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改編影視劇 還原度越高越好嗎

2021-01-15 央廣網

改編自知名網絡小說《盜墓筆記》的網劇《終極筆記》前日迎來大結局,這部網劇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6.7逆襲至目前的7.6,成為這一大IP(智慧財產權)衍生出的一系列影視化產品中評分最高的一部。然而,不少沒看過原作小說的觀眾卻直言「看不懂」。

知名小說影視化過程中被「魔改」備受詬病,《終極筆記》則提出新問題:對小說還原度越高,未必一定更好。在一些觀眾和專業人士看來,改編自小說的影視劇仍應作為獨立的內容產品,不妨進行適當改編提升整體品質。

莫一味迎合「原著粉」

「本來以為又是一部山寨劇,沒想到沒啥流量明星的《終極筆記》越看越上頭。」市民王小姐是小說《盜墓筆記》的忠實讀者,也看了大部分《盜墓筆記》影視作品,《終極筆記》是「目前最滿意」的一部:「因為劇情還原度非常高,節奏把握非常快,36集演完4本書的內容。」

豆瓣網上,這部網劇在幾乎沒有演員粉絲「加持」的情況下,超越此前同系列網劇《重啟之極海聽雷》的7.4分,以7.6分成為《盜墓筆記》系列影視劇中得分最高的一部。然而,點開這部網劇的彈幕,卻有不少觀眾「在線提問」:「剛一閃而過的是鬼嗎?」「主角為什麼會失憶啊?」王小姐一開始還在彈幕裡在線答疑,很快她就發現力不從心:對於一套主體就有8部,還有續集、番外以及花樣繁多的影視改編作品的小說而言,要在彈幕裡一一解釋幾乎不可能。

「就算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還是要做到劇情自洽、邏輯在線、三觀正常、演技尚可。」觀眾劉夏認為,就像合格的影視劇不能一味迎合明星粉絲,同樣不能一味迎合「原著粉」:「雖然一部受歡迎的小說為好的影視劇奠定了基礎,但影視劇是獨立產品,要符合影視創作的規律。」

改編不能「橙汁裡倒醬油」

成功的小說影視化,能不能「改」出好作品?答案顯而易見。豆瓣評分9.6分的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幾乎摒棄小說由高鶚續著的後40回,但並未影響觀感。這樣的改編一方面因為小說後40回本身就有爭議,另一方面影視劇拍攝也絕非「魔改」,而是邀請大量專家解讀後的再創作。

事實上,影視劇作品比原著小說豆瓣得分更高的情況並不鮮見。八月長安寫的《最好的我們》2013年版得分8.7,但電視劇版獲得8.9分,電影版卻只得到5.4分;天下霸唱寫的《河神1》評分7.0,電視劇得分8.2;《甄嬛傳》的小說得分從7.8到8.2不等,但電視劇得分達到9.2。

「小說文字寫30%,讀者可以『腦補』剩下的70%。但變成影像如果還只拍30%,觀眾就只能接受到30%。」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看來,小說本身和影視劇性質不同,創作要求也不一樣,影視劇創作者需要用角色選擇、鏡頭語言、臺詞對白等提醒觀眾「這裡還有別的內容」。

在劉夏看來,《終極筆記》如果能巧妙地將一些小說中的設定、細節編進情節或臺詞,會大大改善未曾看過小說觀眾的體驗。不過,由《盜墓筆記》衍生的影視劇,備受詬病的恰恰是大量加入非原著劇情,特別是感情戲。在之前的《重啟之極海聽雷》,因為增加「啞女」「飄飄」等角色和冗長的感情戲,引起觀眾不滿。

作家匪我思存曾將小說比作一個橙子,劇本則是一杯橙汁。「改編時把橙子榨了,往往發現橙汁不夠,要往裡面加東西。往裡面兌水,還只是味道淡了。特別可怕的是往裡邊加醬油,味道太奇怪了。」

「創編」應成為IP改編方向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楊俊蕾認為,《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改編也許可以給國內影視創作者提供某種方向,「對《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改編中,『創編』也就是創意化改編成為一個趨勢。」

福爾摩斯原著的故事背景在19世紀末的英國倫敦,對它的改編包括舞臺劇、電影、電視劇、網劇、遊戲等。作為英國經典IP,福爾摩斯的改編話語是向全球敞開的,並不斷增值;在一次次翻拍中沒有喪失它的本土性,還具有全球化的傳播價值。比如好萊塢拍攝的一系列福爾摩斯電影,使得它從原始的探案、懸疑故事,增加了某種喜劇性、動作性,拓展出新的類型價值。英國廣播公司BBC自2010年出品的電視系列劇《神探夏洛克》將原著的時間背景從19世紀搬到21世紀,故事內核拓展為現代人的自我和非自我的對立,並把一系列新的懸念放入福爾摩斯的故事裡。2012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出品的《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有了更大膽的改動,把福爾摩斯生活的地點從倫敦貝克街搬到紐約,華生也從男性角色改為女性角色。福爾摩斯行走在紐約,調查人工智慧殺人、虛擬貨幣、藥物試驗等案件,這是柯南·道爾無法想像的情節,但和現代社會發生直接關聯。

