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秦始皇」功高寰宇,威名傳世數千年而不衰,因此研究者至今仍大有人在;這也引出一個問題,秦國並非七雄強者,某種角度看,諸如楚、齊的實力甚至更強,那為什麼會在十年內相繼被秦國所滅呢?這問題的答案可就多了,或有朋友會說「商鞅變法」,也會人說「兵馬俑證明了秦軍之強大」;實事求是的說,這些尚不足以說明「秦王掃六合」的成功原因,直到考古隊在陝西找到一座古墓,並發現「黃金劍柄」後,似乎證明了秦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說這話回到1992年5月,考古隊在寶雞市郊的益門村發現了一座古墓,並出土了金銀、玉、鐵等200餘件珍貴文物;陝西歷史悠久,且又是多代帝都,發現古墓似乎並不奇怪,但這次卻真的出現了「詭異」之處。實事求是的說,如今這座古墓算不上特殊,以規模和陪葬品來看,墓主人雖不是貧民,但其等級也難與王侯相提並論;就在考古隊大感失望的時候,有人發現了一個由絲織物包裹的東西,打開後出現的居然是一柄「黃金寶劍」。
說明一下,「黃金」製成的僅是劍柄,劍刃部分歷經兩千多年,如今早已鏽蝕成一堆「廢鐵」殘渣;簡單的說,「黃金劍」長約35釐米、劍身長24.6釐米、柄長10.4釐米,這個長度在古劍中並不出眾,但黃金劍柄和上面的綠松石還是凸顯了它的價值不菲,同時證明墓主人的尊崇身份。僅從工藝來看,澆鑄而成的金質劍柄呈鏤空浮雕,雲勾紋和圓珠紋形成了變體的蟠虺紋,並鑲嵌綠松石及料珠等裝飾品,可謂精美絕倫;單從規模來看,墓主人的身份似乎又與「黃金劍」不符,但由於未發現墓志銘等文字器物,因此墓主人究竟是誰至今還是個迷。
雖然沒找到墓志銘,但專家還可以根據出土文物分析出些許內容,諸如文物既有北方青銅文化,金、銅、鐵器又是中原秦文化的典型器物,而玉器又分屬秦、楚風格等;最後專家竟推斷,墓主人很可能是一名先秦時代的「土夫子」,而其陪葬竟然多是秦公一號大墓的被盜品。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許知道,秦公一號墓也是秦始皇的先祖墓,更是今天考古發掘中最大的一座古墓,且不說金銀玉器,僅一具「黃腸題湊」就足以稱為世之瑰寶;但是,考古隊在發掘過程中也證實,秦公一號墓更是迄今發現盜洞最多的古墓,僅揭開墓上耕土層就發現了247處掘洞,槨室又出現十餘處,其年代自漢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
概括來講,益門春秋墓出土的金器,尤其「黃金劍」與秦公一號墓發現的同類器物高度相似,諸如鴨首金帶扣等,其紋飾及工藝製造水平如出一轍,因此專家才說:益門春秋墓的主人或許是先秦時代的「土夫子」;不管怎麼說,這位「先秦時代的土夫子」還是給現代專家帶來了驚喜,尤其黃金劍柄,僅重量就達3公斤。當然,文物價值不能簡單以材質來衡量,但專家給出的結論還是讓人大跌眼鏡「這把秦劍最大的價值並不是黃金,而是化為『廢鐵』的劍刃」;說到這或許有朋友不耐煩了「放著3公斤的黃金不去研究,非得去關心一堆成了渣渣的『廢鐵』,專家是不是閒的沒事幹了?」
這裡解釋一下,倒不是專家「閒的沒事幹」,而是這堆廢鐵太關鍵;以今天來看,「鐵」與黃金似乎難以相提並論,但「黃金劍」卻是比秦始皇更早的東周產物,那時的「鐵」卻要比黃金更為貴重。以歷史角度看,「鐵器」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還曾是漢武帝的「秘密武器」;了解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漢武帝滅匈奴」可說是功在千秋的重大事件,其代表正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鐵」。嚴格來講,漢王朝還應屬「青銅時代」,當時各類器物基本以青銅材質為主,自然也包括武器;但北方匈奴天生力大,又加快馬奔馳,某種角度上看,自劉邦開創大漢基業,與匈奴之爭中多少呈現出一種弱勢,這也是劉邦一度與匈奴和親近百年的原因。
直到漢武帝時期出現了可塑性更強的「鐵」,此後以鐵製成甲冑兵器,比之青銅既輕便,威力也更強,其代表就有著名的「環首刀」和「魚鱗甲」;正因如此,漢武帝視「冶鐵」如國寶,也成了當時的「高科技」,史料記載其為「不宜民用」,說白了就是連民間都不允許冶鐵。正是有了成熟的「冶鐵技術」,憑藉環首刀和魚鱗甲等新式武器,漢軍與匈奴戰爭中,無論攻擊力和防禦性都得到了飛躍提升;因此現代專家才說:正是「鐵」打敗了匈奴,而冶鐵就成了漢武帝鞏固政權的主要「科技」和「不傳秘術」。
當然,如今的「金柄鐵劍」是先秦產物,比漢武帝時期還要早近千年;以考古發現來看,理論上先秦時代很難將鐵製成武器,原因也很簡單。金和銅的熔點分別是1064℃和1083℃,而鐵的熔點為1535℃,先秦時代的燃燒物基本為木材,甚至連煤還沒有出現;因此古代燃燒物的溫度很難達到融化鐵的程度,自然「鐵器」就難以出現了;但如今的東周秦墓不僅出現了「鐵器」,且採用了澆鑄、鉚合、鑲嵌相結合的工藝,試想,金、鐵兩種熔點不同的金屬鑄造出一把劍,其工藝要求之高可見一斑。
以目前考古發現看,關中地區的大中小秦墓達 3000餘座,其中出土鐵器的墓葬有 240餘座,鐵器總數 580餘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文物中也有類似發現;如今這把「金柄鐵劍」應該是目前發現的秦國最早鐵器,或許正是這些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鐵器,才讓大秦走向了強大。同時,專家還在金柄鐵劍所鑲嵌的綠松石上發現了青銅工具打磨的痕跡,證明當時仍以青銅器為主,或許這把鐵劍還只是彰顯身份的「非實用性」武器;但不管怎麼說,其製作工藝還是代表了東周秦國的「科技」強大,正如現代的一句話「主導戰爭的關鍵已不再是人數,而是武器的先進性」。
當然,或許「秦王掃六合」時代的戰爭仍要依靠軍隊人數,但某種角度看,類似金柄鐵劍的武器還是給虎狼秦軍奠定了科技基礎,似乎也能解釋秦始皇短時間內平滅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