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寄生蟲」40年暴增283倍,生食海產或令幼蟲寄生

2020-11-30 澎湃新聞

「壽司寄生蟲」40年暴增283倍,生食海產或令幼蟲寄生

2020-03-30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倒些生抽、放點芥末,將生魚片往裡一蘸……在一些美食愛好者的眼中,海產品只有生吃才能嘗出鮮嫩口感。

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有種海洋寄生蟲近40年間增長283倍,生吃海產品可能給健康帶來隱形威脅。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水產品中寄生蟲對身體的傷害,並教你4招把生吃風險降到最低。

受訪專家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教授 陳舜勝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水欣

本文編輯丨王淑穎 張宇

3月19日,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的一篇分析研究論文揭示:1978~2015年間,全球範圍內寄生在海洋生物體內的異尖線蟲數量增長283倍,這無疑給喜歡吃生魚片的人敲響了警鐘。

目前尚不知道這種線蟲大量增加的原因,但這可能給海洋生物帶來威脅,也會提升吃生魚片的風險。

異尖線蟲又被稱為海獸胃線蟲,成蟲約長7~20釐米,幼蟲20~30毫米。蟲卵在海水中孵化成為第一期蟲蚴,其第一中間宿主磷蝦類,第二中間宿主是狹鱈、鮐魚、鰺魚、比目魚、金槍魚、魷魚、墨魚等海水魚,最終宿主為鯨。

這種寄生蟲在人體內無法繼續發育成熟,存活2~3周後自然死去。但異尖線蟲的幼蟲會寄生於人體的胃腸壁,引起炎症、腹痛,以致腸梗阻、膽結石等。

這類寄生蟲在世界各海區普遍存在,我國汕頭、青島、連雲港等多地海域水產品都曾報告該寄生蟲感染率較高。

除了感染寄生蟲,生吃水產品還可能感染致病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頭疼、腹瀉、發燒、腸胃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

此外,食用未徹底烹熟的海水貝類有感染A肝病毒以及多種病毒的風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多地都曾暴發過因食用牡蠣、毛蚶等海水貝類造成的A肝大規模感染事件。

建議愛吃海鮮的人,最好將水產品做熟後食用。如果實在想要生吃,建議通過以下方法控制風險:

