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太歲?它並不是農民地裡挖出來的那個東西

2020-12-05 天罡奇門遁甲於海洋

太歲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高的分量,而且在民間擁有崇高的威望。人們到本命年時, 對太歲是又敬、又愛、又怕、又神秘。雖然太歲的名氣很大,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能夠真正將太歲講明白的人很少,能夠講正確的人更少。

太歲涉及到古代的曆法、天文、人文知識,只有潛心做學問才行,對於民科而言, 願意為此下功夫的人很少。為了能夠講清楚太歲,做了精心的準備,所做的圖表融匯了 多年的知識體系。

雖然說本節講的是奇門遁甲的基礎,但在做課件當中,反而覺得奇門遁甲真的沒有 基礎,但處處都體現著很深沉的文化內涵,通過藉助講太歲課程,和各位聊兩句,作為 袁天罡奇門遁甲的守望者、傳承者,希望各位能夠踏踏實實的做學問,不能一知半解的自欺欺人,或者是道聽途說求速成。

奇門遁甲傳承的不但是一套術法體系,還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裡面,正如本節所講的太歲一樣,很少有人能夠講清楚,也很少有人知道其 深奧原理。但是作為傳承者,能夠傳承下去,這是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是有巨大意義的。

在袁天罡奇門遁甲庚子在典上冊中,涉及到的就是古代的天文曆法,在第 18 章天文曆法中,涉及到了年和歲的問題,並在開篇講解了年和歲的不同。人們常講「一年長一歲」,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 年和歲分別各有所指,年以朔為載,朔指以月相變化為周期的記載,十二個朔望月的整 個周期變化就是一年。

以節氣為載,從冬至到冬至的變化,就是兩個冬至節氣的交合稱 為一歲。年與歲不同,年以朔望歷為基礎,稱為陰曆。歲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從冬至 到另一個冬至為一周,就是以太陽為觀測點,稱為陽曆。中華民族所應用的不是純朔歷 (純陰曆),也不是用的純陽曆,而是陰陽合曆,所以還有閏。在書中有詳細的介紹, 並且羅列了天文曆法的數值,包括《易經》當中所解的天文曆法的一些概念,在此簡單帶過。

講完年和歲的變化,下面講一下星歲紀年,就是以木星為觀測點的統計方法。古人 在觀察天象的時候,發現木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之一,非常容易觀測到,並且發現了 木星的運轉規律。

木星在整個天空的運轉過程中,總是有一個星座為背景,木星的運行 規律非常穩定,以十二年為一個輪迴周期,每隔十二年就回到原始位置,如此周而復始,亙古不變。在周朝時期,誰上臺就用誰作為紀歲標準,比如:周文王多少年紀歲。而到了周厲王以後,周室衰微,各個戰國爭霸,不尊重周室了,開始用各自的年號來紀年, 比如:晉文公 6 年,齊威王 5 年等。

在這種情況下,天下就缺少了一個統一的紀年,而 木星是在中國普天之下都可以觀測到的天象,所以古人就用木星作為紀年標準,將整個 黃道分為十二等分,以歲星在十二個等分正中為基點,進行命名,

分別是:星紐、玄枵、 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稱為十二次,次就 是回的意思。整個十二次以冬至為觀測點,十二個回次以後木星就回位了,這叫做星歲 紀年。當木星停留在哪一年,就稱為歲在哪裡,比如:木星停留在鶉尾時,這一年就稱 為歲在鶉尾,這就是星歲紀年。

在十二次出現之前,十二辰早已經被應用了,十二辰就是:子、醜、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次與十二辰不同,十二次為逆行,而十二辰為順行。

十二辰為支建紀月,稱為十二辰次,就是鬥建。如果說十二次是以木星(歲星)為 基準,那麼十二辰就是以鬥建為觀測基準的,這就又回到了鬥建的範圍。古人在觀察北 鬥的時候發現,北鬥就像錶針一樣有規律,並將天空劃分為十二個等分,標為十二個月: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然後再回到正月。

鬥柄在天空轉一圈,就像錶盤轉一圈一樣,不是說外國人學中國,也 不是中國人學外國,而是大家對時間的共同理解,是真理同一性的表現,就像北鬥的鬥 建是對時間的理解,是建立在北鬥上的。

並將月份與十二地支分別對應,十一月子建、 十二月醜建、正月寅建、二月卯建、三月辰建、四月巳建、五月午建、六月未建、七月 申建、八月酉建、九月戌建、十月亥建。時間全是以北鬥為觀察點建立的月建,觀察仍 然是月相,就是年。

