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四渡赤水,每次渡河都面臨怎樣的危機?偉人的智慧凝結成經典

2020-11-26 歷史大蛀蟲

導讀:紅軍長徵的歷史上,就在遵義會議召開的同時,蔣介石正調集重兵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總兵力達148個團約40萬人,而中央紅軍只有3.7萬餘人。並且,中央紅軍剛剛經過大戰和長途跋涉,部隊極度疲勞且物資緊缺,因此面臨的軍事形勢非常嚴峻。

遵義會議劇照(來自網絡)

遵義會議鑑於貴州貧瘠且多山、多河,戰略周旋不便的情況,做出了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據地的決定。根據這個決策,中央紅軍從1月19日開始,分三路縱隊向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

遵義會議劇照(來自網絡)

一渡赤水的原因

1935年1月27日,中央紅軍推進到赤水河以東地區,並攻佔土城、二元場、習水等地。但川軍已先於紅軍佔領赤水城,並置重兵在土城以東堵擊紅軍。為打開北渡通道,中央軍委決定以紅一、紅九軍團阻擊由赤水、習水南進的川軍,以紅三、紅五軍團為主力圍殲土城地區的川軍。

28日,紅三、紅五軍團向土城的川軍發起猛攻。進攻之前對敵情偵察情況,認為敵只有4個團6000多人,而實際上卻有6個團1萬多人,這是一個始料未及的情況,紅軍經過激戰雖然重創敵軍,但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戰果,並遭到川軍瘋狂反撲,損失很大。而且,各路的國民黨軍正快速圍來,中央紅軍的處境變得十分危險了。

鑑這種極為不利的形勢,主席建議紅軍迅速撤出戰鬥,渡赤水河西進。中央接受了主席的建議,於1月29日凌晨3時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西進,從元厚場、土城南北地區分路西渡赤水河,這是紅軍一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劇照(來自網絡)

二渡赤水,擺脫重重危機

中央紅軍西渡赤水河後,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原計劃經古藺南尋機從宜賓以上的金沙江搶渡。但川敵行動非常之快,立即以8個旅分路追截,又以4個旅沿長江兩岸布防;而薛嶽兵團、黔敵和滇敵也分路向川南追來,使紅軍又處於重重危機。

當時,敵人已經加強了長江沿岸的防禦,並以優勢兵力分路向紅軍進逼。這種情況,渡江北上四川的計劃已經完全不可能實現了。於是,2月7日中央紅軍被迫放棄原計劃,改為「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並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於是各軍團迅速脫離追敵,改向川滇邊的扎西地區集中。

四渡赤水(來自網絡)

這時,蔣介石已調集薛嶽兵團8個師、滇軍孫渡4個旅、黔軍王家5個師與川軍潘文華12個旅,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圍來,他們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長江以南、敘永以西、橫江以東地區。

1935年2月10日,中央軍委得知川軍和滇軍正從南北兩面逼近扎西,主席根據形勢的變化,立即揮師向敵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轉移。2月11日,紅軍分三路從扎西秘密回師東進;18日至21日,紅軍分別由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暫時擺脫了重重危機。

四渡赤水(來自網絡)

黔北建立根據地的希望破滅,紅軍三渡赤水河

紅軍回師東進,大大打亂了國民黨的進攻部署。川敵只得急忙從扎西和貴陽地區圍追而來,但這時他們與紅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距離。此時的黔北,僅僅有黔軍一部,且兵力分散。紅軍根據有利形勢,決定乘大批追兵未到達之際,迅速擊破黔軍的阻攔,再取遵義。

2月底3月初,經過連續5日激戰,紅軍接連攻下桐梓、婁山關、遵義等,擊潰和殲滅敵人兩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多人,取得長徵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些勝利,大大鼓舞了紅軍士氣,補充了物資,還使紅軍得到了寶貴的休整機會。