「在改編中不能亦步亦趨,需要一次次拓展空間、刷新內核,這是經典IP改編的重要價值。」楊俊蕾說,改編要結合或是帶領當下的社會熱點,現代化的創意改編不等於要丟掉原味,但是要進行IP增值,不能重複化、單一化、同質化。

相關焦點

  • 除了《流浪地球》,今年還有哪些小說會改編成影視劇?
    部分原因,可能來源於它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作品,一直是影視劇劇本的重要來源。早期中國影視作品中,由於原創能力欠缺,多數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都是改編自經典文學或當代文學。現在影視改編,由於新的資本操作擁有了一個新稱謂:IP開發。發掘小說、改編劇本成為IP開發的一環。
  • 除了《流浪地球》,2019年還有哪些小說會改編成影視劇?
    部分原因,可能來源於它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作品,一直是影視劇劇本的重要來源。早期中國影視作品中,由於原創能力欠缺,多數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都是改編自經典文學或當代文學。現在影視改編,由於新的資本操作擁有了一個新稱謂:IP開發。發掘小說、改編劇本成為IP開發的一環。
  • 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時,時空的轉換處理是一種經驗性的技巧
    並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於被改編成影視劇,這應該是一個常識。魯迅生前曾堅決反對將《阿Q正傳》搬上舞臺或銀幕,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我的意見,以為《阿Q正傳》,實無改編劇本及電影的要素,因為一上演臺,將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國此刻的『明星』是無法表現的。」
  • 歌曲改編影視劇大熱 消費IP還是青春?
    國產歌改影視劇有群眾基礎  把膾炙人口、讓聽眾深受感染的歌曲改編成電影,一方面是對歌曲本身的一種褒獎和紀念,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再探索。通過影視劇的藝術表現來挖掘、擴展歌曲的內涵,或是歌手身上的故事。但是,一部好電影不是只要有一個好立意、一首好歌就能構成的,特別是在各類改編風風火火進行了多年後,單純消費歌曲熱度而不走心的策劃,只能是炒炒冷飯,顯然不能讓觀眾心甘情願買帳。
  • 含水量越高的隱形眼鏡越好嗎?
    在很多人看來,含水量越高的隱形眼鏡就越水潤,佩戴時眼睛也沒那麼容易乾澀。這種說法真的科學嗎?這時,有人可能會問,高含水量的隱形眼鏡難道沒有好處嗎?當然,含水量高的隱形眼鏡, 透氧效果也會相對較好,佩戴時會有一定的舒適感,但不能長時間佩戴。2.如何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並非含水量越高就越好,那應如何配戴隱形眼鏡呢?
  •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不過,在上海市免疫學會專家的眼裡,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對普通人來說「穩健」的免疫力比提高免疫力更重要。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免疫力可觀可感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個人免疫力成為最好的防護盾,可每個人又很難清晰地知道自己免疫力所處的狀態。
  • 投影儀流明越高越好嗎
    理論上說,投影儀流明越高,其顯示效果就會越清晰。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投影儀流明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根據具體使用場景進行匹配。一般來說,1500ANSI左右亮度的投影儀就能滿足日常使用了。
  • 小說改編劇集《我是餘歡水》《殺死伊芙》第三季本周播出
    近期有哪些小說發布了影視化改編計劃?本周又有哪些將要播映的文學改編影視劇,請關注每周一的【本周看點】~本周看點都市荒誕餘耕小說改編劇集《我是餘歡水》今日播出網劇《我是餘歡水》今日播出,該劇改編自作者餘耕的小說《如果有明天》,講述了生性膽小懦弱,工作上渾渾噩噩的小人物餘歡水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後
  • LED顯示屏對比度是什麼意思_顯示屏對比度越高越好嗎
    對比度概念:什麼是對比度?根據行業標準SJ/T11281-2007《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屏測試方法》的定義,在一定的環境光照強度下,LED顯示屏最大亮度和背景亮度的比值即為對比度。LED顯示屏對比度對比度影響: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
  • JOJO衍生作推出改編日劇,細數日本優秀的漫改影視劇
    作為日本國民級漫畫IP,JOJO系列的漫改之路其實走的並不順利,雖然已經成名多年,遊戲都出了好幾部,不過其第一部改編電影直到2017才出現,並且這部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JOJO的奇妙冒險:不滅鑽石》,從票房與觀眾評價來看,實在是算不上成功,而此次《岸邊露伴一動不動》改編日劇,從其劇照來看大概率是一部高度還原的「雷作」,特別是讓已經40歲的高橋一生飾演二十多歲的岸邊露伴,無論怎麼看都感覺有些不太靠譜
