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電梯廣告或成為心智競爭的關鍵

2021-01-08 海峽網

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成功的關鍵已經不在於滿足顧客需求了。現在商業的本質特徵是如何與商業對手競爭、如何擺脫競爭進入無爭地帶,換個說法,就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數一數二的品牌。品牌競爭的本質是心智之爭,而如何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其中或許少不了分眾傳媒電梯廣告的參與。

事實就是顧客心智中的認知

認為「用比別人更好的產品就能打贏商戰」是一個典型的錯誤觀念:這是企業家常陷入的「由內而外」的內部思維。很多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產品,認為「事實上自己的產品更好」。

這種觀念有個明顯的悖論。顧客認為:「既然你這麼好,為什麼你不是老大呢?為什麼用的人那麼少呢?」另一方面,顧客並不是專家,也難以「專家」的眼光全面了解產品間的微小差異。相反,顧客總是那麼感性,甚至武斷。

定位理論提出:所謂「事實」,就是顧客心智裡的認知。這一論點充分反映出定位之父的辯證思維能力。從辯證法來看,認知和事實的確是統一的。

有這樣一個水的實驗,把同樣的水(都是自來水)給三組大學生喝,教授暗示說第一組水是農夫山泉,第二組是蒸餾水,第三組是自來水,結果第一組的人說水有點甜,第二組說這個水沒有任何味道,第三組的人說喝出了露水、消毒水的味道。某些情況下,產品的細微差別並不重要,人對品牌的感知更加重要。

因此,定位一定要藉助人心的力量,即蘊藏在眾多人心智中的常識。「常識,是人所共有的智慧,是社會公認的明顯事實。」定位是心智之爭,顯而易見的傳播概念才會在市場更具效果,因此,定位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簡單」並且關聯常識。

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心智階梯」原理

艾·裡斯和傑克·特勞特發現,面對信息侵襲和選擇的暴力,有限的心智啟動了兩項功能以保護自己。一是排斥,二是歸類。顧客心智把產品分類儲存起來,每個類別又只記那麼幾個足夠應付需求的品牌。有關品牌的新信息,只有符合這種分類才被接受,凡是與心智中已有信息或概念相衝突的信息,一律排斥在外。

這也就是心理學家所發現的「選擇性記憶」機制,特勞特從中發現了著名的「心智階梯」原理。「為了應對產品暴增,人們學會了在心智中給產品和品牌排序。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想像心智中有一個個階梯,每個階梯代表一個產品品類,階梯上的每一層都有一個品牌名字。」比方說你要買牙膏,在你的潛意識中就會出現一個牙膏類別的品牌階梯,通俗地說,出現一張購物單。在這個清單上,你可能列出了高露潔、佳潔士、中華等品牌,它們自上而下有序排列。

這種階梯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每個人對每一品類產品都隱含著一個這樣的階梯。雖然你渾然無覺,但實際上是這個單子在潛意識中為你圈定了購物的地圖,指引、規範著你的購買行動,並決定你是否接受新的產品信息。雖然在具體的購買現場,你有時會受到促銷、降價或導購人員的影響而改變購買的選擇順序,但總體上而言,這個購物單具有很強的穩定排序和心智預售能力。

品牌憑藉定位奪取「心智資源」

當今世界已經是一個品牌的時代,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運用定位這一工具「由外而內」地為自己建立品牌,奪取心智資源,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優先選擇。

定位的基本方法,並非創造某種新的不同事物,而是調動心智中己有的認知,重新連接已經存在的聯繫。很多人對定位有誤解,似乎只有帶「正宗」、「領導者」、「專家」這樣字眼的才是定位。其實,好的定位沒有一定的規律可言。原則就是找到顧客心智,不做違背顧客心智的事兒。

品牌是當今商戰的總兵力和發力點,從一定意義上說,商戰就是品牌之戰。定位理論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創造性地提出:現代商戰的終極戰場是在顧客心智之中,而非工廠和市場。企業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品牌來奪取顧客心智資源,讓品牌在顧客心智中佔據某個品類的首要位置。

