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用電理念 折射生活變遷

2020-12-05 玉林日報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近日,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玉林供電公司為了配合興業縣脫貧摘帽「四合一」檢查,主動對12個貧困村供電情況進行巡查。

當巡查到蒲塘鎮南山村的時候,該村的用電管理員對巡查人員說,今年以來,該村居民用電報裝負荷在攀升,但用電量一直沒有顯著提升。巡查人員不由疑惑:難道是電網電壓偏低、居民的電器設備都用不了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電網建設還得加強加速。帶著這個疑問,巡查組走訪了其中一戶條件較好的人家,這戶人家的主人,60多歲的黎明強說:「兒子在外打工,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基本上都實現了電氣化,尤其是在5月,供電部門改造了電網,電壓一直很穩定,家裡的電器不再是擺設。以前沒有電用,電網剛建好時大家都『敞開用』,現在不是捨不得花錢用電,而是我們知道要節約著用,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支持國家的建設。」聽了老人家的一番話,再結合其他人員反饋回來的數據,巡查人員放心了,為電力改造取得的實效而放心。

融入全區「一張網」建設以來,玉林供電公司著眼保民生穩就業,著力補齊電力設施短板,為實現摘帽退出提供了優質可靠的電力保障。據了解,近年來,玉林供電公司為興業縣貧困戶脫貧致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保電護航,興業縣農戶通生活用電達100%;全縣20戶以上的1639個自然村屯均通上動力電;340個電力行業扶貧供電項目竣工投產;興業縣轄區內36座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實現併網發電;15903戶危改房改造均已通電。

從用不上電,到「敞開用」,再到「節約用」,看上去居民用電量沒有增長,但這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不僅僅是生活觀念的變化,也體現了群眾生活水平質的改變。

(李守強 鄧欣)

