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落之所以大名鼎鼎是因為鯨魚死亡後會變成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像死亡的陸生生物那樣只剩一具骨架。鯨魚的骨架也能為化能自養生物提供養分,最終被分解。
這時候就有人就會好奇其他海洋生物死亡之後會發生什麼,尤其是海洋中也存在一些與鯨魚外形相似的魚類——鯊魚,鯊魚死亡後會不會像鯨魚死亡之後形成小型生物群落呢?
科學家現在還在爭論食骨蟲到底是在食用膠原蛋白還是骨髓中的脂肪,不過這兩項都是鯊魚這種軟骨魚類所並不具備的,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例,用手捏一下自己的耳朵,指骨與耳朵軟骨的區別就是鯨魚骨骼與軟骨魚類骨骼的差異。鯊魚這種軟骨結構很容易就會被分解,所以並不會像鯨落那樣滋養一些蠕蟲和化能自養的細菌從而形成生態聚落。地質化石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發現的大多數鯊魚化石几乎都是鯊魚牙齒而很少看到鯊魚骨骼。
簡而言之,shark fall只會經歷鯨落的第一階段,也就是肉被吃光大家就散了。硬骨魚類也是幾乎如此,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接觸過軟骨魚類骨骼,但是可以想像一下油炸魚刺與烤牛骨髓這兩道菜的差異。鯨魚也是偶蹄目,鯨魚骨骼跟牛骨成分差不多。
所以鯊魚並不會形成鯨落那樣的生態系統,即便是世界上最長的魚類——鯨鯊也不行。
鯊落肯定不貼切,科學講究的是嚴謹,文理科都一樣,用詞的準確
比如有人說雙某連對新冠有效,就不能說這個藥能治病,因為有效果不代表痊癒,可能只是抑制,抑制就代表幹不死病毒
所以鯨落這個詞,用法就很貼切,因為鯨魚體型太大,有目共睹,當它們死後掉落到海底之後,各種生物聚集在屍體,形成一個封閉生態圈,分解需要更長時間,所以鯨落才符合
反觀鯊魚,體型不一,最大的也就五六米的樣子,在海裡比有些魚還小,所以當他們死後,常是,往海底掉的過程中,要不被吃掉,要不被分解,來不及落下
所以,鯊魚的死就叫「鯊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