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佳人,出身豪門顯貴,為何會遭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苦難?

2020-12-06 有些模糊記憶

本文乃「有些模糊記憶」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佳人杜甫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茅屋

杜甫的這首《佳人》在學術史上多有爭論和分歧。其焦點在於:詩歌中的「棄婦」形象是確有其人還是詩人藉以抒懷的比興?因為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早就有了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因而我們在研讀、欣賞古典詩詞作品時,就會遇到這樣的一個難題:詩中的香草美人是否有比興?許多爭論為此而引發。此詩也不例外,清代著名的杜詩學者仇兆對過去一意主張純為寄託的說法表示懷疑,並力主是詩人的寫實之作,他在《杜詩詳註》中說:「天寶亂後,當是實有是人,故形容曲盡其情。舊謂託棄婦以比逐臣,傷新進猖狂,老成凋謝而作,恐懸空撰意,不能淋漓愷至如此。」

詩聖杜甫

經過長時間的研討和辨證,清代學者陳沆在所著《詩比興箋》卷三中認為,老杜此詩「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因為詩人與這位佳人身有同感藉以「適切」逐臣之感,在詩中的「佳人」身上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詩人自己的影子和性格特點,其立意和主旨與後來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異曲同工,只是白居易明白地寫出,而杜甫並沒有直言而已。詩中所描寫的一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長期以來一直深居幽谷之中,不為人所重。

空山幽谷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上句言其容貌之美,而下句「空谷」一語則是在明言其品之高潔,猶若幽蘭生空谷之中。此中的比興之意,自不難發覆也。隨後就是這位佳人的自述和陳情,全詩以「自言」二字統領,直至「採柏動盈掬」一口氣說來,悽婉動人。清人張遠的《杜詩薈萃》有如是概括曰:「此詩只起結四句敘事,中間俱自言二字來,備極悲至末二句,益難為情」這樣的構思與結撰,與白居易《琵琶引》中琵琶女的自述生平類似。白居易聽完琵琶女的傾訴之後,不是立即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嗎?

琵琶女

而當杜甫聽完了佳人的「自言」陳情之後,也有強烈的共鳴,詩歌的後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兩句結束,著意營造一種悽迷哀婉的境界,在低沉和哀怨中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在對全詩的布局和情感脈絡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感受下「佳人」的苦難本是良家女,且出身豪門顯貴,但這些又何足為恃呢?在關中喪亂(按:指安史之亂,潼關失守,長安淪陷)之後,兄弟姊妹都遭到了無情的殺戮,家人離散,連自己已故兄弟的骨都不能得以收葬掩埋。曾經的顯貴又有何用呢?

古戰場潼關

可憐「屋漏偏逢連夜雨」,「我」的悲劇也只是剛剛開了個頭,在這樣的時世中,人情變得如此澆薄,就在娘家衰敗之後,連自己的夫婿也開始厭棄「我」了這是怎樣的世態啊!詩中用了「轉燭」,這是杜甫的獨創之語,宋人蔡夢弼在《草堂詩箋》中解說:「轉燭,言世態不常也。燭影隨風轉而無定。」這一語,極為形象生動地寫了人情世態之炎涼。後來杜甫在《寫懷》一詩中亦用此語云:「夫到三峽,三歲如轉燭。」「我」這樣一位容貌、品性兼具的「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是世人的普遍觀念,其實他們又何嘗知道,「我」的被棄實在是因為丈夫的薄情寡幸。

三峽

對這兩句,清代學者徐增有過一段極為清晰的解說:「此二句,見誰則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婦人在夫家,為夫所愛,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清的;人為夫所棄,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濁的。」(徐增《而庵說唐詩》卷一)她受盡世人誤解和指責。人們只看到新人的得寵歡笑,又有誰能夠感受到舊人的啼哭和無限傷懷呀!接下來的文字中,以賦筆直敘「佳人」的生活苦況。身居幽谷,常常是飲食不繼,為了維持生計,只得一次次的差遣侍婢將自己陪嫁的珠飾變賣,換成銀兩;茅屋也是破陋不堪,只得自己採摘牽蘿藤蔓來補綴修葺。

山泉水

山中野花遍地,採來也不是為了插戴在頭上,因為早就沒有心思去打扮梳妝了,為的是能將就著充飢而已,採得最多的當數柏枝了,動輒盈把。柏味最苦,詩人特意拈出,亦含比喻之意。至此,「佳人」的自述全部結束,這一段文字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她所遭受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苦難。聽完這一段話後,詩人以造境的方式,結景抒情,感低昂沉鬱,給人留下了無盡的回味和思考。沈德潛有評曰:「結處只用寫景,不更著議論,而清潔貞正意,自隱然言外,詩格最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一聯,對北宋初年的詩人楊億也頗有影響,他的詩句「獨自憑闌幹,衣襟生暮寒」,顯然化自老杜。

