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20年果品等五個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2020-12-05 食品夥伴網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漁業主管局:

 

  為加快推進

果品

茶葉

、蠶桑、

中藥

材、

水產

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根據《浙江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

服務

團隊

管理

辦法》和《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提前下達2020年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浙財農〔2019〕49號)、《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財政廳關下達2020年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首批任務清單的通知》(浙農計發〔2019〕34號)要求,我廳制定了浙江省果品、茶葉、蠶桑、中藥材、水產等五個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1.浙江省果品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2.浙江省茶葉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3.浙江省蠶桑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4.浙江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5.浙江省水產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2020年4月24日

 

  附件1

 

  浙江省果品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為推進果品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結合浙江省果品產業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綠色精品和節本增效為重點,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集成示範,結合省廳主推技術和各地果品產業發展實際,梳理果品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成果,依靠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實現技術快速落地,切實提高果品產業科技支撐水平和現代化生產能力,以果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目標任務

 

  建立區域試驗站2個,建立示範基地47個,其中柑橘12個,葡萄8個,桃和桃獼猴各7個,梨4個,藍莓3個,櫻桃2個,楊梅、枇杷、火龍果、柿子各1個。重點做好果品優新品種和提質增效新技術新模式的中試熟化,設施栽培(促成、避雨、完熟延後)、架式栽培、樹體改造、控產提質、省力化栽培、病蟲綠色防控、水果新型種植模式等技術和模式的示範推廣。並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交流,提升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的技術水平,示範帶動果樹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和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具體見附表)。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時間為2020年5月- 2022年5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制定技術方案。每個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落實一名省市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和一名年輕農技人員(項目聯繫人)進行項目實施指導,重點培養年輕農技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工作,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帶領年輕農技人員指導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制定技術方案,明確熟化的技術品種、資金使用、時間進度、評價指標等內容。技術方案於6月1日前上報省農技推廣中心水果科張林。

 

  (二)組織項目實施。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要指導項目實施,開展實地或實時連線技術幫扶。年輕農技人員要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在生產關鍵季節到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實地技術幫扶。項目實施中期,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相關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及時做好實施情況中期自評,總結做法、成果和經驗,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並將實施情況中期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三)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後,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年輕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形成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同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對照技術方案規定的各項內容及指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並將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四、資金使用及管理

 

  省財政統籌安排適當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項目實施,並按因素法切塊下達(詳見浙財農〔2019〕49號文件)。省補資金主要用於區域試驗站和示範基地所需的種苗(接穗)、化肥、農藥、大棚、網室等物化投入,以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技術資料、項目總結及標誌牌製作等費用開支。

 

  同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財經制度和資金管理規定,按照實施方案和相關要求組織實施項目、使用資金和財務處理,抓好進度和質量管理,做好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歸集整理建檔立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評價審計,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項目順利實施、任務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廳重點加強對資金項目管理的監督指導,適時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績效評價。省農技推廣中心組織團隊做好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產業技術項目方案的審核,建立專家聯繫制度,組織做好試驗示範、技術指導等工作。各市、縣(市、區)根據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技術方案的要求,由當地業務部門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或技術指導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要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做好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及時總結提煉產業發展技術模式,形成一批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圖。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資金執行管理和項目進度監控,強化指導服務,跟蹤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定使用管理資金和組織實施項目,及時了解掌握報告項目實施進度。省農技推廣中心要加強對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等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促,確保項目任務落實到位。

 

  附表

 

  浙江省2020-2022年果品產業技術項目任務表

類別 承擔單位 實施單位 項目名稱 主要內容

資金

萬元

聯繫

專家

區域試驗站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園藝研究所 桃特晚熟品種及桃省力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承擔桃特晚熟品種冬桃配套栽培技術,桃園起壟寬行稀植(Y型整形)、果園生草、病蟲綜合防治、小型農機具綜合應用等省力化栽培技術研究,初步形成杭州地區晚熟品種配套栽培技術1套,以生草栽培為主的省力化栽培技術1套。召開技術培訓和現場會1-2期,培訓人員100人次以上。 20 賈惠娟       沈國正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產業趨飽和形勢下葡萄新品種引選及高品質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承擔葡萄新品種引進、篩選、評價,以及葡萄高品質栽培關鍵技術集成的研究,優選適栽品種1-2個,集成葡萄快速成園高接換種、新型肥料及生物刺激劑等品質提升配套技術1套,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示範推廣。 20 孫  鈞       沈建生
(以下為示範點)1 蕭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美人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陽光玫瑰』促早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建立示範基地30畝,開展『陽光玫瑰』促早模式下覆膜與破眠管理、溫溼度調控及水分管理、標準化花果穗管理、高品相果實套袋、微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召開技術培訓及現場會4次。 20 孫  鈞 王世福   
2 蕭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民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桃Y形樹體改造技術示範 建立示範基地20畝,開展桃Y形樹體改造技術示範推廣,集成桃樹寬行密植、精細化土肥水管理、簡易修剪、病蟲害安全控制等配套技術,通過項目的實施商品果率達90%以上,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會4期。 20 賈惠娟 姚  瑩
3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臨安綠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甜櫻桃肥水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建立甜櫻桃示範基地50畝,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與推廣,分析不同施肥技術體系對甜櫻桃產量及品質的影響,開展林下冬綠肥對甜櫻桃園土壤肥力的影響研究,初步形成1套甜櫻桃園肥水一體化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節約勞動力25%,減少化肥施用量30%,召開培訓班及現場會1-2期。 20

徐雲煥

張  青

4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園藝研究所 柑橘綠色栽培技術應用與示範 建立以黃龍病有效防控為目標的『紅美人』綠色栽培示範基地90畝,通過『紅美人』設施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兩種栽培模式,結合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無公害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等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集成黃龍病有效防控下的優質栽培技術體系1套,開展培訓1-2期。 20 徐建國    胡  丹     
5 平陽縣特產站 平陽縣平川農業專業合作社 『紅美人』避雨栽培技術示範及推廣 建立『紅美人』避雨栽培示範基地50畝,示範『紅美人』優質穩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增施有機肥、果園生草栽培等技術,包括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完熟栽培等技術。形成相關技術規程1套,開展技術培訓,計劃培訓50人次。 20 張  林    梁銀娜
6 樂清市種植業站 浙江萬樂果業有限公司 柑橘精品栽培技術示範及推廣 建立山地柑橘精品栽培技術示範基地200畝,開展有機肥改良山地沙質土壤、殺蟲燈或黃板等物理生物除蟲、矮化栽培管理、節水栽培、增鋪反光膜等試驗示範,初步集成技術規範1套,組織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王一光   方海濤
7 瑞安市糧油經濟作物站 瑞安市雲頂農業專業合作社 獼猴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獼猴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基地110畝,開展有機肥作基肥、沼液水肥一體化追肥的節本省工提制技術試驗,以及「多芽少枝」修剪和疏花疏果為主的獼猴桃高產穩產栽培技術應用示範,組織召開現場觀摩培訓1-2期,培訓技術人員及農戶50人次。 20 虞軼俊   孔海民 
8 秀洲區林業蠶桑管理站 益豐生態農場 桃設施促早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建立桃設施促早示範基地35畝,開展桃設施覆膜試驗、溫溼度調控、整型修剪,疏花疏果、套袋、授粉、多效唑促矮化等技術集成的設施促早栽培的試驗示範及推廣,減少肥料和農藥的施用量,提早上市時間,改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初步集成技術規範1套,培訓50人次。 20 賈惠娟  李  斌
9 南湖區林業與蠶桑站 嘉興未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桃園生態省力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桃生態省力栽培技術示範基地50畝,開展桃園生草栽培、病蟲害生態防控、防鳥網設施及無袋生產、肥水同灌等技術示範推廣,集成技術規範1套,降低成本25%,增加效益10%。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100人次。 20 賈惠娟    熊彩珍
10 平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平湖市報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葡萄大樹冠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建立葡萄大樹冠栽培示範基地15畝,示範推廣大樹冠限根栽培、果園生草栽培、果園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技術規範1套,組織開展技術培訓1期,培訓50人次。通過項目實施,預計15畝葡萄實現生產總產值37.5萬元、利潤22.5萬元,帶動全市2000多畝葡萄通過應用新技術實現增產增效。 20

李  斌

吳  平

11 嘉善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 嘉善縣惠民街道綠緣農場 梨綠色提質增效技術示範與推廣 建立梨綠色提質增效示範基地30畝,示範推廣肥水一體化、履帶式噴霧器、防鳥網等省力化栽培技術,以及生草栽培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形成技術規範1套,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50人次。 20 施澤彬   姚  瑩
12 嘉善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 嘉善淞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中國櫻桃避雨栽培技術及防鳥網覆蓋技術應用 建立中國櫻桃避雨栽培示範基地60畝,開展以覆蓋薄膜和防蟲網為主的中國櫻桃避雨栽培配套技術,不同肥效對比的水肥管理技術,殺蟲燈和生草栽培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的示範應用,形成技術規範1套,組織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吳延軍    芮利剛
13 桐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桐鄉市石門家寶家庭農場 藍莓棚架整形修剪技術研究與示範 建立藍莓標準化整形修剪示範基地60畝,其中棚架藍莓示範基地10畝,主要試驗示範藍莓棚架整形修剪技術,並配套限根栽培技術、肥水管理等技術,形成1套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50人次。 20 孫  鈞    張  傑   
14 湖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 長興城山溝桃源莊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湖州市老桃園改造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老桃園改造示範基地30畝,開展土壤改良、生草栽培、避雨栽培、覆膜、Y型整形技術等新型栽培技術模式示範推廣,制訂一套適合浙北地區栽種的老桃園栽培技術標準。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1-2次。 20 周慧芬 殷益明   
15 湖州市南潯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湖州南潯紅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 『陽光玫瑰』葡萄生態栽培技術研究 建立葡萄生態栽培示範基地30畝,主要開展葡萄園土壤改良試驗,應用水肥一體化、葡萄園營養帶生草(三葉草)栽培等技術,開展不同紙質套袋對『陽光玫瑰』果實品質影響試驗示範。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2次。 20 賈惠娟   王  莉   
16 長興縣農技推廣服務總站 長興李家巷晶津家庭農場 『陽光玫瑰』葡萄優質化精品化栽培試驗示範 建立『陽光玫瑰』優質精品栽培示範基地20畝,示範推廣肥藥雙減、抑草膜控草、噴淋降溫、控產提質等栽培技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考察1-2次。通過項目的實施,預計精品率達到85%以上,商品果率達到95%以上,畝效益比常規栽培增30%以上,輻射帶動周邊基地100畝。 20 吳  江    沈林章  
17 紹興市上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紹興市上虞區丁宅鄉丁香潤家庭農場 上虞區葡萄優質栽培示範基地建設 建設葡萄精品化、省力化優質栽培示範基地25畝,主要示範應用商品有機肥、大棚薄膜、反光膜、果實套袋等技術。通過項目的實施,省工節本,提升品質,預計示範基地葡萄畝經濟效益達到2.0萬元左右,輻射帶動周邊300畝以上。開展技術培訓2期。 20 吳  江    黃武權
18 紹興市越城區農技推廣中心 紹興市蓁茂果蔬有限公司 藍莓(奧尼爾等)栽培試驗示範 建立藍莓高品質栽培示範面積20畝。主要開展藍莓(奧尼爾等)試種栽培、試驗,探索促早和延後栽培等果樹提質增效新技術、增加肥水一體化設備等,從而提升藍莓的品質及產量。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1期。 20

