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2020-07-31 太空伊卡洛斯

7月30日發射的美國宇航局毅力號火星車攜帶了人類首架火星航空器:Ingenuity直升機,在火星表面的飛行環境相當於3萬米高度的大氣,這是目前地球上直升機飛行高度的2倍以上。科比所乘坐的西科斯基S-76直升機升限為4500米,Ingenuity直升機理論上能夠在3萬米高度進行飛行。該直升機採用的共軸反轉旋翼技術是旋翼技術的一種,後者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7月30日,美國宇航局第5輛火星車毅力號即將升空,這次搭載的載荷與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相似,就是一輛火星車,質量為1噸左右,採用鈽-238放射性核材料作為動力來源,可持續運行數十年之久。毅力號火星車這次降落的方式與好奇號也是一樣的,使用自帶8臺反推發動機的火星著落裝置,通過纜繩將毅力號放在火星表面。這套流程在好奇號上已經實現,從難度上說不算冒險,毅力的降落地點是傑澤羅撞擊坑,直徑大約45公裡,這裡在數十億年前曾經是三角洲,擁有河流衝刷過的地貌,與地球上的三角洲非常相似。

毅力號與好奇號火星車基本相當,儀器上有新增,以尋找火星生命為主,還帶了採集樣本收集裝置,以供未來火星任務時索取後返回地球。筆者認為,毅力號最大的亮點應該是攜帶了一架直升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架直升機。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傑澤羅撞擊坑,直徑大約45公裡,這裡有三角洲地貌,存在微生物遺蹟的可能性也越大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傑澤羅撞擊坑周圍懸崖示意圖,毅力號降落的難度還是有點大,如果降落到懸崖上,那基本就報銷了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毅力號火星車全貌

首架可在火星表面起飛的航空器

這架直升機命名為Ingenuity,中文名為「創造力」,寓意是在火星表面首創使用航空器,也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之外使用航空器。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總質量為1.8公斤,共軸螺旋槳轉速為每分鐘2400轉,槳尖速度小於0.7馬赫,最大飛行距離為300米,無線電控制範圍為1公裡,最大飛行高度僅為5米,最大水平飛行速度為每秒10米,垂直速度為每秒3米。從這個數據看,這儼然像是一架無人機的標準。但是,正是因為這架直升機要求火星表面上飛行,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數據僅僅是表象,如果我們看看火星表面的環境就知道,Ingenuity直升機飛行環境其實是相當惡劣的。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火星直升機起飛的想像圖,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

火星表面的溫度區間為零下90攝氏度,有些地區還會更冷,大氣壓力僅為地球的1%,這對於航空器而言是個災難。飛機起飛的原理是依靠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獲得升力,火星大氣密度極低,說明其飛行環境非常惡劣。同時,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這對降落、懸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評判,Ingenuity直升機在火星表面的飛行環境相當於3萬米高度的大氣,這是目前地球上直升機飛行高度的2倍以上。我們以黑鷹直升機為例,升限為5700米,科比所乘坐的西科斯基S-76直升機升限為4500米,Ingenuity直升機理論上能夠在3萬米高度進行飛行。

每次起飛到著落,持續時間僅為90秒,這是因為Ingenuity直升機的總功率只有350瓦,全靠太陽能電池提供電量,電池板安裝在直升機最頂端。設備艙內只有導航裝置、高解析度彩色成像儀,沒有其他科學儀器,鋰離子電池可為直升機蓄電,在火星的夜晚為成像儀提供熱量。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火星Ingenuity直升機摺疊起來的樣子,收納在火星車底部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正在製造中的Ingenuity直升機,可以看出其大小相當於一輛小孩的自行車

