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阿基米德與槓桿原理(2年級)

2021-02-23 柳數空間站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使水在水管裡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稱其為「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一直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埃及還有人使用這種器械。這個工具成了後來螺旋推進器的「先祖」。

當時的歐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一些簡單機械,譬如:螺釘、滑車、槓桿、齒輪等,阿基米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發現了「槓桿原理」和「力矩」的觀念,對於經常使用工具製作機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上是輕而易舉的。他自己曾說:「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剛好海維隆王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王替古埃及託勒密王造了一艘船,因為太大、太重,船無法放進海裡,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裡應該沒問題吧?」於是阿基米德立刻巧妙地組合各種機械,造出一架機具,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將牽引機具的繩子交給國王,國王輕輕一拉,大船果然移動下水,國王不得不為阿基米德的天才所折服。從這個歷史記載的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到,阿基米德極可能是當時全世界對於機械的原理與運用,了解最透徹的人。

相關焦點

  • 用一種美妙的數學思維來分析阿基米德槓桿原理
    如下是一個阿基米德槓桿問題,左邊是1KG,右邊是2KG依據平衡原理,平衡點是在2/3處的位置我們從另一個點來分析平衡點的位置,首先將2分成兩個1+1,如下圖,很明顯3個1之間都相差2個單位,所以平衡位置就是
  • 《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和曹操的秘密武器》——HS家的樂高課
    6月11日  樂高課阿基米德和曹操「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啊,他最早提出槓桿原理。槓桿定義:一根硬棒(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彎的,但必須是硬的,不易發生形變。如曲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槓桿。
  • 槓桿原理的發現
    它是出自阿基米德的口中,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槓桿原理的發現。  關於阿基米德撬動地球之說,還是他在亞歷山大留學時的事兒。當時他看見農民提水用的吊杆和奴隸撬石頭時用的撬棍,可以達到一個省力的目的,由此,他得出了槓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為此,他還給國王寫信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個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 用一根槓桿撬起地球的力學之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成就:●槓桿原理:有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基本上就是槓桿。槓桿原理亦稱「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浮力原理:浮力原理描述: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即F=G(式中F為物體所受浮力,G為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該式變形可得F=G=pgv(p為被排開液體密度,g為當地重力加速度,v為排開液體體積)。
  • 槓桿原理之下,隱藏著彎矩的秘密
    阿基米德說過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這是對槓桿原理的一句詩性化的描述,在絕對理想狀下才能實現的力矩平衡。我們仍然給阿基米德兩個理想化的條件。一,地球有重力mg,且方向向下;二,他能到達他想要到達的任何地方,並且能得到一根他想要的杆子。剩下的問題,就全在這根槓桿上了。它能不能存在?如果存在,它會是什麼樣的?我們先來溫習一下什麼是力矩。
  • 阿基米德對重心的研究,是從研究槓桿的平衡發展起來的
    阿基米德對重心的研究,是從研究槓桿的平衡發展起來的。為此他寫了一本著作叫《論平面圖形的平衡》的科學著作。在這本著作中,他將槓桿原理總結成如下的幾條定理:①重量相等的重物,加在離支點距離相等的無重杆上是平衡的。②重量不相等的重物,加在離支點距離相等的無重杆上,杆子就傾向重的一面。
  • 你了解槓桿原理嗎?
    剪刀、起子、鑷子、筷子、鉗子、桿秤.這些工具都用到了「槓桿原理」。利用槓桿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體,也可以把短距離移動放大為長距離移動。正因如此,槓桿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據說,最早發現槓桿原理的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前287~前212)。他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 從腳踏式垃圾桶到複合式槓桿,槓桿原理全解析
    因為它直擊機械結構中的槓桿原理。什麼是槓桿原理?撬地球的阿基米德了解下:了解完之後,你能說出什麼是槓桿原理嗎?2:那麼相比較而言,②比①可動的範圍更大。同時,槓桿又分成省力和費力:(看我用力的地方離支點遠近嗎?)遠的話就是省力(和重物相比。)
  • 你知道槓桿原理為何成立嗎?
    今天碰到一道槓桿的題目,題目很容易,但我突然想到一個更原始的問題:槓桿原理為何能成立呢?估計很多讀者如我一樣,對初中物理的槓桿原理拿來就能用,但並不清楚它是「怎麼來」的。槓桿原理是初中物理的內容,它說的是,輕杆兩端的所受的力分別乘以力臂的乘積,兩者相等時,系統處於平衡狀態。下面是一個示意圖——圖中兩端吊兩個物體,等效於槓桿兩端所受的力。
