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無線電通信為主席提供情報,電臺1分隊收發電報幾百份

2020-12-04 bing者觀察

1935 年1 月19 日,紅軍離開遵義移師北上,一渡赤水進入川南。2 月中旬又揮戈東進,二渡赤水,於下旬重入遵義。3 月中旬,紅軍又揮師北上,三渡赤水再次入川。隨後,又出敵不意折返東進南下,四渡赤水,搶渡烏江,佯攻貴陽。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在滇、黔、川邊東西不足 200公裡寬,烏江長江之間南北不足 200 公裡長的狹小地域內,紅軍兩次入川,兩佔遵義,大戰婁山關,消滅大量敵人。在這史無前例高度機動靈活、用兵如神的戰役指揮中,王諍領導的無線電通信大顯神通。在毛主席的最得意之作——四渡赤水的戰役過程中,僅中革軍委電臺1分隊就收發電報幾百份,有力地保證了毛主席軍事指揮的暢通。

從遵義會議到勝利搶渡大渡河,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最關緊要、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毛主席充分發揮其軍事天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光輝範例。沒有這一階段的勝利,紅軍就難以轉危為安,就不可能完成北上抗日的偉大戰略任務。在這一階段,王諍領導全體無線電臺人員經受住了考驗,完成了保障指揮的任務。

每當關鍵時刻,王諍總是親自上機工作。1935年12 月,在陝北瓦窯堡,毛主席要求儘快溝通與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六軍團的通信聯絡。但是,軍委與二、六軍團無線電聯絡的電臺和密碼,早在 8 月初毛兒蓋分為左、右路軍時就隨左路軍行動留在四方面軍了。對於無線電通信來說,中斷了幾個月,呼號、波長是否變了?再用原來呼號,對方是否會認為是冒充?這些建立無線電通信的基本條件失去後,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要重新恢復無線電通信是十分困難的。

王諍接到毛主席要儘快溝通與賀龍、任弼時同志的聯絡任務後,立即組織人員晝夜守聽。他親自上機,憑著他對統一掌握全軍呼號、波長的記憶,憑著對二、六軍團電臺報務人員發報手法的判斷,在雜亂的電波訊號中辨別最熟悉的手法,在過去聯絡過的波長範圍內不停地尋找。經過半個月的艱苦工作,終於從一個熟悉的發報手法中,認定是二、六軍團的電臺正在與四方面軍的電臺通報,於是立即將發報機調諧在這個頻率上,插進去呼叫,經互相問詢,對方得知是王諍在呼叫,立即應答。

溝通聯絡後,因沒有密碼本,發出的第一份電報是用明碼發出的,內容是:"弼兄:我們已到陝西保安,豪密留老四處……弟豪"。這是周恩來發給任弼時的一份簡短明碼電報,說明黨中央已到達陝北,原與二、六軍團聯絡的密碼本留在四方面軍。接著兩臺約定了密碼。恢復聯絡後,中央了解到二、六軍團的基本情況。對二、六軍團來說,知道黨中央已勝利到達陝北,同時也知道了在此之前建立聯絡的電臺是四方面軍的,從而對張國燾有了警惕。

毛主席指揮作戰有時要直接通到某一個師,有時甚至要直接通到某一個團,作為主管通信工作的軍委三局局長王諍,都有法辦到,直接叫不通,就通過與其有來往的旁臺轉叫,非達目的不可,千方百計保障毛主席的指揮暢通。1934年叫通鄂豫皖四方面軍電臺,1935年叫通二方面軍電臺,每當關鍵時刻,王諍總是親自上機。王諍對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極端認真負責,積極主動,扎紮實實,雷厲風行,一絲不苟,堅決地完成任務。

在解放戰爭陝北三戰三捷中,在王諍的領導下,我軍電臺實行的無線電靜默,更是收到了迷惑敵人、隱蔽我軍行動意圖的良好效果。毛主席親自率領的電臺和指揮機關人員隱蔽在綏德以西的一條小山溝內,與胡宗南部隊僅一山之隔,由於無線電臺根據王諍的指示實行靜默,敵人的無線電偵察儀器失去了目標,敵人就是發現不了毛主席所處的位置。

