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豌豆的栽培管理技術是一系列綜合的農業種植技術,

2021-01-21 農業新鮮事

綠色食品豌豆的栽培管理技術是一系列綜合的農業種植技術,每個環節都應做好相應的防控措施,才能達到生產綠色食品的技術要求。因此,生產栽培的整個過程應嚴格按照生產規範要求做好各環節的工作,以確保品質達標。

一、基地選擇


基地選擇應達到以下五個方面要求。

其一,選擇綠色食品基地,種植地塊環境評估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條件。

其二,選擇前茬為非豆科的田塊,通過三年以上輪作,可調解土壤環境,阻斷豆科作物病蟲源的大量累積,可減輕同科作物病蟲的危害,有利於豌豆的生長發育,減少農藥使用量,有助於生產綠色食品豌豆。

其三,pH值接近中性的土壤適宜豌豆生長,有利於根瘤菌的發育和植株生長。

其四,選擇無汙染源,排灌方便的地塊。

其五,選擇交通便利、遠離公路、工礦企業和加工廠房,無粉塵和尾氣汙染的地塊,以減少受粉塵、廢氣及重金屬的汙染。

二、品種的選擇


選擇可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耐貯藏、適宜加工的高產優質品種,如寧豌4號、寧豌5號等。

三、整地


要求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鬆、腐殖質豐富的土壤。待前作物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深耕達25~30cm。

四、適期播種


豌豆屬喜冷涼溼潤作物,根據這一生物學特性,選擇合適的播種期,可趨利避害,提高產量品質,又不會錯過最佳生長季節。西吉縣一般播種期在4月上旬,用犁開溝溜種,行距20cm左右,播深8~12cm,保苗90萬株/公頃~120萬株/公頃;播量225kg/hm2左右。

五、合理施肥


根據豌豆生長習性,肥料施用應結合秋季打耱,每畝施腐熟人糞尿或沼液2t、豆類專用複合肥15kg。

合理施肥要做到:①不用城市垃圾肥;②不用未經無害化處理(未經充分腐熟堆漚發酵)的農家有機肥;③不用含硝態成分的化學氮肥;④不用無標籤、無成分含量、無產品說明書、無肥料合格證書、無登記證書、無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廠家生產的肥料。

六、人工鋤草


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結合施肥,中耕鬆土鋤草2次,第一次株高5~7cm時進行鏟鍈,株高10~15cm時進行第二次鋤草,後期如遇大草應及時拔除。

七、病蟲害防治


安全使用農藥是豌豆質量能否達到綠色食品標準的關鍵環節,因此,生產中必須做到: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選擇國家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農藥,以一病一藥或多病一藥防治為主;選擇有註冊登記證、有經營許可證、有標籤、有合格證、有明確成分含量、有產品保證期、有產品使用說明書和有生產廠址的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禁止使用轉基因工程製劑防治病蟲害;同一藥在同一茬豌豆上允許使用一次。

八、收穫


當植株中部和下部豆莢變黃,籽粒變硬,呈現本品種固有色澤時應及時收穫。曬乾堆放,謹防破莢落粒或遇雨發芽黴爛。做種貯藏時,待種子自然風乾,水分保持在14%以下,放置在通風乾燥處貯藏。


