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棺槨是一種統稱,棺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棺槨制是古代代表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槨就是棺材外面套著的大棺材。
唐朝武惠妃的石槨重達26噸,足以顯示墓主人身份顯赫。這麼巨大的石槨,竟被盜墓賊給盜賣到了美國。如此體量巨大的石槨是如何被盜掘送到海外的呢?武惠妃又是誰呢?她和武則天、李隆基、楊玉環又有什麼關係呢?
武惠妃石槨。
千年唐代古墓被盜,作案頭目竟然是位攝影師。
歷史上號稱西安地下文物走私界的老大,黑白通吃,能呼風喚雨的主犯楊斌,可謂是專業攝影師兼文物大盜。
楊斌1963年出生,原本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愛好攝影,後來開始痴迷文物,他會給每件東西建立完整的影像檔案。他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增強文物來源的說服力,以圖賣個好價錢。
犯罪分子拆分打包的石槨。
楊斌的盜墓團夥每次開挖組織嚴密分兩路,一路挖另一路望。建立起一個集盜掘、盜賣、修復、販運等一條龍的網絡。尤其是他自己的文物修復工廠,很多原材料直接從美國進口,在他的概念裡要做就做最好。楊斌經常研讀文物考古專業的書籍和雜誌,與文物領域的專家聯繫緊密,背後有學術支撐。
為了盜走巨型石槨和壁畫,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該團夥先後6次進入墓葬,把重達26噸的石槨拆分打包,分批運到廣州,走私到香港,由一位香港人聯絡美國買家,最後以100萬美金的價格賣到了美國。
敬陵俯瞰。
武惠妃陵墓在哪?墓室有多豪華?
武惠妃的陵墓叫敬陵,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大兆鄉龐留村西側,坐北朝南,墓上有巨大的封土,南北長53米,東西長56米,高19米。墓葬形制是斜坡,甬道有7個天井,天井井口是長方形的,墓道北端第7個天井長就35米,墓道、甬道墓室都有壁畫,被盜墓者截取了共68平米,現場還發現了一塊不規則的三角石,有一面明顯是新茬。這塊石頭是在搬運當中,因為石裹太重,被撞擊後掉下來的,當時沒有人在意,但恰恰是被撞落的角,成了後來成功追回石槨的關鍵證據。在墓室甬道的頂端是藍紅彩畫的祥雲和仙鶴。牧師的東壁是一幅大型的全景壁畫,有筆墨勾勒的山水,稍有殘損,但十分罕見。
墓室壁畫。
南壁分兩部分,西側原有的牽牛圖現在完全損壞,旁邊保存較好的兩位紅衣男妝仕女圖被盜墓者接去,東側卻完全殘損。從留下的痕跡看,就知道是人物。北壁分兩部分,左邊是以男裝是女穿青衫戴幞頭拱手站立,又策劃下損毀嚴重。上方殘存的6組雜技圖,人物姿態奇特,為首次發現。
敬陵壁畫。
這座墓在陝西省開始官方考古發掘時,裡面的文物基本都被盜空。根據資料記載,這座墓在唐代可能就被盜過,這在《新唐書》中有記載,從殘留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工的優美,比如墓室北壁雜技下方已完全殘損,內容可以與文獻所記,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百戲盛會相互印證,也是歷史上首次發現。墓室的南壁崑崙奴牽牛圖反映了盛唐時期中國與南亞非洲的交往期情況。在墓中發現了哀冊,哀冊就是歌頌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文書,多刻在玉石木竹上,哀冊上寫有貞順兩字,其中貞字完整,順只有上面部分。
敬陵裡的哀冊。
很可惜,墓室被盜墓賊毀滅的面目全非,現在已經看不出來往日墓室的輝煌了。
武惠妃與武則天有什麼關係?是何來歷。
考古挖掘期間,有村民主動送給考古隊一盒青石墓志銘,上面寫道「陪瘞(yi)於敬陵寵」,這成為確認該墓是敬陵的證據。墓主人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代皇后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他的姑祖母便是武則天。
敬陵中的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孫侄女,從小被武則天抱養在宮中。武則天死後武姓一族被清洗和貶黜,武慧妃被廢皇族身份淪為宮女,後來遇上了唐玄宗,歷史就發生了改變。
武惠妃擬圖。
他們倆相遇的時間正好是唐代全盛時期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唐明皇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君臨天下的那一天,從此改紀元為開元,是稱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繁榮昌盛時期。據說唐玄宗是在給王皇后祝壽的晚宴上,在群舞的宮女中看到了這個女孩,按武則天去世和唐玄宗登基的時間推算,那時武惠妃差不多17歲左右,唐玄宗在見到他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忽然傳達進入大明宮,幾天後賜封為婕妤,婕妤在後宮位列三品,但已有資格侍奉皇帝,這件事驚動了朝野,不是因為一個地位極低的宮女被破格提升,或者事發突然程序從簡,而是因為這個女孩是武則天親手養大的血親。之前的幾十年,武則天專政於朝,把李姓皇帝褒貶於股掌之間,最終廢唐自立取而代之,事雖已過,境卻未遷。
