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考古隊和盜墓賊沒啥區別,本質上都是挖墓取寶的「狠角色」,不為世人所齒。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別可大著呢?先不說別的,就對於鑑別文物的專業性而言,考古隊可要甩下盜墓賊好幾條街。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隊在江蘇省徐州市的獅子山腳下,挖到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
此墓的墓主為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戍,其生前位高權重,死後自然獲得了高規格的下葬。大家都知道,西漢極為盛行厚葬之風,因此漢墓便成為了古今盜墓賊們重點盜掘的古墓類型。劉戍的陵墓也沒能倖免,遭到了盜墓賊們的嚴重盜掘。
不過,當考古隊進入到主墓室時,卻赫然看到了墓棺旁的地上擺放著一具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盜墓賊僅取走了它上邊的金絲。實際上,金縷玉衣最核心的部分是2000多塊經過精雕細琢的玉片,它因此被考古隊撿漏成為了一級國寶。
相似的事情還發生在了1928年,當時作為民國軍閥頭目之一的孫殿英,率軍進入北京城的清東陵旁,以軍演為名強行支開了守衛這座埋葬著歷代滿清帝王和皇族的皇家大墓的衛兵。
隨後,孫的軍隊堂而皇之地用炸藥轟開了清東陵,盜墓頭子孫殿英親自進入到墓中,重點洗劫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他竊走了慈禧的翡翠西瓜、夜明珠以及乾隆的九龍寶劍等珍貴的隨葬寶物。
當撬開乾隆的墓棺後,孫殿英發現他的身上包裹著一塊長長的布,嫌晦氣的他用佩劍挑起那塊包屍布丟在了地上。隨後,孫殿英一行在乾隆寢宮偷走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清東陵被盜後,溥儀傷心地帶著一群滿清遺老遺少清理了滿目瘡痍的墓穴,撿走了被孫殿英一行丟棄的隨葬品,其中就包括了那塊包屍布。後來,溥儀將它送給了身邊的一名老太監,從此便失去了蹤跡。
直到82年後的2010年,在一次國外的大型拍賣會上,一條名叫「緙絲陀羅經被」的羅布以1.6億的天價成交轟動了世界,然而它被證實就是當年被孫殿英給丟棄的那條乾隆包屍布。這塊緙絲陀羅經被長約2米,寬有1.41米,由西藏活佛進貢給乾隆皇帝,它是用藏羚羊尾巴上的絨毛織造而成,藏羚羊尾巴上的絨毛稀少,是藏羚羊身上最為珍貴的材料。另外,它上面還刻印有多種梵文書寫的真言密咒及菩薩和力士的功德名號,價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