定位理論協助企業打的是心智之戰。依據定位理論,企業和顧客的連結就是品牌,品牌存在於心智,商戰的戰場在心智中,兵力是你能調動起的心智資源及傳播力量。商戰的敵人不僅僅是競爭對手,更是競爭對手佔據的心智對你的定位造成的心智障礙,以及顧客心智中既有的認知對你的定位造成的心智障礙。

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如果你觀察過常見的知名品牌,你會輕易發現,但凡成功的品牌,都是在顧客心智中成功佔據某個心智資源。在這個資訊時代,若不能在顧客心智中佔據一塊地皮,企業所擁有的不過是一堆鋼筋水泥罷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就被擁有心智資源的對手所掌控。最終,擁有心智資源的企業會進一步聚集社會資源,人才、資本、渠道乃至整個產業鏈都將向其匯攏,從而在經營層面形成更高的行業壁壘,與心智壁壘一道構築起堅實的防線。而分眾傳媒電梯廣告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消費者無法做出自主選擇,只能被動接受,周而復始,電梯廣告信息的到達率必然高,這也正是很多企業品牌都選擇利用分眾傳媒電梯廣告的佔領消費者心智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洞察中國消費者的心理,分眾傳媒助力品牌搶佔「高地」
    我們也觀察到,在不少品牌成功的背後,都有分眾傳媒的推手。作為廣告行業的龍頭企業,分眾傳媒電梯媒體有著「主流人群、必經、高頻、低幹擾」的特性,是品牌引爆主流人群的利器。今天我們就跳出「電商購物節」這個詞,洞察網絡平臺上各個維度的創新與重構,尋找品牌籠絡消費者的新答案。
  • 注意力經濟:別讓你的廣告浪費在無效注意力上!
    無效注意力讓很多廣告主花了冤枉錢。尼爾森研究數據表明,中國有71%的數字媒體廣告投入被浪費。原因很簡單,沒有抓住消費者的有效注意力。能否抓住有效注意力,取決於三個衡量維度:衝擊波強弱、視網膜聚焦度和眼球時間份額。為什麼網紅千千萬,鳳姐永流傳?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想一想,那麼多漂亮有魅力的網紅,我們很難記住一個名字,但是鳳姐卻江湖永流傳。
  • 新經濟十年圓桌:十年心智之爭,品牌如何佔領用戶心智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天鵝到家董事長兼CEO陳小華、車好多聯合創始人白如冰在WISE大會現場以《十年心智之爭》為主題,在一起探討了新經濟十年,企業如何進行差異化定位?品牌如何佔領用戶心智?第一,打品牌廣告沒變。剛剛說到廣告大戰,大多數品牌都是在分眾打廣告,這不是託,是感嘆。只要上下班看看電梯,就知道網際網路經濟現在流行的是什麼。大家總是先從地面補貼戰、流量戰開始,最後難以避免要打品牌戰。第二,競爭從來沒變。網際網路沒有哪場戰爭,沒有經歷戰爭和兵不血刃就覺醒。
  • 營銷傳播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梯媒廣告後戰疫時期展望
    根據數字 100 的市場調研分析, 在過去一年內,對客廳電視廣告(包括傳統電視廣告及 OTT)和電梯廣告接觸明顯增多的消費者中,二三線城市以 及 23 歲以上消費者對電梯廣告接觸增加的比例較高,表明電梯廣告在二三線城市和中青年群體家庭中加速滲透;而 且,電梯廣告在中產人群、高學歷人群中滲透率明顯高於客廳電視廣告,已成為中產家庭觸達率第一的媒體場景。
  • 營銷環境在變,戶外廣告何以成為品牌營銷利器?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品牌尤其是那些相對傳統行業的品牌來說,如何利用更潮的傳播,應用更全面的營銷策略是品牌贏得發展而思考的話題。,形成較強的心智佔領效果,建立長效的品牌認知,一定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擴展自己的影響力,此背景下,戶外媒體的價值日益凸顯。