大明宮復原圖。
武惠妃登上後宮霸主地位,所生皇子接連被害死。
滿朝文武反對武家人重返後宮,之中最不安的還是皇后。皇上納一小妾本不是什麼大事,但武氏才藝過人,貌美如仙。最大的問題是當時皇后還沒有一個子嗣,很難堪,而武惠妃在大明宮被賜封,當年就生了一個男孩,這在整個後宮都是一件大事。中國的封建王朝的歷史中,皇后沒有子嗣是宮廷之變,政治動亂的直接誘因,這就意味著殺戮。不到一年,武惠妃生下的男孩就得怪病死了。
開元二年。武惠妃再次生下了一個男孩,皇帝愛不釋手,賜名「敏」。同年冬天李敏得怪病死了,皇上封他為懷哀王,武惠妃從此一蹶不振。開元四年,武惠妃在生下一女。第二年春,這名公主也夭折了,玄宗賜封上仙公主。
敬陵壁畫雜技圖。
至此武惠妃後代無一倖免,這武惠妃生下的第4個孩子居然又是兒子,起名叫李清,在未滿月時發現有刺客要刺殺,最後刺客全部被斬殺。
唐玄宗開始相信了,的確存在一個針對武氏的謀殺集團。武惠妃產下第4個孩子後,哭著要求玄宗把兒子秘密送到宮外撫養,他雖得皇帝獨寵,但出身武家,無論皇親國戚還是滿朝文武,對禍亂李唐王朝幾十年的武家心有餘悸,皇帝給他的寵愛越多,他在宮中就越孤立。
唐史記載,唐玄宗將皇子李清,也就是後來的壽王李瑁,交給自己的大哥寧王李成器,秘密帶出大明宮,寄養在寧王府。後來唐玄宗要求正式立武氏為後遭群臣反對,有的甚至以死上諫。
楊斌盜墓時所拍照片右下角有仕女像。
玄宗昭告天下,冊封武氏為惠妃。
但是唐玄宗作為歷史上最痴情的風流皇帝,名不虛傳。儘管他在群臣反對的聲浪中被迫選擇妥協,但隨後採取的動作狠狠地發洩了他的憤怒和委屈。他冊封武氏為惠妃,惠妃不是一個名號,而是一個職爵。皇帝宣布慧妃為後宮之主,宮中所有的待遇等同皇后,唐明皇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特殊安排,對群臣幹預她的愛情做出了強烈的反擊。反對利後的大臣們毫無辦法十幾年前由寧王報出宮門的皇子李清已經長大成人改名李瑁,封壽王。
他的母親武惠妃為李瑁選擇了一個民間女孩為妻,賜給了這女孩一個白色的玉環作為訂婚之禮。這個女孩就叫楊玉環。
武惠妃被被冊封之後,在後宮越來越有勢力,有計劃的找人散布謠言,宮中先是傳出某些內臣內位企圖造反,皇帝開始採取措施加強保衛。公元737年,武惠妃找到了一個受太子黨信任的人,給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傳遞口信,說宮內有人犯上作亂,請太子聯合兩位皇子進宮清除亂黨,三人迅速帶人和兵器進攻。這時武惠妃告訴玄宗說太子跟二王要謀反,他們穿鐵甲進攻了,皇帝命近衛軍,將太子及李軍、李堯等扣押,太子被廢,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王事變,標誌著開元年間後宮之戰的終結,也標誌著唐代鼎盛時期的結束之後,武惠妃由於害死太子兄弟三人心裡崩潰,不久就變得瘋瘋癲癲,自己給自己嚇死了。
楊玉環復原圖。
要是沒有武惠妃,就沒有楊玉環。
公元737年,武惠妃病逝,被追認為皇后諡號貞順,以國母葬之。唐玄宗非常憂傷,思念難以排解,而楊玉環不僅在外貌上酷似這位婆婆,而且琴、棋、歌舞樣樣精通,才藝方面毫不遜色。幾年後,唐玄宗令賜美女給兒子李瑁,把兒媳楊玉環在道觀過渡了一下,再封為貴妃。從此在情感上替代武惠妃。
楊貴妃原來是唐明皇的兒媳,而且和他的親生兒子已有5年的夫妻生活,這樣的史實實在令今天的人顛覆三觀。而在後世因為有白居易等文學大家歌頌讚美,這才成為千古美談。
多年後,楊玉環憑藉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留名千古,而武惠妃反而幾乎被人遺忘。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武惠妃石槨。
想當年武惠妃貴為皇后,身份顯赫一時。1000多年後的今天,由於墓中的石槨被盜運至美國,它的故事再次名揚海內外,不論高度還是寬度,這件石槨都是目前所知唐代石槨中最大的,也是彩繪色彩保存最完好的。對研究唐代的建築繪畫、陵墓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結語。
如今,這個石槨靜靜的陳列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當人們站在這個千年之前的石槨之前,會不會記起發生在大明宮裡的那些愛恨情仇、恩怨糾葛,是否會感受到那份來自歷史厚重的力量。
如果有朋友計劃去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可以將本文轉發給他,帶著歷史故事去參觀歷史文物,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輝煌已存記憶,歷史春秋更替,逆觀歷史古蹟,千年後人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