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2021-01-08 人民網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一個挑戰學術權威「指路牌」的樣本

  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

  今年5月,這一成果的學術論文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其中提到,該成果給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建構基礎原理。那麼,這一成果究竟有多大意義,科研團隊在挑戰傳統法則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什麼,記者採訪了劉陳立團隊。

  傳統法則

  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從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可以說,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當然,如同人類肉眼可見的其他生物一樣,細菌也是有大有小的。

  劉陳立告訴記者,每種細菌有著各式各樣的可遺傳繼承的大小,這些微小細胞的體積有時可以相差百萬千萬倍:從0.3微米長的專性胞內病源菌支原體,到600微米長的刺尾鯛腸道內共生菌費氏刺骨魚菌,再到生長在納米比亞海邊肉眼可見的1毫米長的納米比亞嗜硫珠菌。

  當然,較大的細菌是極少數的,大多數已知細菌的直徑在0.4-2微米之間,長度在0.5-5微米之間。劉陳立說,長期以來,細菌的大小,一直是細菌分類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性狀,同時特定的大小使得細菌更能適應其生存環境。

  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在近代,雖然科學家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細菌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的分子,但人們仍然不知道細菌細胞的大小是如何確定的。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學家發現「細菌細胞長得越快,細胞就越大」。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研究突破性地用一個數學公式,描述了細菌細胞生長速度和細胞大小之間的定量關系。

  簡單來說,隻要知道細胞生長的快慢,就可以準確推斷出細胞的大小,反之亦然。這一公式後被稱為「SMK生長法則」。

  那麼,細胞大小和生長速度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關系?

  1968年,另一位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的觀點。這位科學家認為,細胞的大小,決定了細胞內DNA何時開始新一輪復制。當細胞進入復制階段時,細胞大小和復制起點數的比值是恆定不變的。

  後來,這一比值被學界稱為「起始質量」。劉陳立說,由於細胞是指數生長,「起始質量」及時間周期恆定,因此分裂時細胞的大小,和生長速率的指數次方成正比。

  這一觀點很好地契合了「SMK生長法則」,回答了「細菌大小是怎麼決定的」這一基礎科學問題,被稱為「恆定起始質量假說」。

  此後,這兩個統治了學術界半個世紀的生長法則環環相扣,就像科研道路上的「指路牌」一樣,在這一領域樹立權威60多年,多年來許許多多的研究,在兩大法則的指引下開展。

  一測三年

  當然,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有一些研究團隊曾對這兩個法則的準確性提出質疑,但由於缺乏系統全面的實驗數據,相關結論並未引起領域內大部分研究人員的重視。

  「要想修正主流細胞生長法則,必須要確保實驗數據完整的覆蓋度,以及高度的可重復性。」劉陳立說。

  他帶領團隊潛心3年多研究,對兩大法則進行了系統性重復實驗。

  據此次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博士介紹,通常情況下,此類研究會選取1種或少數幾種培養基,而他們選擇了超過30種的培養基開展實驗。

  「我們採用早晚輪班制,對細胞的生長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保每次取樣都是在細胞穩定狀態下進行。」鄭海告訴記者,在低生長速率條件下,完成一次實驗所需時間長達一周,而為確保數據可靠,實驗還需要重復,重復次數多的超過9次。

  也因此,這次實驗成了迄今為止類似研究工作中,選用培養基種類最多、覆蓋生長速率範圍最廣的一次。

  鄭海說,帶著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科研團隊最終發現,原有的兩大法則並不準確,被奉為經典的「指路牌」,可能將相關領域的研究引向了「偏離的方向」。

  「雖然生長速度越快,細胞越大,但二者之間的關系,並不符合SMK生長法則的預期。」劉陳立說。

  按照法則描述,無論細胞生長快慢,一旦達到「起始質量」,就應該開始新一輪的DNA復制,然而,劉陳立團隊卻在實驗中觀察到,細菌細胞沒有遵循假說,不同培養條件下,「起始質量」有高有低。

  「如果兩大法則並不準確,那麼細菌的大小又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

  「我們能否修正『指路牌』呢?」

  帶著這些疑問,劉陳立團隊一測就是3年。

  新方程出爐

  「要和數據待在一起,揣摩它。」這是劉陳立向團隊成員提的要求。

  這句話,也可以用來描述大量科研實驗數據背後的量化關系,科研團隊在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最終推演出一個全新且適用於不同生長速率條件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劉陳立說,這個新方程,統一了不同生長速率條件下的細菌細胞周期調控機制,這一定量公式的提出,也使得細菌個體大小、生長速率等自然現象,具有了一定的可預測性。

  比如說,一旦得知細菌生長速率和DNA復制周期,科學家便可根據公式,準確預測出細菌的大小。

  「分裂方程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的研究範式和思維方法,解答了細菌細胞大小和DNA復制周期以及生長速度之間的關系,並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劉陳立說。

  至此,科研團隊的探索並未停止。

  這個新方程,對理解細菌細胞周期的控制機制又有什麼意義?在「個體生長方程」的約束下,科研團隊對細菌細胞分裂的控制機制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一個全新的分子機制假說——存在一種「分裂許可物」,它與「細胞生長」和「染色體復制分離」相關。當它積累達到一定閾值時,細胞就會分裂。

  在此基礎上,劉陳立團隊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進一步的實驗,確實驗証了理論預測。

  對於人類社會,很難說,一個新方程的出爐,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物理世界,「伯努利方程」指導了飛機的設計,「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推動了潛艇的面世,「牛頓第二定律」則是人類得以翱翔太空的理論基石。

  那麼,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方程呢?

