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卵子」發展,還是沒有「卵用」

2020-12-05 幹細胞開發應用協會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培育出人工骨骼、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等多種人體組織。再生醫學正逐漸滿足患者「哪裡壞調換哪裡」的健康需求,悄然改變著醫療格局。

近日,《Science》雜誌又報導了該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

脫落的牙齒可以再長,斷裂的骨頭能夠重生……一直以來人類都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身體組織和器官的再生,從而讓「長生不老」的神話變為現實。今天,隨著幹細胞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再生的夢想正在變為可能。

01

幹細胞技術令再生不是夢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功能的細胞。事實上,人體之所以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主要是靠著成體幹細胞。比如,表皮的再生、血細胞的換新、頭髮指甲的生長之類。

關於再生醫學中的成體幹細胞的研究,最早始於20世紀60年代對造血幹細胞的研究,造血幹細胞目前為止是應用得最成熟的成體幹細胞,可應用於治療多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某些實體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遺傳病。

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對皮膚的修復和再生至關重要的上皮幹細胞、在神經組織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經幹細胞等。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成功探索了牙齒、骨骼、胃等器官的再生,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人體器官可以得到再生。

02

幹細胞再生牙齒

從人體尿液中提取穩定的多能幹細胞,並成功在小鼠體內培育出了人類的再生牙齒,這些曾經被人們認為是科幻電影的情節在實驗室中變為現實。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成功利用志願者尿液衍生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成型的再生器官。

據了解,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通過人鼠組織嵌合的培養體系證實了人尿液多能幹細胞可被用於構建再生牙齒。這些牙樣結構具有人牙齒的正常結構,與正常人牙也存在相似的理化性質,包括硬度、彈性模量和化學組成成分。

03

幹細胞再生膝蓋軟骨

澳大利亞醫學家用幹細胞再生受損的膝蓋軟骨,希望以此避免關節置換和其他手術,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這項研究分為2個獨立的試驗,共70名患者,雖然試驗結果尚未全部公布,但已經公布的部分結果表明:三分之二的人膝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程度減半,有一半人關節疼痛減少了四分之三,並且膝關節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

26歲的患者Ollie Thursfield的膝蓋有十年之久的縫隙, 13歲時一側膝關節惡化,雖然接受了6次手術,但他仍不能夠走完一條路。在參加試驗6個月後,MRI圖像顯示他的關節軟骨竟然再生了!目前他正期待能進一步的改善。

Julien Freitag博士說:「關節炎沒有繼續惡化讓人倍感興奮,看到一些人身上軟骨的逆轉和再生更令人難以置信!」他還說:「幹細胞療法可能在多領域成為一場醫學革命。」

04

幹細胞再生卵子

作為生殖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實現用幹細胞製造人類卵子的目標,從而讓不能自然生產卵子的女性可以通過另一途徑製造卵子。但無疑,實現這一「有違」自然規律的道路漫長而艱難。研究人員同時面臨著倫理和生物兩方面的挑戰。

日本一直是幹細胞技術領域的領跑者,2012年和2016年先後有山中伸彌、大隅良典兩位醫學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最近,又一來自日本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幹細胞成功在人造小鼠卵巢內獲得人類卵原細胞,這無疑是人造卵子的又一裡程碑式成果!

在發表於《Science》上題為「Generation of human oogonia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的研究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的工作及未來計劃。

過去的研究表明,用幹細胞製造小鼠卵細胞並使其與小鼠精子受精是可以實現的。這一成功表明在人類身上做同樣的事情或許也是可能的,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成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日本的研究小組利用植入小鼠卵巢附近的人類幹細胞創造了卵子的前體。

根據研究人員報告,他們的工作開始於使用成熟的技術將人類血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接下來,他們用胚胎細胞製作了一個小鼠卵巢的近似模型;之後,他們將幹細胞放入人工小鼠卵巢中,讓它們孵育幾個月。

註解:多能幹細胞(Stem Cells)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APSC多能細胞,多能幹細胞(Ps)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但失去了發育成完整個體的能力,發育潛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他們報告說,最終,幹細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成長為具有卵母細胞特異性的物質——人類卵子的前體。他們計劃繼續研究,希望讓卵原細胞發育成卵子。同時,他們也計劃以此方法來創造精子。

