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葬的一把金柄鐵劍,是墓主盜墓所得,專家:鐵才是無價之寶

2021-01-08 青衫文齋

隨葬的一把金柄鐵劍,是墓主盜墓所得,專家:鐵才是無價之寶 | 文 青衫文齋

陝西省的寶雞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周秦王朝發祥地,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公元前677年,秦國遷都於雍,今寶雞市鳳翔縣。 此後,秦國先後有十八位國君以雍為國都,共歷時294年。秦漢時期,寶雞都算得上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達的地區,是公侯將相往來頻繁之地。因此,在這裡出土了許多國寶級文物,毛公鼎、散氏盤、大克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何尊等,這使得寶雞成為考古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地。

1992年5月,在現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益門堡村一帶又發現了兩座春秋墓葬,考古發掘中把它們成為一號墓和二號墓。這兩座春秋時期的古墓並不起眼,墓葬規格十分簡陋,連盜墓賊都看不上眼。附近的大墓常常都傳出被盜挖的消息,然而,歷經2500多年,這兩座古墓卻一直安然無恙。作為保護性的常規考古,對這兩座古墓的發掘只調派了寶雞市裡的一支考古工作隊,卻沒想到,這次考古發掘竟成為「20世紀陝西考古工作的重大收穫之一」。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這兩座規格簡陋的普通墓穴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鐵器、料器(古代玻璃)等珍貴文物。許多文物美到極致,讓考古專家挪不開眼睛。特別是二號墓,在不足3平米的墓穴中,珍貴文物超過200件,無一不是精品。其中金器最為豐富,佔到了出土文物總數的一半以上,如金環首鐵刀、金環首銅刀、金絡飾、金串珠、金帶鉤等,都屬極為罕見的文物。文物的種類多、品相好、數量大的特點,與墓穴的簡陋格格不入,其中黃金飾品重大3公斤,跟墓主入葬的「寒酸」完全不相稱。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把金柄鐵劍。出土時有絲織物包裹的劍身雖然已經繡鈍,但劍的柱脊仍明顯可見。劍柄是用黃金採用「失蠟法」澆鑄而成,呈鏤空狀浮雕。劍柄上鑄刻雲勾紋和圓珠紋,並形成了變體的蟠虺紋,鑲嵌著綠松石及料珠等裝飾品,精美絕倫,其雕刻技術、手工鑲嵌工藝就連現代人也望塵莫及。按照專家的說法,這把金柄鐵劍除劍柄所體現出的精巧工藝外,其實最有價值的是鐵劍的劍身,黃金有價,而當時「鐵」才是無價之寶。

專家解釋,金和銅的熔點分別是1064℃和1083℃,而鐵的熔點為1535℃。冶鍊金屬,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溫度,在奴隸社會人們所用的燃料大都是木材,而木材燃燒的溫度,根本不能融化熔點高的金屬,比如「鐵」。所以,中國歷史上首先冶煉出了銅,而後冶煉出了鐵。鐵器的出現是人類徵服自然的重要表現,也是提高生產力的基礎。由此可以斷言,2500年前的古人已經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冶鐵技術,冶煉工藝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鐵,在春秋時代可算得上是無價之寶了。

但是,墓葬規格的簡陋,只能說明墓主在當時的地位低下。然而,一個地位如此低下的人怎麼能擁有眾多豪華的隨葬品,與同時期諸侯王墓相比毫不遜色?專家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中。漸漸地,有一種推斷讓大家非常驚訝而又非常具有說服力:二號墓中的隨葬品是墓主盜墓所得。有專家經考證後提出,二號墓中出土的文物,與益門春秋墓葬中的王室陵地——秦公一號大墓的隨葬品極其相似。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也是考古所知盜洞最多的墓葬。難道這些稀世的隨葬品真是盜自秦公一號大墓?

帶著推測和疑問,專家們又重新將這次出土的文物,與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 3500餘件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鐵器及石器等,進行仔細地對比研究。結果,專家們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這兩座春秋時期的簡陋墓葬中的隨葬品,的確是墓主盜墓所得,死後拿來陪葬的。秦公一號大墓自古至今共有盜洞247個,一直挖到內部槨室。雖經歷朝歷代嚴重盜擾,秦公一號大墓仍然遺留下3500餘件文件。這個「寒酸」的墓主,生前一定是個盜墓賊,他把取自秦公一號大墓的眾多無價之寶當作了自己的隨葬品,打算帶到「黃泉」享用。

