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地位等級地位制度源於狼的習性?頭領說訓練教學與爭議解密

2020-12-05 騰訊網

歡迎來到白娜科普,本文由【萌寵有嘉】獨家原創,禁止抄襲、洗稿和搬運等行為

有些鏟屎官以為成為狗的老大就能夠改變狗的行為、讓狗對你言聽計從。這樣的觀念讓頭領說被廣為推崇。同時,也有另一方的聲音指出,遵從這樣的訓練理論只會使得人犬關係失衡。本文白娜將詳細介紹到底什麼是頭領說,它的訓練觀點是什麼、爭議為何。

隨著媒體的渲染,許多人或許曾看過報告狗班長這樣的訓犬節目。有些鏟屎官對於訓犬師能夠精準快速的解決兇狠、吠叫咬人的問題犬只,感到崇拜與佩服。有些鏟屎官心裡或許亦贊同類似的養狗觀念——成為狗狗的老大,讓它們知道誰是資源的掌控者。這樣狗狗對主人就會產生敬畏心理,而不敢搗蛋。

頭條說定義

在不用打罵的前提下,而是讓狗知道誰是老大,進而領導、引導它們融入人類社會,這樣的訓犬理論被稱作頭領說。

頭領說的理論溯源

頭領說的理論基礎來自1940年代狼群的研究理論,當時的訓犬師認為支配地位與族群位階在訓犬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頭領說則認為主人應贏得狗狗的信任與尊重,便能將狗狗框在一個被社會接受的行為範圍裡。知名訓犬實境節目主持人西薩 米蘭便是採用相似概念訓犬,雖具爭議,但直至現在,許多訓犬方法仍受其頭領說理論的影響。

1.扛起領導的責任,鏟屎官當仁不讓:

長期推廣頭領說的狗狗行為輔導師表示,狗是重視社交、存在等級關係的群體動物。它們只會追隨、聽從群體裡擔任領導角色的狗。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缺乏領導能力,不僅在人類世界裡不被信任,在善於觀察人類的肢體語言與情緒的狗心目中,這人也將不被信任。

許多家犬的問題行為來自於缺乏領導,所以它選擇用自己的天性行動。可是人類社會卻有眾多規範是狗狗難以理解,鏟屎官卻期待它遵守的。

訓練師認為:鏟屎官應扛起擔任領導者的責任,了解群體動物的心態及情緒變化、學習用動物身體語言明確地溝通、隨時挺身而出,讓狗知道主人會掌控全局,自願無條件聽候主人的指令。人,才是狗狗不穩定的關鍵。訓練師強調其實該受訓的是鏟屎官。

2.讓動物身心平衡健康的三要素:

先讓狗狗有渠道釋放精力,再回頭要求遵守紀律,狗狗穩定後才能愛撫,順序不可任意替換。常見迷思是鏟屎官從愛撫開始,讓狗狗玩瘋了之後,反而增加了訓練的難度。

運動:

出門等於狩獵與巡迴,對於狗來說如生命意義一樣重要,首先必須先滿足外出需求再來談教育。只有室內運動是無法滿足狗的天性和精力釋放的需求。如果你想養狗卻沒有時間遛狗,那也許你目前還不適合養狗。

紀律:

紀律是中性無情緒的,並不是懲罰。許多狗在過去的人類社會裡屬於工作類型的犬種,具有工作欲望的基因。在缺乏刺激的居家生活中,紀律對於狗來說,其實是能帶來成就感的「任務」。

安撫:

在狗狗展現穩定行為,並且將注意力放在主人身上時給予愛撫。但是方法是避免過高能量,例如誇張的動作或者零食獎勵,而是一個穩定能量的微笑即可。最常見的錯誤是在購「焦慮、害怕」的時候給予安撫和獎勵。

3. 因材施教——不同個性的狗都需要被領導

訓練師建議採用敏感/不敏感與強勢/弱勢兩個項目將狗狗分成四種個性類型。在極端狀況的狗狗(例如特別強勢或極度敏感),都更加需要明確的領導規範。

4. 以狗狗在路上對老人吼叫為例:

