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毫米樹化玉手珠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產品介紹**

圖片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有林而化之碧色美玉為「琳」,琳石,民間俗稱「樹化玉」。「樹化玉」是地質學所稱矽化木中的極品,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遠古瑰寶,她光彩奪目,神秘莫測,價值不菲。「樹化玉」誕生於距今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當時橫斷山脈地區森林繁茂,一次次劇烈造山運動將森林深埋地下,在巖土、壓力、溫溼度等地質條件的變化下,經高濃度二氧化矽(sio2)溶液的地下水長期浸泡,樹木中的有機質逐步為矽、鈣、鐵等元素所替代,經過時光荏苒的漫漫歲月,矽化為色彩斑斕,儀態萬千的「樹化玉」奇石。

「樹化玉」因其特殊的成因,其硬度達到7以上,可以長久流傳,其原石保持了樹木大部分的外形、皮痕、樹結、年輪及蟲洞等生物特徵。而經過初步洗磨後,則呈現出迥異的玉色質感,觀之有琉璃光澤,撫之則溫潤膩手,給人創造了一個心悟神遊的意味天地。

「樹化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樹化玉」之美,在於其形似木非木,似玉非玉;其色異彩斑斕,氣象萬千;其質琉璃溢彩,溫潤膩手;其性寬厚堅韌,質樸恬淡。

「樹化玉」由於巖石環境中所含微量元素及矽化形式的不同,形成單色、複色和多彩,單色之純中略顯剔透,複色之中流光溢彩,讓人目眩神迷,給人以視覺享受。

「樹化玉」具有「天地歸形之物」的異凜靈性。《禮記》云:「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樹化玉」既「聚天地之靈氣,化日月之光華」而成,備受歷代顯貴及文人的青睞。顯貴以其「聚天地氣」的異凜靈性而尊其為「祥寶」,認為琳石是天地的歸形之物,具有驅邪惡、鎮妖怪的功效,一直被歷代達官顯貴視為鎮官鎮店之寶,有所謂「官無樹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興旺」的說法。

樹化石的形成需要極為苛刻的地質條件,古生物形成化石的僅為萬分之一,形成「樹化玉」的機率更小。同時,因其特殊的成因及萬千變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使其具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及觀賞價值,使這一史前瑰寶顯得更加珍稀。