1.儘量不選河鮮

生吃儘量不選河鮮,因為淡水水產比海鮮的寄生蟲、病菌感染風險更大。

2.選擇正規商場、市場

儘量到大超市等可信度高、信譽好的購物場所購買,其安全性更有保證。

3.放入冰箱冷凍

為保險期間,買回的海鮮建議先在零下20°C冷凍48小時,這種方法可以殺滅海水魚中的異尖線蟲。

4.關注海域安全

不同海區遭受汙染的程度不一,建議食用前應對附近海域海鮮安全情況加以關注,避免在寄生蟲或者病菌高感染時期購買。▲

原標題《生魚片這種寄生蟲40年來暴增283倍!幾招把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壽司中的寄生蟲在過去40年中增長了283倍
    華盛頓大學最近發布的一則新聞估計讓很多壽司愛好者們非常震驚,該標題稱「壽司寄生蟲在過去40年中增長了283倍」壽司是很多人的最愛,作為最接近原始吃法的食物,配上強烈刺激味道的芥末。隨著科學家的深入研究,了解到:鯨魚和海豚等海洋動物也已經成為這些寄生蟲感染的自然宿主。科研小組做了所謂的萃取分析。他們收集了過去半個世紀發表的123篇論文的數據,這些論文估計了1967年至2017年間世界各地不同物種的寄生蟲數量。他們上個月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的分析發現,自1978年以來,平均每100隻寄主動物中才會發現一隻蠕蟲。
  • 還敢吃壽司嗎?研究發現:在過去40年裡,海魚中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研究發現:在過去40年裡,海魚中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2020-04-17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過去40年,寄生在海洋生物體內的蠕蟲數量增加了283倍!你還敢吃刺身...
    過去40年,寄生在海洋生物體內的蠕蟲數量增加了283倍!你還敢吃刺身嗎?年,全球範圍內寄生在諸如魚貝等海洋生物體內的蠕蟲的數量增長了283倍。這種蠕蟲被稱為異尖線蟲(Anisakis)或者鯡魚蠕蟲(herring worm),是一類成蟲寄生於鯨、海豚、海豹等海棲哺乳動物消化道,幼蟲寄生於海棲魚類的線蟲,呈世界性分布。感染人體可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症,致異尖線蟲病。異尖線蟲病是一種重要的食源性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人類由於食入未煮熟的海魚體內的異尖線蟲的活幼蟲而引起感染。
  • 海魚體內寄生蟲40年增加283倍,海鮮還能吃嗎?
    下次吃壽司或生魚片的時候,你可能得三思而後吃了。根據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科學家發表在3月19日《全球變化生物學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自1970年代末以來,一種叫做海獸胃線蟲 (Anisakis)的寄生蟲,在各種海魚和魷魚體內的數量增加了令人吃驚的283倍。不管是海洋哺乳動物還是人類,都更有可能在無意中,讓這些噁心的傢伙,不請自來進入自己的身體,導致健康方面的影響。
  • 你愛吃壽司嗎?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鮮的人群中,一種能夠傳播到人體中的寄生蟲的豐度急劇增加。這可能意味著當吃壽司時,你吃到的不僅僅是壽司,還有寄生蟲。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寄生蟲的數量增加了283倍,以前每100個海魚體內擁有平均不到1個寄生蟲,現在幾乎每個海魚體內都有寄生蟲。這可能會對不經意間吃到它們的人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健康產生了影響。有58%的人類傳染病是由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這些寄生蟲牽連著整個食物鏈。
  • 這種正在自然界中興起的寄生蟲,可能會影響你對壽司的食慾
    我承認有些日本料理很有匠心,然而對於生的肉類食物,我還是從心理上愛不起來。這些被許多人追捧的美味,吃進嘴裡的感覺讓我覺得像是正在經受酷刑。一篇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的論文表示,這種蠕蟲的數量比起上世紀70年代增加了283倍。雖然這可能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標誌。 對於人類來說,不小心吃到這種只有五美分硬幣大小的蠕蟲,可能會導致嘔吐和腹瀉。1960年,荷蘭出現了第一例記錄在案的由此導致的疾病,當時那名病人吃了一些淡鹽鯡魚。
  • 海魚寄生蟲,40多年增加283倍,吃魚要注意防病
    不過,只惦記著吃,卻缺乏食源性寄生蟲的常識,就會引來健康風險。有人認為,淡水魚才有寄生蟲,海魚生吃就沒事兒,真是這樣嗎?咱們現在來看最新的科研結論。近日,《環球生物變化》雜誌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論文,研究指出,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體內攜帶的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 生魚片吃得越多,魚身上的寄生蟲就越多
    生食風靡下的陰影雖然,以養殖三文魚為主的生食魚類,只要來源渠道正規,生食一般不會出現寄生蟲中毒,給食用者帶來身體傷害,可看似無害的消費行為,卻在不經意間加劇了寄生蟲在海裡的擴張。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分析了123篇跟兩種魚類寄生蟲相關的論文後發現,藏在壽司和生魚片裡的異尖線蟲,在53年裡增加了283倍。
  • 我們常吃的4種食物裡,竟有這麼多種寄生蟲!