陳錦宇

潘一峰

19 諸暨市經濟特產站 浙江喜盈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紅心獼猴桃提質增效栽培技術示範項目 建立紅心獼猴桃提質增效栽培示範基地20畝,示範推廣獼猴桃Y型樹形改造、高效人工授粉、疏花疏果與肥水管理、有機肥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提質增效技術,總結形成技術規程1套,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1期。 20 柏德玟    孟瑜清
20 諸暨市經濟特產站 浙江藍美農業有限公司 『藍美1號』T字型土壤改良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示範與推廣 建立藍莓標準生產示範基地50畝,示範推廣藍莓T字型土壤改良技術,建立標準化生產技術小程序一套,建設肥水一體化灌溉系統10畝,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1期。 20 徐雲煥     何維拉
21 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金華市仙蜜果家庭農場 免人工授粉火龍果優質栽培技術集成 建立免人工授粉火龍果示範基地40畝,開展火龍果不同肥料的試驗對比、結果枝培養與枝梢控制、揭內膜時間及疏花疏果等配套技術技術研究,形成相應火龍果優質栽培技術規範1套,開展技術交流1期。 20 柏德玟   李依嵐
22 金華市婺城區經濟特產站 金華市綠尚谷家庭農場有限公司 『紅美人』 綠色、高效設施栽培技術 建立『紅美人』設施栽培示範基地50畝,示範推廣應用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肥水一體化精準施肥技術,完熟栽培技術,集成反光膜覆蓋除草、種植蜜源植物、殺蟲燈、色板、昆蟲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以及果品採後商品化處理技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50人次。 20 徐建國   張  林
23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農業農村辦公室 金華市峙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柑桔優質栽培技術集成 建立柑橘優質栽培示範基地40畝,示範推廣柑桔綠色防控、滴灌水肥一體化、疏花疏果等技術,集成1套柑橘優質栽培技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50人次。畝增產值2000元。 20 柯甫志   蔣飛榮   
24 金東區經濟特產站 金華市躍山家庭農場 山地桃設施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建立20畝山地桃設施栽培示範基地,開展桃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示範,山地桃園避雨栽培、滴管技術的示範推廣,園藝地布、色板、殺蟲燈、防鳥網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示範,畝增產值1萬元,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蔣飛榮   王豔俏
25 磐安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磐安縣大盤家偉家庭農場 綠色桃園示範基地建設 建立桃綠色生產示範基地60畝,開展桃品種改良,示範推廣以疏花疏果、合理修剪、果實套袋為主的控產提質技術,以增施有機肥、果園套種綠肥為主的土壤改良技術,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形成1套適合磐安的桃優質生產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孫  鈞     陳文明
26 永康市經濟特產站 永康市方巖鎮後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由良』柑橘綠色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由良』蜜桔綠色栽培示範基地30畝,開展捕食瞞、黃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及大量使用生物有機肥,桔園套種綠肥,形成1套柑橘綠色防控技術,組織技術培訓1期。 20 許渭根   陳紅星
27 蘭谿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蘭谿市果香家庭農場 枇杷設施栽培技集成示範 項目區枇杷種植面積100畝,探索適合山地的設施結構和搭建方法,開展地膜覆蓋、枇杷配方肥等提質增效技術試驗示範,集成山地枇杷設施生產技術規程1套,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會2期,100人次。 20 陳俊偉    張  啟
28 東陽市種植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花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桃「Y」形整形修剪技術示範 建立桃「Y」型栽培示範基地50畝,開展寬行密植、「Y」形整形修剪、疏果套袋、農藥化肥減量、地膜覆蓋等提質增效技術示範,初步提出桃「Y」型整形修剪技術規程1套,開展培訓50人次。 20 賈惠娟   王加更     
29 衢州市經濟特產站 衢江區淘果園家庭農場 獼猴桃園省力化生態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建立獼猴桃省力化生態栽培示範基地50畝,示範推廣1-2個適合控制雜草的獼猴桃園生草品種,改善獼猴桃園生態環境和果實品質升;示範推廣獼猴桃機械授粉、肥水一體化、自走式微耕機等省力栽培技術,開展觀摩和培訓1期。 20 張慧琴 程慧林
30 衢江區經濟作物管理站  衢州市衢江區炫宇家庭農場 大棚設施葡萄精品果生產技術示範與推廣 開展60畝葡萄控產提質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示範推廣葡萄「一字型」整形修剪、果實增糖技術,編制精品葡萄標準化栽培技術模式圖1份,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200人次以上。 20 吳  江     吳  群
31 常山縣農業農村局特產站 常山縣菊平家庭農場 梨優質高效示範基地建設 開展60畝梨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推廣『翠玉』梨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開展果園肥水一體化、新型實用機械、果菜(綠肥)間套種、廢棄枝條有機還田等新型種植技術和模式,開展培訓和觀摩會1期。 20 施澤彬  李餘生
32 常山縣胡柚研究院 常山縣翠香蜜家庭農場 枳+桔砧胡柚容器大苗超高品質集成栽培技術示範推廣 建立超高品質胡柚栽培示範基地20畝,開展農業廢棄物(茶葉渣、菌渣、羊糞等)改良土壤,容器大苗培育移栽,中間砧弱化矮化樹勢促早產、寬行窄株高密度種植、全新的整形修剪方式等集成栽培技術試驗示範。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 20 孫崇德   畢旭燦
33 江山市果業生產開發辦公室 浙江亞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江山市亞米獼猴桃示範基地建設 建立獼猴桃標準化生產示範示範基地30畝,開展獼猴桃棚架、滴灌等設施應用,示範推廣有機肥改土,一桿二蔓修剪,病蟲害科學防控、完熟採摘等配套技術,組織技術培訓2期,培訓農戶170人次。 20 張慧琴  謝義福
34 開化縣農業特色產業服務中心 開化山江歸居家庭農場 日本『太秋』柿早實栽培技術示範和豐田寶生物有機肥應用的研究 建立柿子早實栽培示範基地200畝,主要開展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定幹修剪等早實栽培技術的集成與示範;開展豐田寶生物有機肥在『太秋』柿早實栽培示範應用研究,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龔榜初   程慧林
35 龍遊縣農業農村局 龍遊朱氏家庭農場 精品梨生產技術試驗示範 建立精品梨生產示範基地60畝,示範推廣梨避雨栽培、省力化栽培,通過合理稀植、果園新型實用機械應用節本省工;開展新型種植模式示範,通過果菜(綠肥)間套種,種養結合新模式示範,實現防病改土。組織開展技術培訓100人次。 20 張  林   吳  群
36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葡萄限根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項目區面積50畝,主要開展對舟山市具有推廣利用價值的葡萄品種的壟式限根栽培、控根器式限根栽培、箱框式限根栽培模式的研究與示範推廣,解決舟山灘涂地、鹽鹼地葡萄栽培生產難題,技術培訓100人次。 20

孫  鈞

餘玲靜    

37 椒江區林業特產總站 椒江區水果場 柑桔提質增效技術示範項目 開展20畝柑橘提質增效技術示範,改建網室大棚1500平方米,開展『紅美人』、『由良』等品種設施延後栽培;示範應用不同規格地膜9畝,間種綠肥,改良土壤;開展增施有機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適用技術,提升柑桔果實品質。組織開展技術培訓50人次。 20 柏德玟  徐春燕    
38 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 臨海市湧泉梅尖山柑桔專業合作社 柑橘機械化省力化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柑橘機械化省力化栽培示範基地30畝,主要開展柑橘噴滴灌、氣泵鬆土施肥、園藝防草布應用,機械化深施有機肥機械化樹幹塗白等柑橘省力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培訓種植戶200人次。 20 孫  鈞    金國強
39 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 臨海市山峽果蔬專業合作社 獼猴桃避災、節本增效設施栽培試驗示範 主要在100畝獼猴桃示範基地開展防早霜凍害、花期授粉遇雨、掛果期防颱風雨水對樹體、果實的影響試驗示範等大棚避災增效栽培示範,開展智能管理噴霧技術示範,初步形成獼猴桃節本減藥增效技術1套,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周慧芬    顏麗菊
40 溫嶺市農技推廣總站 溫嶺市楊楊家庭農場 葡萄輕簡化栽培技術示範基地 建立葡萄輕剪化栽培示範基地20畝,示範推廣起壟栽培、大冠稀植栽培,規範化整形修剪、標準化疏花疏果、水肥一體化等輕簡化栽培配套技術,精品果率提高30%,組織召開現場會1次,培訓人數60人。 20 賈惠娟   宗四弟
41 玉環市特產技術推廣站 玉環萬得凱文旦觀光園有限公司 柚類種質資源篩選保存與推廣 建立70畝柚類種質資源保存和生產示範基地,開展品種篩選、保存和示範工作,篩選出與玉環文旦品質和物候期相近的品系1-2個並進行授粉雜交試驗,品質提升和防裂效應試驗;通過控肥控水等栽培開展玉環文旦品質提高和防治裂果試驗,裂果率降至15%以下。 20 徐雲煥     陳青英
42 天台縣特產技術推廣站 天台縣希望田野家庭農場股份有限公司 獼猴桃避雨設施栽培技術推廣 建立獼猴桃避雨設施栽培示範基地30畝,主要開展獼猴桃避雨栽培技術、T字形平棚架栽培模式為主的枝條規範化省力化管理技術、綠肥和太陽能殺蟲燈相結合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的示範推廣,實現減藥減肥提質增效。開展技術培訓1期。 20 高洪勤   張  林
43 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麗水市太山白獼猴桃專業合作社 獼猴桃優質栽培技術示範推廣 項目區獼猴桃園50畝,主要開展獼猴桃新品種『金麗』(浙品認201900911-2)栽培示範,集成獼猴桃山地簡易化省工節本配套栽培技術1套,召開現場觀摩會1期。 20 柏德玟    周曉音
44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麗水市蓮都區綠果家庭農場 山地梨園抗風設施試驗與示範 建立山地梨防風設施栽培基地2000平米,主要開展山地梨園抗風棚架搭建,梨抗風網覆蓋,改土、整形修剪、綠色防控、樹體綜合管理等山地梨園節水省肥配套技術示範,開展觀摩和技術培訓1期,50人次。 20 施澤彬   宗四弟
45 麗水市蓮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麗水市下坑淨水麗宏楊梅專業合作社 楊梅設施促成栽培技術試驗與示範 建設楊梅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00畝,重點建設設施促成大棚1400平米,開展楊梅促成栽培、矮化整形、增施有機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研究,集成楊梅促成栽培技術體系1套,開展培訓50人次。 20 戚行江    黃海華
46 龍泉市經濟作物站 浙江龍泉陽光農業有限公司 甜桔柚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 建立甜橘柚示範基地220畝,主要開展肥水同灌施肥技術、有機肥應用技術、果實套袋技術、病蟲害精準防控技術等提質增效集成技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80人次。 20 徐建國   周曉音
47 慶元縣農業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慶元縣外婆家水果專業合作社 慶元甜桔柚精品化栽培試驗與示範 建設甜橘柚精品果園50畝,開展設施避雨栽培、地膜覆蓋、肥水調控、控產提質、疏果套袋、果園清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試驗示範,開展技術培訓或觀摩活動1次。 20 柯甫志   吳寶玉   


附件2

 

  浙江省茶葉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為推進茶葉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結合浙江省茶葉產業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推動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方向,集聚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力量,梳理茶葉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成果,依靠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形成技術操作規範,組織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實現技術快速入戶到點示範輻射,切實提高茶葉產業科技支撐水平和現代化生產能力,推動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建立區域試驗站5個,開展茶園霜凍預測防控、主要蟲害聲光防控、白葉一號茶園生態管理、黃化茶樹品種適制性、果味紅茶加工關鍵技術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熟化與集成,形成可示範推廣的茶葉新技術。在32個縣(市、區)建立41個示範基地。重點做好優新特茶樹品種、茶園綠色生態高效栽培、病蟲害綠色精準防控、茶葉機器換人、特色茶類加工、茶葉綜合利用與智慧茶園建設等7個方面技術的試驗示範與推廣應用,促進茶葉生產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時間為2020年5月- 2022年5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制定技術方案。每個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落實1名省市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和1名年輕農技人員(項目聯繫人)進行項目實施指導,重點培養年輕農技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工作,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帶領年輕農技人員指導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制定技術方案,明確熟化的技術品種、資金使用、時間進度、評價指標等內容。技術方案於6月1日前上報省農技推廣中心茶葉科俞燎遠。

 

  (二)組織項目實施。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要指導項目實施,開展實地或實時連線技術幫扶。年輕農技人員要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在生產關鍵季節到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實地技術幫扶。項目實施中期,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及時做好實施情況中期自評,總結做法、成果和經驗,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並將實施情況中期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三)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後,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年輕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形成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同時,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對照技術方案規定的各項內容及指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並將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四、資金使用及管理

 

  省財政統籌安排適當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項目實施,並按因素法切塊下達(詳見浙財農〔2019〕49號文件)。省補資金主要用於區域試驗站和示範基地所需的茶苗(插穗)、化肥、農藥、加工機械等物化投入,以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技術資料、項目總結及標誌牌製作等費用開支。

 

  同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財經制度和資金管理規定,按照實施方案和相關要求組織實施項目、使用資金及財務處理,抓好進度和質量管理,做好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歸集整理建檔立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評價審計,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項目順利實施、任務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廳重點加強對資金項目管理的監督指導,適時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績效評價。省農技推廣中心組織團隊做好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產業技術項目方案的審核,建立專家聯繫制度,組織做好試驗示範、技術指導等工作。各市、縣(市、區)根據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技術方案的要求,由當地業務部門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或技術指導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項目立項後,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要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做好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及時總結提煉產業發展技術模式,形成一批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圖。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資金執行管理和項目進度監控,強化指導服務,跟蹤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定使用管理資金和組織實施項目,及時了解掌握報告項目實施進度。省農技推廣中心要加強對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等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指導,確保項目任務落實到位。

 

  附表

 

  浙江省2020-2022年茶葉產業技術項目任務表

類別 承擔單位 實施單位 項目名稱 主要任務

資金

萬元

聯繫

專家

區域試驗站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果味紅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承擔果味紅茶加工技術研究。選擇夏秋茶鮮葉為原料,在工夫紅茶的發酵、提香工藝引入新鮮水果,重點研究果味紅茶的複合發酵技術、複合提香技術,開發果味紅茶產品,形成一套可產業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果味紅茶關鍵加工技術。 20