年和歲的十二月名字不一樣,年的月建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而歲的十二月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準,分為孟、仲、季、春、夏、秋、冬, 孟仲季各自乘以四季,等於十二個月,孟仲季在奇門遁甲當中也要應用。

按照一歲來確定,在秦漢的時候就已經擬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分為中氣和節氣兩種,稱為一 節一氣是不準確的。星紀是在十一月中的時候,是冬至節氣。十二月節為小寒,十二月 中為大寒,正月節為立春,正月中為雨水,二月節為驚蟄,二月中為春分,三月節為清 明,三月中為穀雨,四月節為立夏,四月中為小滿,五月節為芒種,五月中為夏至,六 月節為小暑,六月中為大暑,七月節為立秋,七月中為處暑,八月節為白露,八月中為 秋分,九月節為寒露,九月中為霜降,十月節為立冬,十月中為小雪,十一月節為大雪。

由於十二次逆行,十二辰順行,用節氣完全合不上,再加上歲星(木星)的逆行現 象,曆法的錯亂程度會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古人發現歲星紀年不準確了。在古時候, 曆法和術法是古人經常使用的。古人為了曆法和術法符合統一,就使用了太歲,太歲將 所有的差錯和誤差全部進行了排除,糾正以後,就叫困敦、赤奮若、提攝格、單閼、執 徐、大荒落、敦祥、協洽、灘、作噩、淹茂、大淵獻這十二個古名稱,這就得出了太 歲,太歲是絕對完美沒有誤差的。

在袁天罡奇門遁甲體系當中,十天幹稱為歲陽,十二地支稱為歲陰,就是我們所說 的太歲。通過天幹地支的相合,就形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古人並 且發現,只需要記後面的十二地支就可以確定太歲的位置,比如:甲子年,就是歲在子 位。乙丑年就是歲在醜位。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甲子年,稱為太歲困敦年。如果再追求天 幹的名稱,就是閼逢年,神將加起來就是這一年的太歲。

傳承袁天罡奇門遁甲就必須要背記「幹支對神將」,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整個太歲, 並且每個太歲各自對應了十官體系:官、祿、財、鬥、業、力、刀、兵、事、變,來進 行整個體系的應斷。

奇門遁甲與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上古文化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包括連山時 代和歸藏時代的一些點滴文化傳承,雖然我們距離那個時代無比遙遠,但是有賴於我們 古人的傳承,使得我們今天仍然能夠看到它的實質。

奇門遁甲是先祖對我們現代的一種饋贈,讓我們整個在生活和精神層面上達到了一 個更廣闊的深度,並且給予了我們一個獨特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思考萬事萬物的視角!

