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貝爾宣布V-280傾轉旋翼機驗證結果超出預期

2021-01-21 兩機動力控制

導讀:據美國德事隆公司網站2019年12月18日公告,美國陸軍的「聯合多用途技術驗證機」(JMR TD)計劃已經結束,德事隆貝爾公司的V-280「勇士」(Valor)傾轉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

德事隆公司對V-280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簡單總結:


在為期兩年的飛行驗證中,V-280飛機共飛行了150多個飛行小時,驗證了許多新的功能,為美國陸軍「未來遠程突擊飛機」(FLRAA)計劃的需求確定提供了數據支撐。


2019年Valor和V-280計劃團隊實現了超出預期的性能裡程碑,包括:速度> 550km/h,在氣溫35℃的1800m高空實現脫離地面效應懸停(HOGE),滿足陸軍1級操縱品質要求的低速敏捷性,連續多天的多次起落飛行操作,與美國陸軍飛行員一起試飛等。


為滿足多域作戰需求,V-280集成了洛丁公司的領航分布式孔徑系統(PDAS)任務設備套件,並進行了針對性飛行測試,展示了快速索降選項。未來,測試還將包括額外的任務裝備包集成、吊索載荷測試以及自主飛行演示。


貝爾公司表示,空前的飛行性能只是確保FLRAA計劃成功的一部分。貝爾公司將繼續分析和測試選項,以改進未來機隊的經濟性和壽命周期成本。項目團隊已採取措施,通過最新的數位技術來優化機隊壽命周期內的經濟可承受性,以應對作戰飛機固有的成本驅動因素。


貝爾公司認為,V-280的結果表明,JMR TD計劃已成為政府與工業界合作的典範。JMR TD計劃的成功為美國陸軍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利用過去六年中驗證的技術獲得符合陸軍現代化戰略的新能力。V-280證明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可以在快速且可持續的過程中提供轉型能力。

 

 

關閱讀:

