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下洩流量加大 搶險進入最關鍵時刻

2020-11-22 中國網

唐家山堰塞湖爆破洩洪現場目擊:多兵種聯合突擊

6月8日,射擊手進行射擊準備。當日,成都軍區某工兵團發射4枚炮彈,對阻礙唐家山堰塞湖導流明渠洩洪的礁石實施摧毀,全部準確命中目標,水流速度明顯加快。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馬達轟鳴,爆破聲聲。救災官兵今天在唐家山堰塞湖打響了一場多兵種聯合突擊戰。「洩洪槽的出水口嵌著一塊巨石,嚴重影響水流速度,必須立即爆破!」15時10分,搶險部隊接到指揮部命令。 [詳細]

唐家山洩流量大於入流量 江油九嶺民眾緊急撤離

記者今晨(6月10日)在綿陽江油市九嶺鎮現場了解到,該鎮今6:30接到緊急通知,要求民眾在8:00前緊急撤離至安全地帶。成都軍區駐滇某舟橋團今晨本來打算幫助當地民眾趕收莊稼,接到撤離通知後,他們迅速協助當地民眾轉移。 [詳細]

最新消息:

洪水未對寶成鐵路涪江大橋造成明顯影響

從寶成鐵路涪江大橋下的水面迅速上漲到現在已過去近四個小時,洪水未對大橋造成明顯影響,剛剛有一列貨車從橋上駛過。

唐家山堰塞湖洪水平穩通過綿陽

唐家山堰塞湖洪水平穩通過綿陽。記者現場目擊,綿陽城秩序正常。

14時30分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流量為3888立方米/秒

14時30分,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流量為3888立方米/秒。

因唐家山堰塞湖險情綿廣高速及108國道封閉

因唐家山堰塞湖險情,涉險區域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綿廣高速及108國道封閉,抗震救災車輛需經交警同意方可通行。

預計洪峰15時許到達綿陽市 綿陽已準備就位

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的最新消息,預計洪峰15時許到達綿陽市。目前綿陽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位,三分之一潰壩區已是無人區。

截至10日13時許唐家山堰塞湖壩前水位下降了約13米

截至10日13時許,唐家山堰塞湖壩前水位下降了約13米,減少庫容9000萬多立方米。

一些大型工程車開進寶成鐵路涪江大橋畔

一些大型工程車開始進駐寶成鐵路涪江大橋畔,以確保這座位於唐家山堰塞湖下遊68公裡處的鐵路大橋在出險後能得到及時加固。

水沒有進入北川縣城 洪峰已順利通過北川

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的最新消息,目前北川水位下降完畢,水沒有進入縣城,洪峰已順利通過北川。

唐家山堰塞湖壩口水勢平穩 全潰壩危險性減少

截至12時30分,唐家山堰塞湖壩口寬度130米,流量563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度732.50米,水勢平穩,全潰壩的危險性在減少。

堰塞湖洩流以來目前無一人傷亡

新華網快訊:堰塞湖洩流以來目前無一人傷亡,指揮部正按原定方案逐步實施。指揮長蔣巨峰說,目前最理想的方案是洩流底槽低於720米,洩流槽口寬300米。

唐家山堰塞湖下遊北川水位開始下降

新華網快訊:唐家山堰塞湖下遊北川水位開始下降,10日13時許為629.23米,比12時的629.54米下降0.31米。

唐家山堰塞湖洩流的洪水到綿陽市郊仍十分混濁

在經過了近70公裡的路程後,從唐家山堰塞湖洩流的洪水,到綿陽市郊外的涪江鐵路大橋附近時仍十分混濁。

12時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流量5260立方米/秒

10日12時,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流量5260立方米/秒,壩前水位為734.30 米,洩流槽入水口被衝寬為130米。

唐家山堰塞湖洪峰已抵江油市青蓮鎮

12時許,新華社記者在青蓮大橋上看到,渾濁的唐家山堰塞湖洪峰已抵李白故裡江油市青蓮鎮,青蓮大橋上軍車不時呼嘯而過。

唐家山洩流完全在計劃中 市民不要亂跑恐慌

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的最新消息,目前唐家山洩流情況完全在計劃中,只要紅色警報沒有拉響,市民不要亂跑,不要恐慌。

目前綿陽市飲用水電力都安全 已啟用備用水源

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的最新消息,目前綿陽市飲用水、電力都是安全的,已經啟用備用水源。

綿陽市已啟動橙色警報,要求全潰壩區高度準備

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的最新消息,綿陽市已啟動橙色警報,要求全潰壩區高度準備,一旦紅色警報啟動,按原定路線撤離。

寶成鐵路涪江大橋已實行交通管制

11時40分,記者在從綿陽通往江油的綿江公路寶成鐵路涪江大橋段看到,此路已實行交通管制,除軍隊和記者外只進不出。

11時30分,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潰口口深達11米

11時30分,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潰口口深達11米,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將11時的洩流槽水流量由6680立方米/秒修正為6420立方米/秒。

