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的C肝病毒究竟有何「威力」?

2020-10-12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以下文章來源於企鵝科學 ,作者企鵝科學

企鵝科學

歡迎來到「企鵝科學」! 全民娛樂的時代我們要給你吹來科學的清風,在這裡你將看到前沿的科學技術,熱點的科學新聞,絢爛的科幻世界。來吧!和我們一起蕩起科學的雙槳!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https://www.nobelprizemedicine.org/)


9月1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宣布共同頒發給三位病毒學家,他們分別為哈維·詹姆斯·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得主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https://www.nobelprizemedicine.org/


一、C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怎樣的病毒?

肝炎病毒的分類及進展過程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https://www.nobelprizemedicine.org/)


肝炎顧名思義為肝器官的炎症反應,可通過過度飲酒,環境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導致。但是最常見的誘因為感染肝炎病毒造成肝損傷而引起。常見的肝炎病毒分為ABC三種類型,其感染會分別導致A型肝炎(A肝),B型肝炎(B肝)和C型肝炎(C肝)。A肝患者普遍因為攝取被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汙染的水源與食物而誘發急性肝炎,此類肝炎在衛生較差的區域頻發。幸運的是,大部分的A肝患者都能痊癒並在康復後產生對此類型病毒的免疫。

B肝與C肝則是通過感染攜帶B型或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or C virus) 的血液、體液而患病。這兩種類型的病毒主要通過輸血用血、使用被汙染過的醫用針頭、母嬰和性行為傳播。與A肝不同,B肝和C肝為慢性疾病,其症狀可以在感染數十年後才出現。全球B肝與C肝患者多達數百萬,被感染的肝細胞周圍會出現瘢痕,加重患者出現肝硬化問題的可能,同時患肝癌的風險顯著增加。

2015年C肝患者全球分布圖(圖片來源:WHO)


二、人類與病毒鬥爭的歷史

在尚不清楚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時,B型肝炎病毒早於1965年由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 Blumberg) 發現其為血源性肝炎的誘因之一。1963年時,布隆伯格發現一位血友病患者的血清含有某種抗體,它可以和一位澳大利亞原住民血液內的某種抗原發生反應。所以布隆伯格將這種未知的抗原暫命為澳大利亞抗原(澳抗)。在進一步的探索中,布隆伯格發現很多B肝患者的血液內都能檢測到這種澳抗。最終,澳抗被認定為是導致血源性肝炎的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質。這項發現使其中之一的肝炎病毒的存在被證實並被命名為A型肝炎病毒,其誘發的炎症被命名為B型肝炎。這項發現快速地推動了B肝病毒檢測和疫苗的研發,布隆伯格也因此成為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同期,阿爾特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中心的輸血醫學系研究著因為接受輸血而感染肝炎的病人。阿爾特發現,即使通過血液檢測來識別和去除汙染血源內的A型和B型肝炎病毒,接受輸血後所感染肝炎的人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P.T.H) 還是普遍存在, 這種肝炎在當時被暫時命名為非甲型,非B型肝炎(non-A, non-B hepatitis, NANBH)。

在1978年阿爾特發表於《柳葉刀》(The Lancet) 的文章中可以看到,阿爾特及其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四位NANBH患者和一位NANBH血液捐獻者的血漿及血清,將其注射到五隻黑猩猩身上。平均約13.4周後,五隻黑猩猩均展現出肺炎的症狀,而這在對照組內是沒有看到的。同時,在這五隻受感染的黑猩猩體內均未檢測出A型或B型肺炎病毒。這使得阿爾特推測NANBH病人是因為受到了一種未知的可傳播的物質的感染後患病,這種物質可能為未知類型的病毒。阿爾特的研究為日後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思路與可能

1978年阿爾特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的文章 (圖片來源:The Lancet)


在阿爾特推斷出另一種未知肝炎傳播的病毒的存在後,找出並識別這種病毒成為了當務之急。在Chiron製藥公司工作的麥可·霍頓進行了分離病毒遺傳序列所需的艱巨工作。1989年,麥可·霍頓和他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學術期刊上展示了他們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成功分離出這種未知病毒的RNA片段,它被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NANBH也被重新命名為丙型肺炎

1989年麥可.霍頓發表於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的文章 (圖片來源:Science)


隨著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查爾斯·賴斯提出了最後的證據,證實了僅憑此類病毒就能導致肝炎的發生。賴斯和他的團隊在學習這類病毒的RNA片段時發現位於其基因組內的特定RNA片段可能對C型病毒的複製與擴增起到關鍵性的幫助或抑制作用。巴滕施拉格經過反覆地設計,於1999年摒棄了黑猩猩這一研究對象,而採用人類肝癌細胞來進行C類型病毒的體外增殖與培養。這使得大量並有效地體外培養C型病毒,用於研究其結構和特性來幫助C肝疫苗和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發成為可能。賴斯和巴滕施拉格也通過他們設計出來的病毒培養體外模型而榮獲2016年美國拉斯克力臨床醫學獎

