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件館藏文物精品,銅柄鐵劍。銅柄鐵劍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青銅器的一種。為銅、鐵相接的一種全新武器,對我國乃至世界冶鐵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銅柄鐵劍,為春秋戰國時期,1996年在寧夏固原縣頭營鄉石羊村出土。殘長55釐米,格寬5.2釐米。劍首呈蘑菇狀,劍柄斷面呈橢圓形。上飾密集乳釘紋,格中部束腰,伸出四叉。兩側二叉長,向外擴張。中間兩面二叉稍短,四叉緊裹鐵質劍身。鐵質劍身鏽蝕嚴重,為國家一級文物。
銅柄鐵劍是銅、鐵兩種不同的金屬,焊接技術的典型代表。眾所周知,銅鐵的熔點是不同的。純鐵在1537℃下才能夠全部的融化,而銅的熔點,則持有一千零八十四攝氏度。焊接難度很大,直至今天也是焊接的難點。
由此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掌握了冶鐵的先進技術,且冶煉鑄造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了。固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匯地帶,秦人和戎人素來戰爭不斷。秦人在同遊牧民族打交道的過程中,秦人認識到了鐵器的硬度比青銅器更為堅硬。在戰爭的拼殺中,不易變形的優點,迅速學會了冶鐵、鍛鐵的技術,並用運於實戰中。
面對手執青銅兵器的對手,他們幾乎是所向披靡。2000多年前的銅柄鐵劍,在當時絕對是最前沿的高科技,其威力不亞於今天的核武器,可謂開創了銅、鐵焊接技術的先河。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下次繼續介紹,敬請關注。
有人說這件館藏銘文銅戈是國家一級文物 是真的嗎
天水館藏精品文物:瓷器和隋貼金彩繪屏風式石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