楊秀芳

崔宏春

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茶園春季霜凍災害預測防控技術集成 主要承擔茶園春季霜凍災害預測防控技術集成。形成1套茶葉春季霜凍害監測預測技術、1套茶園霜凍災害後減災處理技術和1套茶葉霜凍害監測預報服務系統。示範推廣相關技術200畝以上。 20

金志鳳

付  傑

湖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 湖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 『白葉一號』茶園生態管理技術研究與集成 主要承擔『白葉一號』茶園生態管理技術研究與集成。研究『白葉一號』不同生長期茶園管理技術。集成『白葉一號』茶園增施有機肥、少施或不施農藥的管理技術。制定湖州市地方標準《『白葉一號』茶園管理技術規範》。 20

程街亮

柳麗萍

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茶園主要蟲害聲光物理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 主要承擔茶園主要蟲害聲光物理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開展聲光物理防控技術的研究,並針對茶園主要害蟲防治效果與普通化學防治進行對比試驗,對比聲光防治茶園與化學防治茶園在產量、品質以及農殘上的差異,明確防治效果及減藥情況,集成1套技術規程和1套技術模式圖。 20

羅列萬

羅文文

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黃化茶樹品種適制性多因子研究 主要承擔黃化茶樹品種適制性多因子研究。針對區域內具有推廣價值的『中黃2號』等多個黃化茶樹品種,重點開展黃化品種多茶類適制性與利用模式中試熟化研究,明確黃化茶樹品種特性。開發2-3個具有黃化茶特色的茶葉新產品,形成黃化茶樹多茶類生產技術模式,提出相應配套栽培管理技術。 20

俞燎遠

馬軍輝

(以下為示範點)1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臨安頂谷雲霧茶業有限公司 天目青頂品質提升技術示範推廣 示範推廣天目青頂品質提升技術。建立天目青頂標準化加工示範點1個,提升天目青頂品質等次。示範基地年增利潤10%以上。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陸德彪

丁潔平

2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臨安鎮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黃化種茶葉生態栽培技術示範推廣 示範推廣黃化種茶樹生態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500畝。篩選出適合臨安推廣種植的黃化品種,示範推廣黃化系列品種生態栽培管理技術和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建立茶園景觀防護林,種植桂花、櫻花等美化樹種3000株。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黃偉紅

丁潔平

3 蕭山區農技推廣中心 杭州茂豐家庭農場有限公司 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應用 示範應用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以農業防治、生態調控為基礎,物理誘控和生物防治為主體,科學用藥相輔助,因地制宜,分區治理。改善茶園生態環境面積200畝。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石春華

蔣炳芳

4 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建德市龍源白茶開發有限公司 『中白1號』品種利用配套技術示範應用 示範應用『中白1號』品種利用配套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60畝。建立1套完整的生產、加工、品質評定等品種利用配套技術體系。舉辦2期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餘繼忠

郝國雙

5 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千裡崗農產品有限公司 『中白4號』茶園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中白4號』茶園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50畝。形成1套生態高效栽培技術規範,提高綜合經濟效益10%以上。舉辦2期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胡  醒

郝國雙

6 淳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茶葉站 杭州千島玉葉茶業有限公司 『鳩坑早』品種利用配套技術示範應用 示範應用『鳩坑早』品種利用配套技術,形成生產技術規範。建立『鳩坑早』示範園50畝以上,出圃茶苗800萬株,新發展『鳩坑早』新品系良種茶園1600畝。舉辦現場交流會或培訓班2期,培訓100人次以上。 20

周竹定

王華建

7 安吉縣農業農村局茶葉站 安吉雅思茶場 安吉白茶茶園機械化管理技術集成與應用 集成應用推廣安吉白茶茶園機械化管理技術。應用茶園耕作機、軌道運輸機,提高茶園管理機械化水平。形成一套茶園無人機飛防技術。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茶農200人,茶園管理機械化示範推廣面積5000畝。 20

吳迤玲

韓 震

8 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德清縣雲鶴茶葉專業合作社 莫幹黃芽黃茶標準化加工工藝示範 示範推廣黃茶加工工藝。開展『中黃1號』、『鳩坑早』、『中茶108』等品種的黃茶適制性試驗和莫幹黃芽黃茶手工及機械化悶黃工藝試驗、示範,形成莫幹黃芽黃茶加工工藝標準化工藝流程,培訓人數100人次以上。 20

柳麗萍

錢  虹

9 金東區經濟特產站 金華翡翠茶業有限公司 抹茶應用於食品加工的技術集成與示範 集成示範抹茶作為食品配料在食品生產中的綜合應用技術,研究集成抹茶在焙烤食品中應用的關鍵技術,研發新產品抹茶特色食品3個以上。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胡劍光

王  能

10 義烏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 浙江道人峰茶業有限公司 有機茶園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示範推廣有機茶園高效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80畝。通過項目實施,增加畝產200kg,畝增產值1600元,畝節約成本1000元。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金國慶

金偉東

11 武義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華仕達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碾茶品質提升加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碾茶品質提升加工技術。建立碾茶理化特徵成分和感官審評資料庫,制定碾茶拼配的加工方案,形成一套具有浙江武義特色的抹茶質量技術規程,提高綜合經濟效益5%,培訓技術人員50人次以上。 20

賴建紅

胡美娟

12 武義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武義駱駝九龍磚茶有限公司 黑毛茶加工技術示範 示範推廣黑毛茶加工技術。合理聯裝建成清潔、連續的新型邊銷茶原料生產流水線1條,形成黑毛茶「標準化、低氟化」生產技術新模式1個。舉辦1期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潘元清

李月雙

13 武義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武義清境茶葉有限公司 茶園病蟲害「飛防」技術研究與示範 研究示範茶園病蟲害「飛防」技術。建立一套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的技術模式,形成一套茶園病蟲害無人機「飛防」技術規程。示範面積300畝,畝節本增效300元,培訓相關茶農、植保員等共50人。 20

王嶽梁

鄭  健

14 蘭谿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婺洲茶業有限公司 金華茉莉花茶品質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 研究與示範金華茉莉花茶品質控制技術。建立示範基地200畝,總結出一套具有特色的茉莉花茶加工技術規程和栽培技術。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茶農50人次以上。 20

羅文文

張  啟

15 磐安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磐安老傅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特色茶樹品種龍井茶生產技術示範推廣 建成龍井茶生產示範基地1個,面積150畝,提出1套特色茶樹品種龍井茶加工技術,建立1條日產100公斤的特色品種龍井茶生產線。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葉火香

傅朝紅

16 龍泉市茶產業發展中心 浙江龍泉地陽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茶樹與香榧高效生態套種模式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茶樹與香榧高效生態套種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100畝。集成茶樹與香榧配套種植生產技術模式,提高綜合經濟效益10%以上,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潘建義

劉善紅

17 雲和縣經濟作物站 雲和縣恆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生態茶園優質高效施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生態茶園優質高效施肥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100畝,集成生態茶園優質高效施肥技術模式,提升茶葉生產經濟效益10%以上。舉辦培訓班或現場   會2期,培訓茶農80人次以上。 20

馮海強

俞慧玲

18 遂昌縣茶葉技術推廣站 遂昌縣天堂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銀猴種紅茶加工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示範推廣銀猴種紅茶加工關鍵技術。集成銀猴種紅茶加工技術模式,項目實施區銀猴茶品種茶園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召開現場觀摩會或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雷永宏

馬軍輝

19 遂昌縣茶葉技術推廣站 浙江遂昌湖山原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 山地茶園病蟲害「飛防」技術示範 示範推廣山地茶園病蟲害「飛防」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300畝。集成山地茶園病蟲害「飛防」技術模式。示範區化學農藥用量減少30%。舉辦培訓班或現場示範觀摩會2次,培訓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肖 強

朱彩虹

20 青田縣經濟作物管理站 浙江萬春茶業有限公司 智慧茶園建設及防禦「倒春寒」技術示範 示範智慧茶園建設及防禦「倒春寒」技術。配套智慧茶園綜合管理系統,開展氣候抗災系統建設和茶園可視化管理,集成1套智慧茶園建設技術模式。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金志鳳

葛國平

21 景寧縣農業農村局 景寧鳳豔家庭農場 『景白』品種嫁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景白』品種嫁接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80畝。提煉總結形成『景白』白化茶樹嫁接技術模式,提升『景白』茶園效益10%以上。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茶農60人次以上。 20

俞燎遠

劉建平

22 松陽縣茶葉產業辦公室 浙江正德和食品有限公司 茶在肉製品中應用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茶在肉製品中應用技術。開發茶香肉製品產品2個,集成茶香肉製品產品技術模式1個,銷售產值超100萬元。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80人次以上。 20

張海華

張林福

23 開化縣茶葉科學研究所 浙江雲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 開化御璽黑茶加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開化御璽黑茶加工技術。建立1個技術模式展示示範基地,面積160畝。建立1套完整的生產、加工等產業化開發配套技術模式,提高綜合經濟效益20%以上。培訓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金  晶

方輝韓

24 開化縣茶葉科學研究所 開化元山茶業有限公司 開化縣綠碎茶加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開化縣綠碎茶加工技術。建設綠碎茶機採技術示範基地1個,面積60畝。初步形成工藝技術體系,提高茶園綜合經濟效益15%以上。培訓推廣、觀摩示範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餘書平

方輝韓

25 開化縣茶葉科學研究所 開化縣應生茶葉專業合作社 開化縣機採茶園樹冠培育與病蟲害防控技術示範 示範開化縣機採茶園樹冠培育與病蟲害防控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50畝。集成1項茶樹機採技術規程。舉辦技術培訓班或現場觀摩會2次,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餘書平

方輝韓

26 江山市茶葉技術推廣中心 江山市吳公山茶場 果香條形紅茶工藝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果香條形紅茶加工關鍵技術。建立紅茶生產示範基地1個,面積70畝。集成果香型江山紅茶的生產技術模式圖。提高茶葉經濟效益10%以上。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羅文文

陳加土

27 常山縣農業農村局特產站 常山縣七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常山胡柚青果茶加工工藝研發與示範 示範推廣常山胡柚青果茶加工工藝。以茶葉為原料,形成常山胡柚青果茶加工技術模式圖。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金  晶

李餘生

28 龍遊縣農業農村局經濟特產站 浙江龍遊茗皇黃茶開發有限公司 『中黃3號』修剪葉製備速溶茶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應用『中黃3號』修剪葉製備速溶茶加工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200畝。研究速溶黃茶加工關鍵技術1套,形成加工標準技術。開發高品質速溶黃茶新產品1-2個,速溶黃茶的應用產品(茶飲料、蛋糕等)2款以上。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何衛中

徐汝松

29 紹興市越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紹興御茶村茶業有限公司 茶園綠色防控新技術集成與示範 集成示範茶園綠色防控新技術。形成一套茶園綠色防控新技術模式。推廣應用新型生物農藥1種,防治面積達到2050畝次以上。推廣和應用天敵友好型數位化色板1種,應用面積在500畝次以上。推廣應用新型茶園鱗翅目害蟲誘捕器(含誘芯),防治面積達到1000畝次以上。開展相關技術培訓2次以上。 20

商建農

呂閏強

30 柯橋區農業農村局 紹興市秦望茶業有限公司 越州紅紅茶加工技術集成與應用 集成應用越州紅紅茶加工技術。建立特色紅茶示範基地1個,面積50畝。制訂加工技術標準1個,示範基地畝增產值1000元。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蘇祝成

李臘梅

31 新昌縣農業農村局 新昌縣清河茶業專業合作社 紅茶多產品開發技術研究與推廣 研究推廣紅茶多產品開發技術。試製成功3隻新型紅茶產品(新茶飲奶茶紅茶原料、冷泡型紅茶、花香型紅茶)。編制完成與新型紅茶產品配套的生產技術規程。舉辦現場培訓推廣會2次。 20

王華建

周竹定

32 新昌縣農業農村局 新昌縣鼎鴻家庭農場有限公司 新昌黃化茶新品種的開發利用 開展新昌黃化茶新品種繁育,總結一套黃化品種龍井茶加工技術規程。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50畝。舉辦現場交流會或培訓班2期,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茶農100人次以上。 20

王校常

胡  雙

33 嵊州市農業農村局 嵊州市越聖名茶專業合作社 嵊州市黃化新品種培育及高效利用技術示範與推廣 黃化新品種繁育,綠色栽培,龍井茶、輝白茶、紅茶等多茶類加工的高效利用技術示範與推廣。總結出一套黃化新品種茶生產技術規程,畝均效益提高15%左右。舉辦現場交流會或培訓班,培訓人數100人次以上。 20

李臘梅

汪新貴

34 臨海市農機管理總站 臨海市羊巖茶廠 茶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示範 示範推廣茶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茶園管理機械,防霜機除霜,機械採摘,茶葉全程機械化加工等技術,提高經濟效益10%以上。總結形成茶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葉 陽