(本文內容屬實,金柄鐵劍現被稱為「秦劍之星」,收藏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最珍貴的卻不是黃金,專家至今沒搞明白
    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難道92年發現的是秦始皇的先祖墓?」其實別說一般人,就連當時的不少專家也這麼認為,但答案卻令人失望了;如今發現的雖然是先秦古墓,但卻是一座僅5平米左右的「小墓」,歷史上的秦國雖然很窮,但其「國君」墓還不至於這麼寒酸。
  • 陝西出土一把2000年前的純金劍柄,專家: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
    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2000多年前的墓穴,發現一把純金的劍柄,專家卻說: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考古專家在寶雞進行考察時發現一座春秋時期的簡陋墓葬,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此次共出土珍貴文物多達200多件,包括金器、玉器、鐵劍、料器等等。在清理墓中一處斜坡時,一位考古隊員從一個坑洞清理出一把黃金劍柄,但是專家在看到旁邊的一塊廢鐵時立刻震驚了。
  • 古墓中發現3公斤「黃金劍柄」,專家卻說:最珍貴的是堆「廢鐵」
    雖然沒找到墓志銘,但專家還可以根據出土文物分析出些許內容,諸如文物既有北方青銅文化,金、銅、鐵器又是中原秦文化的典型器物,而玉器又分屬秦、楚風格等;最後專家竟推斷,墓主人很可能是一名先秦時代的「土夫子」,而其陪葬竟然多是秦公一號大墓的被盜品。
  • 居延漢簡:當鐵劍是手機就懂了
    根據考古發現,中國地區鐵製兵器在春秋時期就有了,比如甘肅靈臺縣景家莊春秋早期秦墓出土過銅柄鐵劍;禮縣秦公墓地出土過鎏金鏤空銅柄鐵劍;隴縣邊家莊出土過春秋早期秦墓銅柄鐵劍以及長武出土鐵短劍;寶雞益門村2號墓出土三把金柄鐵劍,十三把金柄鐵刀。從上面的材料來看出土的不少。但是,我們再看看出土地點和描述,比如金柄兩字,說明這些鐵製兵器顯然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 古墓中挖出黃金寶劍,劍身鑲滿綠松石,專家:它旁邊的廢鐵更值錢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曾經在陝西寶雞挖出過一把黃金寶劍,受到了很多專家的熱烈關注,最受專家關注的不是這把寶劍上面的黃金,而是由鐵製作而成的劍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以至於最後秦國滅六國,建立了秦朝。秦國在秦穆公之後,便一直居住在關中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
  • 盜墓界的「勞動模範」,一座墓挖了20年,專家:你挖錯了!
    為了防止自己的盜墓行為被發現,他他特意在漢墓旁邊蓋了一所房子。每當夜深人靜,村民沉沉睡去時,他一個人卻在房子裡挖的熱火朝天。辛辛苦苦了20年之後,他深挖四十餘尺,終於挖穿了漢墓,不得不說,賈胡真是摸金校尉的楷模,盜墓界的標兵,太有毅力了。
  • 陝西出土一物,同類品僅存於大英博物館,專家:漢朝強大奧秘在此
    這種狀況在1992年才被打破,當時陝西寶雞市益門村的一座古墓裡,出土了一把類似的劍,劍柄與大英博物館那把「秦劍之星」非常相似,總算填補了國內的這項空白。 可是,專家對新出土的這把秦劍進行研究後,卻認為真正珍貴的,並不是金劍柄,而是這把劍的劍身。因為劍身材料是春秋時期極其罕見的鐵。
  • 海昏侯墓為啥能讓盜墓賊空手而歸?專家鄭州解密
    他說,專家在劉賀的遺骸頭部發現了他的大部分牙齒,還存有牙根,這無疑是個令人驚喜的發現。「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正試圖從牙根中提取DNA,通過DNA可以鑑定劉賀的年齡,知道他平時喜歡吃啥食物。」楊軍說。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一顆牙的意義並不止於此。楊軍說,劉賀是漢武帝劉徹與李夫人的嫡親孫子,正統的皇室血脈。
  • 為避免被盜墓,墓主主動哭窮卻沒用,裡面的障眼法難以解釋
    就是因為這種原因,中國的墓葬文化也是十分的發達,但是世間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因為在古代,埋葬的時候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也由此產生了盜墓這一行業,為了就是走偏門發大財,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不怎麼道德的,但是奈何盜墓的人太多,誰又能徹底斷絕呢?
  • 盜墓頭子洗劫皇墓,留下一塊包屍布,82年後賣了1.6億年
    很多人說考古隊和盜墓賊沒啥區別,本質上都是挖墓取寶的「狠角色」,不為世人所齒。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別可大著呢?先不說別的,就對於鑑別文物的專業性而言,考古隊可要甩下盜墓賊好幾條街。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隊在江蘇省徐州市的獅子山腳下,挖到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
