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2020-08-02 不予心安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不予心安】」,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絕對不能留下各種自然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也開始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因為許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例如石油和煤炭。一旦這些東西被消耗掉,它就會耗盡,並且需要數億年的時間才能再生。在這方面,各國還把能源短缺作為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這些能源幾乎用盡之前找到替代方法。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人造太陽」即將到來

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已進入組裝階段。該反應堆的底座由ITER項目及其成員國組裝而成。經過數十年的艱苦準備,核反應堆計劃正式啟動。該項目的成功無疑成為維護核聚變的獨立研發的領導者。為了解決人類未來的能源問題,該項目於1985年開始設計,國際原子能機構於2001年提出了一項可行的計劃。2006年,中國和其他30多個國家正式啟動了該項目。 ,組裝過程應至少持續5年,換句話說,要等到2025年才能產生第一批等離子體。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據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數百萬個獨立組件組成,每個組件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專門生產和組裝的。它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並且最終將構成世界上最大的託卡。標記。核聚變反應堆是一種等離子體反應堆,其中極熱的帶電等離子體為原子聚變和釋放大量能量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這個項目被稱為「科學奇蹟」

為了完美生產第一批等離子體,早在去年11月,是為了紀念美蘇日內瓦峰會40周年,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已經對反應堆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加熱,溫度為150萬攝氏度。 。據報導,該反應堆中的等離子體溫度可以達到太陽溫度的10倍,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超過500兆瓦的能量。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整個過程在低溫恆溫器中進行。作為核心組件,低溫恆溫器安裝在反應器的底部。它的功能是適應反應器的整個工作過程,並為其保持極低的溫度環境。像傳統的核裂變電站一樣,冷卻的主要來源是水,但它還將配備其他材料作為輔助材料,例如擋熱板和某些低溫冷卻材料,以便可以隨時散發熱量。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根據有關部門的預計,第一等離子將在2025年12月獲得,並且第一等離子反應可能僅持續幾毫秒。此後,反應堆將進行幾次微調,並有望在2030年完成。屆時,產生等離子體的目標可在幾毫秒內完成。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或轉發分享。

作者:KEYA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問世: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達1億度
    「人造太陽」即將問世據外媒報導,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已經進入組裝階段。這座反應堆的基座已經被ITER計劃及其成員國組裝完成。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籌備,才正式啟動了核反應堆程序,該項目的成功無疑成為自主研發維持核聚變領域的領頭羊。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35國曆時14年,「人造太陽」即將問世,加熱溫度比太陽還高10倍
    近日,全球最大的核反應堆開始組裝,這意味著「人造太陽」即將誕生,一起來看看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當地時間7月28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開始組裝了,這項科學計劃由35個國家共同合作,包括歐盟(包括英國和瑞士)、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從2006年七方籤訂協議開始實施該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如今,終於啟動了組裝程序。據悉,這個組裝過程要耗時5年時間,意味著到2025年,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
  • 法國開始組裝史上最大「人造太陽」,預計2035年向全球供電
    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熱核反應堆項目「國際熱核試驗性反應堆」(ITER)正式開始在法國普羅旺斯組裝。據悉,該工程由包括中國、歐洲、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在內的七大國際合作夥伴共同建造。工程完工後,預計從2035年開始將向全球提供無盡的清潔能源。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 它到底能幹啥?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如果項目成功,它將為人類獲取無限量、無浪費、無汙染的能源鋪平道路,有助於解決地球面臨的氣候危機。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和孵化,如今,ITER項目終於來到了「裡程碑式」節點——為期近五年的組裝階段。一旦組裝順利完成,地球上將誕生首個工業規模的核聚變裝置。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它到底能幹啥?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如果項目成功,它將為人類獲取無限量、無浪費、無汙染的能源鋪平道路,有助於解決地球面臨的氣候危機。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和孵化,如今,ITER項目終於來到了「裡程碑式」節點——為期近五年的組裝階段。一旦組裝順利完成,地球上將誕生首個工業規模的核聚變裝置。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年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備受全球各界矚目。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
  • 美國「人造太陽」建成瞬間達1億度 核戰力飆升
    「人造太陽」建成 美核戰力飆升  □本版文字 王裳  在朝鮮核試引發全球核陰霾之際,美國科學家也毫不示弱。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世界最大的雷射核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裝置」(簡稱NIF)5月29日在美國加州北部舉行落成典禮。
  • 中法聯合全球首次實驗新技術 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原標題:中法聯合全球首次實驗新技術 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其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達5500萬℃。預計ITER將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   昨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科學家,在成都實驗用一種新型天線將某種微波導流到「人造太陽」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中,探索讓溫度已達5500萬℃的「人造太陽」達到更高溫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這項新技術在高約束模式下開展實驗,未來將應用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原標題:成都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
    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要將兩個氫原子變成一個氦原子,首先需要打碎它們的電子外殼,再克服兩個原子核之間極大的庫倫力,才能讓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們的能量提高到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這就是超過1億度以上的高溫——是太陽表面溫度的近2000倍,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在這樣的溫度下生存。
  • 新能源技術再次突破,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人造太陽」或將問世
    據了解,在近段期間新能源技術再次取得突破,全球最大的核聚變設備開始組裝,而「人造太陽」也或將問世。所以現在就有這麼一個設備那就是「人造太陽」。而人造太陽技術的項目也是在1989年的時候開始啟動,但經過35年不斷的努力之下,也是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如果 ITER 成功運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核技術的一大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完成放電,至少領先歐美5年的時間,溫度達1億
    為此全球國家開始大力對聚變能進行研究,然而想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試驗過程中必須擁有上億的溫度,相當於太陽中心的最高溫度。僅是這一要求就讓全球很多國家不得不放棄,而我國在1970年左右開始打造託卡馬克裝置,也就是所謂的「東方超環」。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來了?
    最近,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啟動組裝!
    中國航空報訊: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始組裝,這也標誌著新能源時代的開始。35個合作國家的領導人通過視頻遠程參加了慶典。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