相關焦點

  • 安康市旬陽縣推廣馬鈴薯綠色高產栽培和科學管理技術
    摘要:日前,安康市旬陽縣開展了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講解了馬鈴薯的測土配肥、科學管理防治、起壟、覆膜等要領,提高冬季馬鈴薯產值。
  • 甘肅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我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我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
  • 豌豆苗質地鮮嫩香味清醇,屬於綠色無汙染食品,它要如何栽培呢?
    豌豆苗屬於苗類蔬菜的一種,也叫豌豆尖、龍鬚苗,是以豌豆的幼苗作為食用蔬菜的一種綠葉菜,在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江南地區特別受歡迎。豌豆苗質地鮮嫩、香味清醇,屬於綠色無汙染食品,當前在我國的蔬菜市場上特別受歡迎。採用無土栽培豌豆苗,只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可一年四季生產,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那麼,要如何栽培豌豆苗呢?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 紅松的栽培與管理技術探析
    紅松屬於一種經濟性的果材兼用樹木,其中紅松籽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並且具有良好的保健以及醫療效果,是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綠色食品。近年來,我國的紅松籽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好,所以,人們也擴大了紅松種植的規模。如何對紅松進行有效的栽培與管理,這是紅松種植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 農業種植管理,黃蟬蘭的繁殖方法與栽培技術,錯過可惜了
    革質,厚,硬,綠色,葉面平坦光滑,中脈明顯,全綠色。花呈圓柱形,長40-50釐米,總狀花序為9-16朵花。花的香味很淡。花很大,寬6-6.5釐米,長9-9.5釐米。花期是3-4月。它有氣生根。產地:西南等地,到處都有栽培。蟬有三種:綠蟬、黃蟬和紅蟬。這種蘭花葉子寬大,花朵傾斜,在仲春開花。繁殖:多採用分株法。
  • 農業種植:萬壽菊的營養價值與栽培技術
    原產於墨西哥,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形態特徵為:株高60~100釐米,全株具異味,淺根系,不發達。莖粗壯,綠色,直立。單葉羽狀全裂對生,裂片披針形,具鋸齒,上部葉時有互生,裂片邊緣有油腺,鋸齒有芒,頭狀花序著生枝頂,直徑可達10釐米,黃或橙色,總花梗肥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黃色,千粒重6.67克,發芽力可保持3年。其花朵可供食用。
  •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20年果品等五個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 建立山地梨防風設施栽培基地2000平米,主要開展山地梨園抗風棚架搭建,梨抗風網覆蓋,改土、整形修剪、綠色防控、樹體綜合管理等山地梨園節水省肥配套技術示範,開展觀摩和技術培訓1期,50人次。
  • 廣東連平縣鷹嘴蜜桃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廣東連平縣鷹嘴蜜桃栽培管理關鍵技術駱新娥鷹嘴蜜桃屬於多花、坐果率較高的果樹品種,且耐貧瘠、喜酸性土壤,品種優良,適應性較強。鷹嘴蜜桃開花情況直接受到種植地區自然氣候的影響,若地區氣溫較高,則開花時間較早;若地區氣溫較低,則開花時間較晚。
  • 江油: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
    新年伊始,江油市早謀劃、早安排馬鈴薯生產,按照「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品種優良化、全程機械化、綠色清潔化」的產業發展要求,集成推廣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2021年1月8日,在武都鎮陽庭壩村1組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全市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鈴薯種植大戶等共計50餘人參加現場會。參會人員觀摩了江油市明利家庭農場種薯切塊、種薯處理、機械開廂、播種、覆土、蓋膜的早春馬鈴薯一體化栽培技術、馬鈴薯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展示,並特邀綿陽市農科院薯類研究所博士餘韓開宗現場授課。
  • 招商引資熱點行業集——現代農業(一)|農產品|綠色食品|蜜柚|蔬菜...
    最終形成集技術研發、生態示範、加工流通、交流培訓、旅遊觀光、文化傳承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已流轉土地約1000畝,建成2座面積各6000平米的中空玻璃溫控智能溫室、5座各400平米的家庭農場、20座面積各5000平米的連棟大棚,還有停車場、門樓等初具規模。正規劃建設農產品保鮮加工中心、農產品物流港、農業技術培訓中心等設施。
  • 廣玉蘭栽培管理技術(一)
    廣玉蘭成活率較高,年年開花,是廣泛用於綠化的樹種,本次我們詳細為大家描述一下廣玉蘭的形態特徵、生態習性以及栽培管理。  一、形態特徵  廣玉蘭為木蘭科,木蘭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鏽色柔毛。葉倒卵狀長橢圓形,葉革質,長10至20釐米,葉端鈍,葉基楔形。
  • 白芨種植基地白芨的栽培技術免費提供
    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浙江中藥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於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蘭花等名貴、稀缺經濟植物的選育、種植、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及科技成果技術轉化工作。在中國白芨協會相關專家、教授指導下,公司開始進行對野生白芨的品種篩選,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白芨的細胞培養、母苗塊莖培養所用的特種組培配方,培直播苗的馴化方法,仿野生栽培方法,栽培基質,人工大面積栽培方法及種植裝置等領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方法。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那麼,在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上如何才能做到準確科學有效呢?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則至關重要。首先要加強監測,準確及時診斷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及時採取農業、物理、生物及化學等項技術措施對病蟲害實施綜合防控。
  •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原標題: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近日,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組成的測產小組,在定西市魯家溝鎮太平村、小岔口村馬鈴薯示範基地,對甘肅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課題組研發的馬鈴薯立式深旋耕作和養分高效管理綜合技術模式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花生栽培生理團隊獲評「青春擔當好團隊」:青春...
    花生玉米寬幅間作、花生單粒精播、花生綠色高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花生栽培生理團隊的一系列創新成果,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基礎上,破解了糧油爭地、人畜爭糧、增產與減肥矛盾、高產與優質難以協調等長期困擾農業生產現實的重大問題,實現了穩糧增油、高產優質、綠色增效和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寫進豐收裡。
  • 2012年巴彥淖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小麥套晚播雜交向日葵栽培技術...
    一、指導思想  小麥套晚播雜交向日葵栽培技術是在小麥套種常規向日葵種植模式基礎上,經過技術改進後發展而來的先進適用高效栽培技術。該技術具有縮短兩種作物共生期、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產量和效益雙增長等顯著優勢。
  •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金葉榆是白榆變種,屬於榆科榆屬,葉片呈金黃色,擁有良好的質感,色澤豔麗,葉片相較於普通的白榆葉片稍短。金葉榆具有較強的枝條萌生力,通常當枝條生長出10幾片葉時,枝條腋芽會重新萌發出新枝。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堅持規劃先行引領,聘請全國知名設計團隊,高標準規劃「一心、兩帶、三區」發展布局,即產業園綜合管理與服務中心,南部休閒農業與溫泉養生帶、北部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體驗帶,農業科技創新與「雙創」孵化區、草莓深加工物流集聚區、生態高效種植與農旅融合區等。產業園覆蓋椅圈鎮、馬家店鎮等6個鎮街、87個行政村,面積18.78萬畝,涉及農業人口28.8萬人。
  • 馬鈴薯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重慶是全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550萬畝。結合重慶地區氣候特性,在種植過程中採取「脫毒種薯+起壟栽培+覆膜+晚疫病預警與綜防+適時採收」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馬鈴薯單產,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栽培要點 1、種薯選擇:選用脫毒種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