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12-05 騰訊網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報導稱,這個龐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數百萬個獨立部件組成,最終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託卡馬克。這是一個等離子反應堆,在那裡極熱的帶電等離子為原子聚變和釋放大量能量創造了必要條件。而該組裝過程較為漫長,可能將持續5年。也就是說,到2025年時,該核反應堆能才能執行等離子體演示,成為「人造太陽」。

雖然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少數正在發展的非常昂貴的「微型太陽」之一,但由於有多達七個國家來共同打造分擔高昂的成本,這個項目無疑是核聚變項目中的領頭羊。

可以說,能開始組裝,是該計劃的一個裡程碑事件。在此之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的合作夥伴和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已經花費了數年時間進行組裝,從開始製造數百萬個部件到今年早些時候組裝和安裝反應堆基地。許多部件必須在其母國製造和部分組裝,才能運輸到基地並最終確定。

因此,「組裝階段」的裡程碑更像是一個「突破性」的儀式,標誌著經過35年的集思廣益、規劃和前期生產,這個一直在進行著巨大的計劃,最終將開始以物理形式聚集在一起。該核反應堆的一切都是特別設計的,包括它將位於法國普羅旺斯的建築,以及從最近的水域通往那裡的道路。

據該計劃項目組表示,得到2025年,該反應堆的所有核心部件才能完成完整和集成,並準備製造第一個等離子體。2019年11月,為紀念美蘇日內瓦峰會40周年,該反應堆將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加熱過程,加熱溫度高達1.5億攝氏度,由三個加熱元件提供的總功率為50兆瓦,足以供大約1萬個家庭使用。這將使這個環形反應堆中的等離子體溫度達到太陽溫度的10倍,從而在短暫的爆發中產生高達500兆瓦的能量。

這些反應是在低溫恆溫器中進行的。低溫恆溫器是容納整個反應堆的容器,被安裝在反應堆基座上,其功能就是把讓反應堆裡的組件保持在極冷的溫度環境中。反應器內部旋轉的等離子環線通過磁場以「非接觸」方式包含在其中,但是其周圍的所有物體都必須經過溫度屏蔽和冷卻,以確保平穩安全地運行。

其中,包括結構磁鐵,這些磁鐵保持在極低的低溫下-僅比絕對零高几度。在反應堆內旋轉的等離子體環繞金屬絲線圈由磁場以一種「無接觸」的方式控制,但是其周圍的所有物體都必須經過溫度屏蔽和冷卻,以確保平穩安全地運行。其中包括結構磁鐵,這些磁鐵需保持在極低的低溫下,如僅比零高几度。

和傳統的核裂變電站一樣,反應堆是用水來冷卻的,但也配滿了不斷補充的熱護罩和多餘的冷卻材料,以便在任何時候持續地將熱量傳遞出去。這一切聽起來可能很不尋常,但該項目真正的科學奇蹟是等離子體室。

在反應堆內部,等離子體由環繞金屬絲線圈製成的超導電磁體保持流動。螺線管位於真空室內,有小型校正器和由超導體製成的附件版主確保等離子體在環繞金屬絲線圈流動而不會破裂。

對於「人造太陽」來說,使它們升至溫度和等離子運行的能源成本很高,這意味著「中斷」,即任何等離子體洩漏並可能損壞屏蔽體的事件,都是一個巨大的挫折。為重達23000噸的「人造太陽」製造零部件的成員國正在規劃和設計這些零部件,包括適應在製造如此大規模高風險反應時的更大複雜性。

