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低成本且方便組裝的迷你核反應堆即將出現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商業電站首次向美國核管制委員會(NRC)申請建設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冷卻塔、廢料池、錯綜複雜的地下隧道,以及令人不寒而慄的反應堆事故——這恐怕是很多人心中的「印象核電站」。核電站雖說高冷,但絕非洪水猛獸。最近,一家美國核能公司正式遞交了建設「預集成微型反應堆系統」的申請。這種迷你反應堆小到能夠用船或卡車運載。

NuScale Power是美國一家致力於推廣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私人公司,其總部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NuScale Power之前向美國核管制委員會(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NRC)遞交了相關建設方案,這是商業電力公司首次向NCR申請建設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在能源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

在核電廠之外建反應堆,然後用船、火車甚至卡車將其運送到電站進行組裝,這就是模塊化設計。據NuScale介紹,異地組建反應堆主要部件的做法即省時又省錢,核電廠的建設也更有靈活性。模塊化設計還可以免去傳統核電站所必須的大型冷卻系統。

相較於一站式建廠,模塊化建設、現場組裝的方式更加便捷,成本更低,也省去了很多繁雜過程。76英尺(23米)高的反應堆運至現場後,會被放到地下的密閉容器內,容器本身又浸在鋼筋混凝土水池內。之後整個地下結構會被覆蓋一層屏蔽層,發電設施則建在地面上。

據NuScale介紹,這種模塊化核電站有很多優勢。首先,迷你反應堆的含鈾量要比傳統反應堆少很多,這不僅降低了堆芯熔毀的風險,還限制了潛在事故的風險程度。其次,NuScale的設計具有多重安全保障。在停電或者設備故障情況下,反應堆可以自動關閉並冷卻,無需外部供電或水冷,甚至不需要運行人員的介入。

從NuScale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一座典型迷你反應堆的最高輸出功率為50兆瓦。而傳統核電站最低功率為500兆瓦,擁有多個反應堆的大型核電站則有4000兆瓦的功率。但是,NuScale計劃連接眾多迷你反應堆為整座城市供電,它要比大型核電站擁有更高效的供電效率。

既然微型堆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之前沒人就做呢?

其實,微型堆的概念並不新鮮。反應堆的核心技術在於擴展性,即可大可小的「如意堆」。但是,受經濟因素的限制(單位設備的輸出能量),大型反應堆成了傳統電站最佳選擇。

NuScale的設計則受惠於最新的材料科技和施工工藝。多微型堆系統除了有更好的在線功率校準性能,NuScale還能與周邊的風能或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設施相互配合供電,在分鐘量級上分配電力。

由於川普總統聲明要投資技術,業界對核能的興趣正在飆升。選舉日至今,人們對核能未來的樂觀情緒甚至將鈾的庫存量提升了近40%。

那些積極尋找核電轉折點的能源公司也是如臨甘露,如沐春風。比如麻薩諸塞州的Transatomic電力公司,它開始復興並發展新一代熔鹽反應堆。熔鹽堆是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以乏燃料為燃料,為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提供解決方法。

那麼迷你堆的未來又將去往何方?NRC需要三年左右才有認證結果。如果一切順利,NuScale會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建設首座12模塊商業核電站,並且計劃在2026年開始運行。