若是容易小事化大的弱勢狗,可能是拐杖使它感到害怕。鏟屎官可要求狗狗坐下、面對,同時給予陪伴,等害怕的事物離開後,狗狗理解到其並不會傷害它,進而學習不再害怕,也增進對主人的信任度。

若發生在強勢狗身上,則可能是老人的能量相對弱而讓狗有霸凌的感覺。主人要做到比狗還快,搶在前一步打散注意力,並告知在主人的管轄下,這個舉動不被接受。狗一開始可能會出現抗爭,但主人要保持堅定,狗狗最終因臣服而讓步。

5. 散步也是訓練

狼群離開巢穴是為了兩個目的:巡邏與打獵,所以對狗來說,出門就像是去執行這兩個工作。因此,格外需要利用這個時候來建立狗狗對人類的配合度,就像狼在群體中要互相合作才能獵捕成功。訓練師將此段富含關係建立與訓練意味的時光稱之為訓導遛狗。

訓導遛狗的重點:每一個關卡都要求狗狗穩定,外界充滿刺激,容易觸發狗狗興奮的情緒。必須配合正確能量的提醒聲,提醒並維持狗狗的穩定和安靜。其他時刻,鏟屎官的動作維持越穩定越好。另外,訓練師將狗狗興奮程度區分0到10分,並隨時維持狗狗的興奮程度維持在0-3分之間,避免情緒的累積,造成暴衝或失控等問題。

出門前改善行為的三個要點:

斷(中斷):終止狗狗行為,即便是展現意圖也要打斷,將狗狗注意力轉移回訓練者身上。一開始使用聲音,若狗無法分神,則使用碰觸。

糾正(要求):給予指令, 提出替代行為(例如:停止、迴避、坐下或者過來),與狗狗對峙。

松(回饋):在狗狗達成指令時,給狗狗回饋(例如:停止目光交錯,內心給予認可、微微點頭獎勵),讓狗知道它做對了。

為什麼頭領說會在動物訓練裡備受爭議?

頭領說的部分理論承襲了1940與1980年代所出版的狼群研究。雖然這些理論隨著研究突破而被推翻,但卻已普遍使用在當時的訓犬理論中,也讓頭領說的部分理論產生了爭議。要理解其中的關鍵,我們需要再回頭理解理論的時代背景。

闢謠:狼群頭領說不成立,更不用說它適用於狗

早期,人類將對狼群習性的研究沿用來解釋狗狗的行為。犬的祖先是狼,如果狼會這樣,狗也會這樣。這樣的邏輯在社會上被普遍接受並廣為流傳。也因此,在人們誤以為狼群彼此競爭等級關係的時代中,訓犬師們自然地也開始思考狗與人之間會不會也存在等級關係,並希望藉此幫助人們處理狗狗的問題行為。

利用狼群頭領說理論碰到的問題:

第一,早期的狼群研究來自研究者Schenkel於1947年觀察捕獲的、來自不同家族的圈養狼群。因為出現打架與爭食的現象,認定狼群中有獨裁的領導狼在掌控資源。

當時的訓犬師將其中的暴力爭奪地位的理論帶入了人犬訓練,以地位的爭奪來解釋動物行,普遍認同支配地位與族群位階在訓練過程中的扮演關鍵的角色。但這個說法由曾經也以此理論出版著作的研究者David Mech,於1999年正式推翻了自己的說法並做出更正。

狼群理論的事實闡釋:

野生狼群的組成以家庭為概念,主要為一對狼父母帶領著後代的族群結構,照護並教導幼狼是最重要的族群目標,並非過去認為的爭奪地位資源,這樣的研究推翻了過去認為有「老大」的說法。

第二,實際上狗與狼已在數萬年前各自演化,產生了不同的維生方式。雖然有相似的肢體語言,但習性上卻有很大的分歧,用狼群理論來理解狗狗行為並不恰當。

因為,自從狗祖先逐漸進入人類社會,撿拾人類垃圾、剩食取代狩獵、更對人類有高忍耐度,產生緊密的依附關係。擁有這些特質的狗祖先繁衍的後代漸漸形成現代家犬。狗群體不再像野生狼群需要緊密合作,而呈現一個鬆散、流動性高的社會架構,並不如我們所誤解的有爭取地位的野心。

用支配、地位來解釋狗狗行為到底有什麼問題呢?