屈呂標

35 天台縣特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天一茶業有限公司 天台山雲霧茶機制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天台山雲霧茶機制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200畝。製作天台山雲霧茶機制標準樣,集成天台山雲霧茶機制工藝技術模式。開展相關技術培訓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張星海

金 鑫

36 蒼南縣農業特產總站 浙江蒼鶴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新工藝白茶生產加工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小葉種白茶新工藝生產加工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200畝。開展小葉種白茶新工藝技術試驗研究,總結一套新工藝白茶生產加工技術模式。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農戶60人次以上。 20

孫淑娟

沈年橋

37 平陽縣特產站 平陽縣霧鄉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 黃金葉茶樹品種加工平陽黃湯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黃金葉茶樹品種加工平陽黃湯技術。建立黃金葉示範基地1個,面積120畝。總結形成1套黃金葉品種加工平陽黃湯加工技術模式。開展技術培訓2期,培訓茶農80人次以上。 20 袁海波謝前途
38 泰順縣茶葉特產總站 浙江雅中芽茶業有限公司 泰順夏秋茶利用技術集成與推廣 示範推廣夏秋茶綜合利用技術。建立泰順本地群體品種夏秋茶利用示範基地1個,面積180畝。研發夏秋茶利用新產品1個,集成新產品標準加工技術模式1個。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俞燎遠

劉海濱

39 泰順縣茶葉特產總站 泰順縣貓狸坎茶場 泰順縣茶園「綠色雙減」技術示範 示範泰順縣茶園「綠色雙減」技術。建立示範生態茶園綠色高效標準化基地1個,面積150畝。集成1套茶園「綠色雙減」技術模式。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以上。 20

馮海強

吳碎典

40 舟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舟山市普陀山海天佛茶有限公司 海島生態茶園建設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海島生態茶園建設技術。實施茶園生態綜合護養和茶樹病蟲害自動監測監控體系技術。總結一套技術模式。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胡民強

餘玲靜

41 舟山市普陀區農業工作站 浙江冠素堂食品有限公司 茶在烘焙食品中應用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推廣茶在烘焙食品中應用技術。開發茶烘焙新產品5款300噸,制定產品標準1個,示範銷售產值超300萬元。舉辦培訓班1期,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以上。 20

陳  萍

王  芳


附件3

 

  浙江省蠶桑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為推進蠶桑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結合浙江省蠶桑產業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圍繞推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省廳主推技術和各地蠶桑產業發展實際,集聚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力量,梳理蠶桑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成果,依靠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形成技術操作規範,組織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實現技術快速入戶到田,切實提高蠶桑產業科技支撐水平和現代化生產能力,推動蠶桑產業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建立4個區域試驗站,重點對雄蠶、人工飼料專用品種、果桑等優特新品種及配套技術,蠶桑機械與設施種養技術等進行中試、熟化與集成,形成可示範推廣技術(模式)。在14個縣(市、區)建立16個示範基地,重點做好小蠶工廠化飼育、優特蠶桑品種與原料繭生產、設施蠶桑規模生產、蠶種良種良法優質高效、桑樹(果桑)病蟲防控綠色安全、「蠶桑+」新型種養、蠶桑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等技術和模式的示範推廣。並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交流,提升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的技術水平,示範帶動蠶桑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和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具體見附表)。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時間為2020年5月-2022年5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制定技術方案。每個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落實一名省市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和一名年輕農技人員(項目聯繫人)進行項目實施指導,重點培養年輕農技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工作,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帶領年輕農技人員幫助指導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制定技術方案,明確熟化的技術品種、資金使用、時間進度、評價指標等內容。技術方案於6月1日前上報省農技推廣中心蠶桑科潘美良。

 

  (二)組織項目實施。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要指導項目實施,開展實地或實時連線技術幫扶。年輕農技人員要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在生產關鍵季節到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實地技術幫扶。項目實施中期,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相關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及時做好實施情況中期自評,總結做法、成果和經驗,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並將實施情況中期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三)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後,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年輕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形成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同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對照技術方案規定的各項內容及指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並將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技推廣中心。

 

  四、資金使用及管理

 

  省財政統籌安排適當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項目實施,並按因素法切塊下達(詳見浙財農〔2019〕49號文件)。省補資金主要用於區域試驗站和示範基地調查記載、試驗檢測、桑苗、蠶種、化肥、農藥、基質、機械、設施設備等物化投入,以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技術資料、項目總結及標誌牌製作等費用開支。

 

  同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財經制度和資金管理規定,按照實施方案和相關要求組織實施項目、使用資金及財務處理,抓好進度和質量管理,做好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歸集整理建檔立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評價審計,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項目順利實施、任務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廳重點加強對資金項目管理的監督指導,適時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績效評價。省農技推廣中心組織團隊做好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產業技術項目方案的審核,建立專家聯繫制度,組織做好試驗示範、技術指導與交流等工作。各市、縣(市、區)根據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技術方案的要求,由當地業務部門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或技術指導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項目立項後,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要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做好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及時總結提煉產業發展技術模式,形成一批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圖。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資金執行管理和項目進度監控,強化指導服務,跟蹤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定使用管理資金和組織實施項目,及時了解掌握報告項目實施進度。省農技推廣中心要加強對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等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促,確保項目任務落實到位。

 

  附表

 

  浙江省2020-2022年蠶桑產業技術項目任務表

類別 承擔單位 實施單位 項目名稱 主要任務

資金

萬元

聯繫

專家

區域試驗站 杭州市蠶桑技術推廣總站 杭州市蠶桑技術推廣總站 雄蠶、人工飼料專用品種的規模化繁育技術集成與應用 主要承擔規模化標準化雄蠶種繁育,人工飼料專用蠶品種『中2016×日2016』,雄蠶品種『雌29×平30』、『浙鳳二號』,彩色繭蠶品種『紅中×紅日』試養,集成雄蠶規模化、標準化繁育技術,形成人工飼料專用蠶品種『中2016×日2016』繁育技術規程。建設標準精品專用桑園180畝,繁育雄蠶種2萬張、優質人工飼料蠶種1.5萬張,培育規模化優質蠶桑家庭農場(大戶)2-3家。 20

曾光遠

何銳敏

陳 曦

海寧市經濟作物技術服務站 海寧市經濟作物技術服務站 蠶桑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 主要承擔桑園病蟲害監控與綠色防控設施設備的集成利用,包括殺蟲燈、粘蟲板、性信息素誘捕器等運用,家蠶機械設施化飼育模式示範包括飼養環境智能化控制、雜交桑機械化收割、設施機械化飼育等技術,建立示範面積300畝,每年開展蠶桑新品種試驗2個以上,提出技術1項。 20

吳海平

陳偉國

孫海燕

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軌道式大蠶機械化飼養系統研發及技術集成與示範 主要承擔適用於地蠶育的軌道式大蠶機械化飼餵系統開發、研製,研究、集成基於軌道式大蠶機械化飼餵系統的省力化蠶桑生產技術體系,並建立示範基地、試驗示範蠶桑省力化生產模式。設計並試製軌道式大蠶機械化飼餵系統1套,制定技術規程1個,集成包括桑葉機械化收穫、小蠶集中共育、大蠶機械化飼餵等蠶桑省力化生產模式1套。每年開展2個以上蠶桑新品種試驗。 20

費建明

張金衛

佔鵬飛

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果桑反季栽培試驗研究和臺灣長果桑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主要承擔果桑反季栽培試驗研究,重點研究反季栽培剪留枝形式、促控落葉、發芽藥劑篩選、提高果品質量方法等;臺灣長果桑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重點是栽培地的選擇、樹型養成和修剪、防止落果及提高品質等。形成技術模式1個以上,掌握臺灣長果桑栽培技術並開展示範推廣,示範推廣20畝,預期增效20%。 20

呂志強

馬煥豔

陳樂陽

(以下為示範點)

1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臨安遇見家庭農場 葉果兩用及桑園套種技術模式示範 示範果桑高產優質種植技術,葉果兩用大棚養殖技術模式,桑園綠色防控技術,「桑樹+蔬菜」種植模式,示範面積30畝,建成蠶桑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示範基地1個。預期增效10%以上,力爭平均畝桑效益1萬元以上,技術培訓80餘人次。 20

曾光遠

梅洪飛

斯玉英

2 淳安縣蠶桑管理總站 淳安縣威坪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 蠶桑園區桑樹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桑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威坪鎮建立100畝以上示範基地1個;示範桑園統防統治模式,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同時引進食誘劑、性誘劑進行防治,減災增效10%以上,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60人次。 20

徐向宏

馬煥豔

唐金富

3 淳安縣蠶桑管理總站 淳安縣汾口小蠶共育合作社 小蠶工廠化飼育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小蠶工廠化飼育技術,改造提升面積100畝以上的小蠶工廠化飼育示範基地1個,年示範推廣蠶種800張以上、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實現省工1.5工/張,平均張產增加1公斤。 20

周文林

徐向宏

邵國昌

4 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建德市大同蠶桑專業合作社 連續化多批次養蠶關鍵技術集成示範推廣 示範連續化多批次養蠶技術,集成熟化多批次養蠶模式中抗病品種選擇、消毒防病技術、桑園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建立示範基地1個,示範面積100畝,全年多期養蠶使畝桑產值達到6000元以上,張種節本增效300元。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60人次。 20

王永強

黃國成

朱麗君

5 嘉興農科院桐鄉農科所蠶桑技術推廣站 桐鄉市蠶業有限公司 天然彩色繭蠶品種『金秋×初日』繁育技術示範 示範提高『金秋×初日』繁育係數技術,防控微粒子病發生技術,形成「高效、優質」蠶種生產集成技術。繁育一代雜交種3000盒,公斤繭制種量提高10%,蠶種無毒率達80%,蠶種生產經濟效益提高10%以上,培訓技術人員50人次。 20

李有江

黃衍峰

朱建忠

6 嘉興農科院桐鄉農科所蠶桑技術推廣站 桐鄉市興民蠶業專業合作社 天然彩色繭生產示範與推廣 示範天然彩色繭生產技術,核心示範桑園面積100畝,創建天然彩色繭生產示範基地(村)1個,覆蓋至全村60%的養蠶農戶,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養蠶生產經營模式示範,小蠶規模共育工廠化飼育技術、桑園肥培管理及統防統治示範。推廣飼養『金秋×初日』2000張以上,同比平均張種增收15%以上,技術培訓農戶100人次。 20

陳玉銀

朱建忠

蘭麗盼

7 海寧市經濟作物技術服務站 浙江雅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規模化蠶桑生產模式示範應用 示範蠶病綜合防控技術,小蠶中蠶大蠶分段飼養方式,方格蔟自動上蔟技術。提出家蠶分段飼養生產模式1項,建立示範基地1個,示範面積300畝,節本增效10%以上,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100人次。 20

陳偉國

潘美良

戴建忠

8 湖州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 南潯雲豪家庭農場 設施蠶桑與桑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示範 示範設施蠶桑與桑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技術(模式),主要內容包括設施養蠶全齡工廠化,果桑菌核病安全防控技術,桑葉茶、魚桑飼料等桑資源利用加工技術。示範基地規模60畝,建立一套設施養蠶全齡工廠化技術流程、果桑菌核病安全防控技術模式,開發桑葉茶、桑飼料2個產品,並形成一套栽培生產加工技術規範。開展相關技術培訓100人次;實現畝桑增效20%以上。 20

呂志強

錢文春

吳懷民

9 湖州市南潯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湖州荻港徐緣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果桑酒、桑葉茶深加工組合技術及生產示範 示範果桑超高產栽培技術,成林桑桑果產量比目前主栽培品種提高1倍,示範面積30畝;優化桑果酒製備工藝,加工桑果10噸,年產果桑白酒1000公斤,紅酒500公斤,組建桑果酒生產性展示車間;示範桑茶製備和生產技術,桑葉茶產量300公斤。提高綜合經濟效益20%以上。召開現場會或研討會1次,培訓加工技術人員和種植農戶50人次以上。 20

潘美良

陳 琳

金勤生

10 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德清縣東慶蠶種有限公司 彩色繭『水星1號』新蠶品種育繁推一體化應用 示範彩色繭品種『水星1號』一代雜交種繁育技術,提升改造桑園50畝,繁育推廣蠶種10000張,張種增加收益10%以上;開發彩色繭絲綿被、彩色繭工藝品;改良品種繁育性能,提高制種成績20%以上。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60人次。 20

魯興萌

谷利群

金杏麗

11 紹興市越城區農技推廣中心 紹興市大禹蠶種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果桑品種園及配套技術試驗示範 示範果桑品種及配套技術,包括引進與栽培果桑品種29個,調查常見品種性狀,篩選出符合市場不同需求,並適宜浙江地區栽培的果桑品種;示範基地35畝,其中建立大棚避雨設施3畝,集成示範配套栽培技術。預期增效10%,培訓50人次以上。 20