蔣介石由於變成了聾子、瞎子,便氣急敗壞地把美國援助的無線電測向定位設備運抵西安,妄圖以此來尋找毛主席所在的地方。王諍對敵人這一毒辣手段進行了冷靜的分析,認為:敵人近距離測向定位設備尚未達到先進水平,不可能立即得出定位結果;其遠距離交叉定位,需要用地球幾何學進行複雜的計算,在手工計算條件下短時間得不出結論。據此,他提出大膽使用電臺通信,不可因噎廢食,同時採取頻率多變、快收快發、降低功率、減少發信時間等防範措施。這樣,既保證了毛主席順暢的指揮,又避免敵人測向定位對毛主席的威脅。王諍以科學的態度,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反測向定位的鬥爭,在這一鬥爭中蔣介石吃了敗仗。

為了做好通信隊伍的工作,王諍確是想了不少辦法,其中一個高招,便是利用各種機會,請毛主席給大家講話,利用毛主席高深的革命理論和崇高的威望,做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

1936 年10 月,毛主席應軍委三局王諍局長的請求,看望了總部電臺隨紅四方面軍長徵的全體同志。

這是大家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那是我們電臺人員歷經千辛萬苦,幾次往返草地,剛到陝北黨中央所在地保安第3 天的早晨。山城的景色十分美麗迷人,那乳白色的晨霧,淡青色的炊煙,混合在一起,像一層薄薄的白紗,輕輕地蓋在山城的上面。當太陽從小古山背後噴射出萬道絢麗的霞光時,晨霧便慢慢地變成了淡淡的紅色,保安山城更加美麗妖嬈。

大概是過分高興的原因,大家都忘記了長途行軍的疲勞,很早就起床,有的在洗補衣服,有的在眺望山城的美景,大家高興地說笑著。這時,三局局長王諍笑咪咪地走了過來,小聲而又激動地說:"同志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毛主席就要來看望你們了,趕快收拾一下,準備迎接毛主席。"

這個電臺原是屬於總部的。長徵過草地時在毛兒蓋才被派往左路軍總指揮部執行任務。從那以後,大家一年多沒見過毛主席了。由於張國燾分裂主義的危害,許多同志犧牲了,大家吃盡了苦頭,走了很多冤枉路,日日夜夜在想念著已經到達陝北的黨中央和毛主席,現在聽說毛主席就要來了,大家高興得跳起來。於是,大家急忙放下衣服,針線,圍著王諍局長問這問那。王諍見大家那副高興勁,連連揮手囑咐說:"同志們,主席忙得很,白天夜晚都要開會,寫文章,做報告,給紅大講課。今天擠時間來看我們,真是太關心我們了。主席來了之後,一定要肅靜,千萬不能像過去那樣纏著不放。"王諍局長的這番話,不禁使電臺的劉泮林回想起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時的一些情景。

那時候,毛主席就十分關心通信幹部的培養教育,經常到他們電臺來,和他們談話,問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情況。每次來了,大家總是纏著他,捨不得他走。有一次,毛主席問大家,懂不懂得通信工作的重要性?當時大家都是十幾歲的"小鬼",只知道幹工作,對於本身業務的重要意義,懂得不太多。毛主席見大家一時答不出,就說:做任何工作,都應該知道它的重要性。你們是革命的千裡眼、順風耳嘛,紅軍缺少了電臺,就好比缺了塊魯班石一樣。接著毛主席就給大家講了個"魯班石"的故事。他說,很久很久以前,有條河上要修座石橋,招聘了不少能工巧匠,連夜開山取石。辛辛苦苦幹了好多天,橋身修好了,拱形橋洞也砌得差不多了,只是橋洞的脊梁處,還缺少一塊又堅固、又合適的石頭嵌進去。這塊石頭很重要,沒有它,橋就砌不成。於是匠人們四出尋找,不知爬過了多少山,涉過了多少河,才在一個打草鞋的老公公家裡,發現那塊墊著捶草用的石頭挺合適。搬去一試,正好不大不小。石橋終於修成了。原來這塊石頭是魯班留下的。魯班從此路過,量量橋身,又看看準備的石料,就知道少這樣大小的一塊石頭。於是他偷偷地按尺碼鑿好一塊丟下,然後揚長而去。從此,人們就給這塊石頭起了個名字叫"魯班石"。