美國獸醫動物行為學會(AVSAB) 於2008年發表針對地位理論發表聲明強調,絕大多許多問題行為跟爭奪資源無關。而是來自情緒、焦慮與壓力因素,若依循地位理論來解釋動物行為,導致人們花心思在「確立地位關係」遂使用抑制的手段來處理,短時間或許可以降低狗狗行為的問題,但確忽略了狗狗的情緒與需求。這等於沒有解決問題根源,更不一定能讓狗狗認定主人的主導地位。

狗狗視人類為重要的社交夥伴,但並不會將人視為同一物種,自然不會將人納入族群制度中。David Mech的研究也指出,即便族群中佔優勢的個體優先得到資源,但只要此優勢者不在場,下位者一樣會使用資源(例如配偶、食物)。因此,即便主人真的取得在狗心中的高階地位,仍然不能解決當主人不在場時的行為問題。

領導並非只有成為狗老大

本文已經針對頭領說來自於狼群並衍生於狗的行為制度進行了闢謠。狼群也並未構建人們想像中「頭領概念」這種等級制度,更不用狗狗經過進化後仍然談將此行為習慣保留。

正因上述由不同學者所提出的質疑與擔憂。頭領說推廣者訓練師強調:頭領說的使用前提是必須先了解狗狗心理學與身體語言,要能得到狗狗尊敬與信任。其中需要付出、執行的部分遠多於「成為老大」權力的享受。頭領說對於鏟屎官來說,是能針對狗狗問題行為而有立即改善、見效的訓練,但站在行為學家的角度來看,是否為符合動物福利的訓犬方式仍有待商榷。