需要強調的是,用幹細胞製造卵子始終面臨著倫理問題。儘管科學家利用這種技術打開了人類健康需求的大門,讓患者有朝一日可從任何人的皮膚、血液以及其他生物材料中創造卵子。但與此同時,未來人類或許也面臨人造卵子泛濫的狀況。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比賽開始前」卵子早就選好冠軍
    卵子遇上精子發生受精形成寶寶,很簡單但也不盡然!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女性在接受上的掌控(feminine receptivity),或者說女性的自由選擇權。美國賓州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ge)發育生物學家吉伯特(Scott Gilbert)認為,女性的卵子其實是能做選擇的,據他所說,「卵子比較像是跟精子展開對話,而非鎖住它」,受精活動比起一場競爭,更像是場公平的比賽。
  • Nature重磅突破:人造卵細胞成為現實——使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
    歸根結底,繁育子代伊始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個體的所有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相同的,如果能誘導某些細胞分裂分化為精子或卵子,那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不孕不育問題。緊接著,研究團隊誘導這8個轉錄因子在小鼠多能幹細胞中表達,以此測試它們是否足以驅動卵母細胞生長。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轉錄因子的強制表達能迅速地將多能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樣細胞。更重要的是,雖然這些卵母細胞樣細胞沒有進行減數分裂,但能夠受精,並可以分裂到胚胎發育的8細胞階段。然而,超過這一階段的進一步發育還是會會受到影響。
  • 沈偉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闡述人造卵子的研究策略
    沈偉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闡述人造卵子的研究策略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生殖科學研究院/動物科技學院沈偉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生物醫學類頂尖學術期刊《細胞死亡與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影響因子8.339)發表了關於人造卵子研究策略的綜述文章
  • 研究:人造精子和卵子或將成為可能
    科學家已於近日製造出人造精子和卵子的雛形。這一醫療壯舉有望轉變人們對於年齡相關疾病和生育問題的認識。在取得初步成功後,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程序能夠將成人皮膚組織培育成精子和卵子的前體細胞。應用這一研究成果則有望培育出與不孕不育症患者基因相匹配的生殖細胞,治療不孕不育症的前景也因此被看好。
  • 有計劃過凍卵,先有孩子也OK,邵雨薇袒露戀愛觀
    ,動了想要凍卵的念頭,但又怕扎針,行動猶豫中。,被問到是否要按照一般流程先結婚後生子,邵雨薇表示也沒有一定,就算先懷孕也沒關係,就是順其自然,至於催婚,邵雨薇表示家人完全沒有,笑著自問「我媽媽希望我嫁嗎?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她們或許已婚未育,甚至可能還沒有結婚。「醫生,我不想做手術。我還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對於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會給出「切除子宮」的建議的,但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保住生命往往比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當患者不得不做子宮全切,如果可以申請到一個人造子宮,是不是能夠滿足她們生育的願望呢?
  • 到底有沒有辦法可以讓男人懷孕?
    正常懷孕過程為:交配後精子經陰道進入子宮腔→進入輸卵管→輸卵管末端遇到卵巢出來的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經輸卵管下移至子宮腔→植入子宮內膜(受精卵著床)→發育為胚胎而瑪格麗特失去了孕育胎兒的子宮,又是怎麼繼續孕育胎兒的呢?原來是受精卵誤入腹腔後,在腸壁上著床生長了。
  • 人造卵母細胞成現實 科學家要用8個轉錄因子幫「造...
    「這表明你可以直接從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我認為這是令人興奮的,」倫敦帝國學院的發展表觀遺傳學家Petra Hajkova表示——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指出,這項工作將幫助研究人員探索卵母細胞發育的基本生物學。
  • 人造卵子孕育新生命
    當科學家用實驗室培育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時,只有1%由皮膚細胞轉化來的卵子最終能夠變成健康的幼鼠(而從成年小鼠體內取出卵子進行體外受精的成功率是62%)。但是科學家證明了該方法是可行的。那11隻幼鼠正常而健康地生長。它們甚至能夠交配,生出自己的幼鼠。
  • 超級英雄費曼|從世界上第一個匿名卵子捐贈項目說起
    從世界上第一個匿名卵子捐贈項目說起當我還是愛因斯坦醫學院的教授時,我們啟動了全美首批門診試管IVF項目之一。在那時,還是通過腹腔鏡將卵子取出。在我們項目的樓上是一個業務繁忙的診所,他們做了很多墮胎和腹腔鏡輸卵管結紮的手術。
