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的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

2020-12-04 騰訊網

導讀:據美國《國防新聞》10月14日報導,由西科斯基-波音公司研製的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演示樣機「無畏」在一次降落中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升和水平飛行達到211節航速,滿足美國陸軍計劃在2030年部署的未來遠程突擊飛機的速度要求。

西科斯基-波音公司在向《國防新聞》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對看到的結果以及將該直升機未來能帶給作戰人員的能力感到興奮。」

該聲明表示,該團隊繼續「在推進SB-1直升機嚴格的飛行測試計劃方面取得巨大進步。隨著飛行的進行,我們將繼續提高SB-1直升機的飛行速度,傾斜角和爬升率,並收集重要數據,擴大飛行速度和可操縱性範圍,並驗證我們的建模和仿真工具。」

今年1月份,SB-1直升機到了100節的飛行速度。6月份,SB-1直升機就達到了205節的飛行速度,並接近達到230節的目標。

SB-1直升機「無畏」和貝爾公司的V-280「勇士」傾轉旋翼演示樣機都是為美國陸軍設計的,目的是評估未來中程旋翼飛機的可能範圍。技術演示階段已經結束,但是兩個團隊都被選擇繼續進入競爭性演示和降低風險階段,該階段正在進行中。預計這些公司將為美國陸軍的未來遠程突擊飛機計劃(Future Long-Range Assault Aircraft program)進行面對面的競爭,以製造出最好的飛機。