相關焦點

  • 市民挖到22斤重太歲 「太歲」肉靈芝是什麼東西
    網絡配圖  近日,市民挖到22斤重太歲事很快在街坊親戚之間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也對這盆裡的稀罕物嘖嘖稱奇。據謝偉介紹,自從7月16日將這寶貝弄回來,就一直養在水裡,「要是一般的東西,比如說肉的話,早就腐爛,或者至少說變色了。但這個東西一直是那樣的,一點沒變。」雖然內心確信挖到的就是太歲,但謝偉知道還得找個專家來鑑定下,才能最終下定論。  最近,家住肥西上派的謝先生可算是走了大運了。7月16日下午他和老伴跟著工程隊在合肥市蒙城北路移植樹木時,意外挖到一個軟軟白白的肉狀物。
  • 太歲頭上的土又被動了 市民種樹時挖到22斤重太歲
    7月16日下午他和老伴跟著工程隊在合肥市蒙城北路移植樹木時,意外挖到一個軟軟白白的肉狀物。起先,謝先生還不知道是什麼,直到兒子趕來才發現疑是民間盛傳的稀罕寶貝——太歲。經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德群鑑定,謝先生挖到的東西的確是太歲,不過對於民間傳言的太歲的藥用價值,王教授持謹慎懷疑態度,認為要是買賣的話恐怕也是有價無市。
  • 中國「太歲」的真身,傳說「延年益壽」,你們知道它是啥東西嗎?
    傳說中的「太歲」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傳說秦始皇苦苦追尋能夠長生不老的食材就是它,但這樣的說法未免太過誇張。《山海經》中也有對太歲的記載,說太歲叫做「視肉」、「聚肉」、「肉靈芝」、「封」,自古以來這東西就是古代帝王們才能吃到的東西,因為數量極為稀少,一旦發現,就要立刻獻給帝王。
  • 不是動物不是植物不死不滅,"太歲"究竟是什麼?如此神奇?
    肉靈芝說它逆天,是因為太歲連低等生命都算不上,但任意切下來一片放進水裡就可存活繁殖,同時母體會自我修復。太歲是一種很神奇生物,神奇的簡直有點任性,向左拐原本會成為動物,向右拐可以修煉成植物,中間不動就進化成為了菌類,但偏偏它又在不斷吞噬別的細菌中成了&34;,由於無法歸類而被科學界命名為地球第4種生命體。太歲是厭氧生物,雖生活在土壤裡,卻完全靠水存活,以孢子和菌絲繁殖,把一塊太歲,任你切成1萬還是 10萬多少片,都能活,原生體也能自我修復。
  • 全國陸續發現的「太歲」,是什麼東西?科學家:它違背了自然規律
    在1992年8月的時候,當年陝西發大水,洪水中衝出來了有一個不明物體,並且呈現白色,有人撿到了這個東西,以為這是一木莊,當用手觸摸的時候,被這個東西驚到了,它的觸感就像摸到一塊肉一樣,不是硬的是軟的,並且手感細膩。
  • 全國陸續發現的「太歲」,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它違背了自然規律
    以立地太歲的外號來稱呼阮小二的勇猛、兇惡,讓人對阮小二性格一目了然。不過,「太歲」的意義非常複雜,它既可以代表一種「兇神」,也代表一種奇怪的生物——太歲(肉靈芝)。傳說當中這種生物長在土裡,如果誰挖出了它,就要倒黴三年,所以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動土」。然而,近年來全國居然陸續發現太歲,它們究竟是啥呢?
  • 工人挖溝時挖出不明物體 心形怪物像是「太歲」
    喬先生向記者展示挖出來的疑似太歲。  半島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 林剛)因為害怕「在太歲頭上動土犯忌諱」,幾名工人在挖出不明物體後趕緊將其掩埋。11日上午,在大沙路一工地內工作的喬先生向本報反映,工人們10日在挖溝時挖出了一塊外黑裏白、軟軟的不明物,重約兩斤,喬先生讓工人將它又挖了出來,由於以前見過類似的東西都說是太歲,喬先生於是趕緊將其帶回辦公室用水「養」了起來。
  • 老人挖出極品雪白太歲 盤點近年來發生的太歲事件(組圖)
    無聊的他在工地上溜達,沒想到在一堆磚邊遇到一個褐色半圓形的物體,這個物體直徑大約40釐米,他好奇地上去踢了一腳,沒想到身邊年長的工友趕忙衝他大喊,讓他遠離那個褐色物體,並且不能隨意亂動它,「那個工友說這東西就是工地挖地基的時候被挖出來的,大家都感覺這東西像傳說中的『太歲』,所以都不敢碰它。」
  • 村民上山挖野菜,疑似發現「石太歲」,拿回家泡在水裡竟然……
    都說「太歲頭上不可動土」,這可是我們從古至今傳下來的古話,可是村民周先生竟然將山上一個立在陡坡背光的「石太歲」搬到了家裡,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一塊來看一下。這個村子的村民周先生早上起來跟往常一樣早起就去山上採摘野菜,在一個小山的背面一個看著像竹筍就下手去挖,結果發現很大,就挖了出來,挖出來之後就趕緊抱起來往家裡走了,這個東西像個假山一樣,手感像橡膠還有點硬,他覺得可能是植物就泡到了水裡。
  • 石家莊市民挖到意思「太歲」 有彈性會生長
    這個疑似「太歲」的東西就放在劉先生家的一個臉盆裡,當劉先生從房間裡將臉盆端出來時,記者發現臉盆裡還盛著水。「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這個東西必須放在水裡或埋在土裡才能活。」劉先生一邊解釋,一邊將臉盆放在了記者面前的桌子上。  記者看到,李先生說稱為「太歲」的東西是一個圓球狀的物體,大小几乎佔滿了整個臉盆,通體呈鐵鏽紅色,圓球的底部弧度略平,而且底部正中還有一個空洞。
  • 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太歲」是什麼東西?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古話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太歲是什麼?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一種奇葩的物種,它既然能當作食材食用,又可以當作藥材熬藥,並且長期服用能使人延年益壽,這東西就是太歲又稱肉靈芝《山海經》中這樣記載太歲:「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意思為它形如牛的肝臟,有兩隻眼睛,吃它快吃完了,它又會不斷生長,變回原來的模樣,唯一不同的是有兩隻眼睛,那是古人神話後的結果
