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經典名句

2021-01-07 喜足天

《涅槃經》簡介:《涅槃經》是佛教經典的重要部類之一,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其中蘊含的主張思想是禪宗思想的靈性源頭,為我國禪林詩苑增添了高華深邃、靈動空明的篇章。

《大般涅經》的內容,主要是綜合了《般若經》的「性空」說,大眾部的「心性本淨說」和《法華經》的三乘合一說,而加以進一步發展形成自己的體系。

《涅槃經》中如來藏學說中蘊含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皆得成佛、涅槃具常樂我淨四德等旗幟鮮明震聾發聵的主張,以及對本心迷失的哲學思索、中道思想、涅槃境界,成為禪宗思想的靈性源頭。

禪宗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深受涅槃妙有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生命體悟。作為禪宗思想、禪悟思維載體的禪宗詩歌,通過生動形象的吟詠,創造出流漾著涅槃慧光的文學意象,構成了一幅幅彰顯著涅槃詩思的意境。

《涅槃經》通過對禪宗思想的影響,為中國禪林詩苑增添了高華深邃、靈動空明的篇章。

1、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是名顛倒。

2、大自在故名為我。

3、明雖滅盡,燈爐猶存。

4、『世間空苦』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5、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

6、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7、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

8、諸比丘,一切皆由因緣而生

9、八大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乃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固有此名

10、「智者復觀,一切眾生為飲食故身心受苦。若從眾苦而得食者,我當云何於是食中而生貪著?是故於食不生貪心。又云:「複次智者當觀,因於飲食身得增長,我今出家受戒修道,為欲捨身,今貪此食云何當得舍此身耶?如是觀已,雖復受食,猶如曠野食其子肉,其心厭惡都不甘樂,深觀摶食有如是過。」

