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內外聞名的「發明迷」

2020-12-05 大河網

    13

    歲少年愛發明

    造﹃火箭﹄被炸成重傷

    (下)

    武愛民說,爆炸發生後,孩子的身體雖然發生變化,但孩子心勁兒沒變,志向沒變,叫嚷著太悶,要他們找一些牛頓、諾貝爾等科學家的書念給他聽,這讓他和愛人很感動。「出了大事,我和愛人肯定有很大責任,心裡的難受和內疚就不用說了,對孩子關心得不夠啊。」武愛民說,平常只督促孩子好好學習,缺乏和孩子的交流。

    「孩子,好好養病,你很堅強,有什麼願望給叔叔說說。」面對記者的詢問,武越的聲音宏亮,語言鏗鏘有力,「希望能把我的眼睛快點治好,身體好了以後,我還要繼續我的發明,我要勇敢地做中國當代的『諾貝爾』。」他說,自己的願望至今沒變,「叔叔,我心裡很難受,經常頭疼,我的願望還是要當發明家,希望你能幫幫我……」

    「看見他就想哭。」在武越說這話時,74歲的爺爺武鶴林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這個晚年被腦血栓和糖尿病折磨多年的老人在記者面前十多次掩面痛哭,不過很快被武越的姑姑和奶奶等人勸住,「孩子的情緒剛剛好一點,別讓孩子聽到了心裡難受。」

    其實,要發明出最好的火箭,不是武越的一時之想。13歲的他,是安陽市新世紀中學初一(5)班學生,在班裡學習成績中上等,還擔任班級紀檢委員。

    了解武越的同學都覺得他是個「科學迷」、「小天才」,腦子裡總有許多奇思妙想,動手能力很強,只要認準了的事,克服一切困難都要去嘗試,有發明家的「範兒」。

    兩個燈泡、兩節電池、兩根線、兩個斷路器……一些廢棄的材料,製作成交叉的「紅綠燈」,讓他的父母看了也覺得驚訝,拿到學校,他的同學更是愛不釋手,「沒見過這樣的稀罕物。」這就是武越的發明成果,在「紅燈、綠燈」交叉亮起時,從未有過的快樂油然而生。

    普通的醋,加水,再放適量的蜂蜜或糖,這就是一種新型飲料「蘋果醋」,這個發明讓武越的姑姑張亞麗驚詫不已。「如果再加些蘋果汁,味道會更可口,姑姑以後就製造蘋果醋吧!」暑假時在別的孩子忙於看電視、做遊戲時,小小的武越沒有閒著,他研製了一種飲料,並把「秘方」告訴了姑姑,讓姑姑大量生產,賺大錢。張亞麗回想當初的情景:「他調配好以後,喝起來還真有那樣的味道,有些大人都想不到的,這個可愛的孩子竟然能做到,如不是有事幹,說的我還動了心……」

    武愛民也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啥事愛鑽研,點子多,也愛幹家務活……」平時問些問題,他回答不上來。「我們一直覺得孩子將來會有出息……」

    在安陽市眼科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5月3日,武越暫時出院了。床上躺著的小武越,一隻手被母親輕輕地撫摸著,另一隻手掌已被手術切除掉。與記者交談時,武越還時不時地抬起受傷的手。他試著睜大眼,一隻眼卻只能眯著一條縫,什麼都看不清。

    5月14日下午,記者在武越家中看到,狹小的兩室一廳牆壁上、天花板上漆黑一片,屋內凌亂不堪,地上滿是玻璃碴子。家中值錢的冰箱、電視、空調等家電及擺設早已散了架,武越居住的臥室裡,棉被、書桌、圖書等都已燒焦。

    「你瞧瞧,這就是引起爆炸的危險化工品!」在臥室桌子上,擺放著四個瓶瓶罐罐,分別標註著「氯酸鉀」、「高錳酸鉀」等字樣,另一個化學瓶罐「赤磷」則被放在衛生間地面上。「這些危險化學品,不敢放一塊。」