毛主席停了一停,又對他們說道:紅軍今後要大發展,這裡要點火種,那裡要點火種,一塊塊被分割的革命根據地,要靠你們從空中架起一座橋連接起來。大家想想,你們不是紅軍中的"魯班石"嗎?

從那以後,紅軍的電臺通訊人員就常用"要做革命的'魯班石'"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劉泮林正在凝神地回憶著過去,忽聽得有人高聲喊道:"毛主席來了!"

大家早已忘記了整隊,都向窯洞外湧去。這時,毛主席微笑著走了過來。他那穩健的步伐、慈祥的神情,還和過去一樣,只是臉比長徵路上又清瘦了。他邊走邊揮著手說:"今天我特地來慰問你們、同志們一路辛苦了!"

看著毛主席的笑容,聽著毛主席的話,大家不禁又想起了毛兒蓋分兵後的一些事,想起從草地南返的情景,不由得流下了熱淚。

毛主席進了窯洞,拉著王諍和以往一樣,在大家中間坐下,開始了親切的談話。他說:這一年,你們和紅四方面軍的同志們一起,多吃了些苦,多爬了些山,這算不了什麼,革命的道路總不會是一點彎子也沒有的。如果有人因為吃了點子苦,就不願在四方面軍工作,那就不對了。四方面軍也是黨領導的部隊,今後,我們還要儘可能多派一些人去工作,和他們團結一起,共同進步。

講到革命形勢,毛主席看看王諍,然後對大家說:現在形勢空前好,新的革命高潮就要來了。今後通信工作也要大發展,你們的擔子更重了。

講到這裡,毛主席又笑著問大家是不是還有人不安心工作?他好像已經了解到,近來電臺有些同志的心又動了,想到抗日前線去,不願在後方。自然,在毛主席面前,誰也不說這話。

毛主席見大家笑著不回答,就又說道:我們幹革命的,就要聽黨的話。黨需要我們在哪裡工作,就到哪裡去。同時,革命事業總得有個分工嘛,不能隨個人挑挑揀揀。如果有人對革命工作還有貴賤之分的想法,這是不對的。

毛主席談話,總是那麼通俗,好打比喻。講著講著,他又打了個比方說:有些人瞧不起挑大糞的工人,把他們看得一錢不值,把他們看作下等人,這是很不對的。拿上海來說,那是個大城市,高樓大廈,很繁華。你們說說看,這個城市要是沒有挑大糞的工人會怎麼樣?上海不就得變成臭海了?……

大家聽著,都笑開了。不過,大家都深深地懂得,毛主席的這個比喻,和那"魯班石"的故事一樣,其中包含著十分深刻的道理!

1939 年三四月間,因國民黨鬧磨擦,通信學校在富縣督河村呆不下去,要向保安縣轉移。途經延安時,王諍局長請毛主席、陳雲等領導同志接見全校員工。毛主席講了無線電通信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好好學習,上抗日前線去。還對教職員提出要求,說是辦學主要靠校長和教員。這時,毛主席指著筆直站在一旁的王諍告訴大家,說他是紅軍無線電通信工作的創始人,很有貢獻,號召大家向他學習。