每分鐘2800轉的旋翼速度也比地球上直升機旋翼速度快10倍,一般情況下,10噸級這樣的常規直升機旋翼每分鐘的轉速為300至400轉,無人直升機可達到上千轉不等,這是因為重量更大的直升機受到槳尖線速度的限制,線速度要控制在每秒180至220米之間,低於0.6倍音速。如果槳尖速度太大,那麼會導致失速,並非旋翼轉得越快,速度或者升力也越大。Ingenuity直升機之所以能夠達到每分鐘2400轉,除了使用碳纖維材料外,火星上的大氣稀薄是最大的因素,稀薄的大氣需要更快的轉速才能獲得升力。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放置在火星車底部

共軸反轉技術

共軸反轉技術是直升機旋翼結構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古代民間玩具竹蜻蜓。我們知道竹蜻蜓的結構為旋翼、中軸杆兩個,玩的時候要用力搓動杆,旋翼就可以旋轉了,旋翼產生了升力,就飛了起來。中國的竹蜻蜓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1800年前,比歐洲要早得多。共軸反轉技術就在竹蜻蜓上又增加了一副旋翼,形成雙旋翼,但技術原理與竹蜻蜓是一致的。一直到1754年,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種共軸雙旋翼飛行器,實現了該設計的機械化進程。到了1861年,法國、英國開始利用小型蒸汽機為動力,研發出由三個齒輪轉動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共軸反轉技術屬於旋翼技術的一種,後者源於我國1800多年前出現的竹蜻蜓

英國在1909年就研發使用共軸反轉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安裝在著名的噴火戰鬥機上。在冷戰時期,蘇俄獲得了強勁的發展速度。1950年代,蘇俄也開發了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採用了共軸反轉技術。目前這款發動機仍然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半個世紀之久,可見蘇俄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黑科技的程度。直升機方面,卡莫夫設計局在1947年開始研製共軸反轉螺旋槳技術,目前成熟的型號諸如Ka-27、Ka-52、Ka-50、Ka-137等,都是共軸反轉的經典產品。從1945年開始,蘇聯奠定了共軸式直升機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共軸反轉示意圖,上下旋翼的旋轉方向是不一致的,這樣可以抵消力矩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從側面看共軸反轉旋翼,上下旋翼通過鉸鏈整合在一起

為了簡化直升機的結構,美國宇航局在第一種火星直升機上採用了共軸反轉設計,我們看到Ingenuity直升機上有上下兩副旋翼,共用一個旋轉軸。上下旋翼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這樣可以抵消力矩,讓直升機獲得平衡。傳統的直升機氣動結構是單旋翼加一個尾槳,用尾槳產生的側向推力平衡主旋翼產生的扭矩。這種氣動有個弊端,在主旋翼與尾槳之間有一個傳動軸,這就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和質量。採用共軸反轉設計,大大降低了Ingenuity直升機自身的質量。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卡莫夫設計局使用的共軸反轉旋翼,鉸鏈結構比較簡單,減輕了結構重量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卡莫夫設計局的KA52直升機,尾槳被取消,懸停穩定性更好,但是大型載人的共軸雙旋翼技術無法直接應用到微小型直升機上

共軸反轉的優點

共軸反轉技術用在直升機上的優點在於結構緊湊、抗側風能力強、轉動慣量小、懸停效率高等。如果採用同樣重量的機身,使用共軸反轉技術的直升機旋翼半徑僅為單旋翼直升機的70%,整體佔地面積僅為單旋翼直升機的60%。由於沒有尾槳和傳動系統造成的功率損失,升力可比單旋翼直升機增加12%。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微小型直升機在低雷諾數的情況下,微小型直升機的流場與大型載人共軸直升機不同,空氣動力學特性也完全不同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只有手掌大的微小型直升機