  • 中國戶外廣告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儘管截至**針對戶外新媒體各方褒貶不一,但其對傳統戶外廣告公司的衝擊已顯而易見。因此,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在保持診-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引入技術創新,不失為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良好途徑。其二,傳統戶外廣告公司下一波競爭的「戰場」將轉向二三線城市。中國未來**年經濟發展的前景很好,這種上升不僅靠大城市,更需要靠幾百個二三線城市的支撐,因此若現在擁有二三線城市的傳媒平臺,將會在未來競爭中取得先機。
  • 侯文學:電梯內的廣告也不能太「任性」
    走進電梯,住戶各自按上樓層按鍵。此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抬頭看著電梯門左側的一個電子廣告牌,上面輪流播放著樓盤、美容、酒類、豐胸等廣告。整容廣告上,兩名女性衣著暴露;男士養生館廣告中,一男一女動作親密……還有提供雞肉外送的廣告,用語是,「要想老公回家早,就給老公叫只雞。」
  • 江南春:詩歌和廣告是相通的
    事實上,大學裡還在低吟淺唱的江南春已經涉及廣告業,大三的他就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並自任總經理。2003年5月,江南春成立分眾傳媒,擔任董事局主席和執行長。此後分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佔領全國各大城市高檔樓宇液晶媒體市場。2005年7月13日,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純廣告傳媒第一股,並以1。72億美元募資額創造了當時的IPO紀錄。
  • 智能電梯投影廣告,智慧社區的新方向
    智能電梯投影廣告,智慧社區的新方向社區廣告是依託於社區場景,精準到家的媒體廣告類型。覆蓋中高端住宅、寫字樓、公寓、別墅等區域,針對社區的檔次及成熟度,社區廣告投放內容也不盡相同。社區是居民出入的固定路線,居民平均每天出入兩次,廣告到達率高達89%,因此,社區廣告成為了商家眼中最重要的流量聚集地,強制持續性曝光,是提升知名度的重要途徑。同時社區居民的屬性穩定,媒體能有效收集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等。能快速精準幫廣告主篩選出受眾性高的群體,達到有效曝光,快速轉化。與其他戶外媒體比較,社區媒體的成本還較低,性價比十分高。
  • 告別極限用語,廣告怎麼打?
    定位理論則不同,它是第一個出現在營銷中的「唯心」流;定位與它之前,乃至同時代的廣告觀念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定位」斷然放棄了對「產品」的關注,而完全轉向了探索消費者的「心智」;以此為基,它橫跨市場營銷、心理學和消費者行為學,對同時期的管理思想,比如波特的競爭戰略思維也是兼收並蓄。
  • 信息爆炸時代的希區柯克效應:如何讓你的廣告入心入腦?
    但如果你在小區、超市、電梯、地下車庫裡,總是遇到這樣一個人,你肯定會懷疑他,你覺得自己被盯上了。這就是典型的「希區柯克效應」。品牌投放如何借鑑這一效應,答案是多場景,讓你的廣告和品牌儘可能出現在更多的場景裡。
  • 顧均輝戰略定位落地培訓受邀登臨中駿集團,助力企業實現飽和競爭...
    培訓現場,顧均輝從商業競爭演變切入,詳細闡述了定位產生的背景,引出當前企業對自身競爭力的認知存在五大誤區:更低價格、產品質量、優質服務、產品齊全、廣告創意,當今企業同質化競爭的解決之道在於搶奪客戶的心智資源。顧均輝指出,這個世界沒有事實,只有認知,認知大於事實。定位就是要創造一個認知,商業競爭的本質是認知戰,品牌決戰心智,商戰在心智中打響。
  • 復旦EMBA邀分眾傳媒陳巖,談科技在營銷細分領域的應用
    (原標題:復旦EMBA邀分眾傳媒陳巖,談科技在營銷細分領域的應用)
  • 「定位理論」及其「一詞佔領心智」
    而此時,儘管供應很多,顧客只需要記住一兩個就已經夠用了,除此以外的企業的努力,很有可能因為沒有被納入顧客選擇記憶的認知範圍,而成為顧客心智認知中多餘的部分,也因此並不能為社會創造太多的價值,反而成為社會經濟的無效供給。儘管信息很多,但顧客只能記住與自己大腦裡既有經驗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