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進入後半程,中國在疫情較為穩定的情況下,經濟也在最快程度的復甦,比如才過去不久的「618電商購物節」,受百億補貼、直播帶貨、消費券等刺激,今年消費者的購買力依然強勁。我們也觀察到,在不少品牌成功的背後,都有分眾傳媒的推手。作為廣告行業的龍頭企業,分眾傳媒電梯媒體有著「主流人群、必經、高頻、低幹擾」的特性,是品牌引爆主流人群的利器。今天我們就跳出「電商購物節」這個詞,洞察網絡平臺上各個維度的創新與重構,尋找品牌籠絡消費者的新答案。
第一個答案——流量
作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最穩定的因素,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一季度中國GDP的增速為-6.8%,其中消費「貢獻」了-4.36個百分點,成為重要的拖累因素。
疫情之下,對於消費的再理解,也許是2020年,我們做過最好的事情。對於上億宅在家裡的潛在消費者而言,答案先在網際網路空間冒頭。
流量開始成為市場新的「增長極」抑或救命稻草。直播帶貨的時代來了:抖音、快手,是賽道裡當之無愧的佼佼者。從2019年的頭部李佳琦和薇婭,到羅永浩的交個朋友,再到董明珠、梁建章、張朝陽、丁磊等一眾大佬們紛紛進場,在深度聯結實體商家和消費者的同時,直播泛化為基礎的網際網路工具和商業落地場景,迅速改變著消費的場景。而以直播電商為繩輪,發生共振的,是整條產業鏈,從田野,到工廠。
而另一面,「618」的締造者京東,卻悄悄地與這個這個高流量、大IP時代,唱起了「反調」。在京東的理解中,「直播一哥」李佳琦等個人品牌直播帶貨成交額銳減的背後,或許意味著紅利的見底。在最新推出的「超新星」業務裡,京東重又把關鍵詞落到了優惠補貼、優質選品,這些「最基本」的元素上。作為締造者,也許這確實是一種去焦慮化的觀察:在細水長流、回歸初心的電商平臺,共贏的不僅僅是消費者,還有千千萬萬依附於產業鏈的個體。
618,17年前起於線上,說它曾是一場比拼價格的狂歡毫不為過。但是,疫情之下,我們發現,像京東這樣的品牌,正對它報以新的思考:除了價格,我們能拼的還有什麼?電商節,背後的價值,是什麼?
第二個答案——消費者的心智
如果我們把目光從TMT視角轉向那些中國經濟的血管在疫情之中的表現,在2020年,這裡發生的,是另一場浩蕩的故事。疫情,催發了中國品牌的變革。
波司登把自己的目光拉得更遠。2月的凜冬,馳援武漢的外地醫護人員穿上了波司登捐贈的防風羽絨服;幾乎在同一時刻,倫敦時裝周的現場,身穿中國紅羽絨服的模特與設計師一同出場謝幕,用中文高呼「中國加油」。
疫情,還雕刻出「上下」合作的力量。6月16日晚,「甄選全球設計尖貨」的家居家裝品牌紅星美凱龍獨家冠名播出江蘇衛視天貓618超級晚,以超級IP+超級流量,打造全鏈路營銷閉環,這一躍,跳出了消費者心中,對於它原有的認知。
同樣以天貓為載體,在另一張屏幕,「天貓618」3D購,讓一場關於家具電商的場景革命悄然掀起。當沉重繁蕪的室內設計,在彈指間被挪移創造,大大提升的,是消費者的體驗。這場傳統行業與前沿技術的握手,為雙方帶來了全新機遇。在這背後,是電商與傳統行業曠日持久戰爭的結束,是數位化基建帶來的福祉。
疫情,也點亮了行業分工的智慧。基於行業,智囊們的工作,是讓品牌們學會如何在風沙中賽馬。越是錯綜複雜的競爭,越能凸顯出專業的價值。滲透在於3億城市主流人群每天必經的公寓樓,寫字樓等生活空間,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分眾傳媒,把精力放在了洗鍊品牌在這個時代的消費語言。在分眾的傳聲筒裡,「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飛鶴奶粉、「專注敏感肌膚」的薇諾娜護膚的聲音,化零為整,集中引爆,銷售逆勢上揚。
在這背後,分眾傳媒,帶領合作夥伴搶佔到了疫情中最寶貴的高地——中國人的消費心智。從這些企業身上,另一種重燃市場的密碼正在凸顯:顛覆自己,顛覆別人,迭變不息。吾身為水,變,方能應萬變。
第三個答案——新的消費關係
當線上線下漸漸熱鬧,消費的血管打通並滋養著每一處器官,2020年的618,背負了不一樣的意義:它是一張關於消費復甦的、美麗而又獨特的切片。我們發現,這場復甦,不是「等來」的。復甦的原力,是前沿的消費趨勢與古典的消費理念的匯流,是中流擊水的企業的復盤與重構。
2020,這是一個適合做真正思考的年份:它們有的向前奔跑向上攀登,有的冷靜思索,回歸初心。冷靜是一種必要的品質。正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定然向好,慌亂之間,消費進步的大勢未變。以「年輕人最喜愛的科技領導品牌」為信條的榮耀,在2019年雙十一的4G時代手機大促的收官之戰,銷量已經超越蘋果。而在有著5G時代開元之戰的2020年618,攜一眾全場景設備登場的它,則致力於把這種「超越」鎖定為常態。
堅持,是一種信心的彰顯。沒有一種生意可以獨自完成,信心,包含了自信與他信。各大品牌意欲一拼優惠的618狂歡中,創業36年的海爾智家,顯露出了「巋然不動」的一面。這個後疫情時段的盛夏,海爾智家依然延續著開年後的市場策略,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價格調控,而是不斷升級、迭代健康場景方案,通過「體驗雲平臺」販賣場景而非產品、引領生態合作,拒絕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當然,這些只是整隻嗡鳴蜂巢裡的幾滴蜂蜜而已。在這背後,我們看到的大趨勢是:新的消費關係正在形成,並以618為舞臺亮相;新的商業模式與秩序,如七巧板般在迅速地再次拼合,並以618為試驗場,得以驗證。
如果拉到更高的視角,中國人的消費,正在重新解釋、批註、共建,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動的天災下,消費世界的人們主動地改變者自己的命運。而寄託屬於消費者們的新的消費時代中,我們不在是「消費主義」裡被消費的個體,也學會了自己找尋消費行為的意義所在。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轉變,如今的企業想要抓住消費者,必須有流量,能夠侵佔消費者的心智並且找到新的消費關係,而分眾傳媒是電梯廣告領域中名列前茅的企業,能夠做到足夠定向的人群投放,藉助數位化的強勢轉型成流量,無可躲避的內容展示,將品牌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這是對於市場和企業而言,這是品牌「出圈」的最佳合作夥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