相關焦點

  • 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怎麼破
    近日,一條清江上遊形成堰塞湖的預警消息引發公眾強烈關注。湖北省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近日發布預警稱,因清江上遊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滑坡,造成清江上遊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潰壩形成洪水下洩的危險。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清江堰塞湖處置進展如何?
  • 恩施通報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 堰塞湖瞬間潰壩風險有所緩解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應勇對搶險工作作出批示,強調要儘快轉移群眾,妥善安置好生活,同時組織專家和相關應急力量,科學有效處置險情;委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現場查看了解滑坡險情、應急處置和群眾轉移安置情況,進一步會商研判險情,研究完善險情處置方案,現場指揮應急搶險。副省長曹廣晶組織省州市專家組第一時間在現場會商險情處置方案,迅速確定監測預警、疏散群眾、應急搶險等應對措施。
  • 恩施通報清江堰塞湖成因:老滑坡點遭遇創歷史記錄降雨量
    此前,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預警稱,沙子壩滑坡造成清江上遊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潰壩形成洪水下洩的危險。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發布會上獲悉,採取相關措施後,上遊水位回落,堰塞湖潰壩風險有所緩解。專家介紹,該滑坡為老滑坡,曾發生過多次局部坍滑,本次是由於持續強降雨導致滑坡體飽水失穩滑移,並在西側衝溝地表水進一步作用下滑入清江。
  • 中國氣象局全力組織開展江達山體滑坡和堰塞湖搶險服務
    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上下聯動護受災地區平安中國氣象局全力組織開展江達山體滑坡和堰塞湖搶險服務10月16日,西藏昌都金沙江山體滑坡救援搶險工作進入第>及時發布金沙江堰塞湖周邊公路交通氣象預報。相關地區氣象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全方位服務救援搶險工作。1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成立指揮部,自治區氣象局主要領導擔任了指揮部成員。同日,氣象部門派出工作組,攜帶應急觀測設備,隨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堅參進入災害現場,開展保障服務。
  • 水電站大壩最小下洩流量的分析
    1前言  在小水電開發建設過程中,過去考慮較多的是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發電效益,而對保護生態水環境考慮的較少,如不考慮電站大壩最小下洩流量而引起下遊河段水環境惡化等問題,已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 四川九龍縣滑坡致堰塞湖 科技助力實時監測堰塞湖水文數據
    據甘孜水文局副局長張定高告訴記者,目前有部分房屋被堰塞湖淹沒,因山體仍在不斷垮塌,堰塞湖水位正以每天6cm左右的水位緩慢上漲。  航拍堰塞湖整體情況  驅車八小時趕赴現場 山體仍在持續垮塌  「我們是25號晚上接到甘孜州水利局的知。」
  • 小水電生態下洩流量監測系統
    水庫、水電站對河流生態流量影響更大。年調節和多年調節水庫對河流具有更強的徑流調節能力,可調蓄雨洪資源,以豐補歉,保障經濟社會用水需求。但南、北方中小河流上的多年調節水庫,蓄滿率相對較低,即便是豐水年,因水庫惜水而少放或不放生態流量的現象仍相當普遍。南方中小河流上的大量中小水電站,建設年代較早,往往沒有下洩生態流量的放流設施,枯水期難以下洩足夠的生態流量。
  • 武隆救援進入第5天(圖)
    糟糕的交通條件,導致搶險救援急需的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救援機械設備在事故發生的兩天內無法進入搶險現場,緊急連夜修整道路後,6月7日,挖掘機才進入現場。  挖掘機進入後,進展明顯提速,挖出了被壓塌的房屋,發現了遇難者遺體,原來停放在壩子裡的汽車,已被擠壓成一張鐵皮。  但是,大量比房屋還大的、黑黝黝的、堅硬的石頭,成為挖掘機難以逾越的障礙。
  • 西藏易貢山體滑坡搶險減災取得巨大成功 - 東方網
    堆積體將易貢藏布江攔腰截斷,致使上遊易貢湖水位急劇上漲,攔存水量急劇增加,預計湖水在6月底上漲漫過堆積體,如不及時採取措施,近50億立方米湖水高水位下洩必將嚴重威脅湖區和下遊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災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要求立即採取積極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 堰塞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水利專家都頭疼?西瓜視頻告訴你
    但是在洪災已經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又有一件事情讓水利專家們頭疼不已,那就是甘肅文縣出現的堰塞湖。堰塞湖這個東西為什麼可怕?它到底會帶來什麼後果?堰塞湖能不能有效利用?堰塞湖應該怎麼解決?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一起走進西瓜視頻創作人工程師徐小刀的西瓜視頻裡,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 甘孜州:開展白格堰塞湖現場氣象應急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多傑措 胡玉龍報導 10月1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局長譚紹華帶領8人組成的搶險應急氣象服務小分隊,攜帶車載移動都卜勒雷達、移動氣象站等設備前往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區域。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科學應對 精細調度核心閱讀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
  • 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原標題: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北鬥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雷達流速儀、大數據研判、AI預測城市內澇、紅外無人機搜救……面對兇猛的洪水,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抗洪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