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廣告法不讓用「最大」「第一」了!告別極限用語,廣告怎麼打?

2020-12-04 梅花網

新廣告法限制極限用語成了熱點。回想一下,像「最大」、「第一」、「領先」、「首選」這類「絕對化傾向的聲稱」(Absolute Claim),在過去的廣告中的確普遍。

難怪小夥伴們都關心,告別了極限用語,下一步的廣告表達如何調整?由於語言是為策略服務的,因此談表達的同時,宇見還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下表達背後的策略升級問題。

讓我們從關注如下幾點開始:

1、企業過去為什麼喜歡在廣告中使用絕對化傾向的聲稱?2、這樣表達始於何時?3、如此打廣告的指導思路是什麼?

相信搞清了這些來龍去脈,再確立下一步的廣告策略也會容易一些。

一、絕對化聲稱的緣起

廣告中的絕對化聲稱傾向,究竟源於何時何處?宇見認為,這很大程度上與市場營銷中的重要分支——「定位」理論有關。

「定位」以前,廣告中有「絕對化聲稱」是不可想像的。


比如,讓我們穿越時空,藉由幾位世界級大師的作品,來看看最早期的廣告人是如何寫廣告的:

A:

「在時速六十英裡時,這輛新款勞斯萊斯汽車上的最大噪聲來自它的電子鐘。」——大衛·奧格威

B:

「萬寶路——男人的世界。」——李奧·貝納

C: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豆」——羅瑟·瑞夫斯

如你所見,早期廣告人的觀念是質樸且「唯物」的,此期間廣告雖風格各異,有的強調形象,有的強調創意,有的強調獨特性,但毫無例外都還聚焦在「產品」之上。

定位理論則不同,它是第一個出現在營銷中的「唯心」流;定位與它之前,乃至同時代的廣告觀念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定位」斷然放棄了對「產品」的關注,而完全轉向了探索消費者的「心智」;以此為基,它橫跨市場營銷、心理學和消費者行為學,對同時期的管理思想,比如波特的競爭戰略思維也是兼收並蓄。從整體上,定位並不看重「產品賣點和特性」這類問題,而更關心——「針對消費者心智,如何讓他們接受並選擇產品」。

例如,定位經典《22條商規》提出了「領先定律」(The Law of Leadership),指出——

「成為第一總是勝過做得更好。在潛在顧客心智中先入為主,要比讓顧客相信你的產品優於該領域的首創品牌容易得多。」

又如, 定位認為,人類的心智「缺乏安全感」:

「當人們舉棋不定時,總是依賴他人幫助自己決定;在某些情況下,別人有過類似行為是我們判斷自己行為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

這種不斷尋求「他人之證」的從眾心理,對我們的消費決策影響巨大。

還如,定位理論中的「專有定律」(The Law of Exclusivity)稱:

「當你的競爭對手已經在潛在顧客心智中擁有一個代名詞或定位時,你若再想擁有同一個,必將徒勞無益。」

這要求品牌要麼成為用戶心中的「唯一」、「首選」,要麼想法開創一個新品類,重新去成為那個唯一和首選。

成為「第一」、成為「唯一」、成為「首選」、成為「領導品牌」,成為消費者「最主流」的選擇,用「遙遙領先」影響消費決策……看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廣告中絕對化聲稱傾向的思維源頭。


「加多寶」為什麼改金罐?不是藍罐、綠罐、白罐?因為金色象徵「第一」,冠軍都是金牌,銷量「第一」,「最」多人喝,「最正宗」的涼茶,人群如何理解你?這就是所謂「定位」,在消費者心智中錨定一個有利位置的意思。

二、從底層把握定位,不能照抄

雖然廣告裡「絕對化聲稱」傾向的思維源頭在「定位」,但有一點必須要為其正名:將市場上出現過的大量極限用語歸咎於定位是不公平的。

因為定位從來沒有倡導過,讓本身並不「領先」的企業來使用這一表達原則,同時定位也強調了,「品類」之於「品牌」的重要性,倡導企業要真正去重視差異化,要真正去做到與眾不同。