蔣介石遭到沉重打擊後,於1935年3月2日飛往重慶,親自部署作戰計劃,向中央紅軍發動新的圍攻,企圖以堡壘進攻的戰法,南北夾擊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間等狹小地區。

四渡赤水(來自網絡)

紅軍為實現在黔北建立根據地的計劃,便決定打擊對紅軍緊追不捨的中央軍周渾元縱隊。但由於周渾元縱隊堅守陣地,始終不肯出戰,紅軍為達到目的而被迫於3月15日發起魯班場攻堅戰,結果激戰一天還是未能攻克。由於此戰不勝,且有很大傷亡,而援敵吳奇偉縱隊已逼近,紅軍只得主動撤出了戰鬥。

魯班場戰鬥沒能取勝,紅軍在黔北建立根據地的計劃也就沒辦法實現了。面對蜂擁而來的敵軍,中央軍委於是決定放棄原計劃,命令紅軍全部渡過赤水河西岸尋求新的機動。3月17日,中央紅軍三渡赤水,再次向西進入川南的古藺地區。

四渡赤水(來自網絡)

四渡赤水河,成功地擺脫危局

蔣介石得紅軍轉移的情報,誤以為紅軍又要北渡長江,便又急忙調集各軍迅速奔集中在川南古藺地區,並得意地聲稱:剿匪成功,在此一舉」。

蔣介石(來自網絡)

由於敵軍各部向赤水一帶集結,敵情非常嚴重,特別是川軍已經在敘永、古藺一帶建立以碉堡群為依託的封鎖線,且滇軍3個精銳旅在扎西、鎮雄一帶構築鞏固的陣地,布防嚴密,使得紅軍從敘永、古藺北渡長江或西進的可能性都很小了。主席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乘敵不備再次折兵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機殲敵。

於是,紅軍在三渡赤水3天後的3月20日,又回師東進,四渡赤水。為了有效迷惑敵軍,紅一軍團派出一個團迅速佔領古藺縣城,還大張旗鼓揮師西進,吸引川軍和滇軍西向調動。而紅軍主力卻在22日從二郎灘、太平渡一帶第四次渡過了赤水河,神奇地從川軍和中央軍的空檔中突圍而去。至26日,紅軍再次進逼遵義城。

四渡赤水(來自網絡)

其實,紅軍四渡赤水的最終目並非遵義,而是渡過烏江逼近貴陽。為了惑敵軍,紅九軍團偽裝紅軍主力部隊,向西面打鼓新場急進,這果然吸引了烏江地區的國民黨軍全部北上,如國民黨周渾元縱隊便尾追紅九軍團而去。

紅軍主力抓住有利戰機,乘虛迅速南進,於31日向南渡過烏江,把國民黨大軍遠遠甩在了烏江以北地區。而擔任誘敵任務的紅九軍團,在完成任務後又火速西進,順利擺脫了中央軍的追擊。

至此,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結束。戰役中紅軍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巧妙地迂迴在赤水河之間,通過反覆調動敵軍,最終成功地擺脫了敵人重兵圍追堵截的危局。

劇照(來自網絡)

四渡赤之後

四渡赤之後,中央紅軍主力南渡烏江後,繼續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調動敵人。首先是佯攻貴陽,1935年4月2日紅軍前鋒逼近貴陽,這時貴陽的國民黨軍只有4個團,防守力量十分虛弱。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十分驚恐,再次急令孫渡率軍開赴貴陽,速來「救駕」。

龍雲劇照(來自網絡)

當滇軍主力增援貴陽之後,中央紅軍卻迅速繞過貴陽南下,乘虛進入雲南境內。這時滇軍主力東調,雲南後方十分空虛,被紅軍嚇得心驚膽戰的龍雲,又慌忙將駐紮在雲南各地的軍隊調集去昆明守城。

但紅軍的目的也不在昆明,而是雲南西北方向的金沙江。紅軍繞開昆明城,急速向金沙江邊挺進,並於1935年5月9日在皎平渡、洪門渡渡過了金沙江,終於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的危險局面,打開了北上川西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道路,這是紅軍戰略轉移中的決定性勝利。

這一切,不僅大大出乎龍雲的意料,蔣介石也大呼上當,但他們的「醒悟」為時已晚!