相關焦點

  • 在物質上我們可以窮一點,但是在精神上我們絕對不能窮!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貧富是來自兩個方面的:一是物質上的,二是精神上的。世界上有這樣的一群女人,她們雖然生活由我,但是她們不會愛自己,不會關心別人,不會愛別人,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心窮」。我們要知道,在物質上我們可以窮一點,但是在精神上我們絕對不能「窮」,一旦「心窮」就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曾經聽過一個男人是這樣說女人的:「大齡女人更天真」。她們不需要真金白銀,不需要赤膽真心,一句好話,就能把她們騙得團團轉。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身臨苦難壓迫下的人們,往往參考他們受難程度之深的並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摧殘,在於他們精神層面的無法自我解圍。長久以來,苦難的例子早已令人耳熟能詳,苦難的模樣和人們的經歷苦難的過程,也早已透明化、深度解析式的為人們提供參考。這其中,無論是附帶有反面教訓色彩的還是正向成長經驗的,都是適合人們歷久不衰的寶藏。
  • 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質上的享受更高級更有滋味得多
    明代董其昌曾說:「故人情到富貴之地,必求珠寶錦繡、粉白黛綠、絲管羽毛、嬌歌豔舞、嘉饈珍饌、異香奇臭,焚膏繼晷,窮日夜之精神   石成金還曾說:「隨時隨地俱有真福,全在達人之會享而已……居於杭之西湖,隨時玩賞,不負生平。
  • 陳慧琳曬生活照,豪門出身的她,曾為家庭放棄事業,讓人憐惜
    說到陳慧琳,大家都會想到她很多經典粵語歌曲,如《報喜》《製造浪漫》等都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她不僅事業有成,而且自己也是出身豪門,有香港娛樂圈第一女土豪之稱,豪門出身的他不僅有錢而且顏值身材都是一流,她父親是著名珠寶商陳崇偉,在香港有很多分店,即便先天就有良好的家庭條件,但陳慧琳在事業在依然很拼
  • 樂珈彤因演員出身,被豪門婆婆嫌棄,經營婚姻15年讓婆婆另眼相看
    樂珈彤因演員出身,被豪門婆婆嫌棄,經營婚姻15年讓婆婆另眼相看——引言。【本文主筆:絮絮】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開播距今已近20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如今主打情懷的綜藝越來越多,《情深深雨濛濛》劇組也被邀請重聚了幾次,趙薇、蘇有朋、古巨基、寇振海等主演都有現身,但網友們始終不見一個人的身影——劇中夢萍的扮演者,樂珈彤。
  • 「羔羊」還是「佛了」,耶穌和釋迦牟尼的終極PK
    但是為何墓穴裡沒有了耶穌的屍體?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看是否把肉體和靈魂視為一體。如果是一體的,那麼耶穌的肉身是三位一體的身體,跟靈魂是一起來到這個凡世,而後被釘上十字架,肉體和靈魂一同承受世間罪惡,最後完成使命後一同進入天國——這是可以解釋聖經裡說的耶穌屍體不見的原因。但是如果把肉體跟靈魂分裂開來,就無法解釋聖經本身體現出來的矛盾。
  • 出身豪門,低調又專情的何猷龍,他真的是好男人嗎?
    而何猷龍就不一樣了,他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豪門中的一股清流」。 和其他兄弟姐妹相比,何猷龍是幸運的,有姐姐們撐腰和闖天下,他只要乖乖的別惹禍就行。 但他又不甘於做一個「紈絝子弟」,所以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經營得風生水起。 像何猷龍這樣的「清流」真是很令人羨慕了,同時他也告訴我們:唯有憑藉勤奮和自律才能走得更遠!
  • 網絡流行語科普 苦難平等精神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苦難平等精神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9-21 17:31   來源:語文指揮中心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苦難平等精神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苦難人生最好的大學、苦難可以使人快速成長
    對於一個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就如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那句傳頌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後面他成功了成為世界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抗爭命運的強者。遭受著沉重的苦難,但同時,又享受著這些苦難。高爾基說過:「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大學。」念過這所大學而且還能挺著胸從這裡走出去的人,畢將會成為生命的強者。
  • 為何說《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是胡姬,慘遭拋棄是因為出身卑微
    可在元稹的《鶯鶯傳》裡,同樣絕代佳人的崔鶯鶯,卻被張生以「德不足以勝妖孽」的藉口,始亂終棄。既是如此,面對出身名門高姓又如此風華絕代的崔鶯鶯,最後張生(元稹)為何要將之拋棄?而現實中的元稹,最後為何迎娶的是韋從。
