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鬣狗,一些好事之徒就會將它們稱之為「掏肛者」,原因是因為它們在獵殺動物後,經常會從動物的肛門之處開始吃起。
還有人將鬣狗稱之為小偷,據說是因為它們經常偷獅子的食物。然而根據事實發現,我們都小看鬣狗了,它們所做的一切對於草原生態環境而言至關重要。
鬣狗對環境的作用
鬣狗不是犬科,反而和貓科血緣較近,鬣狗家族中一共有四種,分別是:斑鬣狗,條紋鬣狗,棕鬣狗以及土狼。土狼是鬣狗家族中的另類,它們的牙齒已經退化,咬合力並不強,已經無法適應以肉類為食,而是以昆蟲為食。
條紋鬣狗和棕鬣狗雖然社會性較強,但它們並不像斑鬣狗一樣群居生活,而是由4-6個家庭成員構成,並且有著嚴苛的等級秩序。
斑鬣狗是鬣狗家族中實力最強大的物種,它們的咬合力非常驚人,達到了1000磅左右,而獅子只有600磅左右。強大的咬合力,意味著它們可以將獵物的骨頭都吞噬殆盡,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它們的糞便經常呈現灰白色,這就是攝入了大量骨頭的標誌。
除了灰狼之外,其他的三種鬣狗食性非常雜,它們能夠將自己遇到的幾乎所有的遺骸都吃掉,包括骨頭,再加上它們的消化能力也非常強,所以一些獅子、獵豹等吃剩的骨頭、毛髮、角和蹄子等都會被它們吃的乾乾淨淨,因此它們也有著「草原清道夫」的稱號。
儘管這個稱號不雅,但要知道的是,當動物遺骸沒有及時清理或者掩埋的情況下,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傳染病,造成草原生物大量死亡。禿鷲雖然能夠以腐肉為食,但是禿鷲並不能分解骨頭,只能吃一些小骨頭。
可以說,如果沒有食腐的鬣狗,那麼草原上將會有許多森森白骨無法被其他食腐動物分解,以至於上面殘留許多微生物病菌,威脅當地的動物們。
除此之外,斑鬣狗和獅子等食肉動物一樣,在捕獵時也會更傾向於老弱病殘,消滅食草動物群體中的患病個體,從而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斑鬣狗
儘管鬣狗家族中除了灰狼之外都能夠以腐肉為食,但是斑鬣狗更傾向於自己捕獵。斑鬣狗家族通常有20-30隻左右的成員組成,族長是由部落中的雌性擔任,雄性的地位最低,而且比較溫順。
斑鬣狗捕獵成功後,最喜歡進食動物的內臟,這是因為內臟柔軟且營養含量豐富,所以它們會從動物的肛門處開始進食,然後才會開始吃動物的肌肉,最後是骨頭。
在很多人意識裡,斑鬣狗經常搶奪獅子的獵物,其實不然,根據生物學家發現,斑鬣狗很少搶奪獅子的獵物,反倒是獅子仗著體型較大的優勢經常搶奪斑鬣狗的食物。
儘管獅子和斑鬣狗兩種生物不太對付,但在多數情況下,它們能夠相安無事地生存。但有時斑鬣狗遇到落單的獅子,也會圍攻它們,甚至會導致落單的獅子因此而死亡。
不過,獅群中的雄獅並不害怕斑鬣狗,它們能夠直接咬死對方,所以遇到挑事的斑鬣狗,雄獅也會毫不客氣地將它們的族長咬死。
斑鬣狗家族
斑鬣狗和人類很相似,族長的位置也是世襲決定。只不過,斑鬣狗是由雌性統治,屬於母系社會。一般情況下,斑鬣狗會生育兩個胎兒,但是其中較為強壯的一方會殺死另外一隻,母親通常對這種情況會視而不見。據統計發現,有25%的幼崽是由同伴互咬所導致死亡。
斑鬣狗族長生育的女兒具有族長繼承權,不過如果在女兒還未長大成熟時,族長母親就去世的話,那麼會有別的雌性斑鬣狗爭奪族長之位,而族長所生育的女兒地位會一落千丈,不再享有部落中的特權,地位也不再是最高者,除非它們能夠通過武力重新奪回族長之位。
斑鬣狗家族中的幼崽能夠享受較高的待遇,即使是雄性,但是種群內的雌性不會和同一種群的雄性交配,這意味著雄性幼崽只有加入到別的斑鬣狗家族才能獲得交配機會,但是加入別的家族意味著它們的地位會非常低,只有持續不斷地討好種群中的雌性,才能獲得交配權。
總結
人們很喜歡將動物擬人化,比如:狗是忠誠的,狼是狡猾的,貓是神秘的。而鬣狗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背負著歧視性的描述,比如:掏肛者。但是,動物的行為是無法受人類道德批判的,畢竟在動物的世界中就是弱肉強食,這是它們的生存法則。而且在弱肉強食之下,動物還有著其他的特性,並不是我們所描述的那麼簡單。
如果非洲草原上沒了鬣狗的身影,可能當地草原上的動物們也不會像現如今這樣生活,早就因各種流行病而導致物種數量下降。從某方面講,它們非但不是負面形象,反而充當了「清道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