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水稻名叫「小薇」

2020-12-02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一種新型水稻名叫「小薇」

來源:中國科技網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8-24   今日/總瀏覽:16/17725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發現一種新型水稻種質「小薇」,可以像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一樣,在實驗室內大規模種植和篩選。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上。

據介紹,水稻作為單子葉植物生物學研究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與同為模式植物的擬南芥相比,水稻需要較大的室外大田或溫室,而且其較長的生長周期和對自然環境的高度依賴性,也制約了其生物學基礎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水稻逆境抗性、水稻—病原菌互作等方面。

該團隊經10餘年攻關,通過EMS誘變和遺傳突變篩選,獲得了一種新型的水稻品系「小薇」。它具有生長周期短、株型和生物量小、空間利用率高等優勢,可以像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一樣,在實驗室內進行大規模種植和篩選,並且實現表型精確鑑定。通過對「小薇」遺傳背景下的節間伸長控制基因和散生基因的克隆,驗證了「小薇」的實用性和室內研究體系的可操作性。研究發現,「小薇」的超矮稈表型是由於D18的突變導致。該種突變體除株高顯著降低外,其他農藝性狀與野生型無顯著性差異。

「小薇」的發現,使此前在大田環境下很難開展的研究,在室內可控、均一可重複的條件下進行操作,可促進耐鹽、低高溫和病蟲害等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相關研究。在「小薇」中鑑定的有利基因型,可通過常規的雜交、回交的方式應用於水稻分子育種。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還記得唱《小薇》的黃品源嗎?他現在長這樣啦!
    大家記得《小薇》這首歌嗎?「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愛你,我要帶你飛到天上去~」當年也是火遍了大街小巷啊!而唱這首歌的黃品源,你們還記得嗎?作為歌手的黃品源,曾演唱過《小薇》、《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海浪》、《那麼愛你為什麼》等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音樂作品毫無疑問就是《小薇》了。
  • 唱《小薇》爆紅的黃品源,和妻子離婚又複合,如今心態年輕
    比如《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那麼愛你為什麼》、《小薇》等等經典歌曲。  其中《小薇》這首歌更是曾火遍大街小巷,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兩句。  直到現在,這首歌依舊讓人對傳說中的「小薇」有著無限美好的幻想。  黃品源不僅長相儒雅帥氣,更是一個創作型的大才子。
  • 黃品源:唱《小薇》爆紅,和妻子離婚又複合,如今心態年輕
    比如《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那麼愛你為什麼》、《小薇》等等經典歌曲。其中《小薇》這首歌更是曾火遍大街小巷,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兩句。直到現在,這首歌依舊讓人對傳說中的「小薇」有著無限美好的幻想。01黃品源不僅長相儒雅帥氣,更是一個創作型的大才子。因為喜歡音樂,所以黃品源很早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性格成熟穩重。
  • 還記得演唱《小薇》的歌手黃品源嗎?如今52歲的他變成長這樣了
    「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作小薇......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愛你,我要帶你飛到天上去.......」還記得當年曾火遍大街小巷的《小薇》嗎?而這首歌的演唱者歌手黃品源也因此為內地觀眾所熟悉。除了演唱過《小薇》外,黃品源演唱的《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海浪》《那麼愛你為什麼》等耳熟能詳的歌曲,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歌星。1996年黃品源與前三人女子組合「Apple Pie」成員蜜兒登記結婚,結婚蜜兒為黃品源生下了一兒一女。然而隨著黃品源的事業不斷上升,與蜜兒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2013年兩人結束17歲的婚姻關係協議離婚。黃品源又和蜜兒重新復婚,並在演唱會上哽咽告白老婆。
  • 閃電超清直播與小薇直播哪個好?畫質、流暢度、頻道對比
    【天極網家電頻道】閃電超清直播與小薇直播都是目前較火的電視直播軟體。兩款應用究竟哪款更好,更值得安裝呢?接下來小編將通過頻道數量、畫質、流暢度三方面進行對比,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哦。  小薇直播的頻道數量較和,雖說也是涵蓋了央視衛視地方臺頻道,但個別頻道如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沒有播放權限。  2、畫質流暢度對比  閃電視超清直播的高畫質是有目共睹的,央視衛視頻道全是默認的高清直播源,直播源播放也非常穩定,基本沒有切換直播源的必要。
  • 水稻中的巨人,2.8米高比姚明還高!創下世界最高水稻記錄
    我們習慣了彎腰來收割稻穀,可有一種水稻平均高2.4米,最高能達到2.8米,比巨人姚明還高,創下了世界最高水稻的記錄。人正常直立即可收割。讓我們來了解這種水稻吧,看看你家那裡的地理氣候是否適合種植。1/歷史起源這種水稻名叫「毫秕」,因為高大的外形和產量的稀少,過去常常被用來敬奉給當朝皇帝,供奉天地萬物之靈,祈求谷魂永遠保護。自元朝起就被作為貢米。