渡過金沙江(來自網絡)

結語

紅軍四渡赤水,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是中央紅軍在危機重重將士們浴血奮戰換來的勝利,也是以主席為代表的偉人們的智慧凝成的經典。因對中國革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而它將被後人永遠銘記。對此,您有何評論呢?

相關焦點

  • 《紅色軍號》通信兵組歌展演③:「四渡赤水」建奇功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說起來紅軍無線電兵便是在四渡赤水時立下奇功的一支奇兵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三局無線電分隊發出朱德總司令籤發的《關於我軍四渡赤水河的命令》電報,直到第6天,敵人發現上當,急忙退回原路尋找紅軍主力時,中央紅軍主力已乘虛東擊,連下桐梓、婁山關,並二佔遵義,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打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 重兵圍追堵截,我軍四渡赤水,全軍讚譽:毛主席用兵,神了!
    在艱難困苦的鬥爭環境中,毛主席懷著對革命事業的一腔熱血,懷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懷著對革命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強信念,率領部隊克服著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困難,英勇頑強地同敵人進行著周旋和搏鬥……長徵路上的四渡赤水,無疑是世界戰爭史的奇蹟,是毛主席領導我們紅軍取得的一個偉大勝利。
  • 赤水河畔的「紅色精靈」
    歷經十三載風雨,四渡赤水紀念館在土城古鎮上建成了以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為代表的綜合性博物館群。在這17座紀念館、博物館、陳列館裡,長期活躍著一群「紅色精靈」,她們就是四渡赤水紀念館的講解員。這群「紅色精靈」從當初的4名到12名,再到如今的34名,她們一代代懷著對這片紅色土地的崇敬與熱愛,孜孜不倦的向全國各地的觀眾講述四渡赤水戰史,講述赤水河畔的紅色故事。她們歷經成長不負韶華光陰流轉,韶華如水。一代又一代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一路摸索,一路成長……她們與「紅色」相遇,與未知道別,尋找到心靈的信仰,尋找到靈魂的寄託,孜孜不倦的講述著革命的歷程,她們,就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湘江血戰後,中央紅軍只剩下3萬餘人,而此時蔣介石在赤水流域布下40萬重兵,雙方兵力懸殊創下長徵以來之最。從裝備上看,紅軍自長徵出發以來一直打的是消耗戰,不僅缺乏彈藥補給,而且元氣大傷。     但是,戰爭不僅是敵對雙方軍事實力的比拼,更是兩軍最高統帥智慧與勇氣的較量。
  • 四渡赤水,無線電通信為主席提供情報,電臺1分隊收發電報幾百份
    1935 年1 月19 日,紅軍離開遵義移師北上,一渡赤水進入川南。2 月中旬又揮戈東進,二渡赤水,於下旬重入遵義。3 月中旬,紅軍又揮師北上,三渡赤水再次入川。隨後,又出敵不意折返東進南下,四渡赤水,搶渡烏江,佯攻貴陽。
  • 長徵貴州沿線看今昔|肖義伍:義務講解紅軍故事34載
    「這裡是當年紅軍長徵一渡赤水時的其中一個渡口,而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高12.9米的元厚紅軍渡紀念碑也是赤水河上第一座紅軍渡口紀念碑。」站在紀念碑前,肖義伍很有氣勢地說到。  肖義伍出生於1950年,69歲的他家就住在赤水河畔,退休前,一直擔任赤水市元厚鎮桂圓林村黨支部書記。  自從1985年開始,他就開始在紀念碑這裡擔任義務講解員,專門為來訪的遊客講解85年前紅軍長徵在此四渡赤水的故事,至今已有34載。
  • 貴州有紅色文化遵義會議會址,有四渡赤水的赤水丹霞地貌
    貴州有紅色文化遵義會議會址,有四渡赤水的赤水丹霞地貌,有天下聞名的黃果樹瀑布,還有梵淨山,西江苗寨,鎮遠古鎮,天河潭,青巖古鎮,息烽紀念館,還有奢香夫人墓,還有革命烈士錢壯飛烈士陵園,歡迎小可愛們來貴州玩,一定不會後悔的。
  • 赤水,美的地方,瀑布竹海,丹霞地貌,紅色文化