  • 2000年大墓挖出「無腿」王妃,考古隊復原後,顏值驚為天人
    很快,此件盜墓案引起了當地文物局的重視,派來的考古隊經過一番搶救性的挖掘後,找到了一座2000年前的西漢大墓。    在接下來的考古挖掘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卻非常遺憾地發現此墓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盜,整個地下墓坑內的隨葬寶物早已被洗劫一空。考古隊在主墓室內還找到了一具保存得尚為完好的墓棺,然而揭開棺蓋後卻沒看到有屍骸。
  • 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劍,專家失聲驚呼:它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其實,這一片都是虢國貴族的墓區,早在1956年修建三門峽水電站時已經發現了。這次不得已進行搶救性發掘,正是西周晚期虢國國君虢季的墓,出土的器物銘文也明白無誤地顯示了這一點。可是,現場專家走南闖北,經驗豐富,馬上提出質疑:盜墓賊並沒有進入墓室,陪葬品完好整齊地放置,按理說玉石類的文物,都應該是安放在棺槨之中,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李曰訓告訴記者,戰國大墓鵝卵石的防盜措施也給考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鵝卵石和石塊混雜在一起,使得清理工作非常艱難。  李曰訓說,大墓墓口長13.58米,寬12.15米。南側有一條斜坡墓道。槨室位於墓室中央,四周有寬大的生土二層臺,二層臺上有5座陪葬墓和一處器物庫,墓主用雙槨一棺。整個墓葬的形制為「甲」字形豎穴土坑墓。
  • 已故父親隨葬手機微信運動更新,嚇壞女兒!網友:頭七「要回來」?
    在黃女士父親下葬的時候已經把手機和生活用品一起隨葬了。黃女士馬上撥了父親的電話號碼,雖然打通了,但是一直沒有人接聽。黃女士猜測會不會是墓地出現了什麼問題,第二天早上,黃女士去父親的墓地一看發現蓋在墓上的大石頭板子被移動過。打開一看隨葬的東西全部都沒了。黃女士立馬報警。民警調查後迅速鎖定了盜墓犯罪嫌疑人。32歲陳姓男子在此期間多次偷取隨葬物品多件。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令考古人員欣喜的是,磚槨封門東側槨箱底部出土有墨書磚1件,磚側書有「宜春侯」等字,為該墓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二號墓位於南側,由斜坡墓道、長方形墓室和墓道兩側4個耳室組成。磚槨位於墓室中部,長方形磚券結構,東、西兩側有三層磚封門。磚券亦分為內外兩層,外券4層,由楔形磚、條磚混砌;內層2層,由模製條磚對縫砌成,內券變塗硃砂。槨室內也被盜掘,盜洞內出土有鐵劍、銅鏡、銅錢等。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光是盜洞便有247個,但是考古學家們依舊挖掘出了3500多件文物,其中,殉葬的人數便有186名,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這個群墓除了一號大墓被盜之外,其它的墓都是完好無損的,考古專家們派人把整個秦公陵園保護了起來。
  • 盜墓界「扛把子」,良心發現,助國家挖出千年美女
    大部分古墓中埋葬的都是古代的王侯將相,他們的陵墓中的陪葬品足以讓人一夜暴富,但是這些墓可不是軟柿子,隨便捏。盜墓的風險和陪葬品的價值是成正比的。如果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很少有人會選擇這個「行業」。民國時期有一位傳奇盜墓王,甚至被人尊稱為「關內第一人」,他就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任全生。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後室中所擺放的虎首形石棺座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後室中央只擺放著兩組四件石棺座,另外更為精美的兩件被分別移放到了江寧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中作展覽,供專家研究和遊客觀賞。我們在墓室中駐足良久,許多同學出於初次下墓的新奇,在墓室中來回走動,打著手電對每一方青磚、每一處牆隅都細細思索、慢慢回味。
  • 千年古墓發現9條盜洞,墓中珍寶卻1件沒丟,專家開棺後:墓主高明
    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層出不窮,受眾更是不計其數,在小說中,盜墓者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將風水與科學運用得淋漓盡致,真實的盜墓賊並沒有這般七竅玲瓏,他們通過祖傳的手法獲得了大量寶貴的財富,但更多的是在盜墓時被攔截、空手而返和被抓,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陝西的一座古墓裡,墓主便狡猾地運用自己的智慧令盜墓賊敗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