極限用語泛濫,應該說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投機心態有關,一些企業盲從「定位」,急於對自己加以種種宣稱,以至於這些表達越來越脫離實際,這本身是對理論的曲解和誤用。

其次,我們要理解定位畢竟發端於傳統廣告時代,其所重視的對消費者心智的把握,由於營銷手段的單一,被不可避免地全盤體現在了廣告當中。未來如何讓廣告更廣告,回歸真實本源,不能再把這個功課交給上個時代的定位了。

三、告別極限用語後 廣告策略如何升級?

了解過極限用語的「緣起」,我們來實際探討下廣告策略如何升級的問題:

1、將廣告「真實化」並「態度化」

過去我寫過《營銷 真實的自我表達》,認為今天的市場營銷必須建立在真實表達的基礎之上,那麼,我們的廣告要怎樣才算「真實」呢?

首先當然是要講真話,不要為短期利益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新媒體當道,企業的一次劣跡就足以毀掉一個品牌;另外我所理解的真實還包括:

不要向你的消費者說一個他無法驗證,或者對他來說驗證成本很高的事實。

「XX電動車銷量遙遙領先」,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如何證明?在哪可以查到這些該死的數據?這種站在企業角度的純主觀表達,有理由認為它本身就沒有體現出,對消費者理解其真實性的誠意。

廣告中的表達最好是用戶「顯而易見」的。


參加一場科技發布會,觀察媒體區我們發現,清一色的蘋果筆記本會讓那些使用其它品牌的記者,顯得十分「不入流」,這就是「顯而易見」。

那麼,這難道不是定位中的「他人之證」嗎?雖然蘋果從未宣稱過「銷量遙遙領先」,但有時候,他們會用UGC的方式,用廣告直接呈現大量用戶創作的作品,這難道沒有體現出蘋果在引領潮流,是人們「最主流」的選擇嗎?

所以在繼續理解消費者心理的同時,我們的廣告必須藉由更真實、更巧妙的方式來呈現,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粗暴的口號上。

另外,儘管你不可以宣稱,但你可以「追求」。相比於「銷量遙遙領先」,「始終追求為多數人做好涼茶」是可以的。新時期的廣告應聚焦於品牌的「態度」,用人格化的口吻來展現你的努力過程,而非結果。

2、將「概念」升級為「觀念」

過去有手機品牌講「極致纖薄」,現在這類表達少了。在「定位」時代,品牌可以經營「概念」,最大、最小、最薄、最厚、即產品中的「特性」,這有賴於單一的廣告環境和不成熟的技術條件。今天產品可以速朽,迭代大大加速,競爭對手模仿,特性不「特」將成潮流。

蘋果可以持續經營「單手操控」這一概念嗎?

No!

單手操控隨著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改變,不再是主流選擇。真正值得悉心經營的,是類似於「創新」「發燒」「匠心」這樣更為基礎的「觀念」。

經營觀念能讓品牌保持年輕,也能讓廣告有薪盡火傳的延續性。從「單手操控」到「大有可為」,我們一直在創新;一個接一個的新特性,需要有系統性的觀念來承接。

如何界定你經營的是「概念」還是「觀念」?在你的廣告中能否讀出「態度」「信念」和「愛」即是關鍵分別。

怕上火喝王老吉(概念),Open Happiness(觀念);極致性價比(概念),為發燒而生(觀念);終極駕駛機器(概念)、駕馭之悅(觀念);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概念),更好的自己,從特侖蘇開始(觀念)。

不是說新時期的廣告不能講功能,講特性,但特性和功能必須被整體包容在品牌觀念之下,為觀念所服務。

3、將「口號」升級為「對話」


高鐵隨手一拍,進而想到,現在大量廣告都是類似的,以「要……,就……」為固定範式的「口號體」,我把它們稱之為廣告中的「行為支配主義」

超過60歲的消費者,出生於信息匱乏年代,對此或許較能接受,也較為習慣,但把這樣的表達覆蓋到廣大80、90、甚至是00後的消費者面前,卻無異於大聲地對他們說:走開!遠離我的服務!

