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跟大家誇下了海口要寫《寄生蟲》的影評,但真正到了動筆的時候我還是挺糾結的,畢竟現在網上的影評層出不窮,專業性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再加上開學忙碌,這影評一拖就到了現在。我到底給大家寫些什麼呢?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從主題表達與拍攝技巧,人物形象和細節解讀三個部分來寫。
(三部分均由電影時間順序寫,可能看起來會有點雜亂。)
(這個崽超級可愛)
主題表達與拍攝技巧
一開始的鏡頭從平行於地面的窗戶開始,窗子前還掛著幾雙襪子使電影起始就呈現一種壓抑著內心的鏡頭感,接著鏡頭下移,露出了住在半地下室的主角。與影片末尾的鏡頭相呼應,依舊是那個半地下室的窗戶,依舊掛著那幾雙襪子,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窗戶甚至沒有了陽光的照射。
敏赫(樸敘俊 飾)的登場是影片的轉機。在半地下室的這一家人看來,身為大學生的他格外高大可靠,就連驅趕隨地小便的醉酒大漢都顯得十分有底氣。
基宇(崔宇植 飾)在應聘家教的時候,由自動打開的大門縫隙中透出的綠色竹林與周邊深灰色牆面的色彩對比仿佛就是在暗示著基宇一家與樸氏主人一家的貧富差距就如這一牆之隔卻顯得天差地別。
基婷(樸素丹 飾)在應聘時遇到了男主人樸社長回家,鏡頭對向了家裡的寵物歡快地跑著去迎接男主人,而下一秒的鏡頭就對向了家中的管家,狗多麼衷心,可人也一樣嗎?
寄居的兩家人在主人家的打鬧爭執與主人家的突然回歸算得上是電影的小高潮。
在女主人樸夫人(趙汝貞 飾)敘述多頌童年遭遇時用鏡頭直接轉換回憶的方式解釋了多頌在接受心理治療的原因。
「氣味」可以說是電影的線索也是整部影片最大衝突的導火索,是讓基宇父親(宋康昊飾)徹底放棄對主人一家信任的詞語。他在看到女僕丈夫如此忠心卻還是抵不過下層氣味時的厭惡,由此做出了刺殺樸社長的舉動。接著聽到的是蒼蠅的飛鳴,背景音樂給人腦子一片空白的感覺
基宇父親在悄悄逃離主人家時,鏡頭對向了他的腳——骯髒,斑駁,滑過高級的木質地板,像極了一個死屍被拖走的感覺。
基宇一家在雨天被趕回家所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是從鏡頭上大面積襲來的低落感。
雨天發生的劇情小高潮之後,原女僕(李靜恩 飾)清醒過來對著馬桶嘔吐,基婷回到被淹了的家跑去蓋上那個往外泛著汙水的馬桶蓋。兩個鏡頭相差不過幾秒,互相呼應著兩家人的寄生生活。
慢慢地水沒過了基宇的家,基宇一家隨著水流飄走。(我非常喜歡這個鏡頭的拍攝效果,很難用語言去表現出這個鏡頭,大家自己欣賞吧)
雨過天晴,給主人一家帶來了好心情,採買、休息、招待客人;而基宇一家呢,服侍、被要求、還要忍受著所謂不同氣味的諷刺。
在色彩上的鏡頭對比效果非常明顯的在原女僕丈夫(樸明勳 飾)從地下室走出的時候,他身穿全黑的衣服,臉上還流著鮮紅的血液,與外界的陽光和歡樂的氛圍格格不入。
(整部電影的鏡頭感都特別好,這張截圖我就很喜歡)
人物形象
我一直認為每一個人都或善或惡,沒有活在兩端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兩面性,這部影片裡的人亦是如此。
樸社長(李善均 飾)——我相信樸社長是一個認真工作,在自己的領域有才能的人。但在這部電影裡,這個人物本身的性質是不變的——有錢人。從這個性質出發,樸社長對主人公一家的反感和厭惡也就順理成章了。
樸社長在第一次見到這個崇拜自己的瘋子時,有些疑惑,卻毫不猶豫地選擇拋棄這個身受重傷的陌生人去救自己的孩子。在觀影時,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樸社長是一個很可惡的人,他對如此尊敬自己崇拜自己的一個人視若無睹。可認真想了想,如果是站在樸社長的立場上,一個陌生人和自己的孩子,選擇的結果其實是理所當然的。
基宇的父親——在詢問女僕的丈夫為什麼能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下去,這句話在第二次觀看這部電影的我看來十分搞笑,基宇一家與女僕一家的生活又有什麼差別呢?不過都是寄生於無處見光的地下。
基宇父親和基宇在影片最後都已經放棄了對主人家的偽善,似乎已經放棄了無謂的偽裝,而主人樸社長對基宇父親的警告也似乎已經看破了雙方之間的壁壘,希望用錢打發基宇父親認真為自己辦事。