  • 太歲是什麼東西?聽說太歲水喝了以後可以提升免疫力,一塊來看看
    最近段時間網上關於那個太歲肉靈芝事件傳的沸沸揚揚,雖然那個女記者是自己搞錯了,但是太歲這個神秘的物種又一次闖入了大眾的視野。大家最好奇的就是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寶貝,號稱一斤能賣到幾萬塊錢,甚至有人發現一塊野生太歲就可以賣到上百萬的新聞也是聽說過。太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 違背自然規律的「太歲」,究竟是什麼東西?吃了它會永生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太歲,神話傳說中太歲以神仙的身份存在,它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中,可以掌握一年中的禍福,這讓很多人對太歲的存在深信不疑,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出現了千萬不要犯太歲話語,大概每60年左右的時間,是老人口中所說的太歲年,全國各地都發現了太歲的身影,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 原來俗話中的「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中「太歲」是這種東西啊?
    其實我們平時說的「太歲」有兩個指代的東西:一個就是太歲星君,我們平時說的什麼「犯太歲」就是運氣不好的這種意思,就是來自於太歲星君;而另一種可能有些人應該是知道的,就是肉靈芝,別稱太歲。而這個太歲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不要再太歲頭上動土」的由來了。
  • 太歲是什麼東西?村民採到傳說中的「太歲」 你見過嗎(圖)
    近日,北流市新豐鎮大村村民陸世權在山上採摘到一個傳說中的「太歲」,重達10多公斤,非常罕見。村民採到的「太歲」  「寶貝是在新豐大村石鼓嶺山腳發現的,當時它下半身埋在泥土裡,上面有小部分露出來。」陸世權說,以前在新聞裡看到過類似的東西,就把它搬回來了,一稱,有10多公斤重。
  • 男子挖到100斤「太歲」,直言:泡水喝之後,腰間盤突出好了
    導語:男子挖到100斤「太歲」,直言:泡水喝之後,腰間盤突出好了說起來太歲,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最常聽到的就是太歲頭上動土,然而那麼近年來人們比較關注的太歲是什麼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的確是需要特別的分清楚,因為近年來市場上炒的火熱的肉靈芝,又成為太歲,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同時也是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近日,在工地上班的餘師傅表示,曾在偶然的機會裡,挖出了百斤疑似「太歲"的物體,隨後自己便將其當做是寶貝一樣在家裡供著,甚至還請來了專家做鑑定!
  • 全國陸續挖到的「太歲」究竟是什麼?專家揭秘:它已違背自然規律
    2015年3月,遼寧東港長安鎮村民意外得到140斤的太歲,後以一斤一萬元的價格出售。同年9月29日,四川成都金堂縣趙鎮江源村一農民釣到貌似太歲的東西,重量達13斤。2016年6月,河北發現80公斤太歲,2019年7月,北京一村民發現太歲。除了這些,中國各地都有陸續發現太歲的新聞,這不由讓人納悶,太歲究竟是什麼?
  • 六旬漢挖出「太歲」 太歲頭上動土清明沒過安生(組圖)
    王老漢重新挖開埋「太歲」的土坑。  「怪物」經過清洗後變得柔軟起來,用手摸感覺滑黏而有彈性。王新全攝  被「太歲頭上不敢動土」俗語「震」住的膠南農民王老漢,清明沒過安生  專家認為,是否是「太歲」需經過進一步考證俗語說「太歲頭上不敢動土」,可膠南農民王老漢不僅在「太歲」頭上動了土,還把「太歲」給挖了出來。
  • 太歲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大家都在傳!
    ,是一種大型的粘菌複合體,也有少量的科學研究論證太歲裡面具有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存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東西,無價之寶、價值連城的東西都有很多,都珍藏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裡。想要知道,看詳細地實物,都可以去搜索到去博物館參觀。但是太歲就不一樣了,太歲關鍵在於它具有功效,雖說長生不老有點誇張,但都在傳吃了對身體有極大的好處,能夠延年益壽。
  • 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知道「太歲」真相後,終於離科學近了一步
    說到「太歲」這個物種,很多人都會非常驚奇。每年新聞都會挖出各種各樣的太歲,整的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不知道哪種才是真的了。我們對太歲的印象,除了「太歲頭上不能動土」這句俗語之外,耳熟能詳的就是新聞裡,時不時爆出某某地點挖出來的不明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