  • 金一南《苦難輝煌》,我明白了,千年的歷史凝聚成16個字的精神!
    作為一個愛讀歷史的人,能沉浸在歷史當中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不過對於很多愛讀歷史的人來說,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喜歡看歷史英雄人物的呼風喚雨和快意恩仇,甚至是對王侯將相的崛起樂此不疲,雖然看這些沒有什麼壞處,但總關注這些東西會讓我們忽略一些很事實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是很多歷史的核心,也是我們能生生不息,綿延千年歷史的根本,為什麼許多人不喜歡讀這些東西呢?
  • 美文|苦難是一種財富
    究其根源,有著內外的交替因素,外在的給予和內在的感受相互結合,交織在一起。當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相悖離時,苦難便隨形而至,於是產生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 苦難,對人生來說是一種經歷,一種淬鍊,也是一種財富。 苦難是成長的必然經歷。人來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孟子有言:「哀莫大於心死。」
  • 你會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不同答案,成就不同價值觀的孩子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們也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基礎,從吃、穿到用再到上學,也會竭盡所能地位孩子付出。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給孩子花錢會特別大方,但是有的父母經濟條件有限,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過上「富二代」的生活。
  • 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一門十九侯,為何始終被竇氏壓一頭
    像耿氏這麼顯貴的家族,東漢一朝非常罕見。即便如此,耿氏要跟竇氏相比,只能用相形見絀來形容。竇氏的起家,源於竇融,他出任張掖屬國都尉期間,組織了河西自保聯盟,並堅定地將政治賭注,押寶在劉秀身上。從那以後,竇融和他的弟弟竇友,受到光武帝劉秀不同尋常的禮遇。
  • 齊衡和顧廷燁的競爭,差的並不是男孩兒和男人的距離
    《紅樓夢》裡鳳姐和平兒的對話一語道破了真相:鳳姐對探春的出身表示惋惜,覺得探春特別能幹,可只差在太太肚子裡過一遭,而平兒對此表示不解,鳳姐解釋說:「庶出和正出一個樣,但女孩子比不得兒子,將來作親,先打聽姑娘是正出還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其實庶出人好比正出強了不知多少倍。」這是探春的困境,同樣也是盛明蘭的困境。
  • 為何說古代青樓比豪門大院還森嚴?裡面的規矩多到令人瞠目結舌
    為何說古代青樓比豪門大院還森嚴?裡面的規矩多到令人瞠目結舌眾所周知,古人規矩多,尤其是豪門大院之內更是如此,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紅樓夢》,裡面的人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全都過著錦衣玉食,奢靡富貴的生活,而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矩,無論是對下人,還是對晚輩以及媳婦們,都有著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
  • 雙重人格前兆有哪些?
    雙重人格前兆有哪些? 時間:2020-08-22 16:24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雙重人格前兆有哪些?我們來聽聽合肥長淮中醫醫院精神科專家的講述:為什麼在生活中我們會覺得有些人「一會兒像天使,一會兒像魔鬼」;為什麼有些人我們覺得他們「心理變態」和正常人不一樣呢?所以這裡就得為大家說說什麼是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由於這個原因,患者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 世界上最好的莫德裡奇 苦難童年鍛造了他強大的內心
    而莫德裡奇在這幾場比賽中展現的精神狀態,用與俄羅斯一戰中 106 分鐘的這次搶斷最能說明:   一個多月以前,他剛剛和皇馬的隊友一起,連續第三年舉起歐冠獎盃。接著他們就各奔東西到國家隊報導,參與大力神杯的追逐,甚至各為對手。
  • 《靈媒》試玩前瞻:探索現實與精神雙重世界的恐懼
    在遊戲中,玩家扮演了靈媒 Marianne,這位被周圍人排斥的靈媒與精神世界有著很深的聯繫,而這也是她一輩子都在學著適應和處理的事情,她甚至還將這生俱來的能力運用在每天的停屍房工作上。工作時,她扮演著嚮導的角色,讓鬼魂釋懷心中遺留的痛苦回憶,這樣他們就能了卻心願進入來世。但其實,Marianne 也一直飽受折磨,她常常夢見一個孩童被謀殺的畫面。
  • 選擇精神品質德,為何?
    道德修養古人云「德者,國家之基也。」道德是個人與社會發展的基石,沒有精神財富的人自我感覺極為消極崩潰,而社會的發展也會停滯不前。精神文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若使年華虛度了,到老空留悔恨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