在場面十分血腥混亂的那個抉擇中,基宇父親還是本性善良地選擇把車鑰匙給了樸社長。只是當他看到樸社長再次以捂鼻子的姿勢表達自己對氣味的敏感時,基宇父親抑制不住自己的衝動殺了樸社長。
基宇——基宇對父親的抱歉說自己會全部負責,是對一開始就從欺騙所有人的懺悔,但同時他放不下手中的那塊大石頭是對自己心中欲望的難以釋懷,他還是無法放下,還說是石頭一直黏著自己,是難以割捨他自己內心的欲望。
多慧——我最開始認為基俊和多慧的loveline(愛情線)是一個過分可笑的線索。因為最開始我以為多慧對於基宇的情感很虛假,但影片最後的多慧卻顯得忠誠而又勇敢,她扛起基宇到外面尋求幫助,而基宇最後能活下來恰恰也離不開多慧的及時救助。
基婷——基婷一直讓人感覺是一個非常強大,自尊心很強的女人,就在被趕回家的那瞬間,她詢問哥哥和父親的時候更像一個無助的女孩,尋找不到方向,和剛給多頌上課第一天就指手畫腳的霸氣形象全然不同。
基宇母親——基宇母親看似十分兇狠,但在第一次看到女僕及其丈夫的居住環境時顯然是一種同情的目光,而在兩家人激烈地打鬥過後基宇母親也還是十分善良地想為他們送去一點食物。
細節解讀
女主人用英文提出的要求就是給基宇第一道關卡,是帶有一定攻擊性的提問。
基宇在應聘家教的第一節課就用實際行動徵服了女主人和多慧的心,那番話不僅是對多慧的教誨,更是對自己作為騙子的提醒,不要被第一個考驗就打亂了心神。
女主人在付給基宇第一次薪資時抽走了兩張,這其實是為後面的一些細節做了鋪墊。接著這條線索是體現在男主人發現了車內的女士內褲,在與女主人推測這條內褲由來時下意識想到的是毒品。其實第一遍觀看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個點,但在第二次觀影中我發現這個邏輯其實是與我們常人不太一樣的(我在懷疑男女主人是會吸毒的)。
基宇對女主人說了自己曾經也是童軍,多頌也是童軍,這也是為後面劇情的一個伏筆。女僕丈夫在研究的摩斯密碼,是只有童軍看得懂的。而之後女僕丈夫通過玄關上的燈光發送救命的信號,多頌是看懂了的。之後基宇也通過這個方式接到了父親寫給自己的信。
女主人說過小孩要是出了緊急情況必須在十五分鐘內送去急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為之後男女主人為何如此急切離開混亂的現場做了鋪墊。
同樣的睡姿,主人就能安心地睡在沙發上,還能享受男女之歡,而基宇一家只能躲在茶几底下屏息,與垃圾一起忍受著主人家的歡愛之聲和諷刺之語。
計劃——這個第一次出現是基宇在打入成功後詢問的,基婷成功打入後也將父親安排進主人家有了自己的計劃,第三次是基宇父親在地下室詢問女僕的丈夫,第四次是基宇一家在逃離後基婷對計劃的茫然,緊接著是基宇父親對計劃的厭惡和無奈。
第一次看到影片最後其實是帶著希望的,兒子看到了父親精心寫下的「信」。但最後的最後,還是那個讓人揪心的計劃,卻不是現實,也不知道那一天要多遠才會到來。
看到最後本來覺得基宇說的十分感動「爸爸只需要走上臺階就可以了」,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基宇和母親進到這座房子第一件事並不是去接忍辱負重多年的父親,而是在院子裡盡情享受金錢帶來的陽光與舒適;再有,基宇對父親說的是「爸爸只需要走上臺階就可以了」,為什麼不是「爸爸只需要等著我來地下室接你就可以了」,這兩句話在我看來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最後說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整體感受吧,雖然很多影評裡在說這部電影本身是不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因為人物和情節的一些設定是非常誇張的。這一點我十分同意。但我也認為這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是必需的,就像我看過的一部小說喬治·歐威爾的《1984》,這裡面寫的就是一個極端統治的社會,現實中會存在嗎?不會。
但其中的一些生活細節描寫的就讓你覺得真的是會有的。這部電影也是如此,通過虛構、誇張和放大藝術效果的創作手法,讓觀影人反思到這個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思自己身上的某些缺點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部電影稱得上是我今年看過的一部好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