  • 江西事業單位公基科技知識:槓桿原理以及應用
    【導讀】江西中公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科技知識《槓桿原理以及應用》,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備考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事業單位的備考過程中,需要積累一些常識類的知識,例如科技、文史、計算機等等。
  • 阿基米德對物理學奉獻
    他在解決槓桿平衡原理時定下的那三條數學的哲學原理(理想模型是源於數學),有兩條原理看去好像矛盾可又很合理。你看第一條,完全把實驗環境假定成一個各向同性的,一個沒有力的完美空間,地球上是不可能有這種環境的。那麼怎樣找出地球上有的,而又能夠等效的呢?於是他規定了第三條,相似圖形的重量以相似的方式分布,這第三條是連接理想模型與現實可實現的原理。
  • 阿基米德展
    同學們得知除了參觀科技館常規展館,這次還有一個特別的項目就是「阿基米德展」。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關於阿基米德的兩個小故事,同學們對阿基米德既好奇又崇拜,都想快點看看阿基米德都發明了哪些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的東西。
  • 初中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
    本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通過阿基米德原理我們就可以很快的計算出一個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條件。01學習目標1、認識浮力,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觀察日常生活中由於浮力而產生的現象,經歷實驗中探究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
  • 力學之父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位於歐洲文明發源地古希臘的敘古拉的一戶人家裡降生了一個小男孩,作為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的父親給他取名叫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意為大的思想家。 阿基米德從小對數學天文學和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 10.2「阿基米德原理」知識梳理02:阿基米德原理計算
    知識回顧重力差法求浮力F浮=G-F拉壓力差法求浮力F浮=F下-F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求浮力F浮=m排gv排求浮力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例題01:將一重為80N的物體,放入一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從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80N B.30N C.50N D.110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 阿基米德為什麼說他能夠撬動地球?
    最早發現槓桿院裡的人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槓桿原理說明,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矩等於阻力矩,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利用槓桿可以用小的動力克服大的阻力。槓桿原理是設計製造一切機械的基礎。阿基米德曾經自信的對當時的國王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樣的支點和槓桿當然找不到,但理論上如果有的話,阿基米德是能撬動地球的。後來阿基米德利用槓桿原理,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位國王造了一艘大船,但由於船太大,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讓它下水。阿基米德設計製造了一套槓桿滑輪系統,是人用很小的力就能拉動很重的東西。阿基米德讓國王拉動繩子,結果船慢慢的移動起來,終於下水了。
  • 用一支點翹起地球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力學家、百科式科學家,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沒有誰去得過比他更高的成就,也沒有誰比他更被人們所忽視,阿基米德有很多偉大的成就,後來的好多科學家都是在他的基礎上展開研究的,他就是那個被人遺忘的「巨人
  • 「阿基米德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明天正式開展
    央廣網廣州1月1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晶平)來自義大利的「阿基米德的科學展」首次登陸中國,將於2017年1月13日在廣東科學中心展出,70件互動展品還原2300年前的阿基米德的奇思妙想。
  • 阿基米德的天才——他憑什麼被評為最偉大的數學家?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是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天文學家。他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在他的許多成就中,以下是特別重要的:他從現代分析和微積分中預見到了各種技術,得出了π的近似值,描述了阿基米德螺旋(具有多種實際應用),建立了靜水力學和靜力學(包括槓桿原理),他是最早使用數學研究物理現象的思想家之一。
  • 細說阿基米德原理
    我們學習了浮力相關知識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是計算浮力大小的重要方法,結果很多同學就誤以為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是獲得浮力大小的實驗,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