據該項目的預期,他們將在2025年12月首次啟動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屆時第一次等離子反應可能只持續幾毫秒,但也能表明完全集成的反應堆已經準備好運行。在那之後,該反應堆還將耗時進行微調,並在2030年達到完全產生等離子體的目標。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人造太陽」即將問世據外媒報導,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已經進入組裝階段。這座反應堆的基座已經被ITER計劃及其成員國組裝完成。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籌備,才正式啟動了核反應堆程序,該項目的成功無疑成為自主研發維持核聚變領域的領頭羊。
  •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也開始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因為許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例如石油和煤炭。一旦這些東西被消耗掉,它就會耗盡,並且需要數億年的時間才能再生。在這方面,各國還把能源短缺作為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這些能源幾乎用盡之前找到替代方法。
  • 35國曆時14年,「人造太陽」即將問世,加熱溫度比太陽還高10倍
    近日,全球最大的核反應堆開始組裝,這意味著「人造太陽」即將誕生,一起來看看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當地時間7月28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開始組裝了,這項科學計劃由35個國家共同合作,包括歐盟(包括英國和瑞士)、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從2006年七方籤訂協議開始實施該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如今,終於啟動了組裝程序。據悉,這個組裝過程要耗時5年時間,意味著到2025年,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
  • 法國開始組裝史上最大「人造太陽」,預計2035年向全球供電
    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熱核反應堆項目「國際熱核試驗性反應堆」(ITER)正式開始在法國普羅旺斯組裝。據悉,該工程由包括中國、歐洲、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在內的七大國際合作夥伴共同建造。工程完工後,預計從2035年開始將向全球提供無盡的清潔能源。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 它到底能幹啥?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如果項目成功,它將為人類獲取無限量、無浪費、無汙染的能源鋪平道路,有助於解決地球面臨的氣候危機。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和孵化,如今,ITER項目終於來到了「裡程碑式」節點——為期近五年的組裝階段。一旦組裝順利完成,地球上將誕生首個工業規模的核聚變裝置。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它到底能幹啥?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如果項目成功,它將為人類獲取無限量、無浪費、無汙染的能源鋪平道路,有助於解決地球面臨的氣候危機。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和孵化,如今,ITER項目終於來到了「裡程碑式」節點——為期近五年的組裝階段。一旦組裝順利完成,地球上將誕生首個工業規模的核聚變裝置。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年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備受全球各界矚目。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如果 ITER 成功運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核技術的一大突破。
  • 石化資源淘汰在即,「人造太陽」開始組裝,人類將進入核能時代
    ,為什麼人類不能造一個「人造太陽」來滿足自身發展的能源需求呢?「人造太陽」開始組裝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歐洲科學家開始提出建設「人造太陽」的計劃。終於,人類第一個多國共同合作的「人造太陽」項目進入組裝階段。根據報導,在最後一批組件運送到法國南部後,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正式開始組裝。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啟動組裝!
    中國航空報訊: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始組裝,這也標誌著新能源時代的開始。35個合作國家的領導人通過視頻遠程參加了慶典。
  • 「人造太陽」夢終於實現,投入近200億歐元,將在2035年正式使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實現了越來越多以前被認為是「幻想」的夢想。以前的人們傳信只能通過車馬,現在通過網際網路,能夠迅速獲取任何可得的信息;許多古代只能等死的大病,在現代的醫療技術下,稍微治療幾天就能根除;比如載人航天計劃的成功,使得現代人類能夠像嫦娥一樣登上月球;「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探索火星的第一步。而現在,「人造太陽」的夢想也馬上要實現了。
  • 「人造太陽」組裝開始,建成後電力提升15倍,惠及200萬戶人
    審核-小文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接下來它還會繼續燃燒50億年左右,是什麼使得太陽可以持續不斷地燃燒呢?早期的科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才發現答案是核聚變反應。既然核聚變反應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那麼人類是否可以研發一個「人造太陽」來產生能量呢?答案是可以的,人類第一個「人造太陽」的組裝工作已經開啟了。
  • 中法聯合全球首次實驗新技術 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原標題:中法聯合全球首次實驗新技術 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預計ITER將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   昨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科學家,在成都實驗用一種新型天線將某種微波導流到「人造太陽」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中,探索讓溫度已達5500萬℃的「人造太陽」達到更高溫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這項新技術在高約束模式下開展實驗,未來將應用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預計ITER將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昨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科學家,在成都實驗用一種新型天線將某種微波導流到「人造太陽」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中,探索讓溫度已達5500萬℃的「人造太陽」達到更高溫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這項新技術在高約束模式下開展實驗,未來將應用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
  • 科學家們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在獲得官方批准14年後,科學家們於周二開始在法國南部組裝一臺巨型機器,該機器旨在證明核聚變這一為太陽提供動力的過程可以成為地球上安全和可行的能源。這項被稱為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具有突破性的跨國實驗,近幾個月來,已經有一些部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了聖保羅-萊斯-迪倫斯小鎮。現在,它們將被費力地組合在一起,以完成被ITER描述為「世界上最大的謎題」。
  • 科學家們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在獲得官方批准14年後,科學家們於周二開始在法國南部組裝一臺巨型機器,該機器旨在證明核聚變這一為太陽提供動力的過程可以成為地球上安全和可行的能源。這項被稱為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具有突破性的跨國實驗,近幾個月來,已經有一些部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了聖保羅-萊斯-迪倫斯小鎮。
  • 「人造太陽」開啟組裝,我國3年前已成功實驗,創下10億度高溫
    既然核聚變反應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人類為什麼不研發一個「人造太陽」來充當固定的能量發生器呢?這個想法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了,如今似乎快要實現了。35國領導人慶賀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開啟組裝率先在「人造太陽」方面有所研究的是歐洲科學家,他們在1985年提出了建設「可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計劃,也就是人造太陽。然後經過科學家們長達十幾年的研究,可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