從優點上說,Ingenuity直升機使用共軸反轉雙槳可提升飛行的穩定性,重心就位於傳動軸上,消除了尾槳之後,Ingenuity直升機就少了一個故障隱患:尾梁可發生形變引發傳動機構故障,導致直升機墜毀。根據卡莫夫設計局的經驗,採用共軸反轉的卡-27直升機在超低空懸停吊放聲吶時飛行員可以單手控制,而單旋翼直升機的飛行員就無法實現單手操作,另一隻手要控制尾槳。基於這些優勢,未來的火星直升機也會沿用共軸反轉雙旋翼布局,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可載人的共軸反轉雙旋翼技術要應用到微型直升機領域,還有更大的難度,從專業角度看,可在火星上飛行的Ingenuity直升機應該定位為微小型共軸反轉雙旋翼直升機。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的共軸技術使用了齒輪組,結構精巧,加工難度較大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內部結構,載荷艙內是小型相機

共軸反轉的難點

共軸技術微型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輕量化設計,需要足夠輕的材料。Ingenuity直升機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小的功率拉起直升機。Ingenuity直升機的動力為電機驅動,載荷艙內部還有一個蓄電池組,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從技術角度看,Ingenuity直升機能夠起飛還需要高效的新能源驅動技術。最複雜的要數流場上的模型建立,大型載人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無法直接用於微小型共軸直升機,在低雷諾數的情況下,微小型直升機的流場與大型載人共軸直升機不同,空氣動力學特性也完全不同,需要重新設計和優化。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毅力號火星車與Ingenuity直升機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起飛時的想像圖

Ingenuity直升機旋翼的揮舞頻次與直升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關係較大,在火星表面大氣密度僅為地球1%的情況下,要起飛這架直升機的難度就不言而喻了,大致可相當於在地球上3萬米高度的工作環境。如果一陣風吹來,Ingenuity直升機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否則就會被大風吹得偏離航線,導致任務失敗。美國宇航局在Ingenuity直升機上採用共軸反轉技術,也說明其認可了這項技術。為了安全起見,當Ingenuity直升機起飛時,毅力號火星車需要撤退到90米之外,這是因為如果直升機起飛失敗,旋翼可能打到火星車上的設備,造成嚴重的後果。

