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命的泛基因化

2020-08-01 一生的教書匠

基因,是來自英文的外來詞語,是gene的音譯,是生物的遺傳單位,是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雙鏈雙螺旋DNA)分子的有遺傳效應的特定片段。基因,通過DNA轉錄形成RNA,RNA通過翻譯合成具有一定胺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蛋白質表達生物的遺傳性狀,所以,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而表達和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

生命是蛋白質的運動形式,蛋白質是生命的體現著。蛋白質,分為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所以,基因控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本能行為。

本世紀,號稱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生命科學世紀。未來國家發展戰略,生命科學的基因工程也是重要的方面。轉基因的遺傳工程,將會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對於生命的研究,基因的研究是高新技術,是科技制高點,是國際競爭的熱點,是極其重要的前沿領域,但是,生命的研究不宜都要歸結於基因的研究,不宜泛基因化。

例如以下四個例子:

一、免疫和疫苗的發現,來自實驗,而不是來自基因的研究天花,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傳染病,也是人與牛的共患病,人有人痘,牛有牛痘。

擠奶女工的手上,會留下感染了牛痘而形成的疤痕,而這些女工們也因此就獲得了終生免疫,不再得天花。

研究生命的泛基因化

從牛奶女工身上得到的啟示,人類發明了接種牛痘的疫苗,從而,消滅了天花的傳染病。

顯然,免疫的發現和疫苗的發明與基因的研究無關。

二、中醫中藥的有效性,來自經驗,而不是來自基因的研究

2020年的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多家醫院的實踐,證明中醫中藥具有很好的醫治表現。中草藥青蒿素的製劑獲得諾貝爾獎,是中醫中藥對全人類的貢獻。

研究生命的泛基因化

中醫中藥抗擊新冠肺炎和治療瘧疾,證明了它的有效性,不過它與基因的研究無關。

但是,如果泛基因化,非要在基因上來解釋中醫中藥的有效性,那麼,就會讓中醫中藥走上絕路。

三、雜交水稻的優質高產,理論依據是雜種優勢學說,而不是基因的自由組合

四、治癒癌症的病例,來自臨床,而不是來自基因的研究

2019年春節期間,中科院廣州醫學與健康研究院發布消息,用傳染病瘧疾病原體的瘧原蟲感染癌症患者,最終,治癒了兩例晚期癌症患者。

研究生命的泛基因化

談癌色變,至今,癌症還是絕症,是不治之症。 治癒癌症,廣州的成功,這是人類抗癌歷史上的第一次,是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廣州治癒癌症的機理,下一步泛基因化,一定要在瘧原蟲的身體上找出抗癌基因,那麼,說不定事倍功半,在機理上難於得出合理的理論解釋。

2001年,本人在中科院《科學周刊》上發表《癌變新解說一一代謝亢進,抗癌新思路一一接種熱》的文章,該文章中提出了利用瘧疾治療癌症的思路,並解釋了其理論依據。其機理並不是關乎基因,而是:

1.瘧疾,引發人體高熱。癌細胞是代謝亢進而高熱的細胞,再加上瘧疾「打擺子&34;的發高燒,就會物理性消滅癌細胞。

2.瘧疾,&34;激發人體的免疫應激反應。瘧疾的「打擺子"是免疫反應,人體在免疫應激狀態下,免疫系統就會恢復對癌細胞的扼殺能力,殺死癌細胞,或者在癌組織外形成包膜,從而,癌症轉化成為良性腫瘤。3.瘧疾可控可治,青蒿素的發明,瘧疾在國內幾乎絕跡。