口號式、行為支配式的表達與新生代的消費精神發生了嚴重的背離。在更看重自由與平等的消費精神下,新生代們的心理表徵往往是:

1、我希望與品牌完全平等地對話,至少從形式上要給到我這種平等感;

2、拒絕行為支配與說教,不要對我發號施令,但可以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

3、尊重我的選擇,更要尊重我的智商;不要輕言什麼「唯一」,「我讀書少,不要騙我」;

4、在廣告中給我留下可參與的空間;不要說只有你能玩,我不能玩。

於是,同樣是宣稱,同樣是代言人為品牌背書,我們能不能將口號升級為更多的消費者對話?能否通過表達,激起他們探究品牌的好奇心?又能否促發他們更多的談資與主動擴散,就該順理成章地成為新廣告的KPI。

而諸如老羅的「天生驕傲的司機」、「天生驕傲的菜農」,這些動人故事為什麼一定要向用戶徵集?為什麼「漂亮得不像實力派」一定要有讓用戶玩壞了的「海報生成器」?

通過「堅果」我們看到,老羅在面向新人群推出新品牌時,提出一個能引發共鳴的「觀念」,再通過交互將此變成一種群體體驗,這些新型的溝通手法,正在成為全新消費精神之下的全新營銷範式。

4、用廣告的「內容化」,來提升「價值交付」係數

過去我們總說品效合一、品效合一;但宇見認為,未來的廣告只會越來越趨近於「品」,未來的廣告只會越來越失「效」,越來越趨近於徹底無「效」。

為什麼?

因為今天的消費者已不再有「直接」依據廣告做決策的習慣了。

過去人們看了廣告可能會走入商店,走向櫃檯,今天的消費者則會藉助「外腦」,通過網際網路上的「品牌數字資產」獲取更多評判依據,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尋找真實口碑,會去尋求更多的免費體驗,也可能會以光速(通過微信)連接親友,尋求建議。

廣告從過去直接促發銷售的「收口」,越來越被前置到了能否捲入用戶的「入口」。

在百威超級碗廣告中我們看到,當品牌放棄了通過廣告來直接促銷的企圖,它變成了什麼?這也就是分眾傳媒的江南春老師所提出的,「廣告的內容化和娛樂化」,用戶越來越討厭廣告,就是因為它們太促銷了。打動人心的故事,擲地有聲的創意,足夠優質的內容,這些才能把觀眾重新拉回到廣告屏前。

在「SDi」方法論中,我們提出了「價值交付」要素,意思是:營銷的本質是向消費者如實交付你所宣稱的價值,並取得對等的商業回報。為什麼你獲得的商業回報不夠大?從SDi的觀念看,原因只有一個:你沒有向用戶交付足夠多的,讓他們認可的價值。

而廣告,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整個營銷的價值交付係數。

現實情況是,除了極限用語,市場上還有大量企業喜歡用誇張、浮華、面上高端,實則空洞的言辭堆砌,來對用戶做毫無意義的表達。一大波「至臻完美」、「酷炫難擋」、「卓爾不凡」正在襲來,這些表達從信息角度對消費者價值何在?

樂於製造噪音的動機認為,針對大眾的傳播只要滿足一定的「轉化率」,就可以被定義為成功,這是企業營銷中很大的悲哀。這些廣告給絕大多數普通人帶來的只有騷擾,而非通過交付價值,給品牌帶來機會。


NewBalance為什麼要在開學第一天給我們推送這樣的廣告?

