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如何操縱螞蟻大腦?科學家首次真實觀察到了

2020-12-06 IT之家

北京時間7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種可怕的寄生蟲能夠將螞蟻變成「自殺殭屍」,最新視頻圖像揭曉了其中的秘密。

一種名為「柳葉刀肝吸蟲(lancet liver fluke)」的寄生蟲可以進入螞蟻頭部,控制螞蟻行為。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柳葉刀肝吸蟲引導螞蟻爬到葉片頂端,一直呆到第二天早晨。

「殭屍螞蟻」顎部緊扣草葉尖,它們在清晨時分很容易被掠食者捕殺。它們很可能在這個位置被吞食,之後潛伏在螞蟻體內的柳葉刀肝吸蟲將進入一個更大的宿主體,並在那裡繁殖後代。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這種寄生蟲如何與螞蟻大腦相互影響,他們首次相機拍攝到這種可怕的殭屍關係。

柳葉刀肝吸蟲的生命開始像許多其它寄生蟲一樣,最初蟲卵生活在牛羊糞便中。之後蝸牛吞食糞便,它們成為柳葉刀肝吸蟲的第一宿主體,蟲卵停留在蝸牛腸道之中,並進行孵化和發育。最終,這種寄生蟲附著在蝸牛的黏液球上,被螞蟻吞入腹中,從而螞蟻成為它們的第二宿主體,在螞蟻身體上柳葉刀肝吸蟲發生了奇特的轉變。

孵化出來的柳葉刀肝吸蟲有一隻會進入螞蟻大腦,並最終取代並控制螞蟻行為。其餘肝吸蟲則呆在螞蟻腹部等待新的時機到來。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合著作者馬汀·霍爾(Martin Hall)博士說:「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生命循環,是寄生蟲操縱宿主體發揮自身優勢的一個經典例子。此類行為吸引生物學家許多年。」

這一特寫圖像顯示柳葉刀肝吸蟲如何潛伏在螞蟻控制嘴部的大腦區域,圖中紅色大腦區域受該寄生蟲的影響。

圖中是被寄生蟲感染的螞蟻頭部,它被研究人員斬首,並使用微CT掃描儀進行研究,這是世界上第一張被微型寄生蟲操控大腦的圖像。

研究人員發現柳葉刀肝吸蟲直接攻擊螞蟻控制嘴部的大腦區域,圖中紅色部分是控制嘴部的顎部肌肉,當螞蟻進食時顎部肌肉會收縮,這種寄生蟲控制螞蟻大腦,迫使螞蟻長期閉合嘴部。

為了深入研究螞蟻和寄生蟲之間的交互影響,研究人員對實驗螞蟻對象斬首,然後分別研究螞蟻的身體和頭部。

然而,柳葉刀肝吸蟲的寄居機制尚不清楚,部分原因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無法觀測到這種寄生蟲與螞蟻大腦之間的物理關係。理解其獨特生命循環的原因需要實時觀察這種寄生蟲如何入侵螞蟻身體。

目前,科學家對螞蟻身體進行了詳細的X射線掃描,並繪製詳細的3D圖像。他們發現柳葉刀肝吸蟲直接伏擊控制螞蟻顎部關閉的大腦區域。當螞蟻吃食物時,下頜肌會收縮,寄生蟲控制螞蟻大腦,迫使螞蟻一直關閉顎部。

由於螞蟻頭部非常堅硬,並且大腦很小,準確拍攝其大腦結構非常困難。為了更深入研究螞蟻和柳葉刀肝吸蟲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將螞蟻頭部切割下來,然後分別研究它們的身體和頭部。

科學家通過非侵入方法分析了螞蟻大腦結構,可以360度觀察螞蟻頭部,這是傳統解剖技術無法實現的。據悉,他們從加拿大亞伯達省收集螞蟻標本,儲存在裝有乙醇的瓶子中,然後運到博物館進行研究。

這張恐怖的圖像是一隻蒼蠅的「殭屍頭」,它生前被一種致命性寄生真菌感染。該照片拍攝於新加坡森林地區,顯示真菌從死亡時間較長的蒼蠅頭部生長出來,蒼蠅的眼睛已不見了。

不同種類的蟲草選擇不同的昆蟲宿主體,但通常真菌會控制受害昆蟲的肌肉,迫使昆蟲走到植物頂端,暴露在掠食者的視野範圍內。

專家們最初認為,蟲草感染了宿主體的大腦,但是近期研究表明,它們實際上控制了受害宿主體的肌肉。研究人員將該行為描述為:「像被操縱的木偶一樣,做著牽線木偶的動作。」

博物館負責CT掃描的研究主管丹尼爾·馬汀·維加(Daniel Martín-Vega)博士稱,現代成像工具能夠徹底改變我們對寄生蟲與宿主體交互過程的重要認知信息。目前我們首次在螞蟻大腦中觀察到寄生蟲感染,並證實螞蟻大腦中最多存在著3隻寄生蟲。

