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最大的諷刺:「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若是從前的我,決然是不會看《婚姻故事》這樣的電影,但結婚後的男人,心態是會變的,這樣的關於婚姻的經典電影,有故事的男人,內心有情感湧動的男人,不僅會看一看,而且還會靜下心來,仔細的品,尤其是結合自己的婚姻。
男女主之間的矛盾,看似源頭是關於居住地的爭鬥,但是問題的核心,又哪裡是住在那一座城市那麼簡單的問題呢?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雖然我們都反對,但事實就是,所謂的婚姻也好,所謂的愛情也罷,兩人之間,絕不會公平,兩人之間,愛的更多,付出更多的那個人,往往處於弱勢。而掌握兩人關係的主動權,才是問題的核心。
婚姻生活中,兩人之間,一定會有一個人佔據主導地位,小到決定家庭裡的大小瑣碎,大到決定另一半的人生選擇,人生的道路。而且更讓人心塞的是,這種主導的方式,還冠以愛的名義,因為你愛我,所以為了我,為了我們的愛,你必須放棄你自己的人生夢想,放棄你自己的追求。可問題是,若是願意為愛付出,這確實令人感動,但若是心有不甘,卻又被愛的名義所綁架呢?電影裡,斯嘉麗所飾演的妮可因選擇了找回自己,選擇了不要成為為愛犧牲的那一方,她的述求,是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公平的人生追求。
她的想法有錯嗎?肯定沒有錯。但是真實的婚姻裡,一個人的覺醒,必定意味著另外一個人的付出和犧牲。電影裡,她的丈夫只能放棄了自己習慣的環境,而來到讓他極其不適應的洛杉磯,在一個他厭煩的公寓裡,壓抑他自己內心的不滿,不安,努力掙扎。到這時候,我想男主查理多半也能體會到妻子曾經的壓抑和內心的無助吧,為了愛人,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投身於自己所不適應,不喜歡的環境,婚姻,真就是這麼的無奈,只是婚姻中,有的人體會的深刻,有的人,無動於衷。
我覺得,正是電影中關於兩人婚姻中權利,和主導地位的細膩討論,給了我們觀眾以代入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讓我們想到了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那份委屈。就我個人的婚姻而言,因為她父母覺得奇怪,覺得不正式,我就再也不能穿漢服了;因為我必須盡一個丈夫的責任,就必須賺很多的錢,不論所從事的工作和行業,是否是自己喜歡的;甚至是因為她和她的家庭的審美觀念和他們覺得適合我的工作,我的髮型就必須按他們所說的那樣去修改,和所有大多數人那樣,不長不短,中規中矩。
只是,我的妻子也好,他的父母也罷。他們不會知道,當我把一切都改成他們所期望的樣子後,我內心的壓抑,不滿,和憤慨,和他們的漸行漸遠。他們心中的「為你好」,在我這裡的感受,似乎並沒有那麼的甜美。汝之蜜糖,我之砒霜。才是我的感受。為什麼我就這麼默默地接受了這些,或許,是為了年幼的女兒,或許是為了家庭的和睦,或許是為了我自己早就看不到了的「愛」。就如同電影中,放棄自己理想,成為一個普通的舞臺劇演員的妮可因一樣吧。錯把陳醋當成墨,寫盡半生紙上酸!
第二個打到我的點,是電影中,男女主角最後那一次歇斯底裡的爭吵之後,兩人又都後悔了,覺得自己傷害了對方。婚姻生活中,尤其是我們普通的婚姻生活裡,這樣的場景,只怕不會少吧。我們不是聖人,所有人都會犯錯,但同樣的,正我們不是聖人,也不會需要我們所有人都像聖人那樣必須去原諒。
就我個人而言,和老婆的爭吵,從前還會有爭論,但是現在,基本就是她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與我而言,已經無所謂了。她想要爭吵,我能給予回應,只有沉默。我不是聖人,也沒有想要當一個所謂的完美的丈夫,我憑什麼就必須要成為她想像中的那種人設,而她為了控制和讓她自己對我滿意,對我的各種「好」,各種話語,各種言論,她自己或許只是隨口說的,或許是在情緒激動時,說出了她內心的想法。但不論如何,那些傷人的話,在我這裡,已經是一根深埋心中的刺,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就會發芽,就會成為下一次爭吵的源頭,甚至成為某個重大決定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電影給我的第三個感觸,便是婚姻中,兩個人對於婚姻狀態的認知。電影中,在兩人的矛盾徹底爆發前,查理一直以為自己的婚姻很穩定,很完美,從他的角度出發,當然是看不到自己妻子的犧牲。可是,婚姻中看不到任何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啊!
婚姻也好,感情也罷,一方可能覺得兩人的婚姻穩定,兩人的生活美滿幸福,但是對於另外一方而言呢,或許只是不想多說什麼。若是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一方的述求,被感情中更為強勢的一方所壓制,所否定。後續的結果,必然是兩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兩人越來越陌生,根本不知道不知道對方內心的嚮往,理想,需求。還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對方的身上,讓對方改變,卻根本沒有發現,對方已經厭惡,已經反感,已經抑鬱,已經感受到了壓迫了。看不清問題所在,你做得越多,或許,便錯得越多。
看完《婚姻故事》後的我,其實很平靜,電影中的婚姻問題,其實多多少少都能在我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找到影子,引起我的共鳴。是對方不愛自己了嗎?只怕不是,但對方真的是自己想要一起生活的人嗎?好像也不是。即便是不想承認,這樣的婚姻,更多的只是將就,只是搭夥過日子而已。所謂的平淡是真,也許可能只是我們沒有改變的勇氣和能力,以及懶得改變的動力吧。又或者,僅僅只是心累了。
愛情,婚姻,兩性關係這些問題,也是不在沉默中滅亡。離婚率的逐漸提升,結婚率和出生率的下降的情況,在我們這個時代凸顯。正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看到了不完美後,決定反抗,而不是默默的承受。我想,電影《婚姻故事》所以引發我們的共鳴,也正是基於這點。
王子和公主的愛情,在泛黃的書卷裡變成了童話,故事的結尾,就在婚禮,就在他們未來美好的憧憬下結束,才能最美。 因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完美的婚姻。所謂的完美婚姻,便是能接受不完美。
不過,《婚姻生活》也從許多細節告訴了我們,婚姻沒有那麼美好,但其實,也並非一無是處,若是準備好了,可以接受不完美,那麼,便請你擁抱婚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