當我們暫且拋開一些撬動用戶錢包的衝動,而代之以對他們精神世界的精微洞察,突然發現,廣告的手法反而變得生動豐富起來。這時候,廣告開始真正走進消費者的生活動線,而非讓其避之不及。

用戶在哪,我們的廣告就在哪,這麼說絕不是基於傳統營銷學對「渠道」所下的物理定義,而是要比你的競爭對手快一步,在情緒、情感上抵達Ta們;甚至可以說,新時期的廣告將通過自己「長腿」的方式,讓那些本來難以觸達的用戶也被「吸附」過來,被「捲入」進來。

因此,一個強大的品牌自身,才是真正終極意義上的促銷。

本文由公眾號【宇見】授權梅花網轉載,原作者為宇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關於「商品文案是否違反廣告法」的答疑
    「防曬不褪色」這個詞語是屬於極限詞語嗎?或者已經歸類到虛假宣傳了?答:從字面理解,不屬於極限詞語,但廣告宣傳應當真實、合法,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否則可能會構成虛假廣告。16.「優質、強勁」是極限詞嗎?會涉及廣告法嗎?答:不是。17.「高檔」屬於極限詞嗎?
  • 2020新廣告法禁用詞案例
    傳媒內參導讀:本文列舉出50條廣告注意事項,並整理了新廣告法頒布後的違規違法案例,以此提醒大家謹慎創作。 真的不知道是該說這個企業沒人性吃人血饅頭,還是說他沒腦子不知道啥叫法律,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 我們作為公民,要知法懂法,而作為廣告人,更要熟悉廣告法。
  • 新《廣告法》禁用詞大全及案例
    2015年新《廣告法》頒布,2018年重新修訂,雖然條款中規定了廣告中不得出現的情形,但其實並不是非常好操作,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法律條款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我們搜集整理了新廣告法頒布後的違規違法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 "首個""獨家"等詞將在廣告中絕跡?誤讀!
    【新民晚報·新民網】網傳信息所謂的「新廣告法違禁詞和極限用詞,一旦使用,20萬元起罰」等內容,是對新《廣告法》的誤讀。9月1日起施行的新《廣告法》,補充完善了廣告發布標準並加重了對虛假違法廣告的處罰力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近日,部分網絡媒體傳播的「注意了!9月1日,廣告裡再有這些詞,罰款20萬起!」
  • |新冠肺炎疫情|南通|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告法
    當事人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機,在沒有科學材料證明的情況下,宣傳「四季抗病毒合劑對冠狀病毒從藥理研究上有效」,易引起消費者誤解,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南通市崇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線索後迅速立案調查,於2020年3月4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處罰款人民幣30000元。
  • 這些虛假廣告太害人!
    、「我們是噴霧,不需要接觸病毒,安全有效」等內容與商品實際性能、用途不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二十八條相關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2020年3月,新民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罰款1.16萬元。 2.
  • 在廣告中使用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宣傳用語 天津易豐澤網絡科技有限...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17日,天津市西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關於天津易豐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告中使用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宣傳用語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綜上,當事人的違法情節屬於《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規定,建議給予減輕處罰。
  • 遼寧公布十大違法廣告,最高罰13.4萬
    、「我們是噴霧,不需要接觸病毒,安全有效」等內容與商品實際性能、用途不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二十八條相關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2020年3月,新民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罰款1.16萬元。 2.
  • 市場監管局公布一批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當事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八款「廣告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七條,停止發布廣告,處以重罰758000元。當事人的上述行為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一款「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構成了發布違法廣告進行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區市場監管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處以罰款210000元。