拉爾夫·巴滕施拉格(圖片來源:網絡)


早在C型病毒被發現前的80年代中期,幹擾素α (IFN-α) 就被發現對治療肝炎有一定的療效。幹擾素α可以感知到生物體內的外源性核酸,激起生物體內的免疫應答或直接作用於被感染的細胞上來抑制病毒在體內的擴增。199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批准了幹擾素α和病毒唑-利巴韋林 (Ribavirin) 的聯合療法來治療C肝。

遺憾的是,這種聯合療法的成功率較低,副作用大,耐藥性問題頻發,所以其算不上理想的治療方案。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學家們對C型病毒的了解逐漸加深,多個C型病毒的靶點被找到並被用於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的研發。C型病毒第一個被找到的靶點為NS3蛋白。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加拿大勃林格殷格翰製藥公司 (Boehringer Ingelheim) 的化學家蒙特斯·林納斯·布魯內特(Montse L. Brunet)帶領團隊於2003年成功設計出了名為BILN 2061的藥物。BILN2061對治療感染了基因一型,二型和三型的C型肝炎病毒的人群都有效果,其初步臨床測試證實服用此藥後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下降到了原有的千分之一。

反之,此前被採用的幹擾素α和利巴韋林的聯合療法只對基因Ⅱ型與Ⅲ型的C肝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隨著BILN 2061的製造,其他的藥物也相繼問世,其中包括2011年上市的特拉匹韋(Telaprevir) 和博賽潑維 (Boceprevir)。但是,C型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樣,突變率大,這導致研究出的藥物可能會因為病毒的突變而失去作用。

除NS3蛋白外,NS5B是另一個被發現可用的C型蛋白可用靶點。2005年,離開大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 (Bristol Myers Squibb)的化學家麥可·索菲亞(Michael Sofia) 加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名為法瑪賽特 (Pharmasset)。也是在這,索菲亞設計出PSI-7977的藥物。臨床數據表明PSI-7977 聯合幹病毒唑進行約12周的治療即可治癒C肝患者。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這種PSI-7977的聯合療法,並將PSI-7977 重新命名為索福布韋 (Sofosbuvir) 。

C肝病毒發現史


三、目前抗擊肝炎還有哪些困境?

通過使用靶向不同C型病毒位點的抑制劑的聯合療法,全球範圍內超過95%的C肝患者得以痊癒。但是由於C型肝炎為慢性病,潛伏期久,發病時間不定,所以大部分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並不知情。因此,早期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在B肝和C肝案例尤為常見的發展中國家不但需要確保患者得到迅速且合適的治療,還需要保證醫療器械與針劑的衛生,防止肝炎的持續增加。在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環境下,三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對C肝病毒的發現和推動C肝治療的成就顯得更加重要。


引用: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0/press-release/

Organization WH: Global Hepatitis Report. https://wwwwhoint/hepatitis/publications/global-hepatitisreport2017/en/external 2017

Choo QL, Kuo G, Weiner AJ, Overby LR, Bradley DW, Houghton M. Isolation of a cDNA clone derived from a blood-borne 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 genome. Science. 1989 Apr 21;244(4902):359-62. doi: 10.1126/science.2523562. PMID: 2523562.

Raney KD, Sharma SD, Moustafa IM, Cameron CE. Hepatitis C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3 (HCV NS3): a multifunctional antiviral target. J Biol Chem. 2010 Jul 23;285(30):22725-31. doi: 10.1074/jbc.R110.125294. Epub 2010 May 10. PMID: 20457607; PMCID: PMC2906261.

Alter HJ, Purcell RH, Holland PV, Popper H. Transmissible agent in non-A, non-B hepatitis. Lancet. 1978 Mar 4;1(8062):459-63. doi: 10.1016/s0140-6736(78)90131-9. PMID: 76017.