呂志強

孟正樂

閭 君

12 永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永康市土特產公司 飲用水源保護區桑園生態栽培管理技術示範 示範桑園生態栽培管理技術,進行桑園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桑樹合理修剪、桑園鋪草、應用太陽能殺蟲燈等措施控制桑園病蟲草害。建立示範基地1個,面積110畝,提高綜合經濟效益11%以上,舉辦培訓班或現場觀摩會2期,培訓農戶60人次以上。 20

黃世榮

陳阜新

張鵬博

13 武義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武義晶榮桑蠶專業合作社 彩色繭『水星1號』蠶種繁育技術示範 示範彩色繭『水星1號』蠶種繁育技術,實行1-3齡小蠶共育、大蠶分戶飼養、規範消毒防病、優質簇具營繭等。建立優質桑園示範基地130畝,飼育2期彩色繭『水星1號』原蠶,繁育一代雜交種4000張,提高蠶種生產經濟效益10%以上。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戶50人次。 20

谷利群

何恩潔

陳文廣

14 磐安縣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磐安縣青之舟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磐安縣競雅家庭農場 桑樹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示範 示範桑樹資源多元化綜合利用,包括桑葉茶、桑葉菜等生產模式,桑葉、桑枝條、桑果等的綜合開發及深加工製作。建立桑樹高產栽培示範基地一個,示範面積30畝,桑樹綜合開發畝產值達到1.5萬元。形成1套桑葉茶生產技術規程,組織培訓1期。 20

潘美良

陳樂陽

陳文明

15 開化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 開化縣桑海家庭農場 桑黃仿野生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示範桑黃仿野生栽培技術,建立桑黃仿野生栽培基地50畝,其中野生桑黃保護地20畝。篩選適用於仿野生栽培的桑黃菌種,進行仿野生栽培桑黃子實體有效成份分析;製備桑黃仿野生栽培固體菌種,開展仿野生環境下人工接種桑黃菌種的仿野生栽培技術研究和應用,桑黃人工接種成活率30%以上。生產仿野生栽培桑黃100公斤,實現畝產值4萬元。技術培訓50人次。 20

陳靈方

餘根龍

16 縉雲縣繭絲綢管理辦公室 縉雲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桑—菜—菜乾桑園套種新模式技術示範與推廣 示範桑園套種新模式技術,包括套種蔬菜品種篩選,套種技術熟化推廣,菜乾質量提升技術等。建立示範基地,其中核心區面積100畝,輻射區面積300畝;制訂桑—菜—菜乾桑園套種新模式技術規程,培訓農戶100人次,套種桑園畝增效2000—4000元。 20

王永強

徐 傑

呂麗芬


附件4

 

  浙江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為推進中藥材產業應用性技術集成和示範推廣,結合浙江省中藥材產業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圍繞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綠色生態、道地優質」原則,突出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結合省廳發布的主推技術和各地中藥材產業發展實際,集聚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力量,梳理中藥材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成果,依靠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形成技術操作規範,組織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實現技術快速入戶到田,切實提高中藥材產業科技支撐水平和現代化生產能力,推動中藥材產業提升發展。

 

  二、目標任務

 

  兩年內建立區域試驗站6個,在21個縣(市、區)建立29個示範基地。項目主要以新老「浙八味」和地方特色優勢品種為主,重點做好道地中藥材新良種引選、種苗繁育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高效生態循環模式、綠色防控技術、產地精深加工、全程質量追溯管理等示範推廣(具體內容見附件)。並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交流,提升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的技術水平,示範帶動中藥材良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具體見附表)。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時間為2020年5月-2022年5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制定實施方案。每個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落實1-2名省市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和一名年輕農技人員(項目聯繫人)進行項目實施指導,重點培養年輕農技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工作,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帶領年輕農技人員幫助指導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制定技術方案,明確熟化的技術品種、資金使用、時間進度、評價指標等內容。技術方案於6月1日前上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中藥材與花卉科姜娟萍。

 

  (二)組織項目實施。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要指導項目實施,開展實地或實時連線進行技術幫扶。年輕農技人員要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在生產關鍵季節到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實地技術幫扶。項目實施中期,各地農業部門要組織相關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及時做好實施情況中期自評,總結做法、成果和經驗,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並將實施情況中期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三)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後,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年輕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形成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同時,各地農業部門要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對照技術方案規定的各項內容及指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並將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四、資金使用及管理

 

  省財政統籌安排適當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項目實施,並按因素法切塊下達(詳見浙財農〔2019〕49號文件)。省補資金主要用於種子種苗、物化投入,以及觀察記載、產地初加工試驗、品質測定、測產、總結等所需的物化投入,以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技術資料、項目總結及標誌牌製作等。

 

  同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財經制度和資金管理規定,按照實施方案和相關要求組織實施項目、使用資金及財務處理,抓好進度和質量管理,做好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歸集整理建檔立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評價審計,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項目順利實施、任務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廳重點加強對資金項目管理的監督指導,適時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績效評價。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團隊做好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產業技術項目方案的審核,建立專家聯繫制度,組織做好試驗示範、技術指導等工作。各市、縣(市、區)根據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技術方案的要求,由當地業務部門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或技術指導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項目立項後,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要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做好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及時總結提煉產業發展技術模式,形成一批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圖。各地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資金執行管理和項目進度監控,強化指導服務,跟蹤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定使用管理資金和組織實施項目,及時了解掌握報告項目實施進度。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要加強對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等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促,確保項目任務落實到位。

 

  附表

 

  浙江省2020-2022年中藥材產業技術項目任務表

類別 承擔單位 實施單位 項目名稱 主要任務

資金

萬元

聯繫

專家

區域試驗站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杭州千島湖豐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三葉青不同種源比較試驗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開展三葉青不同種源比較及其配套栽培技術試驗, 篩選出1-2份單一性狀或綜合性狀優良的三葉青種質資源,建立三葉青栽培技術規範1套,申請相關技術專利1項。 20

嚴建立

浦錦寶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文成縣昌農種植專業合作社 糯米山藥種苗快繁及生態化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糯米山藥種苗組培快繁、無菸草木灰施用等技術集成研究。建立高效栽培示範基地1個,面積30畝。完成糯米山藥快繁種苗3.2萬株。建立糯米山藥種苗脫毒檢測和二維碼全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80人次。 20

王志安

陶正明

劉家明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金華匠康金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浙產金線蓮種苗繁育及生態化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高產優質的浙產金線蓮新品系篩選;優化浙產金線蓮的組培高產繁育技術,並進行煉苗、移栽技術的集成示範,建立金線蓮種苗繁育示範基地1個;開展優良品系的設施栽培、林藥複合栽培等模式試驗示範,推廣優質種苗仿野生栽培面積5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邵清松

方    莉

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白花蛇舌草和半夏良種繁育及栽培新技術研究與示範 開展半夏和白花蛇舌草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建成新品系示範基地3個,面積20畝以上;試驗綠色生態、無公害種植等栽培技術和模式,形成適合衢州地區半夏和白花蛇舌草栽培技術規程1套。 20

王漢榮

毛碧增

李    潮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浙貝母良種繁育及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技術示範 開展浙貝母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示範;開展浙貝母新品種引進篩選、種球繁育生產、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試驗,集成一套浙貝母全程標準化技術規程;建立示範基地 50 畝。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 50 人次。 20

何伯偉

吳國泉

鮑維巨

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三葉青地上莖葉的資源品質評價與開發技術 開展三葉青地上部分與塊根的特徵成分差異比較及其月份變化研究,開展基於全資源利用的三葉青地上部分的資源品質評價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20

壽    旦

吳學謙

潘俊傑

(以下為示範點)

1

蕭山區農(林)業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正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仙巖山鐵皮石斛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範 開展鐵皮石斛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集成一套以農業防控、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應急化學防控為一體的鐵皮石斛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建立示範基地50 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 人次。 20

王漢榮

趙學平

邱春英

2 蕭山區農(林)業技術推廣中心 杭州創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鐵皮石斛、黃精和白及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 開展優質中藥材種苗組織培養育苗和馴化,對種苗無糖培養及溫室光照度配比開展研究,集成無糖組培技術以及種苗溫室大棚高效馴化繁育技術;示範推廣種苗100萬株,示範推廣基地20畝;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邵清松

餘水軍

3 桐廬縣農業和林業技術推廣中心 桐廬縣舊縣街道財茂家庭農場 覆盆子優質高效仿生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有機肥、複合肥和採摘時間對覆盆子品質影響試驗示範,開展覆盆子間留苗、打頂技術示範推廣;示範覆盆子優質高效仿生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面積8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王志安

陳一定

許壽增

4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臨安市宗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  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及設施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及設施栽培技術研究,集成高效栽培技術規範1套;建立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基地和設施栽培示範基地5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邵清松

郭增喜

丁    蘭

5 淳安縣農業技推廣中心 杭州淳味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淳六味」黃精產地綠色加工技術示範 開展黃精烘乾及產地綠色加工技術研究,開發蜜餞等健康養生產品1-2個,完善黃精產地綠色加工設施設備,完成黃精初加工藥材200噸,產值2000萬元,建立產品追溯管理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梁宗鎖

石森林

童健全

6 淳安縣農業技推廣中心 淳安千島湖順源農資經營部 掌葉覆盆子提質增效生產技術集成示範 開展䨱盆子等中藥材無菸草木灰施肥技術示範,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的草木灰鍛燒點1個,建立50畝草木灰還園農業生態循環示範點,並培訓草木灰施肥技術200人次;推廣中藥材基地綠肥培肥技術,建立連片20畝的示範點2個。建立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 20

呂旭東

柴偉國

鄭平漢

7 樂清市農業農村局鐵皮石斛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中雁石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鐵皮石斛老根苗翻新種植新技術示範 開展鐵皮石斛老根苗翻新種植新技術試驗,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殺蟲燈、黃板等綠色防控技術,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建立示範基地15畝,輻射面積為100畝。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20人次。 20

何伯偉

戴德江

黃向永

8 安吉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機技術服務中心 安吉紅蕊天中藥材專業合作社 中藥材芍藥生態高效標準化技術示範 開展芍藥高效標準化技術、一地二用高效模式等技術模式示範,基地面積203畝,示範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化技術和區域物種多樣性等技術,編制芍藥高效標準化技術模式圖,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浦錦寶

朱有為

曹建民

9 永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菇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克服靈芝連作障礙的技術創新與立體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克服靈芝連作障礙的技術創新與立體栽培示範,進行不同方法靈芝栽培,不同的靈芝孢子粉收集,黃板、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技術,制定靈芝生產技術規程模式圖和靈芝及靈芝孢子粉質量檢測,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何伯偉

朱有為

梁    俊

10 磐安縣中藥材技術推廣站 浙江大晟藥業有限公司 靈芝綠色有機生產關鍵技術示範 開展靈芝菌種培養、培養基配方製作、菌段的製作與培養技術、燻蒸滅菌處理、一木一芝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整畦套布法採收技術等相關試驗。建立靈芝孢子粉綠色有機生產技術示範基地2個,面積3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何伯偉

王漢榮

宗侃侃

11 磐安縣中藥材研究所 磐安縣百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無菸草木灰生產和中藥材種植應用關鍵技術示範 優化無菸草木灰生產工藝,開展無菸草木灰種植浙貝母、元胡等田間應用試驗。建立草木灰種植浙貝母示範基地10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藥農培訓100人次。 20

陳一定

呂旭東

盧紅訊

12 武義縣經濟特產站 浙江武義匯美中藥材有限公司 黃精三葉青仿生態種植模式示範推廣 實施黃精與三葉青套種仿生態栽培,探索二者最佳的種植時期、合理的種植密度,開展適期遮陽、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土壤管理、肥水控制試驗,集成綠色高效的仿生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3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謝    恬

孔向軍

陳連富

13 金華市婺城區經濟特產站 金華市仙源山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有限公司 鐵皮石斛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 開展鐵皮石斛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掌握營養液和種苗基質的處理技術,規範苗床設施、固化操作程序,形成育苗操作規程。建立示範基地27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管理。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80人次。 20

郭增喜

朱麗娜

14 金東區經濟特產站 金華市金東區俊皓家庭農場 金佛手規範化設施栽培技術示範 開展金佛手規範化生產技術示範,主要開展種苗繁育、大棚溫溼度調控、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果實採收等技術示範,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佛手藥食用安全性。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孔向軍

浦錦寶

施曉辰

15 龍遊縣農技推廣中心 龍遊舒坦家庭農場 多花黃精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基地 開展多花黃精優質種苗繁育技術試驗示範,建立示範基地30畝,集成一套種苗快繁技術。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梁宗鎖

朱衛東

劉衛華

16 龍遊縣農技推廣中心 浙江龍遊再生方藥材發展有限公司 仿野生紫藤三葉青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基地 開展仿野生紫藤三葉青優質種苗繁育技術試驗示範,建10畝試驗基地一個,集成一套種苗快繁技術。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何伯偉

趙雲鵬

張文松

17 衢江區蔬菜管理辦公室 衢州市衢江區幫你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旱半夏優質高效標準化技術示範 開展優質半夏新品系的種苗繁育及其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試驗;集成半夏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1套。建立半夏新品種(系)繁育基地5畝,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基地5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王漢榮