  劉陳立告訴記者,合成生物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在生物世界實現理性設計、改造形式或者創造形式,以滿足人類不同的需求。

  如今這個研究成果,再次証實了定量的思維方法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劉陳立說:「我們找到的每一個運行規律,都是試圖找到可用於指導設計、改造、重建生命形式的『圖紙』。」

  在他看來,此次對細菌個體細胞相關定量規律和法則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對人類揭示並理解生命體內在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次研究也有助於未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理性設計和建構,以滿足抗生素替代等更多「讓人腦洞大開」的應用需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不同大小的細菌細胞示意圖。個體生長分裂方程示意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供圖掃一掃 看視頻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歷時多年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
  • 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新聞...
    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研究團隊指出,細菌的大小不僅呈現多樣化,而且很穩定。即使在溫度高達100度以上的熱液口、鹽濃度高達5摩爾的鹽湖、離子放射性強度超過人類致死劑量1000倍等條件下,這些環境中的細菌細胞仍然保持特定的大小。不同大小的細菌細胞。
  • 探秘 | 決定細菌大小的公式
    2020年5月,中國科學家提出了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眾所周知,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它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從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細菌的個體總體非常小,但細菌和其他生物一樣,也是有大有小的。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一個數學公式 揭秘細菌細胞大小 的決定因素
    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從負責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 研究人員揭秘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
    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研究突破性地用一個數學公式,描述了細菌細胞生長速度和細胞大小之間的定量關係。簡單來說,只要知道細胞生長的快慢,就可以準確推斷出細胞的大小,反之亦然。這一公式後被稱為「SMK生長法則」。那麼,細胞大小和生長速度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關係?1968年,另一位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2009-09-08 15:20:38 來源:中學學科網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線運動){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 人工智慧數學基礎6:無窮大和無窮小的大小比較以及斯特林公式
    1.無窮大的大小排列n、a1、a2、a3為自然數(表述為n∈N),n趨於無窮大(n→∞),a1、a2、a3大於1,則下列實數的大小排列為:2.無窮小的大小排列將無窮大的大小排列公式中比較的數字作為分母,1作為分子,大於號改為小於號,則可以作為無窮小大小排列公式:3.極限值n為自然數(表述為n∈N),n趨於無窮大(n→∞),a2、a3大於1,則下列極限值為0:4.
  • 深圳先進院揭秘 「細菌細胞大小怎麼決定」
    5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團隊在細菌細胞生長分裂領域獲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修正了主導該領域的兩大法則,揭示了細菌細胞分裂的全新機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微生物學》雜誌。
  • 模溫機功率大小萬能計算公式
    模溫機功率大小如何計算?模溫機加熱功率選型可根據計算理論值進行選型,也可以根據行業經驗進行選型,理論值選型。模溫機由加熱控制系統和循環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因此模溫機功率為加熱功率和循環泵功率之和。在選型時,可用創楚工業的萬能計算公式帶入,模溫機功率要從兩個方面去計算。
  • 只需一個公式,幫你快速解決物理中固體壓強大小比較
    為了便於同學們更好地掌握固體壓強大小比較問題,我特意整理出了一個「秘密武器」——公式,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吧。典例一解題思路:看到題後首先給題目歸類,很明顯這道題是關於固體壓強大小比較的問題;確定類型之後要第一時間聯想到上邊我們所講的公式,然後對照使用條件,看一下等式是否恆成立,沒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直接使用公式中的任何一個等式,
  • 中國科研團隊揭示細菌細胞分裂全新機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團隊近日在細菌細胞生長分裂領域獲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修正了主導該領域的兩大法則,揭示了細菌細胞分裂的全新機制,
  • 科學家:提出一種數學公式,計算外星人的機率
    對於宇宙當中是否有外星人的出現,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過「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古埃及人把宇宙想像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最新的科學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高達920億光年,甚至更大。與此同時可以觀測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8.2億年。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外星人一般指存在於地球以外的生命體。
  • 清華大學提出一種全新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該成果基於經典電磁學理論,利用超構材料思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圖為(a)非線性超分子陣列結構示意圖,(b)單個非線性超分子結構示意圖光學非線性是一種強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普遍性的物理效應,已在雷射技術、光通訊和光信息技術等顛覆性技術領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提出全新地球地質時期:人類紀
    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地質時期——人類紀,它可能很快將進入官方地質年代表裡。人類紀被定義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也即人類已經成為影響全球地形和地球進化的地質力量。根據這一觀點,目前的紀元開始於1.1萬年前的全新世,並應在18世紀末期和20世紀50年代(也就是人類紀開始的時間)之間結束。
  •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_歐姆定律思維導圖
    打開APP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_歐姆定律思維導圖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0 17:14:51   歐姆定律是誰提出的   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 科技日曆 | 83年前,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提出圖靈機模型
    科技日曆 | 83年前,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提出圖靈機模型  Connor Feng • 2019-05-28 10:32
  • 光電效應提出者:愛因斯坦|科學上的發現只屬於敢於打破常見的人
    他敢於打破舊有的一切條條框框,把物理學徹底的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他的光量子假說、相對的時空觀學說、引力的時空化重構等無一不是顛覆舊有觀念的驚天之作,他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言符其實的。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的提出者普朗克雖然從中得出了正確的曲線,但他並不知道曲線所屬的公式的物理假定是什麼。
  • 關於庫侖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的討論 ——解答網友WPY1994提出的問題
    中國巖土網前天(2018年11月28日)刊出網友WPY1994的一篇文章「關於經典土力學教材第三版中庫倫主動土壓力的計算問題」,文中就一具體擋土牆主動土壓力進行計算時發現,按庫侖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計算的主動土壓力值「不是極大值」。實際上按這位網友取不同滑移面傾角,利用由傾角值計算主動土壓的公式計算的結果看,此算例中土壓力對於滑移面傾角取值沒有極值,是單調的,具體見網友文中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