相關焦點

  •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具體而言,該設施將完全在地球上製造和組裝,然後進行安全測試,確保其正常運轉。隨後,將該設施整合到月球著陸器內,由運載工具運送到繞月軌道。接下來,著陸器降落至月球表面,到達之後設施無需額外組裝或建造即可運行。預計這次演示將持續一年時間。
  • 中國研發新型熔鹽核反應堆 低成本還更安全
    其中,中國於2011年在著名學者江綿恆的領導下,啟動了釷基熔鹽核反應堆項目。 報導稱,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已在運營的反應堆,儘管對其研究從未停止過。除中國外,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也在從事該領域的前景項目研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還提到,這類反應堆適合用於新型核動力裝置,或用於船舶、太空飛行器材甚至飛機用能源裝置。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NASA迷你核反應堆測試成功:去火星發電
    幸好,NASA已經成功測試Kilopower迷你核反應,將為日後火星任務提供能源保證。Kilopower核反應堆Kilopower是NASA、洛斯阿拉莫裡國家實驗室和能源部多方合力研發的迷你核反應堆,使用U235作為核燃料,輸出功率介乎1KW至10KW之間,與今天太空任務使用太陽能面板、燃氣發電機功率相近,但發電不受環境影響,沒有燃料耗盡之憂。
  • 中國即將推出迷你核反應堆 可由汽車拉載
    菲律賓ABS-CBN網站6月14日報導,原題:探訪「玲龍」——中國尋求發展小型核反應堆以獲取核優勢 作為奪取全球核市場掌控權的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中國正對新型小型核反應堆設計寄予厚望。中核集團官員表示該公司將在幾周內推出名為「玲龍」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並在海南島建造試點項目。
  • 在月球建核反應堆是否安全?大力開發核能源加快駛向宇宙更深處
    具體而言,該設施將完全在地球上製造和組裝,然後進行安全測試,確保其正常運轉。隨後,將該設施整合到月球著陸器內,由運載工具運送到繞月軌道。接下來,著陸器降落至月球表面,到達之後設施無需額外組裝或建造即可運行。預計這次演示將持續一年時間。「低濃縮形式的核燃料將為堆芯提供動力,小型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將被轉移到動力轉換系統中。
  • 小型核反應堆搞定,航母即將下餃子
    >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7日的報導稱,中核工業10月16日傳來喜訊,我國小型核反應堆知情人士稱,這種小型核反應堆可以直接作為分布式電源設置在工業區和人口密集區,這樣的安排可以實現城市區域供熱和工業工藝供熱。一些偏遠且用電緊缺的城市,完全可以使用『玲龍一號』來滿足人們日常的用電需求。早在第十二屆國際核電工業展上,中核集團就在展示現場發布了『玲龍一號』的最新情況。很多參加此次展覽會的業內人士都沒有想到,中核集團在這次展覽會上能夠直接拿出成品。
  • 大學生不一定要買遊戲本,組裝超強性能的迷你電腦體驗分享!
    所以這期給大家推薦的就是性能更強的迷你遊戲主機,比所謂的遊戲本更保值,具有更強的性能,並且還有一定的便攜性,唯一的遺憾就是你需要自己準備一臺顯示器,不過現在1000元的顯示器,已經能秒8000元以下的遊戲本屏幕了
  • 美企推出模塊化核反應堆:體積小 效率高 更安全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俄勒岡州一家能源初創企業希望人們重新思考自己不願意接受核能的態度。努斯凱爾電力公司正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個實驗室裡研究新型核反應堆。他們的尖端反應堆很小,而且支持者堅稱它比人們現有印象中的核能要安全得多。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2月13日報導,美國運行時間最長的核反應堆早在1969年就投入使用,就連最新的核反應堆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啟用的,而2016年竣工的一座核電站的建設始自1973年。
  • 下崗程式設計師自製核反應堆未遂
    德州Rockwall一名賦閒在家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決定實現他年少時的夢想:在家中試製一個迷你核反應堆!他自稱從八年級(相當於初二)起就開始鑽研與此有關的物理知識,對核反應及核輻射尤其痴迷:「其實這些東西無處不在,水啊,塵埃啊,都有(輻射),你可以用蓋格計數器去檢查一下香蕉,看看讀數到底是多少。」
  • 羅羅計劃為英國建設16座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
    由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以下簡稱羅羅)牽頭的一個財團宣布,計劃在英國建設多達16座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 該項目將在未來5年內為英格蘭中部和北部地區創造6000個新的就業機會。據悉,英國首相準備宣布為該項目提供至少2億英鎊,作為拖延已久的經濟復甦綠色計劃的一部分。
  • 全球第一座四代核電站》|核反應堆|核燃料|核電站|高溫...
    日前已完成了反應堆殼體組裝,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投產。這座核電站由於採用了結構獨特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使其安全性與熱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那麼這種新型核電站,有哪些特點?它在安全性上,又真能做到萬無一失嗎?
  • 「人造太陽」組裝開始,建成後電力提升15倍,惠及200萬戶人
    答案是可以的,人類第一個「人造太陽」的組裝工作已經開啟了。目前地球上所有的核反應堆採用的是核裂變技術,這種技術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而且反應需要較多燃料,產生的廢料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整體來看,核聚變反應要比核裂變反應更高效、安全、節約,更符合人類未來的發展。 ITER項目融合了多少國家的合作?最早提出人造核聚變裝置的是蘇聯科學家,他們提出了「託卡馬克」這個概念,意思是指磁約束聚變。在那之後託卡馬克就成為國際研究的重要課題。
  • 自己可以組裝鋰電池嗎?鋰電池組裝過程安全嗎?
    自己可以組裝鋰電池嗎?鋰電池組裝過程安全嗎?對於如何自行組裝48V鋰電池組這一問題,是許多想要自行組裝卻又沒有經驗不懂專業知識的人最大的困惑。不管是鋰電池組是使用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工業領域中,其安全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同時,鋰電池組的安全技術也要不斷提高。
  • 更小更經濟更安全的小型核反應堆,有望15年內在英國投運
    更小更經濟更安全的小型核反應堆,有望15年內在英國投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6-10-15 21:16 來源:澎湃新聞
  • 比鋼鐵俠小的核反應堆已經成熟出現?
    當然,嚴格說核電池不算核反應堆,但它的確實現了,將放射性元素釋放的能量轉換成電流,並且還是小型化的,與核反應堆一樣,核電池是通過原子裂變釋放的能量發電,但與核反應堆的不同之處在於,核電池中沒有連鎖反應,換句話說,能量釋放非常溫和,沒有爆炸的風險。
  •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批准小型商業核反應堆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批准小型商業核反應堆  CHEN • 2020-09-03 15:55:10 來源:前瞻網 E這是美國首次批准小型商業核反應堆的設計,也是商業電力公司首次向NCR申請建設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這些小型反應堆可以產生大約60兆瓦的能量,足以為5萬多戶家庭供電。提議的項目包括12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第一座將於2029年建成,其餘將於2030年建成。
  • 驚現20億年前核反應堆,已運轉50萬年,地球曾爆發過核戰爭?
    事實上,其實核反應堆早在20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且運行了將近50萬年,也許會有很多人覺得這個說法很荒謬,是無稽之談。但距今20億年的時候,地球上就有核反應堆這個事情,還真不是亂說的。我們對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是非常熟悉了,我們會下意識地覺得,這是比較先進的技術,畢竟不管是原子彈、氫彈(核彈),還有核電,都是近代才被發明的。
  • 我國小型核反應堆又有突破,核動力航母有希望了?
    所以說對於核動力航母的建設還有待時間的考量,不過近日的一則消息直接縮短了這個時間進程,「玲瓏一號」小型化核反應堆的研發設計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即將進入建設階段。小型化核反應堆對於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且最需要解決的難題。「玲瓏一號」的出現無疑標誌著我們在小核反應堆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然而,現在還不能過早地滿足核反應堆小型化的需要,因為這種技術我們早已經掌握並且也已經實際應用到了潛艇上。而且大核反應堆技術我們也已經掌握,並且我國現今的各種核電站中都有一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