我是白娜,關注【萌寵有嘉】獲得十六年資深鏟屎官的養寵經驗、萌寵故事和營養知識。

相關焦點

  • 活佛的等級和地位差別!
    原創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2020-02-13 10:11:04這是從政治角度解析藏傳佛教的第二篇,上一篇我們講述了「活佛轉世制度」上的政治性內核。今天,我們來講講,活佛的等級差別和地位高低。從政治和人性的角度,詮釋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一文,今天我們只講活佛間的地位高下之別
  • 有著共同祖先的狗和狼,現在還有相似之處嗎?主要區別是什麼?
    我們常聽人說,狗是狼的後裔,狗是狼進化而來的,雖然無法完全確認,但大家都比較認同它們兩者是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在很多行為方面都非常相似。科學家通過實驗,對狗和狼的基因進行檢測,發現狗與狼關係非常密切,其中最接近灰狼。而且有些狗狗的品種,無論是從大小形態、習性方面,都比較像狼。
  • 專家:高校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須徹底去行政化
    學術與行政的關係,說大則大,說小也小。說它大,涉及高等教育與政治的關係、高校與政府的關係;說它小,涉及高等學校內部學術與行政關係、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學者關係。不管怎樣,在我國,學術與行政關係尤為特別,異常特殊,二者始終纏繞在一起,纏來繞去,到最後總是學術被排擠、被邊緣、被淹沒,強大的行政力量滲透並支配著高等教育所有領域,大學的一切都被行政化了。
  • 詳解狼的社會等級,強悍的群體作戰能力,源自穩定的社群結構
    ,第一反應就是「團結」,狼群之所以能夠那麼團結,是因為它們有著一套十分森嚴的等級制度,生活在同一狼群裡面的個體,都遵循這套制度,各成員之間為了生存和哺育後代而進行社交、相互合作,其能力僅次於聰明的靈長類動物。
  • 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誰的等級地位更高?
    之前討論過如來佛祖和玉皇大帝的地位,從原著來看,如來佛祖雖然降服孫悟空,救了玉帝,但是他的地位明顯低於玉帝,所以才要稱玉帝為「大天尊」。而且,對玉帝的命令,如來是不敢違逆的。在西遊世界中,如來佛也就是一方諸侯的地位。玉帝傳旨,如來得聞詔而來。玉帝一道旨意,如來得乖乖聽話照做。那麼,若是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比,誰的等級地位更高一些呢?
  • 動物生存智慧:等級森嚴的狼群如何區分高低地位?主要看這兩點
    在動物界中,狼的優勢地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動物社群如同狼群一樣將等級制度調理得如此之好。怎麼個好法呢?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這些社會性的互動及相互影響對於幼狼特別重要,因為各種遊戲式活動能夠為它們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我們如何辨認一隻高等級的狼?它與那些低等級狼的區別在哪裡?又如何區別它們的等級?這些問題的解答都要依靠對肢體語言的辨識。狼群在大多數時間裡會比較和平,不會出現排序鬥爭,這主要歸因於頭狼的權威性。
  • 探索奇妙動物——狼
    比如說小時候的《小紅帽》裡的狼外婆,還有《狼來了》寓言故事等等,這些都把狼刻畫為殘忍、恐怖的一種動物。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一本叫《狼道》的書,據說這本書是因根據狼道處事之道而編寫的,為人們提供了比較好的處理事務的方法和一些狼在交際時運用的技巧。可以說,狼的智慧和社交能力是值得我們一起去學習的。
  • 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
    原標題: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藏傳佛教中最早建立轉世傳承制度的是噶舉派(白教)。1199 年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在圓寂前,命弟子佐貢仁欽保存他下一世轉世的訊息,此後其弟子根據這些訊息尋訪到噶瑪巴希,即第二世噶瑪巴活佛。此後寧瑪派(紅教)與格魯派(黃教)也採用了轉世傳承制度。
  • 訓犬理論——寵主之頭狼地位
    養寵(犬)小知識之頭狼地位:最近接連接到幾例寵主諮詢自己養的愛犬咬自己或者家人的案例,今天我們就說說什麼是頭狼地位!大家都知道,家養犬都是從狼馴化過來的,所以說人類飼養的狗是家狼也並不為過。狼在同族群裡是有明顯的階級之分的,有狼王、狼後、二狼王、小弟、小哈嘍等等。而被人類馴化上千年甚至幾千年的所謂家狼,牠們是分不清主人概念的,牠們眼中覺得是我們族群裡怎麼有一隻異樣形態的狼。當飼主對愛犬過分溺愛寵慣,您的愛犬可能就會覺得咱們應該是平起平坐了,甚至我應該做狼王,這就是所謂頭狼地位的最好詮釋。
  • 灰狼的世界裡沒有單打獨鬥,森嚴的等級制度維繫著彼此間的忠誠