「他們讓C肝迎來「末日」!詳解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研圈


作者丨牟麗莎 甄昕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研究助理,牛津大學學生

審稿丨倪勇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深圳市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文章由騰訊「全民愛科學」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小小」的C肝病毒,為何會成就這3位科學家的諾貝爾獎?
    如果說科學領域是一座神聖的桂冠,那麼諾貝爾獎無疑是桂冠上那顆最閃耀的寶石! 在C肝病毒發現以後,對於C肝的預防這一接力棒很快交到了來自美國洛克菲勒的查爾斯教授手中。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預防疾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1、對於來自於細菌的感染,常常用不同的抗生素來進行治療;2、對於來自病毒的感染,最常使用的是疫苗,比如現在很多新生兒生下來就接種的百白破、B肝、C肝等,用毒力較弱的改造後的病原菌先免疫系統,經過初步免疫的機體會形成免疫反應以及免疫記憶,當真正的病毒來襲時,能更快組織調動免疫器官
  • B肝還沒攻克,C肝病毒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獎,意義有多大?
    每年諾貝爾獎揭曉之前,總有很多預測。今年的一些預測,有人還認為中國科學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重現屠呦呦的榮耀時光,但幾乎沒有人猜到會頒給發現C肝病毒的人。10月5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三位英國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院獎,他們是研究C肝的,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疾病。
  • 諾獎為何授予C肝病毒科學家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的工作大致是:Harvey J.Alter發現了C型肝炎;Michael Houghton分離出了C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使得在分子水平檢測C肝病毒成為可能,這使C肝病毒很快地幾乎從輸血及血製品供應中絕跡,避免了大量的C肝感染。
  • 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科學家等美國諾貝爾獎獲獎者
    10月5日,兩名致力於防治C肝的美國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努力促成了防治C肝的新型血液檢測和治療手段,而這種疾病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者奪冠
    Alter:發現C肝 Michael Houghton:確定病毒基因組 Charles M.Rice:證實C肝病毒可以引起肝炎 肝癌分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種。
  • 美科學家阿爾特:C肝病毒暫不能根除 但可以應對
    今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作為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更關心哪些科學問題,又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科學的發展呢?
  • 美科學家阿爾特:C肝病毒暫不能根除 但可以應對
    今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但是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阿爾特等科學家的開創性發現是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這個發現揭示了諸多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使得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這也意味著數百萬人的生命將被挽救。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這種病毒的發現,究竟有何意義
    3名科學家在研究C型肝炎病毒作出了重大貢獻,美國科學家哈維·J·阿爾特證實一種未知病毒正是慢性肝炎的常見病因。而英國生物化學家麥可·霍頓成功分離出未知病毒的基因組,隨後該病毒被命名為C肝病毒。(圖據諾獎官網)C肝,一直以來都是醫學上的難題據世衛組織估計,2015年全球大約有1億人存在C肝病毒暴露的血清學證據,有7100萬人有慢性HCV感染,患病率為1%。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該獎項被授予3位科學家。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2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抗擊C肝,三位科學家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對於這種病毒相信有不少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在生活中大家往往都會聽到不同種類的肝炎。而C肝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了。
  • C肝病毒發現者,獲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
    接下來的十幾年當中,科學家們試圖找到這兩種肝炎的「元兇」,並以此研發更好的治療藥物,來對抗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1965年之後,人們推測中的B肝和A肝病毒相繼被發現,但當時的一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Alter)教授很快發現,它們並不是肝炎病毒的全部。因為,在輸血後發現的肝炎樣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屬於B肝也不屬於A肝。
  • 諾貝爾獎揭曉!三人因發現C肝病毒獲醫學獎,其中一位是「上海老朋友」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查爾斯•賴斯與上海頗有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當時,C型肝炎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賴斯團隊正處於攻克C肝病毒複製系統的關鍵階段。袁正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團隊成員在賴斯的領導下,圍繞著C肝病毒複製效率問題,合力共同攻堅克難。「他們合力、圍繞一個目標,舉全實驗室的力量,來做攻克。」「這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團隊。賴斯把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當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平等交流、溝通,氛圍很好。」
  • C肝病毒發現者榮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47年,一些科學家基於過往經驗和二戰士兵肝炎病例,建設性地提出了A肝病毒和B肝病毒的存在,為現代醫學探索病毒性肝炎敲開了一扇窗,也間接帶動了C肝病毒的發現和治療。揪出隱匿的病毒最初,人們推測A肝病毒經由口-糞傳播,而B肝病毒經由血液傳播。
  •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研究C肝的科學家,那麼C肝是什麼?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時間。2020年10月5日,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了為抗擊C肝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美國病毒科學家哈維阿爾斯、查爾斯賴斯、和麥可霍頓。三人發現並首次分離了C型肝炎的病原體,推動了C肝病毒的檢測和藥物研發。全球約有7100萬慢性C肝感染者,每年導致約40萬人病亡。
  • C肝病毒發現者獲諾獎:傳染病仍是人類大敵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沃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貢獻。每年諾貝爾獎會「花落誰家」,都能吸引國際輿論聚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的意義有多重大?
    1964年,奧爾特與已故的1976年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共同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當時,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工作的奧爾特正在研究輸血患者的肝炎發病率,他們發現,儘管對B肝病毒的檢測減少了輸血相關肝炎的病例,但仍有大量「令人擔憂」的血源性肝炎病例存在。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的意義有多重大?
    據世衛組織統計,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C肝 圖據諾獎官網 C型肝炎病毒的確認是決定性的環節,但這個謎題仍有一個關鍵部分被遺漏了:單一的C肝病毒是否會導致肝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 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來源:e公司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
    據諾貝爾獎官方給出的陳述,「今年的諾貝爾獎被授予為抗擊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種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會導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的重大發現導致了一種新病毒——C型肝炎病毒的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