相關焦點

  •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的13句經典名句,句句戳心,引人深思
    等經典名句。為了讓人們更好的了解弗洛伊德及其思想,編者特意精選了弗洛伊德說過的13句經典名句,以供喜歡弗洛伊德的人們學習分享!弗洛伊德經典名句之一:弗洛伊德經典名句之二:弗洛伊德經典名句之三:弗洛伊德經典名句之四:
  • 10句餘華《活著》裡的經典名句,最後一句講清楚了活著的意義
    作為這樣的一本偉大的小說,理所當然的創造了一批廣為人知的經典名句。為了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這部偉大小說裡的經典名句,編者特意精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句,以供喜歡餘華及其小說的人們學習分享!餘華經典名句之一:餘華經典名句之二:餘華經典名句之三:
  • 愛默生的名句,海倫·凱勒的名句,富蘭克林的名句,全都值得細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愛默生,海倫·凱勒,富蘭克林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愛默生,美國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1、有兩件事我最憎惡:沒有信仰的博才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無知。
  • 佛陀在涅槃前著重講了它
    大般涅槃經▇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經典簡介僧眾誦《大般涅槃經》第五捲來自佛教慧日00:0052:57《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四十卷。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其主要內容有:世尊示疾,預知涅槃,弟子請法,入般涅槃,舍利供養等。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這是佛陀涅槃前回答的最後4個問題
    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大般涅槃經後分·遺教品》 【經文淺釋】 佛將入涅槃時,阿難以四事問佛:  一切經典之前,應以什麼字義作為經首?  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後,我們以誰為師?
  • 三體中的經典名句,你最喜歡哪一個?
    導語:三體中的經典名句,你最喜歡哪一個?開始之前,先給大家道個歉,昨天發布的說羅輯章北海是變態的事情,實在有些對不住,不小心說了點實話,很抱歉。在那個情景之中,唯有變態才能拯救人類。在《三體》中,你最喜歡的經典名言有哪些?【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當然,最先出場的肯定是汪三水和史法克,在逸鴿子這裡,他兩就是主角。
  • 道德經;浴火涅槃的人生哲學
    我們書接上回,接著聊道德經,如果說上一章展現了,老子的家國情懷,那麼這一章,就是老子的治國之道,如果上一章,老子要顛倒乾坤,顛鸞倒鳳,那麼這一章,就是毀滅三觀,從塑金身。如飛蛾撲火般壯烈,如鳳凰涅槃般灑脫。呵呵,說的如此神乎其神,那麼究竟老子在本章中,講了些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子的那點故事吧!以下是原文。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今天狗子就歸納了史上最為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自幼家道中落,憑藉自己苦讀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於書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傳千古!正是認識到刻苦讀書的道理,顏真卿才會作此《勸學》詩以勸勉子弟後人勤學苦讀!
  • 莊子的名句,孔子的名句,老子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細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莊子,孔子,老子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莊子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譯文: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忽然就過去了。
  • 《法華經》文殊答話說涅槃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
  • 張愛玲的名句,蕭紅的名句,楊絳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收藏!
    張愛玲的名句,蕭紅的名句,楊絳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收藏!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我們後續會繼續給大家分享經典古詩詞,喜歡可以收藏、點讚,謝謝!
  • 看了才知道,這些常用古典名句出自《道德經》,你知道願意嗎?
    《道德經》一部僅五千多言即讓後人感慨到言語不能盡詮釋,成為每每讀起意猶未盡的傳世經典。它在國外的翻譯次數和版本也只有《聖經》可以一較高低,各種名人注釋及評價不可細數。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本晦澀難讀的古籍,但其實很多經常被我們用到的,並且熟知的古典名句,可能就是出自《道德經》。
  • 句句經典,人人喜愛,白居易50個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千古流傳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達到了後人難以超越的高度,更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詞名句。在這幾年春節期間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老師盛讚《長恨歌》「句句是經典,句句是名句」。下面老沙精選白居易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50句,與大家共賞。
  • 曹丕寫了句詩沒紅,李煜和李商隱各仿寫一句,寫成了兩個千古名句
    若要問這兩種情況哪種情況更常見,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經典詩若真的那麼容易被超越,那千古名作還不滿大街都是了。但真正的高手,不但有這種能力,還有把一句不怎麼紅的詩,寫成經典的能力,這就更了不得了,我們一般把這種能力叫做點石成金。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兩個點石成金的千古名句。 1000多年前,魏文帝曹丕寫了一組《燕歌行二首》。曹丕其實是個很有文採的人,這一點和曹操和曹植一樣,只是被很多人忽視了。而它這組詩,在文壇也是很有影響力,直接影響了初唐很多詩人的詩風。
  • 經典:佛法的精髓
    儘管六祖說他「字即不識」,可是我們看《壇經》中的記載,六祖回答問題引用最多的是最了義、最根本的經典《大般若涅槃經》,它是佛陀涅槃前的一天一夜講述的。還有一部他引用得比較多的經典是《梵網菩薩戒經》,是佛陀剛證道時,在定中講的三部經之一(即《梵網菩薩戒經》、《華嚴經》、《圓覺經》)。前者是佛陀在臨走前把一乘了義之法毫無遮掩地告訴大家的,後者是佛陀剛證道時為地上菩薩講的。另外他引用得較多的是《金剛經》。
  • 懷念霍金:盤點《時間簡史》12條經典名句
    很慚愧,我也看不懂,不過摘錄下了書中一些經典名句,與大家分享:1、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2、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3、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這之前發生過什麼?4、時間有沒有盡頭?
  • 三毛的名句,張愛玲名句,林徽因的名句,才女名言,值得收藏!
    三毛的名句,張愛玲名句,林徽因的名句,才女名言,值得收藏!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我們後續會繼續給大家分享經典古詩詞,喜歡可以收藏、點讚,謝謝!
  • 肖戰涅槃重生?魏無羨獲名導「認可」,網友:經典無法替代!
    最近,《演員2》開播,10月10日晚,兩位小鮮肉自毀經典橋段,刪減經典臺詞被嘲諷上了熱搜,一時間各種罵名,吐嘈聲不斷。99年的張逸傑和97年的何昶希演繹新版忘羨。大言不慚在舞臺忘情演繹,不了遭遇原著粉,劇粉的批評,著名導演的一段話犀利,狠毒。既承認了《陳情令》的地位,又間接支持肖戰,認可他的演技。2 肖戰涅槃重生?魏無羨獲名導「認可」網友:經典無法替代!
  • 佛陀在涅槃時,最後一次開示,其中有八個字,讓後人們受用一生
    佛陀在涅槃時,最後一次開示在《遺教經》內,其中有八個字,讓後人們受用一生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古賢德人留下了太多的智慧,以至於讓我們談起文化時,只能制心一處。我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綱領,其中佛家文化近兩千年發展,到今天,蘊含著諸多處事經典,受人廣泛應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