原標題:群眾用電理念 折射生活變遷

相關焦點

  • 廁所改造折射鄉村變遷
    原標題:廁所改造折射鄉村變遷7月20日,行走在大荔縣埝橋鎮小營村,道路乾淨,院落整潔,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本報記者 秦峰 見習記者 甘泉 文/圖7月20日,看著家裡新建的衝水式廁所,大荔縣埝橋鎮小營村村民師福琴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成安供電「暖冬行動」 護航群眾取暖用電
    為確保群眾供暖季用電無憂,國網成安縣供電公司積極開展「暖冬行動」,組織黨員服務隊深入鄉村農戶和社區開展冬季用電安全隱患排查,上門服務困難群眾,入戶幫助居民排查消除進戶線、開關、電採暖設備等用電方面的安全隱患,保障冬季用電安全。
  • 70張全家福,70個小家的喜怒哀樂折射祖國70年變遷
    我們記錄小家的喜怒哀樂,而每一個小家的變化,也都折射出祖國這個「大家」的變遷。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河報向社會徵集拍攝的70張全家福,9月27日至10月7日,「白雲邊·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影像展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一樓展出,多名受訪者也將小家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
  • 國網獻縣供電公司:開展「暖冬行動」 護航群眾取暖用電
    為確保群眾供暖季用電無憂,該公司積極開展「暖冬行動」,組織黨員服務隊深入鄉村農戶和社區開展冬季用電安全隱患排查,上門服務困難群眾,入戶幫助居民排查消除進戶線、開關、電採暖設備等用電方面的安全隱患,保障冬季用電安全。
  • 張美雲:佛教的環保理念實踐是如何折射的?
    摘要:綜觀人類歷史,宗教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在各類社會問題的解釋與解決中一直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伴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佛教中所體現的環保理念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從佛教環保理念的思想淵源入手,圍繞自然觀、生命觀和理想觀等環保理念所涵蓋的內容來探討佛教與其環保實踐問題。
  • 1600年塢堡變遷折射中國民族融合史
    高瑞峰 攝中新網晉中11月27日電 題:1600年塢堡變遷折射中國民族融合史作者 高瑞峰可汗廟供奉著哪位可汗?萬米古地道藏著哪些秘密?記者近日實地探訪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古堡。這座當代作家馮驥才眼中「中國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的古堡,經歷史長河上千年洗滌,濃縮著千百年時代變遷的歷史記憶。山西作為北方遊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之一,張壁古堡、砥洎城、郭峪古堡等眾多塢堡建築散布其間。 高瑞峰 攝東晉十六國及南北朝年間,中國北方動蕩不安,先民屯聚築堡防禦自衛。張壁古堡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廣東電網接管興寧黃槐鎮供電業務,解決群眾「用電差、用電難」問題
    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深化農電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群眾「用電差、用電難」的問題,自2010年以來,南方電網梅州供電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配合完成黃槐鎮接管實施方案,並由興寧供電局協助管理黃槐鎮供電業務。目前,梅州供電局已完成對黃槐鎮範圍內的用戶用電計量裝置和公用臺區配變終端改造工作,並已介入當地供電線路設備的日常維護搶修工作,提供可靠用電和優質服務。
  • 那曲市索縣加勤鄉群眾告別太陽能板用電
    4月25日,在索縣供電有限公司和嘉興供電援藏幫扶人員的全力配合下,順利完成加勤鄉貢塔雪村、戚巴麥村、雪村臺區的通電投運工作,該臺區覆蓋的30戶群眾家裡的電燈亮了,用上了穩定的「國網電」。加勤鄉位於索縣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當地村民先前只能靠太陽能板來滿足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需求。據悉,加勤鄉配網工程是那曲市索縣「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工程之一,待整個工程全部投運後,嘎美鄉、榮布鎮等沿路其它鄉(鎮)農牧民也將相繼用上「國網電」。
  • 綜述:一本書折射美國的堅毅教育理念
    新華社紐約5月30日專電 綜述:一本書折射美國的堅毅教育理念  新華社記者朱磊  一本教育類書籍自5月3日在美國出版以來,不到1個月,不僅成為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月度暢銷書,還在網站教育認證和發展類圖書暢銷榜上排名第一。
  • 高考是一面鏡子,照片折射時代的變遷(組圖)
    高考是一面鏡子,折射時代的變遷!  從前,車馬郵件都慢,沒有相機、手機,迎接考生的只有家長殷切的目光。
  • 用電量持續攀升 折射經濟新動能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為3.5%。1月至10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持續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5.9%,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綜合考慮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等因素,四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左右,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3%左右。
  • 夏季安全用電宣傳活動進社區
    安全宣傳員為群眾講解用電常識  安全宣傳員正在為群眾講解節能環保知識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購買和使用降溫電器的居民越來越多,使用時很容易發生短路、漏電等故障,造成觸電、火災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轄區內的用電客戶對電力員工的到來非常歡迎,員工們特別準備了多種多樣的電力畫冊、電力圖片,採用觀看畫冊、簡要講解和圖片重點宣傳夏季安全用電知識、日常節電小常識、低碳節能生活知識等內容,對群眾的用電疑問一一進行解答。「怎麼查我每個月用了多少錢電費啊?」手裡拿著節約用電知識手冊的張阿姨向電力員工張師傅問道。
  • 農村用電安全亟待加強
    廖衛芳  眼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農用電力設備和家用電器陸續走進農民家庭。由於用電不當等造成火災、人身觸電致殘、死亡等事故也屢有發生,因此必須重視農村家庭用電安全。  農村用電事故頻發,主要表現在一些村民對安全用電知識知之甚少,缺乏安全用電的常識,不按規定用電和私接亂拉電線,沒有嚴格按照電器說明書上的方法正確使用電器等。比如使用過大的保險絲,甚至有的擅自用鋁、銅絲代替保險絲;電源燈頭、開關、插座安裝太低,室內線路裸露;家用電器用後不及時拔掉插頭;安裝、修理電器不找電工;線路、電錶超負荷使用等。
  • 2020金犀獎 | 婚禮紀洞察中國婚禮變遷 細分市場新舊碰撞
    中國婚禮的變遷,不僅是一場審美的進化史,也是一部科技的進步史。  作為一件終身大事,結婚一直是每個中國家庭最看重的喜慶活動。50年代一張床,70年代一包糖,到了21世紀,人們的婚慶觀念發生了質的飛躍,婚禮獲得空前自由,隨之而來的是帶動整個結婚行業的發展。
  • 溫室用電鍋爐臨沂供應商產品類型與設計理念
    溫室用電鍋爐臨沂供應商產品類型與設計理念 ,「hvm0vjw41nc」溫室用電鍋爐臨沂供應商產品類型與設計理念當感應線圈通過交流電時,在線圈圍產生交變磁場,這交變磁場中的磁力線從個磁極經過被加熱物體到另個磁極形成迴路,磁力線會切割材料,在被加熱物體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產生渦流。
  • 用電量穩步回升折射什麼信號
    □ 10月份,國家電網27個省級電網供電區域用電量年內首次同比增速全部轉正,折射出經濟穩定恢復、活躍度提升的良好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用電量年內首現兩位數增長,過半行業用電量增速超10%。專家表示,用電量穩步增長,折射出經濟穩定恢復、活躍度提升的良好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均呈增長態勢,用電量數據變化體現出我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前期一些不平衡的狀況得到了改善。
  • 廣西用電負荷電量雙創新高 用電負荷首破3000萬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梁敏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9日訊(通訊員 毛雨賢 陳欽榮)1月8日,廣西用電負荷、日電量雙雙創出歷史新高。用電負荷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最高達到3041.7萬千瓦,較歷史最高值增長3.12%;日電量5.68億千瓦時,較歷史最高值增長0.46%。
  • 這組照片記錄警服變遷 見證改革開放
    拍攝前言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創新和變革中變得越來越美好40年來,人民警察這個與人民群眾貼的最近的職業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和奮進。警服是人民警察和執法最明顯的標誌,隨著時代發展和改革開放,警服也歷經多次變遷。由德化縣公安局新媒體中心策劃拍攝的警服變遷組照,帶您回顧警服的變遷史,共同見證改革開放。
  • 北京日報評論:「承諾」取代「證明」折射責任理念之變
    此外,在「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底線上,相關部門也不斷壓縮證明事項,並通過清晰的清單管理明確「權力邊界」,群眾辦事「磨破嘴、跑斷腿」的情況大大減少。但不時出現的奇葩案例也提醒我們,要徹底告別「證明之困」,讓群眾辦事順暢無憂,還需付出更大努力。告知承諾制,瞄準的恰恰是「奇葩證明」的生存土壤,實踐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