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7日訊 今年汛前,國家防總組織8個檢查組對大江大河重點區域的防汛抗旱防颱風工作進行了檢查,在19個省(區、市)中發現存在著工程設施不滿足度汛要求、方案預案不完善、應急隊伍實戰能力偏低、防汛物資管理不規範、城市排澇能力有待提高、山洪災害防治和抗旱規劃實施等專項工作進展較慢等方面問題。國家防總於6月上旬向19個省(區、市)防指發出《關於對2015年國家防總汛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緊整改,確保度汛安全。
一個多月來,各地認真對照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抓鐵有痕、踏石有印的精神,紮實整改,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高度重視整改工作。天津、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重慶等省(市)政府分管領導專門就整改落實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有關省(區、市)防指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向相關地區下達整改通知,組織制定工作方案,落實責任單位,並派出督查組進行現場督導。各有關地區和部門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整改落實各項工作。
二是及時排除工程隱患。北京、黑龍江、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市)針對水庫、堤防等工程設施存在的度汛安全隱患,及時明確責任主體,組織有關單位制定整改方案,加快工程建設和險情搶護進度,加強運行維護,制定度汛應急預案,強化工情監測和巡查值守,確保度汛安全。福建省強化防颱風避險工作,提高沙埕港八尺門大橋主跨設計高度,加大漁船避風管理力度,並將規劃新建避風港,滿足大型船舶防颱風避險需要。
三是修訂完善方案預案。吉林、安徽、廣西、四川等省(區)針對月亮泡蓄滯洪區、臨淮崗庫區、長洲水利樞紐以及紫坪鋪等大型水庫水電站的調度運用方案和應急搶險預案不完備等問題,組織有關地區和單位抓緊修訂完善並及時審查審批,進一步優化了工程調度運用方案,提高了應急搶險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其他防汛抗旱方案預案進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訂,不斷完善方案預案體系。
四是切實強化應急保障。天津市針對防汛搶險隊伍培訓演練不夠的問題,及時調整充實各級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實訓基地,聯合解放軍、武警部隊開展防汛技術培訓、搶險演練和地形查勘。內蒙古、吉林、寧夏等省(區)針對防汛搶險物資管理不規範的問題,組織有關地區和物資儲備倉庫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切實加強物資儲備管理。其中寧夏自治區計劃用三年時間,集中開展防汛抗旱物資倉庫標準化建設,並在2015年專門安排200萬元資金,支持各市、縣(區)補充完善防汛物資。
五是加強城市排澇管理。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有待加強的問題,江蘇省對蘇南運河沿線城市的防洪排澇現狀進行調查摸底,制定錯峰排澇調度方案,初步建立了上下遊城市防洪排澇調度的協調機制,實現了信息共享。浙江省出臺了加強城市內澇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排澇水」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城鎮防澇規劃標準,同時加強了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與城市防洪規劃的有效銜接,強化了城市暴雨內澇監測預警以及排澇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落實了應急物資設備和搶險人員,確保城市防洪排澇安全。
六是有力推進能力建設。河北、遼寧、上海、江蘇、廣西、重慶等地針對專項工作進展滯後、旱情監測能力不足、督察制度尚未建立、河道非法採砂問題較為嚴重、公共宣傳不足等問題,加大防汛抗旱能力建設和社會管理力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河北省防指派出督導組對山洪災害防治和抗旱規劃實施進度滯後的地區進行現場督導,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遼寧省編制了旱情監測與服務系統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旱情監測系統建設。上海市防辦會同市編辦編制完成了防汛督察制度具體實施方案。重慶市積極研究落實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運行維護費用。江蘇省加大非法採砂打擊力度,保障河湖防洪安全。廣西自治區組織開展防汛抗旱宣傳月活動,增強公眾防災避險意識。
各地紮實的整改工作,為今年的防汛抗旱防颱風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已先後發生20多次強降雨過程,西江、淮河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太湖出現1999年以來最高水位,安徽滁河、江蘇秦淮河及大運河等發生超歷史洪水;有三個颱風先後登陸並影響我國,其中「燦鴻」為1949年以來同期登陸浙閩地區的最強颱風;東北中西部、華北、西南等地相繼發生旱情。但截至目前,全國不論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受災面積、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還是乾旱受災面積、人畜飲水困難數量都較常年大幅減少5-9成,三次颱風登陸更是創造無一人傷亡的歷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