    灰狼的習性灰狼是犬科動物裡面最大的成員,儘管狼很少攻擊人類,但是它仍被認為是自然界最可怕的動物之一,尤其是在蒙古等畜牧業比較多的內陸地區,狼襲擊牲畜是很普遍的事情,而大型狼群呈規模地捕殺牲畜,則能夠稱之為狼災。
  • 祖先同為食肉動物,為啥只有狗狗最後變成了雜食,可以消化澱粉
    :狼。,漸漸向人類的習性靠攏。另外還有其他習性方面的原因,會影響狗狗和貓咪,在處理人類關係的時候產生差異: 1.狗狗是群居類動物。犬類都是群居類動物,在犬科動物的自然群體中,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層個體一定會無條件服從上層領導。這個天性,也是為什麼狗狗能最早適應人類馴化的原因。 2.貓科是獨居類群體。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關鍵詞:英語的地位作用;全球通用語;英語教學  一、引言  關於我國的英語教學,非議已久。近五年內便出現兩次高潮。就筆者對蔡基剛教授的了解,他長期以來竭力推動專門用途英語進課堂,提倡用專門用途英語顛覆傳統的語言學、文學、翻譯「老三樣」在英語教學中所佔據的統治地位。
  • 社會學人說|邱澤奇:你是如何到目前的社會地位
    【編者按】與以往多數學者以呈現人群社會經濟地位構成和形態為目的研究社會結構不同,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邱澤奇把社會結構放入中國長時段的歷史發展演變中研究,觀察到社會結構是社會結構框架的後果,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制度安排,規定了人群可以獲得社會結構位置的域。
  • 同類合作 狼比狗優秀太多 但有人說:狗可能是裝的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狼在協作上的表現比狗要好得多,再退一步講,至少在同種協作時狼的表現會更加優異。發表在《美國科學院論文集》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狼比狗更擅長與同類協作。維也納獸醫大學的莎拉·馬歇爾-佩希尼主導的一項試驗的結果表明狗在種內協作的表現遠不如狼。而且如果要說兩者有什麼區別的話,那麼目前來看馴化削弱了狗與自己同類間的協作能力。
  • 從小養到大的狼,真的會像狗狗一樣忠誠嗎?狼和狗還有這樣的區別
    從屬性上看,狼和狗並沒有什麼不同,它們同屬於犬科類,按照輩分來說,狼應該是狗狗的祖先,因此這兩者的基因相似度還挺高的,在所有狗狗品種中,和狼最像的要數西伯利亞雪橇犬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哈士奇。既然狼和狗狗這麼相似,那如果把狼從小養到大,它會不會像狗狗一樣,對主人溫順、忠誠呢?
  • 原來狗狗和狼竟然是這種關係!
    而作為長期被人類飼養馴化的動物——狗,它們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可愛、聰明、通人性、萌......這些詞似乎都是用來形容狗的,說它和狼是同一種動物估計會有很多人不同意吧?的確,狗與狼的差異實在是太多了,它們造型各異,有大有小,對主人唯命是從,性格暖心,怎麼看都不會覺得它們能和狼有什麼關係。
  • 狗狗為什麼忽然「學狼叫」,知道原因後,主人哭笑不得
    我們偶爾會聽到狗狗學狼叫的聲音,有的主人會好奇地想自家狗子不會退化成狼了吧,天天在那裡狼嚎。狗狗學狼叫的原因,看完下面這幾點,你也會哭笑不得。狗狗學狼叫的原因?1、呼朋喚友的方式當狗狗想要呼喚自己的小夥伴時,就會選擇仰天長嘯,這種聲音就是在向同伴傳達信息,呼喚它們,從而可以召集狗群。2、回歸天性其實狗是狼進化而來,身上一直流淌著狼的血液,部分犬種骨子裡還保存著狼的一些習慣,學狼叫,恰恰是狗狗回歸天性的一種表現。
  • 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高校必須徹底去行政化
    原標題: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高校必須徹底去行政化 編者按 教學是高校的正業和本業,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但它又那麼沉重,因為現實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教學壓根兒就沒在高校佔據中心位置,而且越是重點大學,教學就越靠邊兒站。本文作者從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重創收輕教學、重外延建設輕內涵發展」等問題中抽離出來,從學術與行政的關係這一視角進行考察和探究,所獲得的更為本質和深刻的認知,可能更有利於找到問題的根源與解決的辦法。
  • 當哈士奇遇上狼,會有怎樣的奇遇?
    但其實跟狼基因最接近的動物不是哈士奇。所以別看哈士奇是三大無攻擊性犬種之一,其實這種無攻擊性是對人類而言的(即使如此也不能隨便去惹怒狗狗哦)。哈士奇並不是對其他小型動物這麼友好呢!這種捕獵的天性還是在其血液中流淌著,狼的本性還是深深埋藏在其骨子裡的…但相比真正的野狼,哈士奇的戰鬥力就要弱上好幾倍了…所以哈士奇如果遇上狼,特別是狼群,(狼通常是群體活動,落單的狼通常是挑戰領主地位失敗,或是被新領主替代下來的老弱前領主),第一反應是逃跑…避免發生衝突,或者乾脆趴在地上,翻肚皮示弱,保命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