夏    秋

周愛珠

18 衢江區蔬菜管理辦公室 浙江廣勝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藥材無菸草木灰技術示範 開展無菸草木灰燒制方法試驗和三葉青無菸草木灰使用技術試驗,集成三葉青仿野生栽培關鍵技術,制定三葉青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程,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示範基地100畝。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60人次。 20

何伯偉

陳一定

周愛珠

19

開化縣農業技術推廣

中心

開化縣實善家庭農場 前胡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 開展前胡仿野生栽培技術示範,研究前胡最佳播種時期、土壤管理、施肥控梢等技術,探索不同採收時間對前胡甲素、前胡乙素含量的影響,集成一套家種前胡含量達標的綠色高效仿野生栽培技術。建立示範基地5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種植大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王志安

沈曉霞

葉為諾

20 江山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江山市綠業有限公司 黃精林下生態種植模式示範 開展紫薇、杉木、毛竹、獼猴桃林下套種黃精的生態種植模式示範相關試驗,建示範基地1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總結推廣黃精在四種林下種植模式、有機菌肥施用和綠肥套種間作技術。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王志安

張水利

吳增軍

21 江山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 秀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中藥材品種引進試驗示範 開展中藥材品種引進試驗示範相關試驗,引進江山本地未有規模化種植的,市場前景相對較好的中藥材一支黃花、野菊花、紫錐菊、半夏4個新品種,建設試驗示範基地面積24畝,集成4個品種種植技術規範。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吳華慶

秦路平

毛土有

22 柯城區蔬菜技術推廣中心 衢州東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旱半夏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 開展旱半夏組織培養、種莖提純復壯、馴化擴繁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建設1000平方米組培室與50畝旱半夏繁育基地。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吳華慶

毛碧增

何潤雲

23 龍泉市經濟作物站 浙江淵健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林間套作中藥材--靈芝的示範推廣 選用『滬農1號』、『龍芝1號』、本地野生赤芝等品種,建立林下套種示範基地20畝,掌握不同靈芝品種在林下栽培環境中的生長習性,並總結出關鍵技術,為靈芝林下套種栽培規範化種植規程的制定建立基礎;靈芝採收後實行規範加工,品牌包裝,並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提升經濟效益。組織技術培訓與觀摩活動3次以上,培訓人員達150人次以上。 20

王如偉

石森林

張海娟

24 龍泉市經濟作物站 浙江龍泉唯珍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鐵皮石斛綠色防控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應用 開展鐵皮石斛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的來源及削減技術、快速檢測和預警技術研究,集成監測預警和防控技術;開展鐵皮石斛重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其綠色防控技術研究,併集成相關綠色防控技術。建立示範基地 10 畝,輻射面積為 100 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 50 人次。 20

毛碧增

陳軍華

張海娟

25 青田縣農作物管理站 浙江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百合生態種植模式示範 開展百合(藥)-稻魚米(糧)水旱輪作模式、無菸草木灰技術和百合連作障礙防控技術試驗。建立示範基地2 個,面積5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 人次。 20

程文亮

朱有為

呂群丹

26 慶元縣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慶元縣三禾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華重樓種苗繁育技術示範 開展華重樓種子變溫催芽育苗、種莖藥劑浸種催芽等試驗研究及溫、溼、光、肥等管理運籌探討,集成華重樓大棚設施快速育苗關鍵技術。新建種苗示範基地20畝;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戶現場觀摩培訓50人次。 20

毛碧增

陳軍華

王聲淼

27 蓮都區農業特色產業辦公室 麗水市本潤農業有限公司 覆盆子生態種植和綠色防控技術示範 開展覆盆子生態種植模式和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推廣覆盆子間作綠肥覆草增肥技術、結合機械除草和人工除草,殺蟲燈、色板等使用。確保藥材綠色安全,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實施二維碼全程追溯制度。組織技術人員及農戶現場觀摩培訓1期。 20

戴德江

付立忠

邢真偉

28 遂昌縣中藥材開發研究所 遂昌縣久金中草藥專業合作社 多花黃精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 開展多花黃精優質種苗繁育技術示範;建立高海拔示範基地1個(大田和林下)面積25畝;制定多花黃精種子繁育技術規程一部;組織現場培訓100人次。 20

梁宗鎖

劉躍鈞

張善華

29 遂昌縣中藥材開發研究所 遂昌縣豐樂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高山西紅花水旱輪作生態模式示範 開展高海拔西紅花+單季稻水旱輪作生態種植模式,建立示範基地10畝;進行西紅花種莖復壯增產栽培、精準配方施肥試驗,總結出一套高山西紅花復壯增產技術標準和肥藥減量措施方案。培訓觀摩100人次。 20

毛碧增

崔東柱

馬方芳


      附件5

 

  浙江省水產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為推進水產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結合浙江省水產產業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為導向,以推進水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省廳發布的水產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和各地水產產業發展實際,集聚產業技術團隊專家力量,梳理水產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成果,依靠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開展集成創新和試驗示範推廣應用,形成技術操作規範,組織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實現技術快速入戶到場,促進良種良法配套、綠色模式普及、智慧漁業發展、品質品牌提升,促進我省水產養殖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目標任務

 

  建立區域試驗站5個,並在41縣(市、區)開展45個示範基地項目(建立示範基地58個)。重點做好優質高效水產品種規模化繁育及配套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生態高效設施化養殖、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養殖、減量用藥、優質水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生產等模式技術的集成創新與示範推廣。通過核心示範、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熟化提煉技術模式,提升基層漁技人員和養殖主體的技術水平,輻射帶動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在全省的推廣應用(具體見附表)。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時間為2020年5月-2022年5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制定技術方案。每個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項目落實一名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和一名年輕農技人員(項目聯繫人),對項目進行指導與技術支持,重點培養中青年農技人員參與項目實施工作,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各地農業農村(漁業)主管部門要組織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帶領年輕農技人員指導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制定技術方案,明確熟化的技術品種、技術路線、資金使用、時間進度、評價指標等內容。項目實施方案於6月1日前上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科研推廣科周凡。

 

  (二)組織項目實施。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要指導項目實施,開展實地或實時連線技術幫扶。年輕農技人員要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在養殖生產的關鍵時節,深入到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和養殖主體的塘邊地頭開展技術服務,研究解決關鍵技術問題。項目實施中期,各地農業農村(漁業)主管部門組織相關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及時做好中期自評,總結進展與成效、提煉成果和經驗,認真分析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抓好整改落實,並將實施情況中期自評報告報送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三)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項目完成後,在農技推廣專家(團隊專家)的指導下,年輕農技人員積極參與,形成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同時,各地農業農村(漁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對照技術方案規定的各項內容及指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並將技術報告(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四、資金使用及管理

 

  省財政統籌安排適當補助資金支持水產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服務團隊項目實施,並按因素法切塊下達(詳見浙財農〔2019〕49號文件)。省補資金主要用於區域試驗站和示範基地所需的標誌牌製作、檢測監測、水產苗種、飼料漁藥、水改底改試劑、養殖裝備與耗材等方面的物化投入,以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技術資料、測產總結和項目評估費用等開支。

 

  同時,按照「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監管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有關財經制度和資金管理規定,按照實施方案和相關要求組織實施項目、使用資金及財務處理,抓好進度和質量管理,做好全過程檔案資料管理,歸集整理建檔立冊,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評價審計,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項目順利實施、任務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廳重點加強對資金項目管理的監督指導,適時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績效評價。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團隊做好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產業技術項目方案的審核,建立專家聯繫制度,組織做好試驗示範、技術指導與全面總結。各市、縣(市、區)根據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技術方案的要求,由當地業務部門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或技術指導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項目立項後,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調整變更。確需調整變更的,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區域試驗站和示範推廣基地要在專家指導下,組織做好技術培訓和觀摩交流,及時總結提煉典型模式與技術,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可學可複製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圖。各地農業農村(漁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資金執行管理和項目進度監控,強化指導服務,跟蹤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定進行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組織實施,及時了解掌握報告項目實施進度。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要加強對區域試驗站、示範推廣基地等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促,確保項目任務落實到位。

 

  附表

 

  浙江省2020-2022年水產產業技術項目任務表

類別

承擔單位

實施單位

項目名稱

主要任務

資金

萬元

聯繫

專家

區域試驗站

湖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湖州湖旺水產種業公司

大口黑鱸優鱸系列品種規模化繁育與養殖技術示範與集成

大口黑鱸優鱸系列苗種早繁示範點1個,比傳統繁殖時間提前20天,生產大口黑鱸優鱸系列苗種4億尾,大棚中間培育100萬尾,推廣面積5000畝。跑道養殖示範點2個跑道8條。累計產值達到400萬元,效益達到150萬元。通過二年的試驗總結和技術熟化,優化大口黑鱸的苗種早繁、中間培育、配合飼料替代養殖和跑道養殖等技術,修訂完善省級大口黑鱸繁殖與養殖技術地方標準,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1期,50人次以上。

20

丁雪燕

周志金

金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金華市婺城區盧宏偉水產養殖場

大口黑鱸新品種引進及配合飼料養殖技術示範

建立1個示範點,示範面積60畝,輻射推廣面積1000畝。引進適合當地養殖的大口黑鱸新品種,從苗種階段進行馴化,全程投餵環保型膨化飼料,合理進行水質調控,保持良好的養殖水域環境,提升綜合效益,每畝效益提升1000元以上。形成1項大口黑鱸配合飼料馴化養殖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顧志敏李  明

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

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舟山施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大黃魚生態集約化接力養殖示範

大黃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深水網箱接力養殖示範,接力養殖技術、投飼技術、養殖管理、新設施設備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與示範。建立養殖示範點1-2個,示範面積:工廠化循環水150m3,深水網箱養殖2000m3;形成技術操作規程1項;產量達5000kg,產值達40萬元;組織培訓觀摩1-2期,現場觀摩50人次以上。

20

吳洪喜

徐志進

衢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江山市志和鱖魚發展有限公司、龍遊傅曉靖家庭農場

馬口魚規模化人工繁育示範

開展本地土著溪流性魚類馬口魚種質資源採集保存、苗種規模化繁育研究,建立示範點2個,示範面積300畝,輻射面積2000畝以上。採集保存本地土著溪流性魚類馬口魚原種親本、後備親本6000尾以上,年產魚苗300萬尾以上,總結形成馬口魚規模化繁育操作規程。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馬文君

胡金春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大黃魚高品質凍藏調控技術開發與應用示範

開展深水大網箱養殖示範40個,年產20萬斤;開展高品質浸漬凍結生產線1條,處理能力達500斤/小時,高品質凍藏庫50噸以上;開展優質水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生產模式示範:優質海產品預冷技術、高品質凍結技術及低損耗解凍技術的開發應用,顯著提升冷凍魚類品質,提升禁漁期及養殖反季節的高品質水產品保障供應。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1期,50人次以上。

20

王  揚

蘇來金

(以下為示範基地)1

杭州市蕭山區農(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站)

杭州偉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基於南美白對蝦養殖病害防控的苗種主要病原檢測與健康養殖示範

建立示範基地1個,示範面積538 畝,開展南美白對蝦白斑病、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副溶血弧菌、蝦肝腸胞蟲病等淡化育苗階段的病原檢測,開展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示範以及養殖尾水生態處理集成技術等。實現畝產南美白對蝦400公斤,畝產值1.6萬元,輻射推廣面積5000畝,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張海琪

徐鈴威

2

餘杭區漁業漁政管理總站

杭州餘杭飛翔水產專業合作社、浙江恆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集成和設施化水產苗種規模化繁育示範

建立示範基地2個,示範面積60畝和1200平方米。開展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示範,品種選擇、減肥減藥、綠色防控、尾水循環利用示範;開展水產苗種錯季繁育、高密度養殖、水體循環利用示範。預計總產值160萬元,平均畝產值1萬元。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周  凡

周  波

3

杭州市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站)

杭州富陽雲飛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杭州富陽豐漁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休閒漁業示範基地

試驗示範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花鱸、翹嘴鮊、三角魴技術;建立2個示範點,示範面積水槽8條,外塘面積92畝,示範推廣面積水槽55條,外塘面積600餘畝,預計示範區總產值185萬元,總效益101萬元;池塘試驗示範適宜放養魚種規格、放養密度、飼料投餵、水質調控、病害防治等技術;試驗示範外塘生態系統構建、養殖尾水生態處理集成技術。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郭水榮

袁  傑

4

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

臨安梅芳家庭農場

稻-青蛙綜合種養技術模式集成試驗與示範

建成稻漁綜合種養示範點1個,總面積100畝。開展稻-美國青蛙和稻-鱉2種綜合種養模式的試驗示範,輻射帶動周邊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00畝。示範點內水稻畝產600公斤,產值2400元/畝;牛蛙畝產50公斤,畝產值800元/畝;中華鱉畝產60公斤,產值12000元/畝;合計總產值44萬元,新增產值26萬元(水稻6萬元、蛙鱉20萬元)。開展良種選擇和良法的集成示範,主要針對茬口搭配、稻田改造(田間溝、防逃設施、進排水系統修建等)、蛙种放養、美國青蛙馴食及餌料投餵管理以及水稻、蛙病蟲害防控管理等開展示範;總結並制定稻-蛙,稻-鱉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圖。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鄭天倫