    在氯酸鉀(化學試劑)的瓶子上,清晰地標明了注意事項和安全警示:「強氧化性,貯於陰涼乾燥,遠離火源、熱源。」氯酸鉀為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鹹而涼,強

    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以上則分解並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急劇加熱時可

    發生爆炸。

    讓武愛民夫婦不寒而慄的是,武越只用了一點點氯酸鉀和赤磷便產生了那麼大的爆炸衝擊波,如果

    剩餘的將近500克氯酸鉀和赤磷混

    合後碰撞,會產生多大的危險性?「這些危險品,就像定時炸彈!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武愛民說,原先對這些東西他是一竅不通,事後他向有關專家請教,「如果要把這500克的氯酸鉀和赤磷放在一塊兒,稍一攪動,爆炸的巨大威力可以將整棟樓都炸得面目全非……」不過,目前沒人告訴他們該怎麼處理,只能暫時放在家裡。

    2011年12月1日,國務院公布施行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第38條明確規定:個人不得購買劇毒化學品(屬於劇毒化學品的農藥除外)和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為了消除安全隱患,《條例》的第72條同時強調: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環境保護、公安、衛生、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按照本地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

    在事故發生後,遊永翠和家人多次向公安部門等舉報,稱這家化工門市將危險化學品銷售給未成年人,直接造成了這起慘痛的悲劇。然而,這起案件,至今尚未正式立案。

    這些高危險性的化學品,國家明令禁止銷售,而13歲的武越為什麼花45元就能輕鬆買到呢?他們夫妻倆除了深深地自責外,也提出了一些質疑。在他們看來,這起意外不僅僅是一場家庭的悲劇,更給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鐘,這就是如何科學地指導孩子搞發明創造,如何合法合理地管理危險化學品。