此前研究報告稱螞蟻大腦中存在不止一隻寄生蟲。這項最新研究表明,在多隻寄生蟲感染下,僅有一隻能夠真實接觸螞蟻大腦組織。觀察圖像顯示,寄生蟲通過一個吸管結構主動控制螞蟻。

維加博士強調稱,這項研究表明寄生蟲學微CT掃描的潛在應用。這對於研究和教育都非常有用,因為它提供了直接觀察寄生蟲與宿主體組織相互作用的重要線索。

相關焦點

  • 科學真相:養貓的人會被寄生蟲「操縱」大腦?
    雖然這只是科幻創作,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真實存在著不僅吸血吃肉,還能影響宿主大腦,控制宿主行為的寄生蟲。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在老鼠體內發現了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圖丨電影《鐵線蟲入侵》例如鼎鼎大名的鐵線蟲感染螳螂後,就會在螳螂體內生長發育,並慢慢操縱螳螂的行為。等到鐵線蟲徹底發育完畢後,它就會讓蟑螂的大腦產生對水的渴望,並且不再有對水的恐懼,從而操縱蟑螂跳入水中淹死,最終讓鐵線蟲進入自己的繁殖天堂。
  • 看似活著的螞蟻:可能早都死了 還被真菌操控著
    真菌只是通過操縱螞蟻機體動作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換言之,宿主螞蟻就像是被困在駕駛座上的司機,而真菌控制了汽車輪子。要找到世界上最邪惡的精神控制案例並不是什麼難事。你不用去看科幻小說,去到類似巴西這種熱帶國家的叢林中就可以找到。仔細觀察那些距離森林地面25釐米的樹葉,看看它的背面有沒有什麼異樣。如果幸運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一隻螞蟻緊貼著葉子的主葉脈,似乎為了不掉下去,下頜緊緊鉗住了葉子。
  • 科學家嘗試理解真菌與宿主間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當扁形蟲寄宿在鱂魚身上時,鱂魚的兩側會在太陽光照下發亮,從而吸引蒼鷺等食魚鳥類前來捕食,扁形蟲藉此感染鳥類引發禽流感;蟑螂在被寄生蜂叮咬後將變成寄生蜂的「奴隸」,它會自行爬到藏有寄生蜂幼蟲的洞中成為幼蟲的食物;老鼠在感染原生動物弓形蟲後,會變得不那麼懼怕貓,而貓才是弓形蟲繁衍的真正宿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寄生蟲學家Brian Fredensborg說:「我們在持續探索還存在著哪些操縱行為的情況。」
  • 殭屍螞蟻:最殘忍的寄生方式,螞蟻清醒的看著自己走向死亡
    而在自然界,有這樣一群生活習性特殊的群體,它們靠寄生存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寄生生物或者寄生蟲。寄生生物也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發現的重要對象。喪屍真菌就是一種寄生生物,它們擁有特殊的寄生能力,玩過《最後生還者》遊戲的朋友們,都知道遊戲裡的人最後都會變異成殭屍,而起作用的就是一種真菌,這種真菌的原型就是喪屍真菌。
  • 「殭屍科學」:研究操縱動物和人類的寄生蟲
    然而,在動物界,已經發現了改變宿主行為的殭屍性寄生蟲。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也受到寄生蟲的操縱。這些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理論進化生物學家雅典娜·阿克蒂皮斯(Athena Aktipis)的主題。在他的播客節目「殭屍」中,他試圖通過現實世界的科學對末日殭屍故事進行解釋。阿克蒂皮斯告訴法新社,「地球上已知的物種中有一半以上是寄生蟲」。
  • 偏側蛇蟲草真菌:寄生螞蟻,可以讓螞蟻變得行屍走肉直到死亡
    某一天,螞蟻不見了,真菌開始操作螞蟻的意志,讓它們離開自己的巢穴,真菌會選擇正午時候,指揮螞蟻來到一片溫度和溼度都適合真菌生長的環境。然後操縱螞蟻在這裡找到一片綠葉,距離地面25釐米的高度,總是這個高度,到了綠葉上以後,螞蟻用自己的強有力的顎緊緊咬住樹葉,讓自己掛在綠葉上,直到死亡。
  • 世界八大恐怖寄生蟲 殭屍螞蟻如同行屍走肉
    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寄生真菌早在遠古時代就已進化出控制自己所寄生的動物的能力,甚至比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時間還要早。木蟻返回樹冠蟻穴前,經過森林地被物時通常會感染這種寄生真菌。真菌在螞蟻體內不斷生長,並釋放出化學物質影響螞蟻的行為,使其成為殭屍螞蟻。一些「殭屍螞蟻」從此離開自己所在的蟻群,獨自在外流浪,尋找新鮮的樹葉。
  • 大腦如何清理死亡神經元?科學家首次捕獲到這一過程的視頻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對小鼠進行了測試,並首次成功捕獲到了這一過程的視頻(見上圖)。 Grutzendler說:「誘導單個細胞死亡,而不是用錘子敲打大腦造成成千上萬細胞的死亡,讓我們可以研究細胞在死亡後發生了什麼,並觀察其他參與該過程的細胞。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我們現在能夠非常清楚地觀察到底發生了什麼,並試圖理解整個過程。