  • 判例:未核實廣告費用數額,直接認定廣告費用無法計算,屬於認定事實...
    【裁判要旨】被上訴人在其企業網頁中對其產品推廣、宣傳中使用虛假廣告用語,構成虛假廣告;使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對其產品進行宣傳,向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交納了信息技術服務、軟體服務費用,該費用已經涵蓋了其在網頁上的推廣、宣傳全部費用,並有證據證實其交納的費用金額,不應當認定為廣告費無法計算,應當依法對被上訴人繳納的廣告費用進行核實,在核實的基礎上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19年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典型...
    對肝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保健作用」等內容的食品廣告。廣告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內容,且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違反了《廣告法》第四條第一款、第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五)項的規定。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2019年2月,天津市武清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5萬元。
  • 上海馬利來公司「KI多醣體」廣告違反《廣告法》被罰50萬元 被列入...
    中國網財經12月14日訊(記者 嚴森)昨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2019年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典型案件」,內容涉及食品、保健品等重點領域。其中,上海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案被列入其中。該公司因違反《廣告法》被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被處以罰款50萬元。
  • 廣告用語當力避「歧義」解讀
    日前,重慶工商局要求相關廣告公司迅速撤換該廣告。(7月8日《重慶晨報》)  無論是緣於網絡語言良莠混雜的現實,還是出於國人對廣告語咬文嚼字的豐富想像,「我靠重慶」的旅遊宣傳畢竟是引發了公眾的「歧義」解讀和廣泛爭議。而經過此番解讀,人們不難推測,當以「我靠重慶」廣告「紋身」的公交車再通行在重慶街頭時,重慶市民的「不舒服」感覺可以體諒。鑑於此,筆者支持「迅速撤換該廣告」的意見。
  • 發布迷信內容、斷言治療功效…這些違法廣告被通報,柳州一藥店在列
    北海市海城區曙光門診部發布違法廣告案當事人在北海市各十字路口和人流量密集區域通過免費發放紙巾盒的形式發布治療男科表示功效斷言的廣告,違法了《廣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2020年2月,北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2.002萬元。
  • 椰樹椰汁新廣告被指"太汙" "國宴飲料"危機四伏
    專家稱打擦邊球廣告涉嫌違法 「這類廣告為了博眼球,太低俗了,與椰樹牌椰汁本身的 國宴飲料 定位明顯不符,起了反向效果,對品牌不僅沒有促進作用,反而引發不少消費者反感。」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直言,椰子豐胸,其實是炒作。用比較低俗的風格定位新的廣告,與以往的品牌形象不匹配。
  • 2020新電商違規營銷案例
    特殊品類&醫療器械版來源_廣告常識(ID:adernous) 前段時間我們整理了一份《2020新廣告法禁用詞案例》,大家看過之後都說配合案例再看法律條例,思路都清晰了很多。
  • 艾詩特蝦青素、脈立平清涼膜膏等產品廣告涉嫌嚴重誇大宣傳
    》第三十四條、《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第六條、第十二條第一項嚴重誇大宣傳(1、通過渲染、誇大某種疾病狀況或疾病,或者通過描述某種疾病容易導致的身體危害,使公眾對自身健康產生擔憂;2、利用公眾對醫藥學識的缺乏,使用公眾難以理解的學術用語,造成公眾對藥品功效與安全性的的誤解
  • 疫情之下,南通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受...
    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南通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走在抗擊疫情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第一線,加大對涉及疫情防控物資及其他商品或服務廣告行為的監測和巡查,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虛假違法廣告行為。在「3.15」來臨之時,該局近日公布了南通一批立案調查並處罰的虛假違法廣告案例。
  • 侯文學:電梯內的廣告也不能太「任性」
    此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抬頭看著電梯門左側的一個電子廣告牌,上面輪流播放著樓盤、美容、酒類、豐胸等廣告。整容廣告上,兩名女性衣著暴露;男士養生館廣告中,一男一女動作親密……還有提供雞肉外送的廣告,用語是,「要想老公回家早,就給老公叫只雞。」(1月26日中國廣播網)  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電梯內設置電子廣告牌,宣傳和推銷產品和服務,完全屬於一種商業行為,本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