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裡放養兩條鮕,是迷信還是有其他用途?迄今為止,許多人仍然搞不明白。為此,我們帶著疑問去查找許多材料,從不同的書籍中獲悉,古井裡放養鮕,並不是迷信,而是科學,主要目的是吃食蚊蟲,起到清潔夫的作用。
鮕,學名七星鱧,又稱月鱧,福建閩南語音讀「孤呆」。它們常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溝渠,屬食肉性魚類,專門吃魚蝦或其他小動物。
水井飲水,在我國南方已經延用有幾千年歷史。每當我們走在福建、臺灣、廣東山區村落裡,所到之處,凡是鄉下大厝埕邊、或零散聚集相鄰幾十戶人家,在他們居住的區域裡,都能見到一口口水井的存在。水源比較稀缺的地方,日常生活飲水、洗衣、洗澡,絕大部分的用水都提取於水井中。根據當地村民介紹:農村農民因地制宜,利用塑料管從高山上引來山泉到各家各戶,真正用上自來水,完全結束挑水喝的日子,也是到了九O年前後才實現。
還沒有用上自來水之前,每一個農戶,家家戶戶的櫥房裡都配備有一口陶瓷大水缸,可以裝滿五六擔水,這缸水是全家人一整天飲食、洗澡所需要的用水量。農村農民因為白天要下地幹活,挑水的時間大多是早晨和傍晚,然而,水井在沒有使用的時候,水面是平靜的,尤其在晚間,很容易讓蚊蟲棲息在那水面上產卵,滋生孑孓。因此,我們的祖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智慧,選擇具有食肉性魚類的鮕放養井裡,吃食蚊蟲產下的孑孓,清潔水井裡的水質,讓村民飲上乾淨、安全的水源,鮕,它們所付出的是自己一生的囚禁和生命,每當村民提水的時候,不小心將它們舀上來,人們總會依舊將它們放回井裡,視為井神一般,誰也不會隨意去垂釣或捕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