相關焦點

  • 人類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升空!
    《人類首架火星直升機升空!共軸反轉雙旋翼,這可是俄國人的黑科技》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圖註:Ingenuity直升機放置在火星車底部共軸反轉技術共軸反轉技術是直升機旋翼結構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古代民間玩具竹蜻蜓。
  • 力學之:從竹蜻蜓到直升機旋翼系統
    中國古代一些發明在力學原理上與現代航空航天有相同之處,如孔明燈之與熱氣球,風箏之與滑翔機、固定翼飛機,煙花爆竹、火箭兵器之與航天火箭、飛彈,竹蜻蜓之與直升機等等,本文談一談竹蜻蜓與直升機。竹蜻蜓的旋翼葉片,要有正的迎角和足夠大的轉速才能產生足夠升力飛起來。我們將竹蜻蜓兩葉片的旋轉平面稱為旋翼槳盤,將作用在旋翼上的總空氣動力沿旋翼槳盤法線方向的分量稱為拉力。我們將竹蜻蜓手柄在下、拉力朝上的旋轉方式稱為正轉;手柄在下、拉力也朝下的旋轉方式為反轉。
  • 竹蜻蜓竟是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中國公元前廣泛流傳的玩具竹蜻蜒便是旋翼直升機的起源。18世紀,竹蜻蜒傳入歐美,啟發了歐美人利用旋翼的升力使航空器升空的設想。《大英百科全書》記載道:這種稱為「中國陀螺」的「直升機玩具」其實在15世紀中葉,就已經傳入了歐洲,誰知道後來,正是這種玩具激發了發明家們創造的靈感,製造出這種特殊的飛行器直升機呢?儘管,現代直升機比竹蜻蜓複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
  •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上個世紀7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人,小時候都玩過竹蜻蜓。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直升機的前世今生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藍豆豆,今天是2020年9月11日,天氣晴,在81年前的今天,世界首架直升機直到有一天母親從街上買回一個來自中國的玩具——竹蜻蜓,從此西科斯基迷上了飛翔事業。中國的竹蜻蜓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啟示,被公認為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 中國反潛直升機,不能再湊合了
    共軸反轉雙槳具有本質反扭力、槳盤小的特點,十分適合上艦。由於佔地小(卡-28比直-9C還短了1米),共軸反轉雙槳直升機只需要較短小的直升機甲板就可以起落。這可以縮短艦長,降低噸位,降低動力要求;或者在同樣噸位和動力配備的情況下,增加艦上空間,便於搭載更多系統或者改善綜合性能。這對戰艦設計是十分重要的。
  • 共軸高速直升機如何巧妙借用常規直升機的氣動分析模型?
    /葉素模型和線性入流模型,且能夠計算非定常誘導速度變化,所以在常規直升機旋翼氣動特性分析計算和飛行力學仿真(穩定性分析和控制系統設計等)學科應用廣泛。而在共軸高速直升機的研究中,情況又有些不太一樣:一方面,共軸雙旋翼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氣動幹擾問題,必須要採取置信度較高的入流模型才能夠捕捉到正確的幹擾效應,而置信度較高的模型一般都是比較複雜且計算效率較低的,比如說黏性渦粒子方法和網格CFD方法;另一方面,兩副旋翼+嚴重的氣動幹擾無疑大大增加了計算複雜程度和計算工作量,一旦涉及到迭代工作,那麼計算量更會急劇增大,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有需要某種計算效率較高的模型來加快迭代次數從而在可接受的計算時間跨度內得到計算結果
  • 竹蜻蜓
    青青竹蜻蜓遊戲,是一種與飛行有關的玩具,最早出現在晉朝,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竹蜻蜓的形狀是呈「T」字形,橫的一片就好像螺旋槳。取一小竹片,磨光打平,削出一定的角度,正中鑽一小孔,插上一根直的竹棍子,用兩手搓轉竹棍子,猛然鬆手,竹蜻蜓就在半空中旋轉,等到力量減弱時才會慢慢落到地面。
  • 直升機真能在火星上飛嗎?若成功,NASA載人火星探測計劃將提速
    為此,他們開始考慮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類似於大疆無人機的四軸飛行器和其他幾種多旋翼飛行器,以及更常規的單旋翼帶尾槳構型的直升機。然而在最終的設計採取了配備有共軸反轉雙旋翼設計的直升機,這種共軸主旋翼設計的直升機最常見於蘇聯(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的作品中,其中兩副旋翼上下安裝在同一根主軸上,轉向相反,以此來平衡兩者之間的反扭矩。
  • 遇見「智慧」號——首架火星直升機終於擁有姓名
    我們現在知道的這架叫「智慧」號的直升機將成為首架遨遊外太空的直升機。美國國家航天局官員宣布,這架將於今年夏天跟隨該航天局的「火星2020」探測車「毅力」號發射升空的小型直升機最終名稱為:智慧。「毅力」號無疑是一舉奪魁,但為了給太陽能火星直升機也取個名字,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官員又重新審查了提交上來的名字。
  • 中國美國火星探測器數據全對比,看誰更強?天問一號即將發射
