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有個笑話說:「一個人感覺不舒服,去看醫生。大夫問他:『你吸菸嗎?』那人說:『不吸。』大夫又問:『你喝酒嗎?』『不喝。』大夫高聲說:『不吸菸不喝酒,你還活著幹什麼』。」
不喝酒、不吸菸、不泡妞人生真的就毫無樂趣了嗎?清心寡欲的生活真的就這樣無味嗎?還有的人一閒下來就覺得無事可做、空虛無聊。看來明代陳繼儒說的話真對:「不是閒人閒不得,閒人不是等閒。」所以筆者想在這裡介紹一下道家生活中的一些樂趣,讓大家看看這種生活是不是比狂醉糜爛的生活別有一番滋味。
明代董其昌曾說:「故人情到富貴之地,必求珠寶錦繡、粉白黛綠、絲管羽毛、嬌歌豔舞、嘉饈珍饌、異香奇臭,焚膏繼晷,窮日夜之精神,耽樂無節,不復知有他好。」是啊,除了這些浮光豔影之外,真得就沒有賞心悅目之事了嗎?
清代石成金寫過,康熙初年有個田老者,自號靠天翁,壽至一百一十七歲,無病而逝。說是他的園裡萬竿綠竹參天,家裡千卷書積盈架,屋傍草軒,自題曰:「嘯自樂」筆者懷疑金庸先生寫《笑傲江湖》中的綠竹翁就是依此形象。柱有二聯寫道:
隨時快樂隨時福,一日清閒一日仙;
竹裡常怡無事福,花間熟讀快心書。
這正是有道之人的逍遙之樂。
石成金還曾說:「隨時隨地俱有真福,全在達人之會享而已……居於杭之西湖,隨時玩賞,不負生平。唯是清賞妙境,遍滿寰宇,豈僅西湖為然?比如每晨之曉山,千態萬狀,不拘樓閣山嶺,我只憑高玩賞,是即登保俶之周覽矣。又如梅花,無論幾株,多則固妙,少亦不減其妙。或黃昏,或白晝,攜酒靜賞,興致亦不亞於孤山遇仙矣!其餘桑麥、桃柳、荷桂、禽鳥、風花雪月種種諸勝何地無之?只在會享福者之留心領略,則時時自得真福。」
是啊,這樣的「達人」達人這一個詞現在好像又流行起來了隨時隨地都是平安喜樂的。 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全在達人有心領略。蘇軾的《前赤壁賦》中,客人懷古傷今,不能釋懷,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的這段話,正是來自於道家的思想,從而讓「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只要我們用心領略,我們會獲得很多別人用錢都買不到的樂趣,隨遇而安,融於自然,得失隨緣,自然心得安樂。其實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質上的享受更高級更有滋味得多。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