    「如果有關部門不加強監管,如果商家只顧賺錢,如果社會不引起足夠重視,誰都可以隨便購買危險化學品,這樣的不幸可能還會發生。」遊永翠說。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個偉人,文化程度最低的科學家,世界聞名的發明大王
    每天認識一個偉人,今天咱們就講講世界聞名的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沒錯,你沒有猜錯,就是那個說「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的發明大王愛迪生!
  • 「發明迷」發明環保抽油煙機
    「山窮水盡」搞發明  李孝龍興趣廣泛,喜歡動腦子。1995年前,他就開始發明創造,並一直耕耘不輟,是個實實在在的「發明迷」。每當有新的方案從腦海中閃過,他總是很興奮。回想10多年的發明路,李孝龍感慨地說,雖然沒賺到錢,但學到了不少知識。為了發明,他經歷過很多磨難,他放棄了以前的工作,家庭也因此破裂,經濟困難,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即使這樣,他仍放不下心愛的發明創造。
  • 發明迷「袁胖」:架起發明人與粉絲的橋梁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31日電(記者 劉帥 張琦琪)「我叫袁方長,因為我長得很胖,大家也叫我袁胖,此前一直在央視工作,辭職以後開始做科技發明類的節目。」袁方長創辦《發明迷》已經有兩年,幫助近600位民間發明家在淘寶推廣產品。
  • 他曾被稱天才發明家,2項發明世界聞名,為何幾十年後卻遭唾棄?
    他曾被稱天才發明家,2項發明世界聞名,為何幾十年後卻遭唾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發明,而這些發明家也是被人們所尊敬和感激的,但是有些發明卻並沒有獲得後人的感激,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發明家,他曾經被人們認為是天才發明家,並且他的兩項發明聞名世界,雖然當時的他被稱為時代英雄,但是幾十年後他卻遭到世人的唾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長沙一單身漢發明迷發明'性愛床'獲國家專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不,47歲的方耀倫就發明了一種「性愛床」。這種床獲得了國家專利,專利證書上的名字是「懸臂式活動床架」,睡用這種床架做成的床,可以自由調整睡姿,還可以更輕鬆、更和諧地完成性生活。  性愛床獲國家專利  今年6月底,長沙市某家電研究所所長方耀倫發明的「懸臂式活動床架」獲得了國家專利,以這種床架做基礎做成的床具可以適應人體睡眠時的不同姿勢調整結構,具有部分保健功能,還可以適應人們性活動時的不同體位,使性活動更輕鬆、更和諧。11月8日,湖南省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公開向社會發布了這種床架的特許權公開招標標書。
  • 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滋養IP生命力才是原創內容的護城河
    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在會上針對原創內容創作者日常被多平臺抄襲的苦惱分享了他的經驗和看法,並強調,好的原創內容應當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面對當前國內複雜的版權環境,滋養IP生命力才是原創內容的護城河。
  • 長沙小「蟲迷」繪製首部小學校園昆蟲發現地圖
    從喜歡到熱愛,小四生已成「昆蟲通」在野外收集各類昆蟲樣本、懂得幾十種昆蟲的飼養方法、整理二十餘種昆蟲的調查報告、繪製校園昆蟲地圖、並準備設立昆蟲博物館……將要升入育才三小四年級的卿浩誠,是個不折不扣的「狂熱昆蟲愛好者」。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擺弄著他帶來的幾個裝有各式各樣昆蟲的標本盒。
  • "迷馬"緣何席捲大學校園:體育與公益的"化學反應"
    但在9月末開啟的「迷馬季」裡,用另一種充滿活力的方式贏得了同學們的青睞。  康寶萊·全國大學生迷你馬拉松公益挑戰鼓勵大學生參加在校園裡舉辦的公益性迷你馬拉松,將5公裡的迷你馬拉松作為公益的契機,為聽障兒童募集善款,呼籲大學生乃至全社會的人關注聽障兒童。這種方法一舉兩得,讓挑戰者們在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同時,也參與了5公裡長跑的體育活動。
  • 體驗虛擬實境 觀摩小發明小製作 榆中縣舉辦第四屆校園科技展示...
    校園科技展示體驗活動  楊貴智 攝為了營造濃厚的校園科學氛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拓展學生的特長,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1月27日,榆中縣舉辦第四屆校園科技展示體驗活動。
  • 迷說 - 迷說iOS_iPhone手機遊戲下載
    迷說 - 超人氣對話小說原創社區,年輕人都在看的閱讀App!迷說,是國內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對話小說閱讀、創作社區。- 對話小說閱讀,像看微信聊天記錄一樣看小說,沉浸式互動閱讀體驗,一秒入戲。- 全民創作小說,像微信/QQ聊天一樣寫小說,籤約作者稿費豐厚,人人都是大作家。
  • 拄雙拐的發明迷