  • Nature:第一種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問世
    而英國《自然》雜誌在7月23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植物科學研究中,介紹了一種新開發出的高澱粉水稻品種SUSIBA2。它有望在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甲烷排放。這是第一種高產量低甲烷排放的大米,能為稻田產生的強效溫室氣體問題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水稻田不可避免地產生並釋放甲烷。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採用鹼基編輯介導的人工進化開發新型耐除草劑水稻種質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Molecular Plant上發表了題為Base-Editing-Mediated Artificial Evolution of OsALS1 In Planta to Develop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培育高光效的水稻材料是遺傳學家和育種家追求的目標。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綜合利用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多種手段,揭示了轉錄因子Roc8調控植株形態建成而影響光合作用的新機制。
  • 研究開拓改善水稻營養品質育種新路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春明研究組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組織合作,創建了一種半粒種子篩選體系,並利用這一體系篩檢了近3萬粒水稻種子,獲得了一個糊粉層增厚的水稻品系ta2,其糊粉層從野生型水稻的1層細胞增加到4至10層,使水稻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因子得到了普遍提升。這是國際上首次提出的一種改善水稻營養品質的新途徑,並為培育高營養水稻提供了新型遺傳材料。
  • 【科技日報】我成功克隆水稻多個功能基因
    我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個產量、品質、抗逆和生長發育相關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等頂尖學術刊物上,基因申請了發明專利,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研究論文產生了重大影響,多個基因已被用於培育多抗、優質、高產、營養高效的新型超級水稻品種。
  • 我省科學家成功克隆 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我省科學家近日讓水稻配上了克隆技術的「探測儀」,由此分離鑑定出一種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基因——Xa7,成功破解了生物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難題,有望突破水稻白葉枯病長效防控的瓶頸。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稻米品質,已成為威脅糧食安全的重要問題。尤其在江浙沿海地區,每年颱風過後,水稻葉片破損以及溫度的升高,都成為白葉枯病滋生的「溫床」。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病的最佳手段。
  •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海邊出現沾滿異物的樹幹 一種名叫「鵝頸藤壺」的生物
    海邊出現沾滿異物的樹幹 一種名叫「鵝頸藤壺」的生物時間:2016-08-08 14:2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邊出現沾滿異物的樹幹 一種名叫鵝頸藤壺的生物 海邊出現沾滿異物的樹幹 靠近後才發現是美味 近日,一位在康沃爾海灘散步的英國男子發現沙灘上有一個造型奇特的樹幹,走近一看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個半死
  • 印度創紀錄高產水稻為拜耳雜交品種
    去年,這裡的降雨量異常豐富,這讓Kumar覺得自己的水稻收成將會有所增加。往年,這裡的水稻產量大概是每公頃4-5噸。至於畝產近3000斤的紀錄,除了使用這一栽培體系之外,根據《今日農業》的介紹,其關鍵在於使用了一種產量較高的水稻品種——Arize 6444(印度稱Arise 6444)。這一品種是由著名跨國公司拜耳作物科學推出的一種雜交水稻品種。而這一事實,被《衛報》「遺漏」了。
  • 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不過有些雜草、害草雖然對農作物有害,但是換一個環境卻成了價值不錯的野菜或草藥,就如灰灰菜,它就常生長在農作物田附近,但是它卻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諸如此類的野草還是很多的。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南方農村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 香港專業雜交水稻加盟_菰稻科技品質服務實力強大
    1999年起,由於雜交水稻在亞洲其他國家的成功應用,印度尼西亞加大對雜交水稻的研發投入,並開始了本地化育種、制種和栽培研究,育成了一批適合當地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的雜交水稻品種,並相繼投入水稻生產,成為印度尼西亞的主栽雜交水稻品種。但由於這些品種在抗逆性和米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一直很少。3萬公頃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66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