吳麗娟

5

建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建德市大洋傳統生態養殖園、建德市梅城鎮桐溪水產養殖場

池塘內循環流水「跑道」養殖示範

開展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三角魴、花[魚骨]、異育銀鯽、鱸魚技術試驗示範,建立示範點2個,示範面積117畝,在縣域內輻射推廣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800畝;示範點總產值平均達到30萬元,總效益平均達到12萬元,全域「跑道」流水養殖總產值達到400萬元。適宜放養魚種規格、放養密度、飼料投餵、水質調控、病害防治等技術試驗示範;外塘生態系統構建、養殖尾水生態處理集成技術等試驗示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馮曉宇何蘊華

6

桐廬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桐廬永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桐廬縣江南鎮群群水產養殖場

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及尾水處理示範

開展池塘內循環「跑道」流水養殖花鱸、太陽魚、加州鱸魚等技術試驗示範;確定放養魚種規格、放養密度、飼料投餵、水質調控、病害防治等技術;建立外塘生態系統、養殖尾水生態處理集成技術等;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建立2個示範點,示範點基地面積125畝,輻射帶動本縣「跑道」流水養殖基地總面積180畝;示範點預計實現平均畝產880公斤,平均畝產值12200元,平均畝效益3800元;輻射帶動本縣總產量135噸,總產值180萬元,總效益   49萬元。

20

郭水榮

徐立軍

7

淳安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水產技術推廣站

淳安縣千島湖中華鱉基地

千島湖牌中華鱉網絡營銷品牌化建設

開展中華鱉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網際網路+漁業品牌化銷售體系示範及水產品防偽可追溯體系示範,建立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340畝。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年銷售中華鱉150噸,銷售產值1200萬元。

20

葉金雲蔡茂勝

8

溫州市龍灣區漁業技術推廣站

浙江永興水產種業有限公司

南美白對蝦生態高效設施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示範

選擇南美白對蝦高位池13口開展示範,利用2口生態淨化塘,12畝紅樹林溼地以及複合型潛流溼地系統等構建的尾水處理系統,實施南美白對蝦生態高效設施化循環水養殖試驗示範,形成技術模式1項,並進行輻射推廣。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柴雪良

王建忠

9

溫州市洞頭區水產科技推廣站

黃魚島海洋漁業有限公司

大黃魚智能化生態養殖技術應用示範

在大山嶼海區建設1個深水網箱示範點,周長60米的抗風浪深水網箱18口,應用示範智能監測管理設備,提升養殖品質和效益;拓展推廣鹿西鄉仰天岙海區和北山後海區兩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共計27口深水網箱,輻射推廣黃魚港公司和東珍公司深水網箱基地300畝。養殖區域內每立方米水體養成高品質大黃魚1kg以上,生產效益提升15%;建立一套適宜東海區域牧場化圍欄的養殖模式,應用清淤技術及配套設備,包括自主清淤、智能化管控技術水平提升,圍網養殖設施裝備改造優化等關鍵技術。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陳  堅

許曹魯

10

永嘉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徐秋蕊淡水魚養殖場、永嘉縣碧蓮田魚專業合作社

永嘉田魚原始種群擴種研究與推廣應用

開展永嘉田魚原始種群保存50對,擴大種群數量。第一年繁育苗種20萬尾,在稻田養魚基地推廣養殖,試養面積50畝。構建永嘉田魚原始種群基因庫,篩選出各方面表現好的原始種群200對子代強化培育,留作親本。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曾國權張時祥

11

文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文成縣西坑畲族鎮徐紅家庭農場

溪魚育苗及養殖技術示範

建立核心示範基地2個,面積共80畝,開展馬口魚、光唇魚的育苗及健康養殖示範;年繁育馬口魚80萬尾,光唇魚魚苗80萬尾;形成光唇魚人工繁育技術規程1項;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張立寧張  雄

12

湖州市南潯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水產站

湖州市桑基魚塘產業協會

桑基魚塘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建立桑基魚塘生態養殖示範點1個,示範與輻射推廣面積100畝。引進『中科5號』等鯽魚新品種,構建多營養級生態食物鏈、調控水質、提質增效、升級生態循環模式等技術模式,形成桑基塘魚養殖技術規範1項,畝效益提升20%以上。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周志金

婁劍鋒

13

湖州市南潯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水產站

南潯區菱湖鎮嚴氏家庭農場

池塘內循環工程化養殖模式示範

開展加州鱸等名優魚類池塘內循環工程化高效生態養殖技術模式,示範應用物聯網設施設備,增氧設備自動管控、水質在線監測,尾水綜合處理等技術,初步構建「物聯網+生態漁業」智慧漁業模式。建立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500畝,與輻射推廣面積2000畝,行成1項規範規程,效益提升10%,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原居林

婁劍鋒

14

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吳越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湖二號』青蝦引種及規模化繁育示範

建立示範基地1個,引進『太湖二號』優質親本1000公斤,示範『太湖二號』青蝦親本培育與苗種繁育面積350畝,繁育『太湖二號』蝦苗1億尾左右。探索一套以生態養殖、質量可控、增產增效、適宜推廣的『太湖二號』青蝦引種與規模化繁育技術模式,為周邊養殖戶提供蝦苗,輻射推廣面積1200畝。組織培訓觀摩1期,培訓50人次以上。

20

顧志敏

朱水法

15

安吉縣農業農村局漁業站

安吉富源水產專業合作社

中華鱉池塘養殖減量用藥技術示範

設立1個示範點面積為50畝,根據中華鱉養殖病害發生特點,示範開展中華鱉養殖病害監測和病害預警,探索一套以生態循環、質量安全、質量可控、操作簡便、適宜推廣的用藥減量技術模式,輻射周邊面積600畝;項目區內優良品種覆蓋率100%,全面實施標準化養殖技術;示範應用病害在線診斷系統1套、養殖尾水處理設施2套。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張海琪

丁  蘭

16

長興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長興縣洪橋鎮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

中華絨螯蟹精養高產技術集成與示範

建立示範點2個,示範總面積170畝。引進、試驗和示範優質蟹種及相應養殖模式2個,優化長興本地河蟹生態養殖模式。預期畝產量100kg、畝淨效益5000元以上,輻射推廣面積1萬畝。探索商品蟹保鮮技術試驗,延長河蟹上市時間3-4個月。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樓  寶

房偉平

17

嘉興市秀洲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嘉興長江四大家魚原種場有限公司、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北圩園生態農場

跑道魚高效生態養殖模式示範

建立池塘內循環流水「跑道」試驗基地2個,示範面積120畝,「跑道」15條;試驗品種為草魚,主要開展跑道草魚養殖過程中的規格和密度篩選、配合飼料投餵、水質調控、病害防控、外塘生態系統構建、養殖尾水生態處理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推進標準化生產、「物聯網+」技術在跑道養魚領域的應用;預計每條跑道跑道產量12000kg以上。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周  凡

高培國

18

平湖市漁業技術推廣與海洋資源服務中心

平湖市一代特種水產養殖基地

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示範

試驗示範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淡水石斑魚、加州鱸魚名特優品種及草魚等大宗品種,創新應用三水路排水排汙系統結構設計的循環水養殖池、循環水系統生物處理採用移動床生物濾池等技術;通過循環水系統的吊水和電解水雙重技術實現淡水優質養殖品種的高密度健康養殖。建成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示範點1個,形成操作規程1項,取得國家軟體著作1項,實現鱸魚、石斑魚等名特優品種產量60kg/m3,草魚等產量100kg/m3,循環水利用率≥95%。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黃  武

王甘翔

19

桐鄉市水產工作站

桐鄉市大麻海北圩水產專業合作社

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技術示範

建設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100畝。選擇1-2個品種為主養品種,改進養殖模式,對放養時機、放養密度、投餵策略、病害防治等進行試驗示範,並建立相應規程;通過定期施用微生物製劑,水質底質改良劑,搭配水生植物、布置增氧機等手段對外塘水質進行調控,對吸汙裝置吸出的汙水進行生態化處理。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許曉軍韓新榮

20

嘉善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嘉善縣惠民街道明方家庭農場

南美白對蝦與沼蝦輪養生態高效設施化養殖模式示範

建設10畝鋼管大棚,引進2臺生物質加熱設備開展60畝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高效設施化生態養殖模式試驗示範;同時在160畝養殖基地中示範應用相應的物聯網設施設備,增氧設備自動管控、水質在線監測,尾水綜合處理等技術;初步構建「物聯網+生態漁業」智慧漁業模式,示模式畝均效益比全縣面上提高20%以上,輻射示範推廣3000畝以上,形成一項技術操作規程。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高  強

陸立剛

21

海鹽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嘉興多力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加州鱸池塘健康養殖示範

加州鱸池塘健康養殖示範105畝,輻射面積300畝;開展加州鱸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魚養殖試驗、池塘水質綜合調控技術示範、大規格加州鱸魚苗培育試驗、養殖尾水生態治理示範等;引進加州鱸良種10萬尾,開展早繁培育;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總結集成加州鱸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1個;畝均增效1200元以上。

20

蔣路平

楊衛明

22

紹興市上虞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紹興上虞小越金妹家庭農場

青蝦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示範

建立1個青蝦規模化繁育及配套健康養殖技術、水質管控、尾水綜合處理的示範點;示範面積50畝,輻射面積1000畝;形成青蝦規模化繁育及配套健康養殖技術、水質管控、尾水綜合處理三項規範規程;示範點年繁育優質青蝦苗種2000公斤,輻射區青蝦養殖良種覆蓋率達到90%,畝產增加10%;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

20

張宇飛陳鳳森

23

新昌縣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新昌縣榮欣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新昌縣十九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馬口魚全人工育苗及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示範與推廣

建立示範點2個,開展馬口魚全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包括親本的選擇與培育、批量受精卵獲得及受精率孵化率技術研究;魚苗土池培育技術研究,確立開口魚苗直接下塘培育的飼養技術及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重點進行土池成魚養殖技術研究等系列技術研究,並在土池中推廣;示範面積50畝,輻射面積300畝;形成馬口魚規模化繁育及配套健康養殖技術規程;示範點年繁育優質苗種500萬尾;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

20

戚正梁

石葉忠

24

蘭谿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蘭谿市雅灘水產養殖場

黃顙魚「跑道」逆水防控養殖模式示範

建立黃顙魚「跑道」逆水防控養殖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170畝,選擇4條跑道開展基於黃顙魚「跑道」養殖模式的設施環境監測系統、「跑道」養殖糞便和尾水虹吸裝置、「跑道」逆水防控養殖設施環境智能管控系統的試驗示範與應用,實現產量4000公斤/條(跑道),每條跑道提升經濟產出10000元,形成《黃顙魚「跑道」逆水防控養殖模式》技術操作規程1項。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吳洪喜梅新貴

25

永康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永康市施良俠養殖場

鱖魚小水庫生態養殖模式

建立鱖魚小水庫生態養殖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65畝,輻射推廣面積205畝,實現水庫養殖畝產150kg,畝利潤9000元,合計58.5萬元。在示範點增設3個養殖網箱600平方米,網箱產量4000kg,利潤24萬元,形成1個膨化飼料替代冰鮮魚投餵鱖魚技術規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李  明

朱新丁

26

武義縣農業農村局漁業服務站

武義縣錦穗糧食專業合作社

稻魚共生模式試驗示範

建立稻魚種養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100畝,輻射推廣面積200畝。選擇水源充足,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的連片農田開展稻魚共生模式技術試驗示範,實現每畝減少化肥農藥等使用成本約200元,提高稻米品質,稻米價格提高近80%,畝產增收達1600元。形成1項稻魚共生模式技術操作規程。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馬文君

徐海燕

27

浦江縣水產漁政站

浦江縣宸新水產養殖場、浦江縣寶水盛家庭農場

青蝦專養模式集成示範

建立2個養殖示範點,示範面積42畝,實現畝產商品青蝦180斤,畝增效益1200元,輻射推廣總面積180畝。開展青蝦生態專養,採用池塘種水草、使用微生物製劑進行水質調控,實施養殖尾水生態處理,形成1項青蝦標準化養殖技術規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30人次以上。

20

原居林

胡旭昶

28

磐安縣農業產業科

磐安縣山泉石斑魚專業合作社

石斑魚規模化繁育技術和生態養殖示範

建立石斑魚規模化生態高效繁育技術工藝示範點1個,示範面積20畝,建立孵化車間1000m2;實現年產石斑魚魚苗80萬尾,總產值32萬元。開展無公害飼料黃粉蟲和蚯蚓育苗示範、石斑魚生長不同階段應用生物飼料與配合飼料不同配方應用,利用養殖尾水進行蔬菜生產,開展種養結合生態養殖示範,形成1項石斑魚育苗技術規程,輻射推廣面積40畝。組織培訓觀摩1-2期,30人次以上。