相關焦點

  • 《紅色軍號》通信兵組歌展演③:「四渡赤水」建奇功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三局無線電分隊發出朱德總司令籤發的《關於我軍四渡赤水河的命令》電報,為迷惑敵軍,軍委三局奉命派出1部電臺隨紅5軍團第37團執行佯動任務,偽裝總部電臺頻繁發報,將尾追之敵引向黔北的溫水、松坎地區。直到第6天,敵人發現上當,急忙退回原路尋找紅軍主力時,中央紅軍主力已乘虛東擊,連下桐梓、婁山關,並二佔遵義,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打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 我國的通信發展史回望以及未來發展展望
    1931年1月,紅一方面軍在前線創立了第一個「無線電隊」。同年6月2日,紅一方面軍前後方電臺溝通了聯絡,實現了紅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線電通信。在保障反「圍剿」作戰指揮的實踐中,中革軍委無線電總隊和電話總隊相繼成立。 為了統一和加強對通信工作的領導,1934年1月,成立了中革軍委通信聯絡局,當時簡稱四局,王諍任局長,翁瑛任政委。
  • 長徵四渡赤水,每次渡河都面臨怎樣的危機?偉人的智慧凝結成經典
    根據這個決策,中央紅軍從1月19日開始,分三路縱隊向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為打開北渡通道,中央軍委決定以紅一、紅九軍團阻擊由赤水、習水南進的川軍,以紅三、紅五軍團為主力圍殲土城地區的川軍。28日,紅三、紅五軍團向土城的川軍發起猛攻。進攻之前對敵情偵察情況,認為敵只有4個團6000多人,而實際上卻有6個團1萬多人,這是一個始料未及的情況,紅軍經過激戰雖然重創敵軍,但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戰果,並遭到川軍瘋狂反撲,損失很大。
  • 無線電通信之父:馬可尼
    無線電通信的出現,毫無疑問拯救了所有的海洋旅行者。1899年3月3日,東凱旋號船被另一條船撞破,還好船上裝有無線電報裝置,及時發出了求救信息,結果成功獲救。這是無線電首次充當海上營救通訊工具。1899年夏天,馬可尼成功地實現英吉利海峽兩岸的無線電報聯絡,通訊距離達到45公裡,轟動了半個歐洲。
  • 無線電通信之父:馬可尼
    當時,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無線電可以不受地球表面彎曲的影響,傳播那麼遠的距離,就連馬可尼自己也不明白。後來,人們才知道是因為電離層「反射」了無線信號。跨海無線電通信成功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世人為之震驚。各國政府紛紛跟進,研究無線電通信技術,採購無線電收發報機。人類的通信方式,開始發生巨變。這一年,馬可尼只有27歲。
  • 無線電通信簡史
    今天,無線電通信使我們的生活方便快捷,多姿多彩。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我們應該了解無線電被發現和利用的歷史。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的理論,並從理論上推測了電磁波的存在。1887年,29歲的德國人赫茲首先發現並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赫茲的重大發現,為無線電通信創造了條件。
  • 無線電通信的發明
    」馬可尼為自己的大膽設想所激動。他立下宏願,決心開拓無線電通信事業,把赫茲的研究成果付諸實際應用。在家人的支持下,馬可尼就在自己家中進行實驗。他用赫茲的火花放電器做發射機,用布朗利的金屬粉末檢波器做接收機,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電磁波的發送和接受實驗,並在實驗中發現,利用天線可使發射距離增加。經過反覆實驗改進,在1895年,馬可尼成功進行了約3公裡的無線電報通信。
  • 無線電通信之父,誰又可當此殊榮?
    1900年,馬可尼為其"調諧式無線電報"取得了著名的第7777號專利。1901年,馬可尼計劃在加拿大紐芬蘭和英國昆沃爾之間,實現橫跨大西洋的超遠距離無線電通信。各國政府紛紛跟進,研究無線電通信技術,採購無線電收發報機。人類的通信方式,開始發生巨變。這一年,馬可尼只有27歲。
  • ADI SDR收發器如何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然後,將介紹如何基於其中一個 ADALM-PLUTO SDR收發器,使用ADALM-PLUTO SDR實現實際的電臺配置。   衛星 卡達衛星公司Es』hailSat在2018年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Es』hail-2通信衛星為歐洲、中東、非洲等地提供電視、語音、網際網路、企業和政府通信服務。
  • 無線電通信之父,誰可當此殊榮?
