1.8米長的機械臂,準確地抓起著陸平臺上的地震儀,小心翼翼地放置到地面上。研究團隊之前曾經在加州的模擬火星場地反覆練習「抓娃娃」。如今一舉成功,大家異常興奮。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已經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NASA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獲得新火星地震數據信息
    NASA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獲得新火星地震數據信息2020-08-09 16:1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NASA一直在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來記錄火星表面內部的地震信息。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洞察號的使命是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如果說好奇號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火星地球化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話,那麼洞察號將會是火星第一位偉大的火星地球物理學家。洞察號是如何著陸的?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