【行業動態】羅羅將為貝爾V-280和V-247直升機研發燃氣渦輪發動機

【行業動態】貝爾宣布垂直起降飛行器V-280完成低功率地面運行,大幅領先美軍方要求

【行業動態】貝爾選定普惠渦軸發動機作為未來偵察攻擊直升機的輔助動力裝置


來源:航空製造網

(歡迎加小編微信號:gtc6000;QQ群:603094810;資料都存在QQ群文件夾中)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貝爾宣布V-280傾轉旋翼機驗證結果超出預期
    據美國德事隆公司網站2019年12月18日公告,美國陸軍的「聯合多用途技術驗證機」(JMR TD)計劃已經結束,德事隆貝爾公司的V-280「勇士」(Valor)傾轉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
  • V-280傾轉旋翼機
    如果以時速300千米的標準來衡量,美國的傾轉旋翼機MV-22在高速直升機之列。它的升級改進款V-280則比MV-22的速度還要快些。作為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洛馬公司聯合研製的新一代傾轉旋翼機,V-280最大平飛時速據稱能夠達到520千米。
  • 美國V-280傾轉旋翼機實現平飛 速度達到190節
    【文/觀察者網 堵開源】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16日報導,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V-280「勇氣」傾轉旋翼機成功完成從垂直起飛到水平巡航飛行模式的轉換,其平飛速度達到了190節(342公裡/小時)。
  • 傾轉旋翼無人機—固定翼和直升機的混血兒
    上世紀末,傾轉旋翼無人機技術應運而生。  傾轉旋翼無人機結合了直升機機和固定翼的優點,既有旋翼又有固定機翼,而且旋翼可以從垂直位置轉向水平位或者從水平位置轉到垂直位置,因此這種無人機兼具垂直/短距離起降和高速巡航的特點。目前從世界範圍來看,傾轉旋翼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國家技術相對成熟。
  • 傾轉旋翼機這麼好,為什麼仍不能取代直升機?
    圖——貝爾直升機參與美國軍方FVL(未來垂直升級計劃)的競標機型V-280勇氣本文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旋翼飛行器總體氣動方向博士生歡迎留言討論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碼製成功的傾轉旋翼飛行器(或稱傾轉旋翼機)。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貝爾公司就在XV-3研究機上對這種飛行器涉及的基礎技術和關鍵設計技術進行前期研究,70年代在XV-15傾轉旋翼機上取得突破。
  • 消息| 京東首發傾轉旋翼無人機載重200kg?京東回應是媒體誤報
    [宇辰導讀]8月29日,京東發布了首款可用於支、幹線運輸的傾轉旋翼無人機VT1,不過隨即有人對200kg的數據提出了質疑。8月29日,京東發布了首款可用於支、幹線運輸的傾轉旋翼無人機VT1,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0kg,這標誌著京東無人機體系已經具備支、幹線物流配送能力,並開始向著「打造三級無人機物流配送體系」的布局邁進。
  • 揭秘美國魚鷹傾轉旋翼機的結構
    揭秘美國魚鷹傾轉旋翼機的結構 2020-09-05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傾轉旋翼機和水平推進直升機,二者優劣勢都很突出,很難相互替代
    到了今天在旋翼技術能力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領未來數十年世界旋翼機的發展方向。近20多年,在美國在高速直升機領域誕生了兩種重要的旋翼技術的分支,一個是傾轉旋翼系統,一個是共軸雙旋翼+水平推進裝置。那麼誰會代表未來的旋翼機發展方向呢?今天宣仔就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論技術先進性,毫無疑問是傾轉旋翼。
  • 傾轉旋翼機有何過人之處?時速是直升機近兩倍,航程達近萬公裡
    ,那麼傾轉旋翼機的功能究竟強大到何種地步,才會令直升機一度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呢?近幾年美國最出名的傾轉旋翼機當屬V22,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魚鷹傾轉旋翼機,但是魚鷹傾轉旋翼機還有一定局限性,在速度方面V22基本與普通的軍用直升機持平,但是在載重方面這款傾轉旋翼機,與軍用直升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這款傾轉旋翼機雖然性能優越,細節方面卻不能取代直升機的作用,美國方面決定研製下一款,更為強大的傾轉旋翼機並加大使用數量,給軍隊中的軍機實現一次大範圍的更新換代
  • 義大利傾轉旋翼驗證機AW609墜毀 兩名飛行員死亡
    10月30日,一架義大利阿古斯塔·韋斯蘭公司研製的AW609傾轉旋翼驗證機在義大利西北部墜毀,兩名飛行員死亡。有報導稱,該機在墜毀前已經起火。AW609是世界上第一種為民用用途研製的傾轉旋翼機驗證機,該機飛行原理與美國V-22「魚鷹」運輸機類似,可運載9人。
  • 道通智能發布龍魚傾轉旋翼無人機及EVO II 系列無人機
    道通智能今日在深圳發布多款無人機,包括及傾轉旋翼無人機「龍魚」、航拍機EVO II Pro、EVO II 8K ADVANCED、行業用機EVO II DUAL 640T RTK等系列無人機產品。>道通智能創始人李紅京道通智能創始人李紅京介紹,道通智能深圳總部聯合德國分公司的資深無人機科學博士歷時五年研發了魚龍這款傾轉旋翼無人機
  • 國產傾轉旋翼無人機:基本飛行原理遠比直升機先進,代表未來方向
    國產傾轉旋翼無人機珠海航展上,國內展示了一種傾轉旋翼設計的無人攻擊機。傾轉旋翼的最大優勢,就是既具備直升機的垂直起降能力,又在航程和速度特性上,高度接近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國產傾轉旋翼無人機傾轉旋翼機的缺陷也很明顯,結構要更複雜都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其氣動特性、特別是動力裝置傾轉過程中的氣動特性變化,現在還有大量的問題沒有研究清楚。這使得它在設計、特別是飛控設計上存在大量的疑難空白。
  • 【行業動態】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的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
    導讀:據美國《國防新聞》10月14日報導,由西科斯基-波音公司研製的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演示樣機「無畏」在一次降落中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升和水平飛行達到211節航速,滿足美國陸軍計劃在2030年部署的未來遠程突擊飛機的速度要求。
  • 我國「藍鯨」傾轉旋翼機重大突破!離成功只差一步?為075補全短板
    具體地說,V-22B魚鷹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化的傾轉旋翼機,貝爾公司將V-22B魚鷹組合在一起,它集直升機和固定翼螺旋槳運輸機的優點於一身,既可進行垂直起降,又可進行高速水平飛行,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的誕生給直升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壓力。
  • 網易航空特稿——中國推出「藍鯨」傾轉旋翼機 方向正確道路漫長
    從直升機模式向固定翼飛行模式轉換複雜 轉旋翼在起飛和懸停過程中需要從直升機模式向固定翼飛行模擬轉變,其中涉及到升力匹配和操縱冗餘的問題,升力轉變由旋翼向機翼過渡,過渡飛行的操縱方式極為複雜,對旋翼、機翼、傾轉短艙還有尾翼舵面之間的氣動模型。
  • Karem公司推廣最佳速度旋翼技術以提升旋翼機飛行效能
    【據janes網站2020年10月13日報導】Karem飛機公司正在推廣其最佳速度旋翼(OSTR)專利技術,以提升旋翼機飛行性能和效能。Karem飛機公司在10月5日舉行的2020年度美國陸軍協會(AUSA)年度會議上表示,現有旋翼機(包括傾轉旋翼機
  • 國產傾轉旋翼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或將問世,具備魚鷹沒有的功能
    在10月底美軍「海豹」特種部隊遠程奔襲奈及利亞救援人質的行動中,C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傾轉旋翼機的優秀性能和廣闊應用前景,我國也已經在該領域奮起直追。近日空氣動力學學報的公開文章顯示,我國氣動專家已對傾轉旋翼機懸停狀態的複雜旋翼-機身流場展開深入計算流體動力學研究,為日後國產「魚鷹」的問世打下理論基礎。
  • 為什麼大型可載人四旋翼飛行器仍然不能取代直升機?該部件是關鍵
    ▲四旋翼飛行器結構簡單,其轉速調節和控制的相應靈敏度本質上是和其尺寸直接相關的事實上,如果旋翼的尺寸達到載人直升機的量級的話,其轉動慣量是相當大的,這就導致大尺寸驅轉旋翼想要在飛行過程中改變轉速的難度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