    爆炒田螺、水煮魚、三文魚壽司、涮火鍋……光是看著這些名字就讓人忍不住想流口水了,但你知道嗎,這些你愛吃的食物裡,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寄生蟲。寄生蟲對人體的損害多是掠奪營養,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有害而無益。
  • 海魚中檢測出異尖線蟲幼蟲 生食海鮮易感染
    海魚中檢測出異尖線蟲幼蟲 生食海鮮易感染2016-07-31 08: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網日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對此,疾控專家提醒,用佐料或白酒殺死寄生蟲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要因享受一時的「口福」而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海鮮、河鮮一定要煮熟煮透方能安全食用。
  • 美國醫生提醒吃壽司應注意寄生蟲風險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壽司是一種低脂高蛋白食物,具有健康的美譽。然而美國醫生提醒消費者,用生魚做的壽司攜帶危險的寄生蟲。醫生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吃壽司成為西方國家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當醫生詢問他的病症時,他稱最近吃了壽司。醫生進行內窺鏡檢查後發現有寄生蟲幼蟲附著在他胃壁內部。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吃受汙染的生魚、或未煮熟的魚、或海鮮引起的。研究報告發表的照片還顯示了一條蠕蟲「牢固地附著在人的肚子裡」。     外科醫生使用了一種稱為Roth網的特殊裝置來消除寄生蟲,解除了這名男子的症狀。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估計,在1977年到1981年之間發生了多達200起闊節裂頭絛蟲感染事件。美國科學家隨後採訪了其中52名病患,得出結論認為,生食虹鱒所屬的馬哈魚屬魚類(Oncorhynchus)是導致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
  • 省衛生部門:螺肉不可生食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  2006-08-22 09:38  編輯:郭棟   省衛生監督部門就  北京福壽螺事件提醒廣大市民  ———螺肉須煮熟切不可生食  晨報訊(記者趙匯)日前,北京市發生了50人因生食福壽螺後患上腦膜炎的事件,給生食水產品敲響了警鐘。
  • 遊戲《最後生還者》的殭屍真菌真實存在,殘忍無道的寄生生物
    答案可能會令你相當意外,偏側蛇蟲草菌就是遊戲最後生還者可怕真菌的原型。當然這個寄生生物不像遊戲裡面一樣會寄生死人並變成殭屍,它們的寄生目標是昆蟲。這可怕的寄生真菌真的會把寄主變成殭屍操控,所以也被稱為喪屍真菌。它主要的寄生目標是螞蟻,被它寄生的螞蟻在3~9天之後會擅自離開自己的蟻穴,並會跑到溫度跟溼度比較適合真菌生長的環境,通常會是在樹林的下層。
  • 一條蛇身上63條寄生蟲 市疾控:切勿生食野生蛇、青蛙
    在解剖青蛙過程中,在青蛙的腿部肌肉和背腹部肌肉中也有小蟲子,其中又以腿部肌肉寄生最為常見。28隻青蛙發現有7隻有裂頭蚴寄生,一隻青蛙中最多檢出9條裂頭蚴。    吃了沒燒熟的青蛙 8歲孩子眼睛長了「腫瘤」    為了嘗鮮吃蛙肉、蛇肉,甚至生食蛇血、蛇膽會得曼氏裂頭蚴病。
  • 臺灣八旬老翁嗜吃淡水魚生 300隻肝吸蟲寄生膽囊
    臺灣八旬老翁嗜吃淡水魚生 300隻肝吸蟲寄生膽囊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08日14:27  中國新聞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
  • 這種食物含6000條寄生蟲!這4類容易藏匿寄生蟲的美食,有你愛吃的嗎?
    只要能生存、繁殖、吸食營養的地方,就可能會存在著寄生蟲。因此,在生活中,一些水產、海產、家畜等日常成為我們盤中餐的食物,也會有寄生蟲的影子。生的或未加熱的福壽螺,被人食用後,會寄生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引起頭痛、發熱、面神經癱瘓等,進一步引發腦膜炎、脊髓膜炎等,嚴重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 《寄生獸》中的生物學:寄生、擬寄生到共生
    為此,鐵線蟲幼蟲發育成熟後,會利用一種蛋白質操縱宿主的神經系統,使宿主不由自主地接近水源,把自己淹死,然後再鑽出宿主身體進入水中繁殖。鐵線蟲的宿主一般是螳螂或者一些其他昆蟲,但是有時候也會寄生在人體,不用太過緊張,因為它們還控制不了人類的思想。人在吃了帶著鐵線蟲幼蟲的昆蟲或者喝了帶著幼蟲的生水後,鐵線蟲的幼蟲會侵入人體,並在體內存活許多年,讓人尿頻、腹瀉,雖然頗為難堪,但好歹不會有生命危險。
  • 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原標題: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中國科學家15日宣布,他們對新發現的葬甲昆蟲化石的分析表明,葬甲1億年前就學會了為幼蟲貯食並保護餵養幼蟲,這也是迄今找到的最早的動物撫育後代的化石證據。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專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絛蟲病會導致感染者出現腹痛、噁心、腹瀉或便秘,症狀可持續到絛蟲經治療而死亡,否則絛蟲可能會存活數年。絛蟲幼蟲可在肌肉、皮膚、眼睛和中樞神經系統內發育。當幼蟲囊孢在大腦中發育時,則被稱為腦囊尾蚴病。症狀包括劇烈頭痛、失明,抽搐和癲癇發作並可能致命。世衛組織估計,全球患有罹患腦囊尾蚴病的總人數介於256至830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