  • 把動物變成殭屍的5個寄生蟲
    有些寄生蟲能夠改變宿主的大腦並控制宿主的行為。像殭屍一樣,這些受感染的動物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因為寄生蟲控制了它們的神經系統,它們才真的是恐怖動物。盤點5種寄生蟲動物是怎麼把宿主變成殭屍的,過程都是相當可怕的。
  • 寄生蟲的入侵能否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寄生蟲是否影響人類神經進化?幾十年前就應該有人想到:既然寄生蟲已經困擾真核生物數百萬年,它們的盛行可能會影響生物進化歷程,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馬爾科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大腦進化可能受到寄生蟲影響,這種寄生蟲具有操控宿主行為的能力。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細胞對磁場的反應 2021-01-11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科學家捕捉到老鼠大腦記憶形成的過程
    最新視頻顯示老鼠大腦中的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研究人員稱,這對於我們理解大腦如何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視頻拍攝到老鼠大腦中記憶的真實形成過程,視頻中顯示老鼠大腦螢光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
  • 看完這些能控制大腦的寄生蟲,你會懷疑人類
    《寄生獸》中,來自宇宙的寄生生物大規模感染人類,他們蠶食人類的大腦,並寄生於頭部,完全操控失去意識的軀體,繼續捕食其它人類。 而主角的右手在偶然中被錯誤的寄生,隨後人類與寄生蟲相互影響,兩者的思想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變得更加冷酷鎮定,而寄生蟲也漸漸有了人性。
  • 這隻寄生蟲,在蝸牛的眼睛裡跳舞
    蝸牛眼柄中那些是蠕動的寄生蟲,它們在蝸牛眼中起舞,就像一部奇特的歌舞片。來源:Gills San Martin, Wikimedia一些寄生蟲能夠操縱宿主的行為,而彩蚴吸蟲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為了抵達繁衍的下一站,它們能操縱宿主琥珀螺違背原本的生活習性,用蝸牛百米賽跑的速度奔到陽光下,爬上高處,來到捕食者面前,好讓自己開始表演。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阿爾託大學的「旋轉冰箱」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
  • Cell:首次利用CRISPR/Cas9系統鑑定出寄生蟲必需基因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頂復門(Apicomplexa)---導致瘧疾、巴貝西蟲病、隱孢子蟲病和弓形蟲病的單細胞寄生蟲門---中進行首次全基因組篩選。這一篩選有助認識大量的未被研究過的寄生蟲基因組,並且揭示為所有頂復門寄生蟲所共有的一種蛋白。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
    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傑夫?
  • 它們是能控制動物大腦的寄生蟲!趕不走又搞不死
    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些微生物已經具備控制寄主行為的可怕能力。這聽起來有點像恐怖片裡讓人變成行屍走肉的可怕傳染病,當然那些都是虛構的內容,下面這些才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人類也無法倖免,弓形體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之一。弓形蟲可以減少恐懼感並增加冒險傾向。200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病的人更容易發生車禍。主流理論認為弓形蟲是通過多巴胺控制受害者的。
  • 知否|人類大腦神經如何進化?寄生蟲充當了隱形設計師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馬可·德爾吉迪斯(Marco Del Giudice)認為,人類大腦進化可能受到控制宿主行為的寄生蟲影響,並提出了四種宿主對抗腦操縱寄生蟲的適應性對策,以及寄生蟲本身進化出的應對方式。操縱宿主行為許多寄生蟲都能操縱宿主的行為,以提高繁殖成功率和實現更廣泛傳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