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並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溫故舊知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通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於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導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達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跡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係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並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通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通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範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達式,接著帶入數據(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並整合好搜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四、板書設計
以上為《歐姆定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擊進入師說論壇,可互動哦~】
關注微信:「qgjsks」回復「結構化面試」可獲得七大類型試題答題思路及試題解析
推薦:[答辯技巧] [試講亮點] [說課] [結構化技巧] [面試技巧]
掃一掃輕鬆關注「qgjsks」微信-領結構化面試資料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