雖然V-280「勇士」傾轉旋翼演示樣機早在2017年12月就首次飛行,但由於製造轉子葉片的問題,SB-1直升機「無畏」直到2019年3月才首飛。

本月,美國陸軍通過了陸軍需求監督委員會的審查,獲得了其小型能力開發文件的初步批准,使飛機更接近競爭性採購。

西科斯基和貝爾公司也正在競爭美國陸軍的「未來攻擊偵察機」計劃,勝出者將製造量產飛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國最先進的高速直升機,極速能達到460公裡,SB-1挑戰者直升機...
    引擎的進氣口設計在中上部分,並且還加裝有副進氣口,用於與熱排氣混合實現降低排氣溫度,並且排氣口也設計了擾流格柵進一步降低排氣溫度並控制排氣口的紅外標識從而達到降低紅外效果以及能被己方反直升機武器識別。引擎產生的動力驅動機頂上方的共軸反槳雙旋翼,這樣的設計好處就是取消了尾漿的設計,能帶來更好的抗戰損能力。
  • 共軸高速直升機如何巧妙借用常規直升機的氣動分析模型?
    不負責任的聲明:這是一篇偏學術派的硬核論文導讀,不過中間還是有一段一點也不硬核的白話討論章節,如因強行閱讀本文誘發頭暈目眩、昏昏欲睡等症狀,丁某概不負責概要性的介紹動態入流模型(Dynamic Inflow Model)是一種在常規直升機旋翼氣動分析中很常見的氣動分析模型,可以求解出旋翼誘導速度沿方位角和展向的變化分布,由於其計算效率較高,而置信度又由於常規的動量
  • 新型航空技術,為下一代直升機帶來了什麼?
    例如,以空客歐洲直升機公司RACER、西科斯基S-97、AVX公司JMR-TD方案為代表的幾種複合推進高速直升機設計中,均採用了推進式螺旋槳,其驅動功率即由傳動齒輪箱分出的驅動軸來提供,可以獲得比普通直升機旋翼前飛矢量更大的推力,巡航速度可以提高1.5~2倍。
  •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
  • 傾轉旋翼機和水平推進直升機,二者優劣勢都很突出,很難相互替代
    近20多年,在美國在高速直升機領域誕生了兩種重要的旋翼技術的分支,一個是傾轉旋翼系統,一個是共軸雙旋翼+水平推進裝置。那麼誰會代表未來的旋翼機發展方向呢?今天宣仔就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論技術先進性,毫無疑問是傾轉旋翼。
  • 中國反潛直升機,不能再湊合了
    現代驅護艦的最高航速通常不超過30節,不僅不高於核潛艇,而且只能持續有限的時間。即使發現核潛艇,靠追是追不上的。追擊又要靠直升機。中國海軍的第一代艦載直升機直-9C是不得已之舉。這是引進法國SA-365「海豚」的國產化艦載版,只有四噸級,也是世界上主要海軍國家裡最輕小的艦載反潛直升機。
  • 追求速度的世界各國雜交直升機
    甚至在艾戈爾.西科斯基公司將現在這種一個單個巨大主旋翼帶一個小的反扭距尾槳的構造完美化後,同固定翼飛機對照直升機的速度仍然有限。儘管西科斯基的基本設計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並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佔統治地位的直升機(如今將近95%的直升機是這種結構),普遍使用的所有在役直升機經受著一個最主要的局限性:前飛速度未能超過200節(230英裡/小時)。
  • 國產磁流體推進器或重啟,核潛艇水下航速將達到100節
    此前央視節目就曾有過片面的報導,並對國產磁流體推進器技術進行了介紹,並指出磁流體推進器也達到了我國預期的效果,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在磁流體推進器實驗上很成功。 據了解,世界上首臺磁流體推進器與1992年問世,由日本三菱重工和船舶與海洋基金會聯合研製,並在首次試驗過程中這臺磁流體推進器的速度就達到了15公裡/小時的速度,但遺憾的就是,由於這臺推進器技術太過於先進,
  • 這艘破冰船不可小覷,航速高達19節,可持續航行25000海裡
    其船身為134米,寬為9.3米,排水量的標準是11600噸,滿載的排水量是18900噸,可連續破冰1.5米。航速最大是19節,可以持續航行25000海裡。在船首和船尾分別設兩臺令吊,還有大型的直升機用的機庫以及搭載兩家直升機的飛行甲板。因為減搖鰭與舭龍骨的缺失,導致船上搖晃的很厲害。
  • 飛行高度僅為5米卻相當於3萬米高空!人類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升空!
    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
  • 三體艦船是突破軍艦航速的發展趨勢
    最早的三體艦應該是21世紀初,英國海軍「海神號」三體試驗艦,該艦總長98米,主水線長90米,舷側艦體水線長34米,主艦體寬6米,舷側艦體寬1米,排水量1035噸,最大航速20節。
  • 30節航速已經到頂?為何軍艦速度總在30節左右?這一點很關鍵
    對於海上艦艇來說,航速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現役的軍艦和航母中,絕大多數都保持在30節左右的航速。我國的遼寧艦航速是29節,052D型驅逐艦的航速在32節,美國「福特級」航母航速30節。由此看來,30節左右貌似是一艘航母的最佳速度,那麼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 美國V-280傾轉旋翼機實現平飛 速度達到190節
    【文/觀察者網 堵開源】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16日報導,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V-280「勇氣」傾轉旋翼機成功完成從垂直起飛到水平巡航飛行模式的轉換,其平飛速度達到了190節(342公裡/小時)。
  • 軍艦的航速為什麼都被限定在30節?難道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麼?
    軍艦的航速為什麼都被限定在30節?難道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麼?節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相當於船隻每小時所航行的海裡數(1海裡等於1.852千米)。30節就是每小時30海裡,相當於55.56公裡/小時。
  • 西科斯基高速直升機的細節追求
    圖 1 XH-59A的出現見證了一種新構型高速直升機的誕生於是在XH-59A——也就是西科斯基公司所打造的第一種共軸剛性旋翼複合式直升機——的打造過程中,研製團隊測試了多種複合推進裝置,其中不僅包括尾部推進螺旋槳,還包括掛載在機身兩側的噴氣發動機。
  • 中國磁流體推進器試驗成功,核潛艇航速將達到150節,令美國吃驚!
    那麼也許有人還是一頭霧水,到什麼是磁流體推進器?有什麼用處呢?實際上這項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導管的吸入流和噴出流產生動力的方式,來代替沿用了多年的螺旋槳動力方式。說到潛艇,肯定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象徵國家海軍實力的重要武器。
  • 必須要共軸反轉
    而眾所周知,蘇聯人對於共軸雙旋翼有著不錯的設計技巧和經驗,因此後來研製出了多款這種類型的直升機。而對於圖95來說,其螺旋槳採用的是兩層螺旋槳的獨特設計,這種設計與共軸雙旋翼原理基本相同,看起來非常奇特。但也有其獨特的好處,兩個螺旋槳在同一軸線上轉動,轉速相同,但轉動的方向相反。
  • 為何航母速度都在30節,換算成陸地交通工具,速度應該是多少?
    像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這樣的頂級航母能夠達到30節左右的最高速度。根據數據,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能夠以29節左右的速度航行。 中國的遼寧號是世界航母的佼佼者,他的最高航速也在32節左右。這不禁讓人疑惑,航母的速度為什麼都在30節左右。 航母速度有多快 節是海軍特定的計算方式,換算成陸地交通工具,航母的速度差不多是每小時60公裡,也就是一般陸地交通工具的正常速度。
  • 中美俄核潛艇航速是多少?美國40節,俄羅斯48節,我國是多少?
    核潛艇除了可以不用定期加注燃料外,在速度以及續航裡程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要知道,在戰場上講究「天下武功為快不過」,核潛艇也不例外,核潛艇憑藉速度優勢除了可以追擊地方目標外,還能躲避敵人魚雷的襲擊。就目前而言,在核潛艇領域發展最快的要數中美俄了,那麼你知道中美俄核潛艇的速度是多少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 80節速度的靜音電磁魚雷,將先於磁流體核潛艇進入實際裝備
    節左右,遠遠快於早先大多數重型魚雷最高水下速度50節的水平。70節的水下航速用來對付40節極限水下航速的核潛艇也完全可以追得上,何況現在重型魚雷的打擊距離已經超過了30海裡。過去最高航速只有50節的重型魚雷,追擊最高水下航速35節的核潛艇已經比較困難。如果發射時雙方距離較遠,而且被追擊的核潛艇不斷變化深度和方向快速逃跑,那麼最遠線導距離只有15海裡的魚雷就容易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