    當時,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無線電可以不受地球表面彎曲的影響,傳播那麼遠的距離,就連馬可尼自己也不明白。後來,人們才知道是因為電離層「反射」了無線信號。跨海無線電通信成功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世人為之震驚。各國政府紛紛跟進,研究無線電通信技術,採購無線電收發報機。人類的通信方式,開始發生巨變。
  • ADI SDR收發器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今天我們開始來了解我們下一期Funpack活動主角——ADALM-PLUTO SDR——的一個具體能力:實現空間通信,從而初步認識它的強大能力。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最近獲得了另一種提供全球不間斷無線電覆蓋的方法——通過新的地球同步衛星,只需單跳就能可靠地覆蓋地球三分之一的地區。
  • 【無線電史話】1918年戰時地電流電報系統,不用無線電依然能發莫爾斯電碼
    早在1859年,類似這樣的設備就被用於了美國的電報系統。在美國波士頓公園的位置有一個較強的電流區域,甚至在1897年導致了西半球第一條地鐵(博伊爾斯頓至公園街)工程的線路改道。隨著民用電臺(能發射和接收的無線電裝備)在戰爭期間被禁止使用,一百多年前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們仍然渴望進行通信交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業餘無線電臺操作證書等級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業餘無線電臺操作證書等級標準第一條 為加強對業餘無線電臺操作人員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和《個人業餘無線電臺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標準。第六條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可以申請三級《操作證書》: (一) 在四級標準基礎上,能夠抄收、理解用每分鐘5組(25個字符)速度的莫爾斯電碼拍發的簡單通信用語,或者能夠在兩分鐘內抄收5個用標準字母解釋法讀報的業餘電臺呼號,或者掌握無線電自動電報的操作及原理; 或者: (二) 持有四級《操作證書》,並交驗10張國內外業餘電臺寄給本人所設置的個人業餘電臺的聯絡或收聽卡片。
  • 無線電有什麼用途?
    如果無線電頻率使用不當,就會受到其他無線電臺、自然噪聲和人為噪聲的幹擾而無法正常工作,或者幹擾其他無線電臺站,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使之無法準確、有效和迅速地傳送信息。  7、無線電的用途  無線電的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現在,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
  • 《劇劇有戲》揭秘《夜隼》:地下電臺三宗最
    劇中,為尋找有關海東青的線索,挖出敵人深藏在我黨內部的地下電臺,共產黨方面委託唐燁潛入國民黨軍統。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地下電臺的事跡呢,今天(7月6日)晚上22:15播出的《劇劇有戲》就將為觀眾揭秘歷史上地下電臺的真實情況。最「高調」的地下電臺,架設在敵人司令部抗戰時期,王超北化名王祥初,明裡是西安商行的老闆,實際上是中共西安情報處處長。
  • 波波夫:無線電的先驅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國物理化學協會的年會上,正式演示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當時,雷布金負責拍發信號,波波夫負責接收信號,通信距離是250米。俄羅斯物理學會分會會長佩特羅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後得到的報文是:「海因裡希·赫茲(HEINRICH HERTZ)」這是波波夫在向前輩致敬。這份電報,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 超長波電臺給核潛艇發報,為何一個小時只能發送1個單詞?
    無線電說到底是一種能量場,可見光也是無線電的一個頻段。人類和生物很早就發展出來了眼睛這種天然的,對固定頻段無線電的感知器官,才能了解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不過人類認識到無線電的存在並且進行深入利用。是最近170年之內的事情。
  • CB與業餘無線電的區別
    CB與業餘無線電的區別   在國外,個人使用的無線電臺,分為市民個人無線電臺和業餘無線電臺兩類。使用業餘無線電臺需要具備無線電專業人員的資格,而使用民用無線電臺,只要購買過經檢驗合格的無線電發射機,誰都可以得到許可證。   個人無線電是從80年代興起的個人通信系統,也是第二CB(市民頻段)無線電,它與原來的CB在頻率、輸出功率與天線上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