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柄鐵劍是兩種金屬製作的 春秋戰國時期有這個鑄造技術嗎

2021-01-15 文化歷史大綜合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件館藏文物精品,銅柄鐵劍。銅柄鐵劍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青銅器的一種。為銅、鐵相接的一種全新武器,對我國乃至世界冶鐵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銅柄鐵劍,為春秋戰國時期,1996年在寧夏固原縣頭營鄉石羊村出土。殘長55釐米,格寬5.2釐米。劍首呈蘑菇狀,劍柄斷面呈橢圓形。上飾密集乳釘紋,格中部束腰,伸出四叉。兩側二叉長,向外擴張。中間兩面二叉稍短,四叉緊裹鐵質劍身。鐵質劍身鏽蝕嚴重,為國家一級文物。

銅柄鐵劍是銅、鐵兩種不同的金屬,焊接技術的典型代表。眾所周知,銅鐵的熔點是不同的。純鐵在1537℃下才能夠全部的融化,而銅的熔點,則持有一千零八十四攝氏度。焊接難度很大,直至今天也是焊接的難點。

由此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掌握了冶鐵的先進技術,且冶煉鑄造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了。固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匯地帶,秦人和戎人素來戰爭不斷。秦人在同遊牧民族打交道的過程中,秦人認識到了鐵器的硬度比青銅器更為堅硬。在戰爭的拼殺中,不易變形的優點,迅速學會了冶鐵、鍛鐵的技術,並用運於實戰中。

面對手執青銅兵器的對手,他們幾乎是所向披靡。2000多年前的銅柄鐵劍,在當時絕對是最前沿的高科技,其威力不亞於今天的核武器,可謂開創了銅、鐵焊接技術的先河。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下次繼續介紹,敬請關注。