2020年7月31日

相關焦點

  • 基因組學研究的未來之星——泛基因組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基因組測序進程及物種的群體進化、遺傳多樣性、性狀定位等研究。但單一或者少數參考基因組中可能會缺少部分基因,不能完全覆蓋物種的全部遺傳信息,限制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泛基因組的提出,有效解決了該問題,成為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方向。01 什麼是泛基因組?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
    近日,他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整合1689份油菜的基因組及重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BnPIR。有了這一平臺,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檢索和使用油菜泛基因組相關資源。為何建設油菜泛基因組平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資料庫?油菜相關的多組學數據研究進展情況如何?《中國科學報》對此進行了採訪。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近日,他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整合1689份油菜的基因組及重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BnPIR。 有了這一平臺,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檢索和使用油菜泛基因組相關資源。為何建設油菜泛基因組平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資料庫?油菜相關的多組學數據研究進展情況如何?《中國科學報》對此進行了採訪。
  • 華中農業大學構建油菜泛基因組資料庫助力油菜遺傳育種研究進入泛...
    研究團隊負責人介紹,參考基因組作為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標準地圖」,促進了動植物重要生產和經濟性狀相關的變異位點鑑定、關鍵基因的發掘與應用等研究。然而生物體在長期進化和人工選擇的作用下,同一物種各個株系在遺傳和表型等層面均積累了豐富的變異,單一參考基因組往往無法很好包含物種內豐富的遺傳變異信息。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薩爾茲伯格是一位橫跨計算機領域和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名氣很大,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的主任,同時在計算機系和醫學院任職,專門從事基因測序和基因組學應用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者之一,最近還主持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基因組學項目等。開發過很多有名的生物信息算法,大家使用過的生信軟體如:bowtie、TopHat、cufflinks等都出自於他的實驗室,今天要談的泛基因組學也是他的研究內容之一。
  • 無處不在的頁遊:淺談頁遊的「泛平臺化」
    本文將對頁遊泛平臺化趨勢進行分析,試著揣測頁遊的行業走向。 PAT1:頁遊的泛平臺化 頁遊平臺,在幾年前還是新鮮玩意的東西在這些年已經被人所接受,隨著頁遊平臺的發展、壯大,平臺已經成為了頁遊行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正是因為平臺的出現,讓這個行業變得更為成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 單基因泛癌發5分SCI,這個基因打幾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篇今年1月20剛剛online的單基因免疫相關泛癌分析。對於單基因泛癌的分析,挑選基因最為關鍵。
  • 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畫一個人的特徵容易,要畫一群人的特徵,就難了。基因組研究也是如此。儘管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水稻「日本晴」的精細基因圖譜,可水稻有數千個品種,「日本晴」又怎能以偏概全?
  • 一作解讀|Mol Plant中國農大小麥研究中心提出泛基因組時代同源基因推斷新策略並構建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
    通過融合序列相似性和基因共線性信息開發了適用於植物泛基因組時代同源基因推斷的新策略(GeneTribe),並構建了以小麥族物種為核心的「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Triticeae-GeneTribe, http://wheat.cau.edu.cn/TGT/)。
  • 上海交大醫工交叉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成功構建中國漢族人泛基因組分析流程
    該項研究成果於2019年7月31號在國際基因組學研究權威刊物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影響因子14.028)。該研究工作是由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韋朝春教授課題組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於穎彥教授課題組聯合完成。韋朝春教授與於穎彥教授為該文章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段忠取為該文章第一作者。
  • 閒話航司各類化(3)- 泛運控
    航班則是泛運行體系中最大的「黃金數據」(主數據),其像一棵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長大的樹狀數據體系,貫穿自始。之後按照航班真實運行,即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的先後情況,定義航班時間序列結構及存儲模式,記錄其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節點發生時序狀況。
  • 億歐智庫發布《泛安防行業研究報告》,宇泛智能榮膺資深玩家
    億歐智庫發布《泛安防行業研究報告》,宇泛智能榮膺資深玩家眼下,安防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泛安防時代。11月30日,知名科創媒體億歐網旗下平臺億歐智庫發布《2020泛安防行業研究報告——碎片化市場新機遇》(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著眼於人工智慧技術在泛安防市場的應用,持續發掘泛安防產業發展新動向。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參與的大麥泛基因組構建研究成果在Nature發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大麥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通過參與大麥泛基因組構建國際協作研究,在破譯大麥泛基因組方面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進展,將為未來開展大麥青稞種質資源鑑定、遺傳研究、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提供有力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1月26日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
  • 針對癌症中的泛必需基因:挑戰和機遇( Cancer Cell IF:26)
    該問題部分是由於將靶向療法範式錯誤地應用到了靶向泛必需基因的療法上,這可能導致因毒性限制科劑量從而削弱了療效。在這裡,我們總結了成功的化學療法和靶向治療劑的關鍵特徵,並使用案例研究概述了針對泛必需基因的藥物開發工作所面臨的反覆挑戰。最後,我們提出了一些策略,可避免在泛用療法的未來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先前的失敗教訓的發生。
  • 中國科學家繪成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組學研究迎來新突破!來自中國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大豆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項研究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的基因組構建,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將引領下一代基因組學研究思路和方法,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相關研究成果6月1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基因組學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和基礎。傳統的基因組學研究將不同鹼基以線性的形式存儲於染色體上,並且多基於一個參考基因組來獲取一個物種的基因信息。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環境與表型關聯關係的挖掘 1106.2.4 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的意義 1116.3 人類泛基因組研究 1116.4 百萬人基因組計劃展望 112結語 1127 美國癌症基因組圖譜和精準醫學計劃的「企圖」113引言 1137.1 TCGA計劃的基本情況 1137.1.1 TCGA計劃的歷史和對應的數據
  • B肝在研新藥EDP-721,臨床前研究,降表面抗原泛基因潛力
    Enanta Pharmaceuticals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年中啟動EDP-721的I期臨床研究(見下圖:來自2021年1月8日,ENANTA公告)。B肝在研新藥EDP-721,臨床前研究,降表面抗原泛基因潛力來自生物製藥公司Enanta Pharmaceuticals的總裁兼執行長Luly博士原文點評:Enanta致力於病毒感染和肝臟疾病而創建小分子藥物,我們在Enanta的藥品研發項目中,提供一個更新病毒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最新候選藥物EDP-721(慢性B肝開發方向)。
  • 《Current Biology》發表侯先光團隊寒武紀泛甲殼類起源研究成果
    《Current Biology》發表侯先光團隊寒武紀泛甲殼類起源研究成果 2018-12-28 16:28: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研究人員介紹B肝在研新藥VIR-2218,是一種研究性的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結合RNAi幹擾類藥物(研發靶點),利用增強的穩定化學作用,靶向所有HBV轉錄物共有的HBVx基因區。
  • 10分鐘帶你了解泛基因組做些什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單一或者少數參考基因組不能涵蓋整個種群全部的遺傳信息,所以,構建物種的泛基因組成了當前基因組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本篇文章,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泛基因組的構建方式、泛基因組的熱點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