  • 解析度真的越高越好嗎?
    是不是解析度越高越好?教授估計這些問題讓很多對手機了解不多的朋友產生困擾,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科普科普~一、什麼是手機屏幕解析度?理論上說來,ppi的數值越高,也就代表該屏幕顯示出的圖像密度越大,擬真度和還原程度也就越高。
  • 藍耳抗體陽性率S/P值越高越好嗎?
    以上,病料藍耳抗原陽性檢出率較高,藍耳病毒比較活躍;  後備母豬經過隔離馴化,藍耳抗體陽性率大都在90%以上,離散度40%-70%之間不等;35日齡左右的保育豬藍耳抗體在30%-80%之間不等,離散度較大
  • 10部菲利普·K·迪克小說改編電影優劣排名
    菲利普·迪克十部最著名的改編作品,排名從高到低。《銀翼殺手2049》是延用小說人物的再度創作,不計算在內。1.全面回憶(1990)《全面回憶》的顯著之處在於精彩地將PKD 1966年的短篇小說改編成了一部熱門大片,儘管預算龐大,但仍然忠於原著,忠實於作者的精神。
  • 選兒童護眼燈小心被廣告忽悠 亮度值並非越高越好
    照度值越大,讀寫工作時的視覺感受越好,工作效率越高。而照度均勻度,反映了燈光分布的明暗情況。人的瞳孔會因為光的不同而收縮,如果光照不均勻就會不斷收縮瞳孔,人的眼睛就會容易疲勞。照度均勻度數值越小,說明燈所發出來的光明暗變化越小,人眼更舒適。照度在今年4月1日實施的《GB-T9473》(讀寫作業檯燈的性能標準)要求裡面,分了A級和AA級兩個等級。
  • 除了《流浪地球》 ,還有這些科幻小說值得改編成電影
    6月5日,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科幻題材專場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召開,通過作協專業作家自薦和閱文集團、谷臻故事工場的多重推薦,共選出8部不同類型、不同主題、適宜改編為科幻電影或網絡劇的佳作。八部作品包括蔡駿《宛如昨日》、哥舒意《如果是世界只有我和你》、李宏偉《國王與抒情詩》等,涵蓋冒險懸疑、時空輪迴、宇宙探索和未來科技等多個方面。
  • 灰霾天,樓層越高空氣越好對嗎 高層樓樓房如何挑選
    大部分人現在居住的房屋樓層都不算很高,畢竟在之前,房產建築方面還沒有發展很快,因而在樓層高度上,也沒有太多的規劃,但是近期,因為情況的頻繁變動,使得樓層建造高度也一直在升高,而有些人的思想之中,層數的高度不一樣之後,在空氣品質方面,也會不同,那麼灰霾天,樓層越高空氣越好對嗎?
  • 徐藝嘉對話朱向前 聊聊影視劇與文學的40年
    像對我個人衝擊比較大的電影有20世紀80年代的《紅高粱》,90年代的《霸王別姬》《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朱向前:還有電影《小花》,根據長篇小說《桐柏英雄》改編,《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人到中年》《芙蓉鎮》等都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包括依據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改編的影視劇,多年來熱度依舊不減。
  • 眼鏡度數越高,打球越好?他的視力度數高達700度!
    眼鏡度數越高,打球越好?他的視力度數高達700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近視如今是非常常見的,10個人裡面有9個人都是近視的,而在聯盟中,對於那些球員來說,近視更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會影響投籃問題,而且聯盟中近視的球員也非常多,但有的人,就算是近視,打球也非常強。
  • 小說改編電視劇,這些你們都想看到嗎
    小說、電視劇、動漫這些都給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奇幻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小說裡的情節也可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鬥馬蒼穹:鬥氣化馬,恐怖如斯。),給我們帶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每當一部小說被改編相信我們大家都是非常期待的。如果下面這些小說相繼改編成動漫,連續劇,你們還會追嗎?
  • 冬天空調開暖風該開多少度?並不是越高越好,開錯了費錢還不健康
    每年到了寒冬的時候,都在抱怨手腳凍得冰涼的,北方還好有暖氣,南方要取暖的話就只有開空調了,不過冬天開暖風應該開到多少度才最合適呢?很多人說,這還用說啊,天氣那麼寒冷,應該是開得越高越好唄,其實不然,直接把空調開到30度(空調最高的溫度)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並不是開得越高越好,開錯了費錢還不健康。一般室內外的溫度相差在5度左右,當然這裡說是南方,北方一般都有集中供暖就不多說了,其實只要將溫度降低個5度左右就可以了,大概是20到25度就可以了,這樣才是空調字舒服的溫度。為什麼調到30度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