相關焦點

  • 「侏儒」蜻蜓 體長不足15毫米
    這批蜻蜓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侏紅小蜻屬於昆蟲綱蜻蜓目蜻科紅小蜻屬,紅小蜻屬全世界只有五個種,而侏紅小蜻在1842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是人類目前發現蜻蜓家族中形態最小的一種。雄蟲成熟後體長17mm,雌蟲16mm,翅展約30mm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熱帶地區和東南亞,是蜻蜓中的「侏儒」品種。
  • 世界上最「高」的樹,比50層樓還要高,種子卻僅有1毫米大小
    在我們地球上,樹有很多種,但最突出的一個作用是為我們提供氧氣,它是經過光合作用把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形成氧氣,而這也是一個循環。而地球上的樹大都是高大的喬木,有些比我們常見的的是樹還要高。而我們只知道有些樹是直接用小苗種下的,但是你知道它們也是有種子嗎?它們的種子多大嗎?
  • 世界上最高的樹,可生長到100米以上,種子卻僅有1毫米大小
    在這個炎熱的季節,大家可能會想到在如此之高的樹下遮陰一定非常不錯,雖然僅僅只有在樹頂會生長出葉子,但是種植多一些杏仁桉樹的種子只有1~2毫米左右,肉眼也是勉強才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的樹,可生長到100米以上,種子卻僅有1毫米大小不過,這種樹好像在我國是不被允許種植的
  • 不足15毫米 四川發現「世界最小」蜻蜓
    【不足15毫米四川發現「世界最小」蜻蜓】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消息,該館在整理標本時發現,在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種。這批標本中有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小的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世界上最高的樹,可生長到100米以上,種子卻僅有1毫米大小
    在這個炎熱的季節,大家可能會想到在如此之高的樹下遮陰一定非常不錯,雖然僅僅只有在樹頂會生長出葉子,但是種植多一些,可能也可以達到遮陰的效果。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杏仁桉樹的樹葉生長的非常奇怪,是側著的,也就是說陽光可以直接從樹葉中間穿梭而過的。
  • 侏紅小蜻: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 體長不足15毫米
    這次不僅是四川首次記錄該物種,更重要的是,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小的蜻蜓,其體長還不足15毫米。」趙力說,在我國南方和東南亞都分布著侏紅小蜻。那麼侏紅小蜻到底有多迷你?作為自然環境中的「侏儒」,它們是如何生存繁衍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四川發現世界最小蜻蜓個體 體長不足15毫米
    紅色的軀幹、透明的翅膀、又大又鼓的眼睛,除此之外,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裡這些蜻蜓標本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特別短小——雄性平均體長僅僅16.5毫米,雌性16毫米,最小的雄性不足15毫米。如果把這只不足15毫米的蜻蜓放在手指上比劃一番,可以發現它的長度和指甲蓋差不多。
  •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時間:2020-11-24 17: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
  • 體長不足15毫米 金口河發現目前已知世界最小蜻蜓個體
    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根據《中國蜻蜓大圖鑑》和日本、韓國等地發表的學術資料記載,它們體長17至19毫米,其中雄性成蟲平均體長為18.5毫米,雌性為17.5毫米。
  •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
    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趙力介紹,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根據《中國蜻蜓大圖鑑》和日本、韓國等地發表的學術資料記載,它們體長17至19毫米,其中雄性成蟲平均體長為18.5毫米,雌性為17.5毫米。
  • 凱迪拉克風雨中被樹砸壞 索賠成難題
    在柳行小區2號樓,也有2棵樹倒在了樓前平房。在西邊緊鄰的濼河小區便道上,一棵直徑約15釐米的樹斜倒在電線上。  小區住戶譚先生介紹,自己16日晚6點多把車停到了8號樓南邊空地,「晚7點多開始下雨,7點15分到7點半之間,聽到很大的『砰』的聲音」。譚先生下樓一看,發現自己的車被2棵大樹砸了,「倒下的樹的樹梢就正中我車子的頂棚。另外停在我旁邊的5輛車也被砸了。」
  •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網友熱議:說不定我都把它的同類當成...
    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體長不足15毫米 #四川發現目前已知世界最小蜻蜓個體#】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一種奇特的植物—約書亞樹(Joshua Tree)
    加利福尼亞州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是以這種樹命名的公園最為有名。這些植物原來大多生長在海拔2000至6000英尺間的莫哈威沙漠(the Mojave Desert)。活躍於皇后谷的露天草地和Lost Horse Valley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約書亞樹可以由種子和地下莖發育而成。它們生長緩慢,最初幾年可長到10~20釐米,隨後每年增高10釐米。
  • 四川發現世界已知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網友調侃:這是蚊子吧
    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趙力介紹,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根據《中國蜻蜓大圖鑑》和日本、韓國等地發表的學術資料記載,它們體長17至19毫米,其中雄性成蟲平均體長為18.5毫米,雌性為17.5毫米。
  • 猴麵包樹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環境
    猴麵包樹現在國內的人對它一定很陌生,猴麵包樹長得很特別,樹幹比較粗壯,樹冠很大,果實很大,生命力也很強,猴麵包樹是從國外引進的,在我們國內種植的人不是很多,今天小編就陪同大家一塊去看看,猴麵包樹的形態特徵和它的生長環境吧。
  • 人類祖先從「釐米」推至「毫米」
    它是一個小東西,只有1毫米大小,長得像一個橢圓的泳帽,有一張圓圓的大嘴,體表長著4對體錐,卻沒有肛門,吃了東西後,廢物要從長在身側成對的排水鰓孔排出。   該研究項目成員、西北大學地質系研究員韓健在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中表示,這個圓咕隆咚的小東西,就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小的人類祖先,距今大約5.35億年。
  • 降雨量100毫米是「小菜」
    氣象關注  我省中南部發生特大暴雨,其中漳浦平和24小時降雨量超過400毫米省氣象臺昨再發暴雨和沿海大風警報,漳廈泉龍四市今日仍將風雨大作  本報福州訊(記者田家鵬)昨日15時30分,省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和大風黃色預警信號。紅色是最高級別的預警信號,暴雨紅色信號的含義是: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 猴麵包樹生長在哪裡?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20~30℃,耐旱力極強,適生區的年平均降水量300~800毫米,溼熱氣候條件下或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生長較差。猴麵包樹的常見品種1、酒瓶樹:酒瓶樹是在澳大利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種猴麵包樹,一般長得不高,大約在5到15米之間,但是卻和同類一樣有著水量豐富的巨粗樹幹
  • 白蠟樹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印象中,最早變黃落下、最有秋天味道的樹,可能要數白蠟樹了。
  • 我國科學家發現毫米級人類遠祖至親
    Nature雜誌以亮點論文並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早期生命研究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