  • 《Nature》重大突破:人造卵母細胞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17日的Nature雜誌上,為理解卵子形成進程提供了新的藍圖,也為實現人體ESCs和iPSCs轉化提供了技術鋪墊。紐約人類生殖研究中心主任,卵母細胞生物學家David Albertini(未參與該項研究)評價道,「這是真正的一項突破性成果。」
  • 「攝影布光」人造光的分類
    在室內攝影中人造光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在室外或利用現有光線拍攝時,光是現成的,你只需要考慮如何用它。而從事室內拍攝時,你得確定所採用的光源種類和布光方法,說到人造光,在「攝影布光」認識光線、了解光線說了光源的種類,主要是分為三種,自然光,現場光和攝影光,自然光在
  • 「中國科學報」褪黑素提高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效果
    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雲霞領導的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取得新進展。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松果體研究》。
  • 用皮膚細胞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英國科學家正在認真討論
    「人造精子和卵子已經成為可能,將來一對夫婦甚至可以用皮膚細胞來懷孕,而不是非得從雙方體內提取精子及卵子。」如果按照這位史蒂芬大大所言,那就是人們可以取出自己的一點普通細胞,比如皮膚,再把這細胞誘導製造成卵子以及精子,結合成受精卵後,放入子宮生育!也就是說,最終的情況下,男人也可以製造出卵子,女人也可以製造出精子。而這一切,只需要自己的一點點皮膚.....
  • 《自然》重磅:人造「卵細胞」,從未如此簡單
    破解從受精卵到完整人形的奇妙過程,一直是無數科學家努力的方向。了解生命奧秘,治療不孕不育,都得用上解謎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比如近些年來的「人造精子」、「孤雌/孤雄生殖」等等[1-2]。而近期在《自然》上,日本九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又把「人造卵細胞」的課題向前推進了一步:對卵母細胞基因調控網絡進行的研究發現,只需要激活8個關鍵的轉錄因子,就能使小鼠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樣細胞!這些卵母細胞樣細胞雖然還不能進行卵子形成過程中必要的減數分裂,但已經具備受精、分裂和發育到8細胞階段的能力[3]。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make human more human.」是鮑哲南教授在研究「人造皮膚」時的初衷。您在研究人造皮膚的時候又是怎麼把握「像人與超過人」之間的關係?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鮑哲南教授說道,「人造皮膚的概念等於一個電子器件,可以想像,在未來的世界,當我們可以用電子皮膚感受到周圍或感受到這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測出這個人的情緒是怎麼樣的。我希望我的家人知道我現在是開心還是沮喪;我可以讓朋友也聞到我現在所處餐館的香味。」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這至少說明,「人造病毒」一說不僅僅是《生化危機》看多了的庸眾拍腦袋想出來的,不少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人士也在試圖論證它。 讓我們嚴肅認真地討論一下這種可能性。 「造病毒」不難,真的 生物技術眾多領域的發展速度都超過了摩爾定律。
  • HRC幸孕天使:美國試管嬰兒凍卵4問,助您深度了解冷凍卵子之關鍵!
    無論是處於婚育年齡但還未找到另一半的單身女性,還是到了生育年齡但還未做好生育準備的已婚女性,又或是不便立即實行生育計劃的女性,均可通過該項技術選擇將自己最健康的卵子進行冷凍保存,給未來的自己購買一份成功生育的保險。  那關於凍卵你又了解多少呢?凍卵對卵子質量有影響嗎?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有關冷凍卵子的問題!  一、什麼是凍卵?
  • 幹細胞再生卵子技術,讓人類重新定義生命
    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都有這樣類似的情節:主角身體受到嚴重創傷,然後在先進醫療技術幫助下,患者的創處很快痊癒,傷口也恢復如初……其實,這可能將不再只是科幻情節,因為在醫療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美好遐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這一切都源於一項可以改變人類命運和未來的科學——再生醫學。
  • 「人造太陽」背後,能源為什麼值得關注?| 極客視野
    已經有 35 年歷史,還有 15 年才能實現的「人造太陽」ITER,正在試圖衝破地球能源危機的考驗。ITER 到底是什麼?「人造太陽」話說回來,ITER 為什麼這麼值得關注?ITER 或者其他核聚變反應堆就通俗地被大家稱作「人造太陽」。目前模擬太陽最合適的設備是託卡馬克(Tokamak)。因為人造設備無法獲得與太陽同等壓力使核聚變正常反應,只能通過提高至上億攝氏度的溫度來彌補,如此高的溫度無法用固體物質承受,於是用磁場約束控制核聚變的託卡馬克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