    赤水位於貴州西北的末端,處於雲貴高原到四川盆地的過渡帶,他以美麗和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命名。赤水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行政區域唯一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他被稱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鄉」,「桫欏王國」。
  • 四渡赤水是經典,此戰是揚名
    傅軍一逃離,長沙就成了無政府城市,戰局動蕩不定,市民則驚恐萬分,時年24歲的毛澤東正就讀於湖南一師。 湖南一師位於長沙南郊,是潰軍北撤的必經之路,為了防止潰軍進校佔屋甚至是燒殺搶掠,傷及學生,學校就組織全體師生暫時退到城東五裡處的阿彌嶺躲一陣子。
  • 珍貴組圖:毛澤東一生中10張經典微笑照片
    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37周年 珍貴組圖:毛澤東一生中10張經典微笑照片
  • 記者再走長徵路:鐫刻在紅土地上的赤誠
    1934年10月17日晚,就在於都河畔,8.6萬餘中央紅軍匯聚,準備渡河,人潮如湧,但井然有序,分外安靜。   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連日來,在江西贛南的瑞金、於都、寧都、興國等地,我們冒雨前行,踏著泥濘小路瞻仰先烈,涉過溼滑木橋探訪烈士遺屬,心中的感動和震撼前所未有。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長徵中的福建子弟兵:一連串閃光的名字彪炳千秋
    傅連暲摸索出有效的土辦法,救活了不少人,像王樹聲、邵式平、康克清等人,都是傅連暲親手治癒的。他的主要辦法,一是用冷敷退燒,二是讓病人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的成分能止血、強心利尿。傅連暲還挑選部分戰士組成一個醫療培訓班。他白天行軍、治病,晚上給戰士們上課,為部隊培訓了一批急需的醫護人員,緩解了長徵中紅軍醫護力量嚴重不足的困難。
  • 紅軍長徵之最:活動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是哪個省?永恆記憶!
    艱苦卓絕的長徵,是我們永恆的記憶,它已成為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精神的象徵。我們知道,在長徵時中央紅軍走過了11個省。那麼,在長徵中紅軍動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省份是哪呢?答案是貴州!長徵路線圖(來自網絡)1934年12月,中央紅軍轉至戰貴州,到1935年4月底離開貴州,活動時間達4個多月,佔中央紅軍長徵時間的三分之一
  • 高永中:信仰之美是《永遠的長徵》紀錄片的追求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李葉) 近日,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徵》與廣大觀眾見面。今天,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該片總監製高永中做客人民網訪談,以「紀錄片《永遠的長徵》與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為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高永中表示,為了把《永遠的長徵》這部紀錄片拍得更完美,主創人員做了不少探索,信仰之美是該片的追求。
  • 「金牌歌唱家」西安站 經典組曲傳承紅色文化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會師8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四周年。致敬歷史唱響和平主題的「東方紅 中國夢」中國金牌之夜全國巡迴音樂會西安站也迎著九十四年的華誕,隨著火紅的旗幟又一次迎風冉冉升起,再一次將紅色文化在神州大地大放光芒。
  • 都市篇-貴州省赤水
    赤水,為貴州省縣級市,由遵義市代管,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遊,赤水屬四川臺坳、四川盆地分區瀘州小區,赤水河為境內最大的河流,全市為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全年日照少,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