    本報記者 賈瑞君 本報通訊員 劉憲亮 王宗龍  「我有一個理想,就是要做發明專利最多、對國家貢獻最大的殘疾人。」墾利縣黃河口鎮北新村殘疾農民劉新華自信地對記者說。截至8月底,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劉新華已經有32項發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專利,其中23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
  • 校園科技節點亮少年科技夢想 看!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
    酷活動校園科技節點亮少年科技夢想看!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科幻cosplay表演同學們異彩紛呈的科技小製作  校園科技活動月來啦!別看這每學期各學校都會舉辦的慣例活動,但卻是同學們參與度最高,玩得最嗨的時候。
  • 河海大學校園裡驚現恐龍?其實是····
    小夥伴們通過自創的APP程序,在手機上就能打開看到,而不是真的有恐龍現身河海校園。楊毅的團隊之前一直是做VR技術的。他們通過VR技術在自行車上的運用,可以實現在家裡騎車就能體驗在海南身臨其境旅行的場景。這次的「恐龍出沒河海校園」場景,是今年2月團隊一名做技術的小夥伴突發奇想,用AR技術虛擬出來的。「首先在電腦上畫一隻恐龍,然後再給恐龍編程。我們自創了一個APP應用程式。
  • 晉江二小「愛迪生」發明「防疫神器」已申請專利
    (指導老師幫蘇子堯系報警「腰帶」)  這是蘇子堯近日  動手發明的一款「防疫神器」  一種校園新冠病毒防疫下的防控提醒裝置  這讓小編不得不佩服  小編那時候可只會玩4399小遊戲  十足科技迷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蘇子堯從小是一個十足的科技迷
  • 課堂內外:巧用相似求弦長
    ——相關文章——課堂內外|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課堂內外|一道矩形判定的巧妙解法VOA數學是數學愛好者的聚集地,其中V代表代數學之父韋達、O代表幾何學之父歐幾裡得、A代表近代統計學之父我們旨在傳播數學文化,點亮校園生活,並努力為00後數學愛好者提供一個分享與交流平臺!
  • 在河北上霍格沃茨,在都柏林進入星戰宇宙,這些校園自帶時空穿梭機!
    關於最美校園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有的因西洋建築風格而聞名,有的因校園內藏私家園林被譽為東方最美校園…美好得如同電視劇中的場景,「別人家的大學」說的就是它們了。Ollie清楚記得,早在2018年,河北美術學院就因為博主「史裡芬Schlieffen」的一部魔幻河北遊Vlog而大火,其校園建築也登上熱搜並被冠以「霍格沃茨河北分校」的暱稱。作為少有的因特有的哥特風為主,中式風為輔的建築風格而聞名全國的高校,河北美術學院一度被譽為「魔幻河北」的標誌性代表物。但從外面看來,Ollie覺得真的有霍格沃茨魔法校園內味兒了。
  • 乾貨|校園景觀設計的六種類型設計
    藍海景觀設計公司:校園的景觀設計決定著整個學園的精神面貌,好的景觀設計,更能展現出校園的整體實力,然而校園景觀設計也有著類型區分,咱們就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吧。根據校園用地組成、功能分區,一般可將校園的綠地分為以下六種類型:出入口設計學校大門常設在比較顯露的位置,面臨城市的主要幹道,除供出入和警衛外,還具裝飾性、審美性、特色性。門內外一般都留有較大的空間廣場。門外廣場根據功能劃分相應領域,可布置花壇、樹木、噴泉、景牆等;兩邊可放置花臺或花景。
  • 84消毒液、酒精已不再是校園防疫消殺的理想方式,負離子才是!
    作者: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周彤關鍵詞:校園防疫摘要:面對秋季學生返校,學校該如何做好校園消殺工作負離子消殺或將成為校園防疫最理想的方式。隨著開學在即,大部分學生已經踏入了校園生活,為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實有效保障新學期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各大中小學高校也面臨著全面的消殺工作。84消毒液、酒精更是被採購一空,但事實上他們並非是校園消殺最理想的方式,尤其是在課堂、食堂等人員易聚集的場所。為什麼說84消毒液和酒精不理想呢?有沒有合適的校園消殺方式?
  • 網際網路時代的「迷因」,還是當年的那個迷因嗎?
    (譯者註:「迷因」在道金斯著作中原譯為「模因」,在網際網路語境下出現了「迷因」這個譯名。這兩個概念有所區別,考慮到本文討論的主要是在網絡上病毒性傳播的「迷因」,因此統一採用「迷因」的譯名。) 有同行評議的《迷因學雜誌》於2005年關閉。「這個術語已經遠離了它開始時在理論上的的意義,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也不在乎它的理論用途,」哲學家、迷因理論家丹尼爾·丹內特(Daniel Dennett )對我說。
  •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是為了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是為了什麼
    聽診器最初被發明出來是為了不緊貼患者身體。聽診器最早由法國醫生雷奈克發明,雷奈克為了不用與肥胖貴婦的胸部直接接觸,就根據小孩子刮木頭能聽見另一端的聲音的原理髮明了早期的聽診器。>  聽診器是什麼  聽診器由聽診頭、導音管、耳掛組成,是內外婦兒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