20

李  明

厲佛龍

29

衢州市衢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鴻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棘胸蛙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棘胸蛙不同養殖階段的最適水質條件和最佳溫度;建立示範基地40畝,集成示範棘胸蛙仿生態養殖和高密度精養試驗,形成關鍵技術要點;集成示範中草藥疾病控制技術,總結提煉疾病防控技術,形成棘胸蛙生態高效養殖技術要點。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胡金春

舒志敏

30

江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江山市賽華家庭農場

工廠化循環水系統溪流性魚類養殖技術試驗示範

建設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健康養殖示範基地1個,養殖池16個、有效養殖水體300m3,開展溪流性魚類石斑魚、馬口魚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健康養殖技術試驗示範,以期實現單位水體穩定產出25kg以上,努力爭取單產突破40kg/m3。總結提煉養殖技術要點,形成石斑魚、馬口魚2個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健康養殖操作技術規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馬文君王寶蓮

31

龍遊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龍和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

優質水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生產模式示範

以龍和漁業為核心建立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漁業經濟體系,統一生產資料、統一養殖技術、企業擔保金融貸款來共享賦能生產;推進產銷研一體化,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從單一的鮮活批發發展到冷鮮魚加工、商超銷售、電商銷售等多種渠道;建立核心示範基地1個,示範面積500畝,直接聯繫農戶25戶,面積1500畝;通過國際垂釣中心、魚類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漁文化中心、科技養殖示範中心升級產業體系。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王  揚

於  瑾

32

常山縣漁政水產技術推廣站

常山縣鄧小華家庭農場

茭鱉共生綠色養殖技術示範

實施茭鱉共生模式試驗與推廣面積55畝,開展茭白與中華鱉共生模式品種選擇技術研究;示範推廣茭白與中華鱉共生綠色養殖技術、茭白大棚設施栽培技術;開展中華鱉越冬技術研究應用與推廣。實現年產茭白330噸,中華鱉2750公斤,產值83萬元,利潤38萬元。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胡金春羅淑紅

33

開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開化縣漁趣家庭農場、開化縣塘源家庭農場

清水魚循環水設施化高密度養殖及小瓜蟲病害生態防控技術示範

開展清水魚小瓜蟲病害監測預警、物理阻隔生活史、複方中西藥防治等生態友好綜合綠色防控技術試驗及推廣應用;示範清水魚養殖水體循環利用、淨化設施管控、輪捕輪放飼養管理等技術。建立試驗示範點3處,面積2000平方米;輻射帶動或受益面積30000平方米;完成相關技術操作規程2項;實現產量150噸,產值600萬元;技術提升或減少損失的增產增效15%。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沈錦玉

錢  濤

34

舟山市定海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舟山市富田海洋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舟山岡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梭子蟹配合飼料養殖技術示範

建立梭子蟹圍塘養殖配合飼料養殖技術試驗示範點2個,開展「配合飼料+鮮活餌料」混合使用以及「兩頭精中間粗」的投餵技術示範,示範面積500畝,輻射推廣面積800畝;減少冰鮮或冷凍餌料在養殖中的直接投喂,降低病害發生率,保護生態環境。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周歧存

李乾志

35

舟山市普陀區水產科學技術推廣站

普陀區優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全程配合飼料替代冰鮮或冷凍小魚蝦養殖大黃魚技術示範

開展海水網箱養殖大黃魚高效環保型膨化配合飼料全程投餵技術示範,建立示範基地1個,示範推廣海水標準網箱100隻,年放養大黃魚10萬尾,輻射推廣海水標準網箱1000隻。比較試驗大黃魚養殖的生長速度和投餵的餌料係數大小,得出全程使用配合餌料養殖大黃魚技術規程1個。有效降低冰鮮或冷凍小魚蝦在養殖中的投餵量,最終不使用冰鮮或冷凍小魚蝦等餌料,保護養殖水域環境。提升養殖綜合效益,達到大黃魚養殖畝產達2000公斤以上,畝產值達到12萬元以上,畝利潤可達5萬元以上。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邵慶均

馮  堅

36

舟山市普陀區水產科學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試驗場

基於隱蔽物設施的梭子蟹圍塘高產養殖模式示範

開展養殖梭子蟹池塘結構優化及防殘設施篩選與應用技術開發,同時集成優質苗种放養、配合飼料替代、養殖環境調控及病害生態防控等技術,構建基於隱蔽物設施的梭子蟹圍塘高產養殖新模式。建立示範點2-3個,示範面積200畝,示範點梭子蟹平均畝產100斤以上,養殖綜合效益提高15% ;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輻射推廣3000畝。

20

許文軍

戴海軍

37

岱山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舟山藍科海洋生物研究所

岱衢族大黃魚規模化繁育

開展岱衢族大黃魚良種的篩選,規範化規模化繁育技術提升,繁育過程中全面使用人工顆粒飼料,減少鮮活飼料的用量,通過微生物水質調控技術應用,減少換水量,促進節能減排。建立1家岱衢族大黃魚育苗示範點,示範面積10畝,年產岱衢族大黃魚苗種2000萬尾,產值300萬元。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徐冬冬

徐  萍

38

岱山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岱山南鋒水產養殖試驗場、

舟山市興東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減量用藥技術

試驗示範養殖蝦塘用漂白粉和石灰消毒、採用消毒海水養殖、投放檢測合格的蝦苗、養殖過程使用微生物等綜合調控養殖水質技術,同時加強養殖全程水質檢測,實現養殖過程不用抗生素等藥物。建立2家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減量用藥示範點,示範面積200畝,示範推廣面積1000畝,2家示範點平均畝產達2000kg,單畝產值達10萬元。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謝建軍

徐  萍

39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箬橫雪莉家庭農場

南美白對蝦高效養殖模式示範

開展大棚池養南美白對蝦穩產高效模式示範,選購優質種苗,年放養2茬,年畝產2000kg,畝產值10萬元,畝利潤4萬元。開展小棚篷布池南美白對蝦高產高效養殖模式示範,小棚2畝1個,直徑6米,高1.2米,篷布養殖池36隻;年放養2茬,畝產3600kg,畝產值18萬元,畝利潤8萬元;總結提煉小棚池養模式技術規範;開展尾水集中處理淨化與循環利用技術示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閆茂倉

丁理法

40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綠貝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海水池塘魚貝接力循環水養殖模式示範

選擇4口海水池塘面積100畝15條魚槽,配套氣提式推水、底充氧、在線監測、吸汙等設施,開展海水池塘魚貝接力循環水養殖試驗示範,預期魚類畝產量600kg,蝦貝畝產量650kg;綜合畝產值40000元,淨利潤12000元。研究確定適宜的魚貝養殖品種結構與適宜的容量,整合形成海水池塘魚貝接力循環水養殖技術操作規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肖國強

丁理法

41

三門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三門區宇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圍塘多種青蟹養殖模式中青蟹配合飼料的示範應用

選5口池塘、示範面積80畝,開展青蟹精養、南美白對蝦與青蟹混養、蟹蝦貝(青蟹、縊蟶、泥蚶、脊尾白蝦)混養等模式中應用青蟹配合飼料及水質綜合調控技術,同時開展蟹蝦貝混養模式下禁漁期投餵、全程配合飼料、配合飼料搭配低值貝類等不同投餵方式的效果對比。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程巖雄

陳麗芝

42

麗水市蓮都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麗水市蓮都區金滿水產苗種場、麗水市鯤泉家庭農場

山區溪魚養殖產業化示範

選擇池塘基地面積40畝,設施流水池2000平方米,通過開展馬口魚、光唇魚山區溪流性魚類等的養殖試驗,形成規模化繁育及配套健康養殖技術。馬口魚池塘養殖畝產值1.5萬元,利潤8000元,流水池成魚養殖單產達到300元/m2,利潤150元/m2,實現增產增收,提質增效。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姚子亮

蘇小平

43

龍泉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龍泉市利民漁業專業社

池塘內循環流水「跑道」養殖模式技術示範

試驗基地共有養殖面積120畝。實施面積40畝,其中30畝池塘中配置內循環流水「跑道」4條,每條「跑道」水面面積110平方,水深2米,配套種植荷花池10畝,處理排汙汙水;開展「跑道」不同養殖品種的養殖試驗,篩選合適的品種2個,成魚產量達到30噸;開展投餵策略、水質調控、病害防控、汙物高效移除與綜合利用、外塘生態系統構建、養殖尾水生態處理等技術試驗示範。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姚子亮

徐志高

44

雲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雲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

中華鱉無抗養殖模式研究與示範

實施面積30畝,通過應用循環水系統,開展水質調控技術、在中華鱉飼料中添加乳酸菌並進行科學飼養等技術的試驗示範等,改善養殖水體環境和減少病原體,構建中華鱉全程無抗生素使用的健康養殖模式。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鄭天倫劉曉明

45

遂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遂昌黃沙腰楊茂源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

遂昌香魚水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生產模式示範

開展香魚養殖、繁育,形成年產商品香魚2萬斤、年產香魚苗50萬尾,開發多層次香魚魚乾加工1000斤;開展漁旅融合發展和品牌宣傳推廣。組織培訓觀摩1-2期,50人次以上。

20

周朝生

周寶洪

相關焦點

  •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5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教育局、衛生健康委、隸屬海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農辦牧〔2020〕15號)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省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 蕪湖市農業農村局蕪湖市財政局關於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三山區農村發展局:根據《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政策(2020-2021年)的通知》(蕪政﹝2020﹞46號)的規定,現將《<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若干政策規定>實施細則(2020-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廳
  • 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
    大河財立方消息2月29日,為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各地科學規範處置疫情,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同時廢止。
  • 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0年2月29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版)》。《方案》指出,根據疫情流行特點、危害程度和涉及範圍,將非洲豬瘟疫情響應分為四級: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發生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疫情時,由農業農村部向社會發布疫情預警。
  •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2020年度水稻側深施肥裝置質量調查結果的通告
    2020年,根據我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等情況,我廳組織對部分在用水稻側深施肥裝置產品進行了質量調查。現將質量調查結果予以公布。浙江省農業農村廳2020年12月29日 2020年度浙江省水稻側深施肥裝置質量調查結果一、調查依據本次質量調查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辦法》(農業部令第69號)以及GB/T 20864-2007《水稻插秧機 技術條件》GB/T 5667—2008《農業機械
  • 全文|《杭州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二、總體要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論述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高標準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的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行動計劃的通知》《浙江省高質量參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意見》,紮實推進「大灣區」和「美麗浙江
  • 農業農村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數字農業...
    農業農村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  農規發「2019」3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網信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網信辦: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位化,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加快推進浙江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工作方案印發
    關於印發加快推進浙江省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 推進「數字+農業」發展,「三鄉工程網」等11個項目重點建設!
    近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市農業農村局關於「數字+農業」指導意見(2020—2022年)》(以下簡稱《意見》)。為便於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三鄉與您一起學習解讀《意見》。2019年,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及2018-2019年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重要部署;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12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位化。
  • 《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汙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加大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力度,自2020年起,生活汙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保持在90% 以上,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標準化運維。(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   三、排海汙染源規範整治行動   (一)全面整治提升入海排汙口。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於近日印發《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根據方案,2019年,各縣級和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各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83.1%以上,劣Ⅴ類比例控制在4.2%以內,為2020年水質優良比例達84.5%
  • 2020年四川省深度貧困縣免費醫學生(專科)定向培養項目實施方案
    滿足這些條件即可近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中共四川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了《2020年四川省深度貧困縣免費醫學生(專科)定向培養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2020年定向委培免費醫學生(專科)65人,其中樂山市4人、甘孜州21人、涼山州40人。
  •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與華南農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0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與華南農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貴州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合作項目等方面籤署了合作協議,就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金忠秀 攝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副校長鄧詣群;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昌鵬,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徐成高等出席籤約儀式。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利用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推進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加強沼渣沼液高質利用,加快處置廢舊農村沼氣設施。因地制宜推廣秸稈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供氣供熱和太陽能利用等技術模式,打造一批農村能源多能互補、清潔供暖示範點。舉辦農村清潔爐具博覽會,加快高效節能爐具推廣應用。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政府,各地、州、市黨委、政府(行署),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自治區各委、辦、廳、局、人民團體、大專院校,自治區大中型企業,中央駐疆單位,生產建設兵團:《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志同意
  • 廣東省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2020 年)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關於印發《廣東省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函  沿海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學技術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廣東海事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
  •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爐!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方案根據每個產業的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薄弱環節,緊扣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量體裁衣」地為每個產業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快來一起看看吧!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視,始終抓住重點產業發展不放鬆。
  • 「詳細版」農業部《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的...
    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部屬有關事業單位:為適應非洲豬瘟防控新形勢新要求
  • ...農村廳等5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教育局、衛生健康委、隸屬海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農辦牧〔2020〕15號)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省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