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0 17:14:51
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1826年4月發表的《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
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
歐姆定律發展歷史
1825年5月歐姆在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中發表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的衰減與導線長度的關係,是有關伽伐尼電路的論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錯誤的。
1826年4月歐姆改正了這個錯誤,得出有名的歐姆定律。
1827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伽伐尼電路的數學論述》,文中列出了公式,明確指出伽伐尼電路中電流的大小與總電壓成正比,與電路的總電阻成反比,式中S為導體中的電流強度(I),A為導體兩端的電壓(U),L為導體的電阻(R),可見,這就是今天的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公式。
1876年,詹姆斯·麥克斯韋與同事,共同設計出幾種測試歐姆定律的實驗方法,能夠特別凸顯出導電體對於加熱效應的響應。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