有人說這件館藏銘文銅戈是國家一級文物 是真的嗎

天水館藏精品文物:瓷器和隋貼金彩繪屏風式石棺床

相關焦點

  • 居延漢簡:當鐵劍是手機就懂了
    而比較新的考古研究發現,這個趨勢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不過網絡上總有人想發表什麼驚人之語,比如漢代還在使用青銅武器,根本不是鋼鐵時代之類。還拿考古來背鍋,說漢代墓葬出土了青銅劍,說明漢代人用不起鐵劍等等。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起碼,考古不背這個爛鍋。之前冷兵器研究所發表過發過關于越王勾踐劍和秦代青銅劍的相關文章(《英國爆出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復活的兵團》說對了,秦始皇「壕」無人性》)。
  • 古埃及竟用太空隕鐵製作匕首?那我國有用隕鐵製作的刀劍嗎?
    而圖坦卡蒙的匕首顯示了當時製作鐵器的技術非常高超」。 那麼,問題來了,在領兵器技術如此發達的中國,究竟有沒有用這些「天外來客」製作的刀劍?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西周晚期,又出現了「塊煉法」冶煉技術。但用這種方法冶煉的鐵塊含大量雜質,需經反覆鍛打才能製作鐵器,而且產鐵數量少、質量差。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這種鐵是用「生鐵冶鑄法」冶煉的,產鐵數量多、雜質少,質量較好。到了春秋晚期,中國已能鑄造鑄有法律條文的大型刑鼎了。
  • 中國是從什麼開始冶煉鐵的,冶鐵技術又是從哪來的呢?
    在五金中,金、銀、銅、鐵、錫都在自然界存在的礦物質。但金銀質軟,不適合作為古人工具使用。鐵在自然界中,除了隕石裡面含有天然鐵之外,所有的鐵都是和別的元素化合著的礦物,必須經過冶煉,因此金屬中最初可以被利用的只有銅。銅有天然的,有一種孔雀石的銅礦石,只要與木炭一起燃燒,加熱到1000度稍高,就能煉出銅來。在用銅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銅錫鉛合金的青銅。
  •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是怎麼用鋪首弦紋青銅鑑做鏡子的 沒想到吧
    春秋戰國時期的鋪首弦紋青銅鑑鑑是古代青銅器之一,亦是古代盛水或盛冰的器皿。形體一般很大,像盆、大口、深腹、無足或有圈足,多有兩耳或四耳,大多是圓形器皿,偶見方形器皿。鑑最初為陶質製品,也就是陶質大陶盆,隨著經理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用青銅或其它金屬製作鑑。一來說明青銅製作的鑑經久耐用,二來反映了人類生活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百度百科中對「鑑」(拼音:jiàn)的解釋是漢語常用字,古字寫作「監」。
  • 鋼鐵劍取代青銅劍,一場「材料革命」與「技術革命」的並軌
    從而讓古代人腦洞大開,打造出了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銅」,從而正式進入了青銅時代。但是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躍進不一樣,在青銅劍大行其道,戰場上的士兵有絕大多數都是拿著青銅劍在互砍之時,由「鐵」打造的刀劍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就像1990年在三門峽市「虢國墓」出土的距今2800年左右的「虢國玉柄鐵劍」,若是單純推算其製作年代,就已經能推算到西周晚期。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最珍貴的卻不是黃金,專家至今沒搞明白
    在奴隸社會,當時的主要燃料還是木材,其溫度雖然能勉強融化黃金和銅,但遠達不到融「鐵」的地步;經研究,金柄鐵劍採用澆鑄、鉚合、鑲嵌相結合的複雜工藝,用兩種熔點不同的金屬鑄造出同一把劍,其工藝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 神秘的維斯登紋,揭秘隕鐵劍的身份證
    揭秘隕鐵劍上一期我們給大家推薦了 隕鐵寶劍——久天劍劍身維斯登紋理,我們說它是再高的科技也無法仿製!有刀友私信問:怎麼證明它是隕鐵?為什麼就不可仿製了呢?!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隕鐵打造的兵器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就算是有文獻記載,沒有實物出土依舊無法讓人信服。但是在埃及真的就出土了一把隕鐵打造的古老兵器。▲圖坦卡蒙的「黃金」匕首這把圖坦卡蒙的匕首正是我們所討論的隕鐵所制。匕首上面雕著精緻繁複的花紋,還配有一隻金子製成的刀鞘。
  • 隕鐵劍真的有那麼「神」嗎?不要盲目的迷信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隕鐵打造的兵器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就算是有文獻記載,沒有實物出土依舊無法讓人信服。但是在埃及真的就出土了一把隕鐵打造的古老兵器。▲圖坦卡蒙的「黃金」匕首這把圖坦卡蒙的匕首正是我們所討論的隕鐵所制。匕首上面雕著精緻繁複的花紋,還配有一隻金子製成的刀鞘。
  • 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了青銅器的鑄造與使用
    毫無疑問,這種青銅器是在當地鑄造的,而不是通過交換或其他方式從外地運來的。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和東乾溝遺址中曾經發掘出不少的銅渣、坩鍋殘片、陶範殘片等,完全證明了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鑄造青銅器的技術。還有一種小刻刀,刃寬不到1釐米,個別的柄端還殘留有木柄的痕跡,可能是製作骨器用的雕刻工具。鑿和錛是很少發現的木工工具,而農具至今尚未見到。鏃是一種遠射武器,因其發射後不易收回,過去一般都認為這種消耗性的青銅器只有當鑄銅工業有一定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出現的。
  • 古墓出土的4把寶劍,2把擁有金屬記憶功能,一把已成「廢鐵」
    中國關於劍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黃帝軒轅劍;但史書中關於軒轅劍的記載非常的少,只有「軒轅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題銘其上」等寥寥幾字。而且,軒轅劍是否真的存在,目前還是一個謎。不過,在新中國的考古挖掘中,已經出土了不少珍貴的寶劍,這些古代的寶劍堪稱逆天神劍;其中以這4把為最。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引言商周時期,奴隸制文化鼎盛一時。在沂境,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隨葬的一把金柄鐵劍,是墓主盜墓所得,專家:鐵才是無價之寶
    此後,秦國先後有十八位國君以雍為國都,共歷時294年。秦漢時期,寶雞都算得上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達的地區,是公侯將相往來頻繁之地。因此,在這裡出土了許多國寶級文物,毛公鼎、散氏盤、大克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何尊等,這使得寶雞成為考古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地。1992年5月,在現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益門堡村一帶又發現了兩座春秋墓葬,考古發掘中把它們成為一號墓和二號墓。
  • 世界五大名劍,三把出自中國,有一把是用隕石打造而成
    導讀:世界五大名劍,三把出自中國,有一把是用隕石打造而成許多男子對江湖俠義十分的嚮往,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行走江湖的俠義人士都是來無影去無蹤,逍遙快活。而這些俠義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行走江湖的時候,會隨帶一把佩劍,每當行俠仗義的時候,就會將他們的佩劍亮出來。
  • 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紡織技術的進步春秋時代紡織業的主要部門是絲織業。這一時期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各國均普遍種桑養蠶。絲織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產量的增加,使得各級貴族的衣服都以絲綢為主,而且貴族間交往互贈的禮物和祭祀用的祭品中都大量使用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