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液體的壓強》,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說說這節課。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本課時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中的地位: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係,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容之一。
2.本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行為特點:
(1)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2)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動腦。
2.學生認知情況:
(1)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概念已了解,但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仍缺乏理性認識。
(2)學生解答計算題能力有待提高。
課時安排: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情,把本節內容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學習歐姆定律並運用歐姆定律解答計算題。第二課時,用歐姆定律分析電阻串聯、並聯後總電阻的大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聯繫歐姆定律的發現史,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捨科學精神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的重點為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並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教法、學法
教法:在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細緻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針對物理的教學特點,本人選了如下教法:(1)、分析法;(2)、講授法;(3)啟發式教學法;
學法:在上述教學法的正確實施下,結合本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採用了如下方法:自學法、概括歸納法、分析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自製多媒體課件,試電筆。
學生:課前查閱歐姆的相關信息,了解歐姆的生平,成就,及對科學的堅持不懈的態度。課前在家長或教師的指導下觀察並使用試電筆。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設疑,啟發探究欲望。
複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麼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麼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麼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係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麼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係呢?
設疑:
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麼這三個量究竟有什樣的數量關係呢?點出本節課題「歐姆定律」。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係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慾望,並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1. 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
1、預備知識: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係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
2、同桌同學討論: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們學過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①明確研究目的。②確定研究的方法。③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對學生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實驗: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教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
4、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具體做法是:
1、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係」、「成反比關係」的意思。
2、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最後分析得到二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4、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間的關係,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和反饋,知識遷移訓練
1、例題:一個電燈泡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484Ω,如果電燈兩端的電壓是220V,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大小。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燈燈絲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強調電流、電壓、電阻「同一段導體」,「同時性」等。
2、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同一導體」
(四)作業設計
1、課後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了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
(1)、作業本作業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說出實驗方案。
六、板書設計:
一.歐姆定律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應用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了解教師考試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