    中國和美國都將利用這個窗口時間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中美兩臺火星車將齊聚火星,展開新一輪的競賽,這是中國的第一次深空探測任務,也是第一次有機會參與激動人心的火星探測競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美國的探測器重量更大,超過了1噸,並且使用了核電池作為電源,因此可以火星上工作更長的時間,相關的儀器設備也更多更先進。下面讓我們看看 &34;和「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
  • 這些動圖告訴你:同軸反轉螺旋槳的原理
    S-97突襲者高速直升機。4.美國並列雙旋翼中型起重調運直升機,K-Max直升機。5.俄羅斯共軸反轉雙旋翼式卡-52武裝直升機。
  • 美國為啥帶個直升機上火星,氣球它不香嗎?
    2020年7月的天空很熱鬧,先是中東土豪阿聯借著日本火箭向火星射了一枚探測器,中國緊跟著就用長徵五號將「天問一號」衛星探測器送上了徵途;七月底八月初,美國也要向火星發射一個探測器,這個起名「毅力號」的火星車乍看起來有點像「好奇號」,不同的是它上面搭載了新的設備,還捎帶了一架小小的直升飛機。
  • 涼山救火,中國「最醜怪」直升機出戰!本領高強特適合滅火
    這就是中國引進的美國卡曼公司K-MAX直升機,它駐防於應急管理部的南方航空護林總站成都站金川直升機場。它已經在於7日飛赴西昌鹽源直升機場,直接參與救火工作。2017年卡曼公司向中國交付K-MAX直升機。
  • 俄羅斯神秘「七鰓鰻」艦載直升機漸露崢嶸,老卡27終於後繼有人
    之前曾有傳言說卡-65將是一種革命性的軍用高速直升機,採用了類似卡-92民用複合直升機的剛性雙旋翼和尾部反轉螺旋槳設計,將使俄羅斯在高速直升機領域追趕上美國的步伐。但從全尺寸模型看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卡-65仍然是一種帶有濃鬱卡莫夫風格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根據卡莫夫公司在2014年11月28日與俄聯邦國防部籤訂的合同,該公司在「七鰓鰻」-EP項目下為俄羅斯海軍研製一種艦載直升機,以取代1982年開始服役的卡-27/28「蝸牛」系列。處於研製成本和時限的開率,卡-65「七鰓鰻」最終放棄了高大上的高速設計,延續了卡-27/28「蝸牛」成熟的共軸雙旋翼設計。
  • 必須要共軸反轉
    而眾所周知,蘇聯人對於共軸雙旋翼有著不錯的設計技巧和經驗,因此後來研製出了多款這種類型的直升機。而對於圖95來說,其螺旋槳採用的是兩層螺旋槳的獨特設計,這種設計與共軸雙旋翼原理基本相同,看起來非常奇特。但也有其獨特的好處,兩個螺旋槳在同一軸線上轉動,轉速相同,但轉動的方向相反。
  • 【行業動態】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的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
    導讀:據美國《國防新聞》10月14日報導,由西科斯基-波音公司研製的SB-1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演示樣機「無畏」在一次降落中飛行速度達到230節航速,升和水平飛行達到211節航速,滿足美國陸軍計劃在2030年部署的未來遠程突擊飛機的速度要求。
  • 人類首次在火星上起飛直升機,為何只能飛5米高?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川陀太空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火星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一直吸引著各國航天科學家們的目光。今年,又一個火星探測窗口期到來,在阿聯的希望號與中國的天問一號相繼發射升空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也於7月30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CL-41工位發射了堅毅號火星車(Perseverance Rover),這也是他們發射的第二輛核動力火星車。
  • 美國最先進的高速直升機,極速能達到460公裡,SB-1挑戰者直升機...
    SB-1直升機發展背景垂直升降高速度飛行的飛行器一直以來都是美軍近些年研發的重點飛行器,在早些年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就已經開始進行研發,包括西科斯基X2和西科斯基S-97突襲者直升機都是對於快速機動直升機的技術測試,而這些年,美國陸軍已經融合西科斯基X2和S-97的實驗成功數據,並講這些成果投入新一款飛行器的研發中,這款飛行器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來自美國波音公司與西科斯基公司共同為美國陸軍未來直升機計劃和未來遠程突擊飛機計劃而研製的
  • 全球第一架在火星飛行的直升機
    「創造力」號直升機效果圖最近,美國宇航局計劃發射第五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這次旅程將持續6個月。克魯說:「我們很快意識到,在大氣中飛行微型設備,與在火星上飛行尺寸稍大的設備非常相似,至少在空氣動力學上非常相似。我們的微型旋翼設計,放大一些以後就可以在火星上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